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人应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或许代表着友情、勇敢,也可能是亲情、爱情。世事难料,生活不知道会因为怎样的事实发生巨变。时间是可怕的,它可以改变一切。真相是残酷的,但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
  【关键词】:救赎;友情;风筝;哈桑;阿米尔;索拉博
  正文: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真心从未變过。但时代变了,我们看到的是几个普通人在历史的巨浪中所做的斗争。哈桑与阿米尔一同度过的童年以及阿米尔回到阿富汗后对父亲的牺牲与丑闻的揭露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分岔。故事里隐藏着压抑的难过和怀念,可以看的出来“我”一直在为过去所干得事而后悔和难过”阿米尔对于哈桑的歉意是持续一生的。
  (一)阿米爾与哈桑
  主人公阿米尔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爷,他的朋友哈桑是父亲仆人的儿子。童年就像童话里那样美好.“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哈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他们是彼此信任的朋友。除开主仆关系,在孩子的世界中是没有阶级之分的。然而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开给人看。” 虽然在孩子的世界,他们是朋友,没有阶级之分。但这样的友情在社会环境下明显是不对等的。他们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要赢得最终的胜利,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是当地最出色的追风筝高手,他承诺阿米尔一定追到。然而,风筝追到了。哈桑却被几个少年抓住羞辱欺凌。哈桑向哈米尔求救,哈米尔却选择懦弱地躲在阴暗的角落目睹一切,不敢上前。后来因为内心的极度害怕和内疚阿米尔一错再错,栽赃给哈桑,逼他离开家门。曾经认为友谊是万能的,以为能像哈桑那样就算受到欺负也会大声说阿米尔是他朋友,但阿米尔还是没有那个勇气。对于这片土地上种种不公、鄙视、破碎的平淡叙述,让我们看到一瞬间的巨变,友谊的脆弱。没有嘲讽、没有怜悯,只是还原出每个人的选择,波澜不惊却暗藏汹涌,像一个老人的娓娓道来。
  美好的破碎让我们听到了心碎的声音。之后,当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更加悔恨,负罪感从未减少。而对于哈桑来说为阿米尔少爷付出,为他牺牲甚至做炮灰都是心甘情愿的。在小说的第一页有句话:“哈桑从未拒绝过我任何事情。”听起来有着阿米尔的骄傲和对哈桑忠诚的赞誉。但其实蕴含着悲哀。哈桑心里对阿米尔也抱有希望,希望他能有一丝忏悔,但他的主人没有。一次次的伤害其实是让哈桑伤心的,他有尊严但他仍会选择默默承受。哈桑父子最终的离开有逃避、解脱也有痛楚。尽管阿米尔的父亲真诚地希望他们留下但他们懂得主仆终究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们只能选择远离。这是哈桑的委屈和无奈。一方面阿米尔觉得哈桑甘愿做自己炮灰为自己付出是对自己的喜爱,以此来证明自己在他心里足够重要。年幼的他认为哈桑对自己的付出是他们友谊的体现,也是应该的。另一方面哈桑非常忠诚,从始至终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为了得到阿米尔的喜爱,不惜代价。阿米尔生下来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哈桑会说的却是“阿米尔”。哈桑将他视为最重要的人,那么他的付出也是相应的。其实能从一个孩子的口中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令人震撼的。阿米尔一直在伤害他,但他从未反抗过,默默承受也一如既往的忠诚。同时,阿米尔也是孩子,处理不来问题是正常的,他只知道能让当时的自己释然就是赶走哈桑,他觉得见不到就不会有感觉。童年的问题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去放大,并不是哪一个的错误,作者想要表现的应该是对过去美好的怀念,迷途知返救赎及些许的对人事的无奈。
  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是多层的,有友情、仆人对主人的忠诚、不对等的付出等等。他们之间一个是付出一个是救赎,在之后的岁月中阿米尔对哈桑的负罪感也是来源于很多方面的。一部分是对自己懦弱的悔恨,一部分也有不自觉的种族歧视。在哈桑被欺负时,阿米尔想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以对他的贬低来降低自己的愧疚感。但他始终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像阿塞夫那样直接抛弃负罪感。还有一部分是阿米尔选择逃避,因为无法面对所以逼哈桑离开。其实是年少时的自私。但他越是逃避,歉疚感就越重。“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所以他最后在成为美国知名作家后又回到喀布尔想要挽回,却晚了一步,从此成为他内心的伤疤。他只能拼尽一切将索拉博救下。
  (二)索拉博
  索拉博是哈桑的儿子。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哈桑的影子。有着作为孩子战战兢兢和担忧,害怕“要是你厌倦我怎么办,要是你妻子不喜欢我怎么办”。和哈桑童年时极其相似。同时索拉博也成为了阿米尔对哈桑赎罪的一种方式。小说的重点就是人性的救赎。阿米尔自己犯下的错误要他自己去挽回。哈桑死了,为了阿米尔的豪宅。他的儿子是阿米尔救赎的唯一方式。一定程度上,他是希望自己被惩罚的。所以他在被阿塞夫痛打时哈哈大笑。在他内心深处希望哈桑能惩罚自己,但哈桑又不会违抗他,哈米尔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去缓解积压的悔意。当他上唇被打裂成像哈桑一样的兔唇时,他是如释重负的,终于“痊愈”了。回到巴基斯坦后,他承诺索拉博答应带他去美国,并说“我保证”。但这次的承诺并没有实现,因为种种困难,索拉博只能先在巴基斯坦的孤儿院住着。阿米尔没有料到的是,这段时光成为了索拉博最黑暗的记忆。于是出来后,害怕重演噩梦般的时光索拉博选择了自杀,即使被成功的救回来也还是有着心理阴影并陷入了自闭症。这个孩子是孤独的,只有在放风筝的时候才会露出一丝微笑,可能是受他爸爸的影响。这样一个细节让人很是心酸,能感受到字句间透露出的哀伤。命运让哈桑为阿米尔倾尽所有,也让阿米尔为索拉博付出所有。或许一切为时已晚,毕竟哈桑已经离开人世,但阿米尔发自内心的悔过也是极为珍贵的。他终于走上了成为好人的道路,追到了那个漂泊的风筝,变得堂堂正正。从此也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拉辛汗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阿米尔的父亲其实是背了一生的罪。从他和仆人阿里私通生下哈桑起,一切都无法挽回。他只能瞒着大家,让同为亲生的哈桑作为仆人继续生存。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试着去补偿,用的他的财富去帮助别人。他一直有着亏欠感,对哈桑,对阿米尔,也对阿里。可能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来说是一个圆,他们都要为自己行为付出代价,父亲、哈桑、阿米尔,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当索拉博好起来的时候也许就是阿米尔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刻。
