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随机教育点燃孩子的热情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班上学期的一次区角游戏中,我班的几个小朋友正在美术区剪老师准备好的小草、白云等图形。看着孩子们各自选择自己想剪的图形,剪下后就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看都不看一下,我感觉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孩子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剪东西的热情,我立刻过去问:“你们在剪什么呀?”孩子们开心地说:“我在剪白云”、“我在剪小草”、“我在剪小人”。我说:“哇,你们真棒!”说着我便拿起孩子们剪下来的东西摆放在了桌子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开心地拍起手来:“一幅画!”原来我把孩子们的零碎图片拼在了一起,顿时成了一幅漂亮的山水画——有小草、有房子、有白云、有小鸟。“你们看还缺些什么?”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还缺小人、还有爸爸妈妈、还有小动物……”“那这幅画是怎么完成的呀?”小朋友们纷纷发言,“是我剪的小鸟”,“我剪的白云”,“我剪的房子”……我举起了大拇指:“你们可真棒啊!有了你们每个人提供的小图片,我随便一拼就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了。那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一个人可完成不了呀!谢谢你们!”孩子们开心极了,都大声说:“不用谢,我们还玩这个好吗?”自此,每天在美术区的小朋友们几乎都会有互相合作的作品展示在班里,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班孩子收集图片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包装纸、广告纸、杂志、报纸等,只要有觉得可以用上的,小朋友们都会主动带来。这样美术区的材料丰富了,孩子们的兴致也越来越高了。下一步我还打算让他们根据合作出来的作品讲故事,这样语言角是不是也有更好的材料了呢?这虽是一件小事,都在无意之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意思维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工作多年来,细想一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多半是一些细微却又繁琐的小事,乍看起来似乎很不值得一提,但教师如能抓住这些小的教育契机,那么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却是很大的。
  一次,在带孩子们饭后散步时,走到了我们的“种植园”,有孩子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那个长出小绿芽了!”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我看过去,原来是前几天食堂爷爷种的大蒜发芽了,看着孩子们都在找其它发芽的东西,我就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发的芽吗?”有的孩子见过就知道了,可是很多孩子却不知道“蒜子”是什么,于是我立刻带着孩子们来到了食堂,取了一些蒜子让孩子们观察,回到教室后,我又找了几个酸奶瓶子,分别种了几棵大蒜进去,让孩子们从今天就开始记录大蒜的生长日记。连续几天我发现大蒜还没有长出来,孩子们似乎失去了观察兴趣。看着孩子们失望的表情,我想估计是看它老不长出来着急了,何不利用这个契机呢?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教室里的大蒜好像是没有外面长得快,可能是环境的作用,阳光不充足。于是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故作神秘地调整了大蒜的位置(阳光下、半阳光下、阴凉处),并给这些盒子编上了号。孩子们都好奇地问:“许老师,你把它搬来搬去的还编号干嘛呀?”我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我在变魔术,过几天你们就会看到了。”过了几天,孩子们发现有的发芽了,而有的却没有动静,都说:“哇,许老师的魔术成功了,在这边(阳光下)的果然发芽了。”自此引发了孩子们新的关注重点——为什么同时种的大蒜有的发芽了,而有的没有呢?在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时,可能不会每次都遇上好的教育契机: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操作实验—发现新的问题—继而不断产生新的兴趣点。但如果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能发现孩子的问题,能及时随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么,它留给孩子的印象一定很深,也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时候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而忽视偶发事件中的随机教育。如果我们教师的头脑里都能始终地树立起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和利用教育契机,那么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其他文献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目标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此,教师应时刻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知道儿童喜欢探究什么和能探究什么;应坚持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
期刊
设计意图:  绘本《搬过来,搬过去》,是一本趣味幽默而又富有浪漫情调的故事,从中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爱情小屋”的设计与搭建更烘托出了两人情感的升华。在与孩子们一齐分享、解读绘本的过程中,有位幼儿提议“我们一起帮助他们搭建‘爱情小屋’吧!”这一主意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于是,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健康活动《搬过来,搬过去》。活动借助“长凳”为材料,以“发展幼儿平衡能力”为重点,
期刊
一、在兴趣中诞生  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时,部分幼儿对“乌鸦喝水”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并主动提问“放石子后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教师捕捉到这一宝贵的兴趣点,及时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这一课题正好契合了我园市级课题研究《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我们果断地将它确定为研究课题,采用“一课三研”的形式探求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二、在研讨中提升  幼儿园科学活动具
期刊
一、单元教学活动内涵  单元教学是一种幼儿园综合性课程,是由一系列单元教学活动组成。而单元教学活动就是在整合各科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将各学科内容统一归入一个称之为“单元”的专题之中。在这一专题内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者对活动目标和内容的预设,要求幼儿统一学习被综合于单元中的学习内容。在综合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单元教学活动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应用的模式之一。  在综合性课程理念下,单元教学活动属于结构化程度相对
期刊
随着二期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幼儿运动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映入读者眼帘。“一物多玩”这个名字也在课改的大潮中不期而至,愈发响亮,成为幼儿运动的一道“家常菜”。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简称《指南》)指出:借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运动,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一物多玩”之所以能迅速“火”起来,笔者认为一是鉴于幼儿自主运动的探索需求;二是鉴于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三是鉴于幼儿园现有
期刊
十多年前,我申报了课题《幼儿走进农田的实践研究》的。申报课题是源于我园地处农村,幼儿随处可见农田劳动,园内也拥有一块供幼儿实践的土地,教师具有初浅的农田劳动的经验,便于实施。另一方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也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幼儿走进农田有利于解放孩子的手、脑、眼睛等,让孩子的“心、手、脑”并用。从此,我就常带领幼儿走进农田,参与一些农田劳动。可实施一段时间
期刊
“升国旗”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庄严的仪式,它展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的美好景象。虽然,我们的孩子才仅仅3—6岁,但他们有权参与表达爱国之情的活动,他们理应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不要小看我们的升旗仪式,它是孩子们认识祖国的最初方式,也是培养孩子爱国之情的有效途径。  当小旗手们护着国旗走向旗台,他们迈出的是稚嫩而又稳健的步伐;  当小鼓手们挥动双锤敲响鼓点,他们奏出的是铿锵而又执着的旋律;
期刊
配课是保育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保育员在教具、角色扮演等方面的配合,教师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配课是保育员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高基本功、提升理论素养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日常检查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保育员在配课时,参与意识淡泊,与教师配合不默契,指导幼儿的方法欠缺,不能给幼儿提供适宜帮助等。针对此种现状,我园奏响了“提高保育员配课能力”园本教研三步曲,目的在于发挥
期刊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是指某一个具体的音乐活动的目标。一般来说,音乐教育活动目标包含音乐学习本身、对幼儿学习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幼儿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促进等内容。  例如:中、大班歌唱教育活动《懒惰虫》的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懒惰虫》,能较自然地唱出“弱起节奏”,以表现歌曲的幽默感。(侧重于让幼儿获得歌曲演唱的知识和技能)  (2)在教师和同伴的启发引导下,探索出与众不同的体态
期刊
背景:  今天小希又来和我说:“老师,我不要小林坐在我们组上,他吃饭的时候总是把米粒弄在我身上,前天他还打我呢!”我耐心地和她说:“他是小弟弟,你是大姐姐,我请你和他坐,就是要你帮帮小弟弟的。”  前几天,东东也来向我抱怨,不愿意和小林一起坐,说小林上课时不是拉她衣服就是抓她辫子。哎,小林是我们班上比较特别的孩子,他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总是调皮捣蛋,所以和他一组的孩子总是会抱怨。于是,我就让班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