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海洋文明史研究的力作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其行政区域包括今天的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拥有1800多公里曲折蜿蜒的海岸线。靠海而居的胶东半岛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独具特色的胶东半岛海洋文明。所谓海洋文明是指人类以海洋水域、岛屿、滨海地带等为活动范围,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海上交通、经济活动、社会制度、思想精神、民俗文化等方面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胶东半岛海洋文明是中国乃至世界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胶东半岛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也有着悠久的海洋文明历史,但是至今尚没有一部纵向的海洋文明史著。因此,选取这样的一个区域来书写海洋文明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胶东半岛海洋文明简史》一书,以胶东半岛海洋文明为切入点,著作者郭泮溪、侯德彤等学者在引用大量文献考古资料,进行较为细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为读者梳理出了一条胶东半岛海洋文明7000年演进的脉络,比较真实地描绘出了这一区域海洋文明的历史风貌。
  该书共分10章,在结构和内容上大体可归纳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距今7000-5000年的贝丘文化入手,展现了胶东半岛丰富的贝丘遗址和其所呈现的早期渔猎文化。该书作者在分析胶东半岛贝丘遗址消亡及原因时认为,促使胶东半岛贝丘遗址在距今4860年前后消亡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重要因素之外,还与这一历史时期山东中部大汶口文化的东进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山东内陆地区大汶口文化与胶东半岛土著文化的交流,胶东半岛进入了渔猎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历史时期,其海洋文明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历史特色。
  第二部分把贝丘文化消亡后的胶东半岛海洋文明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分为先秦(以夏商周为主)、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几大部分,逐一详细论述,广征博引,为胶东海洋文明发展历程确立了较为明晰的历史分期。
  作者引用古文献典籍、考古成果和相关研究成果,使读者较为清晰地得知胶东半岛早在先秦时已开辟出一条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海上航线,使之在中国早期航海和对外海上交流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秦汉时期,秦始皇三次东巡胶东半岛,命徐福数次组织大规模的海上求仙活动;汉武帝八次巡幸胶东沿海,数次组织大规模的海上寻仙活动,派楼船军从胶东半岛渡海击卫氏朝鲜等。从三国开始,中国北方陷入了长期战乱分裂局面,胶东半岛与南北地域经常陆路隔绝,但是海路却始终相通。当时胶东半岛民众为了逃避战乱,北上辽东、南下江左的海上迁徙时有发生,海东诸国与中国南北政权的海上使节往来络绎于途,胶东半岛遂成为中外交流尤其是东亚海上交往的关键支撑。隋唐时期,胶东诸口岸蓬勃发展,往来使节、学问僧、留学生络绎不绝,南北海上转口贸易、远洋贸易等海上贸易活动欣欣向荣。北宋时期随着经济中心南移,胶东半岛发展逐渐受到一定限制,除了设立市舶司的板桥镇口岸持续繁荣外,其余诸口岸则呈现由盛渐衰之势。宋室南渡以后,整个山东沦为金统治区,英勇不屈的胶东人民奋起抗击入侵者,胶东半岛的海面上曾经多次扬起抗击入侵者的猎猎战帆,如胶州湾一带民军海上奇袭金国大后方辽东的战役,作者根据历史文献,详加梳理,展现了该时期的战况。到了元明两代,为了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官府先后开凿胶莱运河,带动了胶东半岛海上贸易的发展。明代立国之初,面临着“海疆不靖”的问题,为此明政府一方面积极加强海防建设,构筑起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同时还推行极为严厉的海禁政策,断断续续禁海持续近200年,使胶东半岛海洋事业遭受了严重打击,与海洋相关的产业陷入空前低谷,海上商贸活动基本上绝迹。直到明代后期,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下,海禁政策才有所松弛,极度疲敝的胶东半岛地方经济才开始重现些许生机。清朝立国之初,仍面临着来自郑成功海上反清势力的威胁,因而又开始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后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和台湾的统一,清廷才宣布开放海禁。胶东半岛以其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海洋传统,在开放海禁后,迅速恢复了生机,海上活动顿然活跃。南北商船络绎,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烟台和青岛先后开埠,引领者胶东半岛走向蓝色的现代海洋文明时代。
