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与孩子有多深的感情,你的话对他就有多大的威力。”
  ——西方格言
  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下降时,他们的谈话常常是这样开始的:
  
  “你这样的成绩怎么行呢?我们年轻时想学习没有条件,你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可你却不珍惜……不学好本领,将来你以什么立足于社会呢?”
  
  这就是讲道理的谈话。你期望这样的谈话能对孩子有什么触动吗?孩子都是现实导向的人,很难勾画出自己的未来。他们只注重“今天”或“明天”,可“明年”就太遥远了。你说的那个“将来”,则更是“明年”才可能加以考虑的事情。所以你的谈话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我已尽责”的自我安慰。


  如果变换一种方式,以平静而低沉的声音说:“孩子,我们看到你的成绩单的时候,简直要气疯了。你妈妈很伤心,我到现在也还没有冷静下来,所以我不知道该对你说什么……”
  
  这就是同孩子们谈感情。比较起来,你不难发现,后者的方式比前者更能触动孩子的心,谈话的效力也就会更明显。
  
  谈感情的方法有很多,但谈之前必须有谈的资本,那就是你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基础。有感情就好谈,没有感情就不好谈。有没有感情不取决于你,而是孩子,但是你可以争取。争取的方式不是为他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投入你的“身心”。
  
  孩子们是很重感情的。如果他们认为这份感情值得他们为之做出一些牺牲时,他们会乐意去做。所以当你管教孩子时,你们之间的感情同你说话的能量成正比。感情越深,你的话就越有能量。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的成功就在于她用爱打动了孩子,而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朋友。孩子们知道失去玛丽亚,就意味着失去了阳光和欢乐,他们不愿意。孩子们可能不懂为什么要做这做那,但只要是玛丽亚要他们做的,他们就高兴去做——为了玛丽亚。
  
  感情是用爱来建立的。只有“爱”才能使孩子感觉到“自我价值”。而且是谁爱他,他就会感到自己在谁眼中的价值,他也就会为这价值来自我约束,使自己与这价值相符,说白了就是不辜负这片爱心。
  
  如果你的批评、要求、劝告、眼泪没有对孩子产生什么效力,那么你首先要反省的是你同他之间的感情关系,而不是寻找孩子的过错。因为这状况清楚地表明孩子觉得你对他爱的程度,还不足以使他为之做出某些“牺牲”。或者是孩子觉得你可爱的程度还不值得自己为你做出某些“牺牲”。要知道,孩子在改正错误的初期,都认为自己是在做牺牲。因为以前他觉得那样“好”才那样做,现在你要他丢掉觉得“好”的东西,这不是“牺牲”吗?
  
  当你确实感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已有了足够的感情基础时,尽管孩子还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你起码也有了向孩子说“这是为了爸爸(妈妈)”的资本。这句平铺直叙毫无修饰的话,足以使那些高深动听的道理显得苍白无力。
  
  可能你会说:“我已经很爱他了。”——但你要注意,不要以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也许他知道你很爱他,可是觉得你爱得还不够,起码没有达到作为父母应付出的爱的程度;觉得他在你心里所占的位置太小,起码没有达到与你的事业、你的爱好、你的工作、你的朋友、你的娱乐相媲美的地步。而他要求的是,在你的心里他能够凌驾于除妈妈或爸爸以外的一切人的感情之上。有心理学家认为:许多孩子在某一成长阶段甚至嫉妒父母之间的感情。这有什么办法?他们就是这样渴望得到和占有父母的爱。
  
  对于孩子的这种要求,父母应该感到幸福和自豪,而尽情地施放你对他的爱,不要认为是累赘,甚至逃避或企图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你的时间和情感。否则孩子会为此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怨恨正在与他争夺父母之爱的客体——你的事业、工作、娱乐、爱好和朋友,从而故意做出某些他认为会激怒你的事,如恶作剧、不专心学习、打架、吸烟等。由此来引起你对他的注意或使你对他感到失望。这是他对你“爱”的一种畸形的回应方式。因为你对他来说不是无足轻重,而是至关重要。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但十分在乎你的态度。在这种心态下,你的愤怒和伤心,正是他所期望的,那么你的话怎么可能会改变他呢?所以,要想加重你对孩子讲话的分量,务必打好与他之间的感情基础。
  
