不能“说”的字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leet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原先不叫“嫦娥”,而叫“姮(héng)娥”,直到汉代才改叫“嫦娥”。“娥”,是美女的意思,古时候的女子常常在名字后加上这个字。“姮娥”,就是名字叫“姮”的一个漂亮女子。为什么到了汉代,“姮娥”的“姮”要改掉呢?
  这就和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有关了。
  “礼貌”的避讳字
  我国古代祭祀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天、地、君王、祖先、老师,都是人们敬畏的对象。嫦娥改名,就和对君王的敬畏有关。汉朝时的汉文帝叫刘恒,皇帝的名字里有“恒”字,其他人就要避免用“恒”字了,与“恒”相近的字也要回避。所以,“姮娥”就变成了“常娥”,因为“常”和“恒”是同义词,发展到后来就写成“嫦娥”了。
  这个例子反映的就是一种“避讳”的现象。“避讳”,原意是回避使用皇帝或者自己长辈的名字。在封建社会里,出于对皇帝的敬畏,和对自己长辈的尊敬,他们的名字非但不能说,写出来也不行。比如,《西游记》里面经常出现的观音菩萨,本来应该叫做观世音菩萨,只因为唐朝时唐太宗的名字叫李世民,于是人们避开了“世”字。不能说又不能写,到了非要用这个字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就只好像“嫦娥”这个例子一样,改用其他的字来代替了。用来代替的那个字,就叫“避讳字”。
  其实,古代的避讳不仅讳尊,也避讳“凶”和“俗”。比如死亡属于大凶之事,人们为了避免说“死”,就会用“陨”“殁”“仙去”“升天”等代替,这种讳凶的习俗沿用至今,现在人们也常常用“不在了”“走了”等代替“死亡”二字。讳俗是什么呢?例如,大小便在古代一般被说成“如厕”“解手”“净手”等;直到今天,大家也习惯说“解手”“去卫生间”,而不会直接说去大小便。
  “可怕”的避讳字
  出于尊重、礼貌而用的避讳字,在古代也有不好的一面。
  《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贾府里有个叫林之孝的下人,他的女儿原名红玉,后来改成了小红。只因为贾宝玉地位尊贵,他的名字里用了“玉”字,其他人就不能再用了。
  最让人惋惜的,要算唐朝的诗人李贺了。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进”与“晋”同音,就因为这样,李贺一直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才华横溢却始终不得志,年纪轻轻便郁郁寡欢而死。另一位唐代诗人韩愈,对这个事情很愤怒,他提出质问:“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做人了吗?”这个质问虽然理由充分,却没能说服当时的统治者们。
  封建社会的“避讳”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对词汇的演化,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和语言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在今天,我们说话用词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沿用下来的避讳词,也是为了让我们的说话和交流更加文雅礼貌,而被大众所认可。
其他文献
秋日的阳光洒在屋檐下。  周六下午,松花趴在被阳光照射得暖洋洋的地板上写作业。很快就完成作业的松花觉得无聊,便枕着自己的胳膊看房顶。阳光映在土黄色的墙上,像水波一样随风荡漾。  搁板上放着长餐桌、小饭桌、大大小小的木板和一叠叠的盘子。有些不怎么用的家具已经褪色,有的则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门前挂着一盏灯笼。虽然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晚上来过松花家,可是奶奶还是固执地每到晚上就点亮灯笼。  松花
期刊
同学们,我们在写人时,一般都会刻画人物的外貌。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外貌是一个人最直观的特点。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等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准确的外貌描写,不仅可以让读者快速地在大脑里“还原”出人物,还能凸显文章的主旨。下面,就让我们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探讨外貌描写如何“传神”。  “一撮短而硬的小
期刊
暑假里,我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金老师送的小仓鼠。  小仓鼠虽然没有我的一个拳头大,但整个身子肉嘟嘟的,像一个小肉球。全身的皮毛灰白相间,脑袋尖尖的,两颗小黑豆般的眼睛镶嵌在这个不大不小的脑袋上。身体又圆又胖,尾巴又细又短。四肢不长,却很有力。  小仓鼠吃食可真有趣。有一天,我在一粒花生上系了一根细绳,从上面的铁丝门里扔了下去。一开始,我放低高度摇晃着绳子,小仓鼠也跟着花生跑,跑得气喘吁吁。过一会