  该部分是本书的主体,作者在历史朝代更迭的大背景下,以浓墨重彩细数胶东半岛在对外交流、经济活动、海上运输、海上战役等方面的发展与贡献,从而使我们对胶东半岛海洋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对胶东半岛在历史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从徐福数次海上求仙,到王仲举家东渡朝鲜,再到汉魏六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诸国的虔诚朝贡,到汉代正式官方使船的出现,再到隋唐北宋胶东诸口岸频繁往来的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从对鱼盐之利的初步认识,到创建完备的市舶司制度,再到胶东半岛海上贸易的空前繁荣,我们不难领悟到胶东半岛海洋文明开放性、和谐性、重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一直延续至今,引领胶东半岛海洋文明不断走向繁荣与进步。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既论述了胶东半岛源远流长的海洋信仰,比如海上三神山与蓬莱仙话、八仙过海及其相关传说、龙王与妈祖信仰、渔民舟子的海上诸禁忌等,介绍了众多胶东半岛出生的忠臣、名儒、商贾等,同时还列举了胶东半岛海味浓郁的民间文化,如胶东人过年,家家要蒸大枣饽饽;过清明节,盛行家家户户做小面燕互相赠送;过七夕节,将巧饽饽用长线穿成串,挂在脖子上等。还有像粗犷豪爽的渔家号子、谷雨节渔民祭海、胶东民间歌舞戏曲、巧夺天工的民间技艺、四大类山海传说故事等等。作者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条分缕析,原原本本地进行了清晰的交待和饶有兴味的叙说。
  《胶东半岛海洋文明简史》一书作为研究胶东半岛海洋文明发展史的专著,以胶东半岛海洋文明作为研究视角,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为胶东半岛海洋文明史研究增添了一项可喜的新成果,首次描绘了胶东半岛这一区域的海洋文明史。
  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说:“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在黑格尔眼中,只有地中海文明才是世界海洋文明的中心,而航海“这种超越土地限制,度过大海的活动,是亚洲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应当说,该书的学术意义是多方面的。通过该书,再一次充分证明了黑格尔关于海洋文明论述的偏颇和武断。通过该书所展现的胶东海洋文明史,再一次证明,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与海洋有了不解之缘,而贝丘文化便是考古学上的铁证。通过该书,还充分证明,古代中国很早就开始了航海活动,并发现了由胶东半岛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航海路线。与西方海洋文明相同的是,中国在秦汉以后就具备了经略海洋的意识,中国海洋文明也同样具有冒险精神和尚武精神的因子。与西方海洋文明不同的是,中国的海洋文明更多的处于守势,倡导的是与海洋周边和谐共处的文化意识。而对胶东半岛海洋信仰的揭示,则证明了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早就浸润在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与此同时,通过该书也证明,明清以后的海禁政策以及由此以降的海洋意识淡薄,是导致胶东半岛海洋文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书作为区域海洋文明史研究的一部高水准的学术著作,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胶东半岛海洋文明的发展和胶东半岛地区代表性的民俗、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后继者研究胶东半岛海洋文明有着重要的文学、文献价值,同时,它也饱含着作者对胶东半岛海洋文明研究的热情与心血。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该书的出版,也就具有了崭新的时代意义。
  《胶东半岛海洋文明简史》
  郭泮溪、侯德彤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12月出版
  书评作者冷卫国,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现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史稿》12卷,约540万字,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为脉络,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代,90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是最先进的新型革命政党。它的产生,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