  所谓多与孩子们谈感情,就是多进行感情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只限于言语。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当首推“拥抱”。有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人的一生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拥抱。这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心理的需要。不要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的习惯,这是人类共同的本性。
  
  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有位美国的中学顾问讲过这样一件事:
  
  我曾有过一次很糟的任务,去告诉一个学生他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丧生了。走在路上,我一直在默默祈祷上帝赐给我告诉他这噩耗的勇气和方式。可是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看到那孩子,我无话可说,只好向他伸出双臂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许久许久,才在他耳边轻声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孩子流下了眼泪,在我怀里抽泣着,我们抱得更紧了……
  
  20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我只想告诉你,20年前的那一天,你的拥抱对我是多么重要。没有你的拥抱,真不知道听到那噩耗时我会怎样。从那次拥抱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多得你无法想像。以至于我的儿女至今都从中受益。”
  
  拥抱对于孩子具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除了父母之外,您还能指望谁来代替你担此重任呢?
  
  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听我的话。每次见面总觉得没话说,这是不是‘代沟’?”我说,你多多拥抱你的孩子。他说:“根本不可能,他总是躲着我,别说拥抱了,就连握手、搂肩膀这样的接触都没有过。我们都觉得那样太不自然、太尴尬。”我说:“父子俩的接触都到了尴尬的地步,你还在考虑自然不自然。再‘自然’下去,你们之间就形同陌路了。别忘了,他是你的儿子。”“那我该怎么做呢?”他问我。
  
  “星期天带他离开喧嚣的闹市,做一次郊游,只有你们父子俩。在大自然中你们或互相搀扶攀登,或并肩在林中小径散步,不要谈任何有关学习和工作的事,尽量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松弛与和谐。当无任何外界干扰的时候,你们父子俩的心灵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心灵的相通又会使你们自然地拥抱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什么‘代沟’,只是你们的心灵没有机会沟通。”
  
  多计划、多创造些这样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越深。若还不习惯,定有情结在其中。那父母就更要认真思考对待了。
  
  如果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的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这些动作(我们且称之为“体态语”)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当丰富的。如:
  
  你真的长进了,干得不赖!
  
  我相信你,我为你骄傲!
  
  我很关心你,你对我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不是很美好吗?祝贺你!
  
  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对付困难,你不会感到孤独!
  
  这些不愉快的事会很快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没关系,从头再来。我爱你!
  
  你和我在一起会很安全,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这些体态语和拥抱一样,在感情交流中可以表达比言辞更明确的含义,也有着比言辞更动人心魄的力量。
  