期刊
“哈哈哈……”一阵阵爽朗的笑声由远及近地随风飘来。哪里来的笑声?你猜!这是我们四(3)班在举行欢乐庆“六一”的活动呢!  活动分三个环节。首先是节目表演。第一个闪亮上场的是我们班的“舞蹈之星”婷婷,她带来了一段拉丁舞。她身着鲜红靓丽的拉丁舞服,迈着优雅的步子,像一只轻盈的蝴蝶快乐地旋转着。太美了!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我们班的“音乐王子”小浩也精彩亮相了,他用萨克斯为大家吹奏了一曲《
期刊
数学老师用教鞭在黑板上点了点,说道:“数字7是6与8之间的自然数,看起来普普通通。”听到这话,7摇着他的小平头有点不高兴了,反驳道:“说我普通,是因为你们根本不了解我。其实,我是一个有故事的数字!”说罢,他便从黑板上跳到讲台上。  我的好伙伴  你们人类常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可我的生活不是那样,介绍一下我最亲爱的伙伴们:1、2、4、5、8。他们是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好朋友。若你们对我们的友谊产生
期刊
长长的巷子,红红的果子,甜甜的豆花……小巷是童年温暖而又奇妙的记忆。然而,这些美好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远,如何留下这些记忆呢?  那条小巷是儿时记忆里的天堂。很多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美好回忆,都藏在小巷的一砖一瓦里。  小巷的墙壁,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草,会结出一颗颗红色的小果实,据说,能治咳嗽。每次感冒的时候,爸爸总是会搬来长长的木梯,沿着墙壁将那红色果实采下来,放在我的手掌中间。我都舍不得吃,
期刊
“列队!报数!”  “1、2、3、4、5、6……”报数声戛然而止,大家的目光都扫了过来。这时候,胖乎乎的“8”用力勒紧了裤腰带,大声地报告:“教官,小七不见了!”  一阵哗然后,大家都在想,这个淘气的家伙,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大家好,我是数字7,你们可以叫我“小七”——注意发音准确,我才不是让人反感的“小气”呢!  我知道,因为汉语谐音的关系,我在诸多数字中显得平平无奇,甚至有些不够讨人喜欢。我
期刊
大海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不仅储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更蕴含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群,让人心驰神往。但同时,大海的变化莫测,也让人心生畏惧。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冒险,敢于挑战,常常潜入海底,用自己的镜头向大家展示巨大宝库的真实面目。他们便是海底“探秘者”——水下摄影师。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来自海底的图片。  这些精彩的照片,都出自一位海底“探秘者”之手,他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主角——  张帆:联
期刊
六月里,除了有咱们自己的节日,还有一个特别的节日——父亲节。父亲们都是严厉而慈爱的,但每一位父亲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子女的你们,注意到了吗?  我爸爸不懂乐器,却会演奏“交响乐”——打呼噜。他的呼噜声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常常吵得我睡不着觉。  “交响乐”的前奏  每当夜晚,先是一阵阵轻微的,甚至算得上是柔和的呼吸声,一会儿慢,一会儿快,特别像是一首曲子的前奏。爸爸先是嘴角上扬,鼻子微微动了
期刊
春夏之交,微风徐徐吹来,河水波光粼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水面上时常有一只只小蜻蜓,低低飞翔,像一架架小直升飞机。它们时而在水面上空盘旋,时而俯冲下来,掠过水面,用尾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泛起圈圈涟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  好奇的你肯定想问:这些小小飞行家在表演飞行特技?还是在展示高难度的杂耍?  诗词里的“蜻蜓点水”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杜甫也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  暮春时节,心情烦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