  胡塞尼选择以阿米尔的视角来诠释这个故事,就像是他的自传,每个情节都是那么紧凑逼真。其中真挚的情感让人难忘。不只是友情、亲情、爱情。很多小细节比如自卑、一时的自私、自责、孤独、信任等等,这些其实都在生活中真实存在。所有的情感都是人们最真实的反应,没有做作,将人性几乎残酷的刻画了出来。作者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大时代背景下,凡夫俗子的故事,他们做出的斗争。看起来像是老年的阿米尔在叙述自己的经历,但其中的力量却让人难以忘怀。
  “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阿米尔的结局应该算是圆满的,对于其他人无疑是悲剧。但胡塞尼想告诉我们的可能就是失去,错过,犯错然后挽回,救赎。风筝就是美好的象征,我们都在追逐那个风筝,它是一种希望,也是曾经最美好的时光。
其他文献
【摘要】:日本作家井上靖是一代文坛巨匠,他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其文学创作多以中国史传文学为素材,为中日的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其本人及其作品的译介与传播情况,能从中得出对我国文化外交的启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我国政府应当制定正确的文化外交战略,谋求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关键词】:译介;友好交流;文化外交;战略;传统文化  井上靖(19
期刊
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学校教育现状。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我国小学汉语教育课程也呈现出了勃勃生机,焕发出了烁烁异彩。丰富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渴求知识的学生们兴奋不已,使辛苦执教的教师们信心倍增。但是,面对新型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导致信息技术手段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反而阻碍课堂有效性的生成。在汉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外部信息的主要媒介,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新闻。面对社会和网络上复杂的信息,人们更多的选择相信新闻,因此新闻工作者担负着“千斤采访四两写”的重担,是否将准确的、深刻的、关乎民生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讲述了县级新闻记者的工作现状,并分析了县级新闻工作的问题,提出了将新闻深入报道的建议,为改善县级新闻传播工作提供有效
期刊
【摘要】:新闻主持承担着向大众传递重要社会信息的职能,新闻主持人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将对受众产生極大的影响。而风格不同,社会影响力必然不一样。新时期,为赢得广大受众的广泛认可,新闻主持人需要依照群众审美需求做积极更新调整,方能真正提升影响力。本文就新闻主持如何展现多样化风格展开分析,对优化新闻节目效果,提升舆论影响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新闻主持;风格;多样化  1、前言  伴随现代社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兴趣:情境式教学:巧妙设问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最终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日渐提高,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寻找自己的优势,立足于市场经济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在企业经營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上,统计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统计学概况、产生、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这四个角度具体给出了一定分析,详细介绍了在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如何拥有立足之地,面临挑战和机遇,统计学又是如何行走在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上,不
期刊
【要約】: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の特徴は、高等教育段階の学習者数が最多の割合を占めることである。本文は興味に基づき、習得方法と思考を重視、学習者レベルに応じて異なる教授法、教材を選ぶ四つ方面を踏まえ、日本語教育現状を検討する。  【キーワード】:日本語教育;習得方法;日本語表現;教授法  一、はじめに  日本語教育とは、学生が日本語をひたすら勉強し、先生が知識を教え、質問に答えたり、また生徒に宿題
期刊
【摘要】:舞蹈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舞蹈教育作为舞蹈艺术和体育项目的有机融合,对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步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内容,舞蹈教育就是重要的环节。随着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大学舞蹈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和青睐,通过大学舞蹈教育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提升自我,实现自身身心健康良心发展。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之魂,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是铸就民族精神的不竭动力。而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支撑,部队文件建设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部队基层文化建设为例,从阻碍部队基层文化建设的因素以及建设策略两个层面出发,论述了在视野下如何对部队基层文化进行强有力的建设,旨在为我国部队文化事业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视野;部队;基层文化;建设  习总书记对
期刊
【摘要】:每个国家的人民群众,都有自由谈论、说话的权利。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言论自由又有了新的衍生地,为虚拟的载体提供了生存的平台,网络上的自由言论分为很多种方式,具有隐秘性、多向性、迅捷性等突出的特点。网络平台成为了言论自由便利空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激的不健康的言论,由此引发的公民不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网络上信息的繁杂与爆炸也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暴力、色情内容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