留住辉煌的历史瞬间  几十载沧海桑田,看神州人间巨变。弹指之间,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60多年。逝水般的岁月流去,当年英勇奋斗的那一代人大都作古;对今天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来说,那场改变祖国面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已是那样遥远。不过,今天都是历史的沿续,懂得昨天才能明确今天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最形象、生动的历史学习方法,又是重温影像资料。  如今新一代
提起马家辉的《温柔的路途》,起先亦当作旅途随笔来读,可越到后来,文字层层翻转,场景频频更换,面前展开的不止他观凤凰、临长沙、游韩国、下苏杭、赴德国、赏京都的脚步踪迹,反倒是越过这些场景所窥见的心灵走光。是的,“起步了,怎么停得了?”这是一册再平常不过的旅途辗转札记,却又是一份咀嚼之余别有回甘的游走心情。  马家辉曾言,“天地有情,一念之间即可化陌生为亲近。家在远方,也在脚下;家人在故乡,也在眼前。
内容简介  《小顾聊绘画》系列脱胎自作者在微博上发布的“小顾聊绘画”系列长微博,顾爷以一个艺术爱好者的身份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九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生平故事:口味独特的男神卡拉瓦乔,艺术“新东方”创办人伦勃朗,站在“风口浪尖”的神童透纳(是真的站在风口浪尖哦~),大器晚成为爱而殇的康斯太勃尔,一画画就挪不动地方的莫奈,没有乳房就不会画画的雷诺阿,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梵高,隐约有些变态倾向
海南出版社的科普名家经典系列应该是从2008年开始编辑出版的,当时只是一种潜意识地对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所谓伪科学、科学主义的一种抗拒,科学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成为了唯一真理的判断标准。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是怎样看待科学的?科学家们又是怎么进行科学工作的?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希望能给大众厘清科学的本来面目,而不让一些别有用心的滥用“科学”这个概念。  从受四个诺贝尔奖得主推荐的《爱因斯坦的
英国作家蒂姆帕克斯(Tim Parks)认为:电子书剥离了阅读纸质书时的外在因素,让读者直面文字本身,给人以更真切纯粹的阅读体验;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的发展,恰如从孩提时的图画书转向成年后阅读纯文字作品。如今对纸质书的哀挽,未尝不似当年对手抄书的留恋。  今年1月底,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荣获了英格兰科斯塔文学奖。在随后的采访中,这位著名小说家谈到,尽管他也认为,不用多久,大多数流
我这一代人的世界眼光几乎跟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同命运。天下文明在鸦片战争以后受制受困于西方及其民族国家体系,闭关锁国、全面开放、崇洋媚外、中体西用……这种封锁或自闭、开放或媚外,几乎构成了我们的两极。面对西方或域外文明,我们中国的自处和相处之道经历了曲折和反复,这个坎坷而不得不自强新生的道路是奇异的,又是屈辱的、险恶的。师生、敌友、异端、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非常情绪影响了我们安身立命的状态。  直
房子是中国人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可以说在中国的土地上,围绕房子的故事是五花八门。小说《搬迁》也可以看成一部以房子為主题的小说,书中那个东北安装公司的整体搬迁,当然包括人事和物资的流动,但说到底还是房子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房子,安装公司的人将没有居住的地方。因此,围绕着房子,几家欢乐几家愁,部里的领导,拆迁公司、东北安装公司的负责人和东北安装公司的搬迁之地的相关市局掌权人物,都开始四
21世纪研究会的7位专家把食物的秘密做成一道道纸上的开胃菜,告诉你:“如果只用舌头浅尝辄止,你至少浪费了口中食物一半的美味!” 跟随味觉去旅行,即使暂时身在原地,思想已经周游列国,穿梭时空。世界上一半的美味在于食物,另一半在于对食物的“非分之想”。本书讲述世界各地的美食,还有那些与之相关的活色生香的故事。    大革命催生餐厅      这些美食家大部分生于19世纪的巴黎——同一时代、同一地点,这
《智慧之境》  高瑞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8定价:38.00元    本书收入作者十多年来撰写的学术随笔30余篇,主要涉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以及哲学问题,对此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智者的寂寞”以中国哲学史的人物为中心,第二部分“昨夜星辰昨夜风”以问题为中心,第三部分“不要怕上帝发笑”则介绍了国外的几部哲学著作。    《叔本华思想随笔》  [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