  从今天晚上,你就开始琢磨用一种特殊的体态语与你的孩子接触,来代替你本已准备好的一席长谈。再加上一种特殊的充满深情的目光和亲切的表情,来提高这一接触的力量。
  
  注意,即使讲话也要改变以往训斥的语气。试行诚恳的耳语,也就是所谓的“说悄悄话”。要知道,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如果耳语和体态语双管齐下,一定会使你与孩子的谈话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和动机。一般来说,和成人一样,孩子的行为目的通常有四种:    获得注意力    获得注意力:我的父亲年纪大退休之后,身体常常有很多地方不舒服。我常对他说:“爸爸你没病。”可是他坚持说有病,每次总要住几天医院。于是,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全回来看他,病床成了注意的焦点,他的心里才稍得安慰。  孩子又如何获得注意力呢?老大用成就感,唱歌、跳舞、表现、功课;老么则用撒娇、乖巧、可
期刊
●36岁的萨韧说:“孩子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带着她逛遍了所有的购物中心、公园和咖啡馆。我一边逛,一边对孩子说话,给她指各种东西。人们可能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我不在意,因为我们过得很愉快。现在我的女儿思凯已经14岁了,她总是很快乐、好奇和友善。我知道,这是我教的。”    与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给予我们回报。他既不会说“谢谢你”或“祝你好运”,也不能给我们礼物,更不
期刊
近些年来,带着孩子进出国门的父母越来越多。从他们的嘴里,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传媒上,我们也就越来越多地听到看到各种有关国外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的信息。有些,让我们这些一直在东方教育体系下长大的人确实感到很新鲜:   小学生每天下午两三点钟放学,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   上课就跟玩儿差不多,不但用不着手背后,甚至还可以走动;   每个人的考试成绩是保密的,只允许学生本人和家长查看。老师不会在班
期刊
一天,刺猬和狐狸在小溪边相遇了。狐狸看了一眼刺猬说:“你看看我身上的皮毛又柔软又光亮,多么漂亮。你身上长了那么多又硬又尖的刺,难看死了。我劝你还是快点想法把讨厌的刺拔了吧。”  刺猬问:“如果我把刺都拔掉,就变得漂亮了?”  狐狸忙说:“对对,改变一下形象就变得可爱了,让人喜欢。听我的劝告绝对不会错。”  第二天,狐狸又在小溪边遇见了刺猬。今天刺猬身上披着一张大树叶,只把小脑袋伸在外边。狐狸见刺猬
期刊
1小猕猴一聪去买瓜,卖瓜的小狗热情地招呼:“又大又甜的西瓜,两个森林板一个。”  2一聪见旁边小狐狸的摊前立了块牌子,写着“买一送一”,心想:还是这儿合算。  3一聪抱起两个大西瓜,对小狐狸说:“给,两个森林板。”  不料小狐狸急了:“不对不对,买一送一不是送西瓜,是送个装西瓜的袋子。”  4一聪听了忙说:“那我的钱也给错了。”说着把手中的一枚大森林板换成了小森林板。  “那钱就不够了呀?
期刊
相识和相融     从婴儿降生的那一刻起,母亲便开始了她一生中美好而富有意义,同时又责任重大的时期。她与孩子相识、相融,在每日照料孩子的劳作中,逐渐培养对孩子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她要与孩子游戏,使孩子在丰富的环境刺激中学习和成长,而她自己也乐在其中。   这种与孩子相融的感觉,会使父母萌发对孩子的爱,并在未来养育孩子的种种艰辛中体味到快乐。   在孩子降生后,这种相识和相融的过程通常就自然地开始了。
期刊
一次活动激出全部活力    学校走廊的一个专栏里贴满了照片,照片上,孩子们有的在跋山涉水,有的在相互照顾,有的仿佛又在商量着什么秘密……但无论他们在做什么,从孩子们的笑颜里,我们都能看出他们由衷的喜悦。  这情景和国内学校的春游活动很相像,却又有些不同——为什么孩子的服装显得那么怪异?我们的春游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可为什么照片上却大孩子和小孩子混在一起呢?……    也许是看到了我们迷惑的神情,范思
期刊
5岁的小京京喜欢玩的游戏可多了,但就是不能输。一输他就恼。和爷爷下象棋,爷爷一喊“将军”,他就双手把棋盘一搅,“不算,不算,重来。”爷爷不答应,他就又哭又闹。和小朋友玩也是如此。这不,因为藏猫猫被小伙伴抓住,他又哭着跑回家了。这个输不起的小家伙可让爸爸妈妈有点发愁。    “下次我一定能赢你”    以前,我儿子也有这个毛病,折纸比别人慢了就甩手不干;玩牌、下棋输了就生气、噘嘴。反正,什么事都得占
期刊
提到“折纸”,大家都会觉得很熟悉。“折纸”就是通过折叠使纸改变形状。例如,我们可以将纸折叠成衣服形状、飞机形状或小鸟形状等。而心理折叠”一词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很陌生。简单地讲,“心理折叠”是对心理表象的操作,是在人的头脑中对一个形象进行折叠或展开。例如,人们想像着把一张平整的纸折叠成一个三角形,或想像着把一只小火柴盒展开成一个平面后的形状等。  这是一种通过想像完成的心理操作,目的在于要
期刊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父辈了。这不,小"鲁豫"一出生,父母就开始考虑他的教育方式问题。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真是太幸福了。  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小鲁豫长大了。他"活泼好动,能言会道,而且对许多事情都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一位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主见,能够自强自立的人。因而,发展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更多的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