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林造假遭诉讼 大股东红杉难辞其咎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概念股造假带来的恶劣影响仍在蔓延。
  近日,迅雷、盛大文学的赴美上市之路双双遇阻,后面排队的一串中国企业都被迫停下脚步。
  “事实上,在美国,早在2010年就有中国企业及投资人遭遇集体诉讼,引起了美国投资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关注,迅雷此次IPO延迟就是受其影响,美国投资者对其认购额不到计划的1/10,只是很多中国人不知道情况而已。”一位投资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据他透露,事情的源头为一起在美国进行的诉讼案——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下称“麦考林”,纳斯达克证券代码:MCOX))累计遭到6起集体诉讼。该起诉讼案还没有结果,但麦考林包装上市以及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引起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造假的关注。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响亮的名字——美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下称“红杉中国”)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作为麦考林的控股方,红杉中国是否幕后推手甚至主谋?
  而除了麦考林,红杉中国投资的其他上市公司也频频出现问题,需要质疑的,恐怕已不仅是其投资能力。
  “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公司高管及会计从业人员都要担当一定的法律责任。”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利国表示,严格来说,参与企业上市的背后机构,包括审计师,以及在上市公司担当董事的机构负责人都要承担一定责任。
  企业出了问题,投资机构显然也不应游离在法律惩处和公众视线之外,继续逍遥地过日子。
  
  红杉中国与麦考林的纠葛
  
  在中国上市公司当中,的确有一些“臭蛋”,搅坏了一锅汤。
  让我们走进麦考林案件。
  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通过IPO方式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7.5美元。
  然而,头顶中国第一只电子商务概念股光环的麦考林风光上市仅一个月,噩梦就开始了——其遭到了投资者的抛弃,与其上市时股价最高18.5美元相比,6.6美元左右的股价让麦考林饱受质疑甚至遭遇诉讼。
  12月3日,美国法律公司Kahn Swick & Foti及其合伙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前总检察长小查尔斯?福迪(Charles C. Foti, Jr)宣布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这份起诉已经提交到纽约南部的地方法院,起诉代表为在10月份麦考林IPO中的普通股买入者。起诉对象包括麦考林、麦考林董事会、CFO以及其承销商(瑞士信贷、UBS )。
  也就是说,除了麦考林之外,在麦考林董事会当中担任董事会主席的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被卷入其中。
  根据其招股说明书,2008年2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约80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麦考林的绝对控股方(截至上市前,其股份约为76%)。作为红杉中国的第一个控股项目,收购完成后,沈南鹏担任麦考林董事长,红杉中国副总裁余根灵出任公司董事,原麦考林CEO顾备春继续出任麦考林总裁职务。
  这让红杉中国与麦考林紧紧联系在一起。12月3日之后,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Rosen Law Firm)、Sarraf Gentile律师事务所、Howard G. Smith律师事务所及Brower Piven相继对麦考林提起诉讼。
  
  业绩造假幕后推手
  
  如果没有接二连三的诉讼,麦考林的问题或许可以遮掩,人们也不会关注中国概念股。可惜没有如果,在六起诉讼请求之后,麦考林事件最终水落石出。
  2011年1月5日。美国律师事务所Pomerantz Haudek Grossman & Gross LLP(下称“Pomerantz”)宣布,该公司已经代表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首次公开招股期间购买麦考林普通股的投资者,在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
  Pomerantz在诉讼中指出,麦考林、麦考林特定官员和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案》,在首次公开招股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诉讼指出,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不符,麦考林成本和开支的增加已经对其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这导致麦考林股价大幅下滑,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记者致电沈南鹏,其以开会为由拒绝表态,再致电红杉中国其他三位合伙人,均回复“不方便表态”。截至记者发稿,沈南鹏依然没有对记者的邮件进行回复。
  那么,起诉的双方到底孰是孰非?麦考林有没有包装上市?我们以数字说话。
  麦考林招股书显示,其2007~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11.2万、355.2万和721.2万美元;201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2.7万美元。
  它给所有人的印象是,金融危机之后,麦考林的业绩会稳步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麦考林的净利润却逐步下降。
  2011年3月2日麦考林公布的财报显示,2010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1.7%,为110万美元。
  2011年5月24日,麦考林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其净亏损390万美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53%。
  此外,2010年11月29日,麦考林披露了公司真相:当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就不及预期,其中包括毛利润同比下滑近400个基点,销售、总务与行政支出同比上涨20.4%,以及运营支出上涨19.8%。而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由于注销利息、折旧支出,否则该公司第三季度每股将亏损3.5美元至4美元。
  “如果有造假,显然利益是最大驱动力。谁的股份最大,显然对谁的利益影响就最大。” 原汇发基金董事周大鸣表示。如此看来,作为控股股东的红杉中国难逃其咎。
  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至2010年,该公司业绩相对之前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而2008年,正是红杉中国进入的时间。
  资本进入后,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2011年7月6日~7日在杭州凯悦酒店,高通风险投资中国部总经理沈劲揭示了风险投资的奥秘:“我以前也自己创业过,我就纳闷那么多中国公司到美国IPO,能不能通过审查。实际上我们应该能够预计到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在早期投资的时候,包括互联网投资,业界实际上都知道,在很多数据方面,他们是在×2,如果这些习惯继续带到IPO这个阶段,我觉得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
  在他看来,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成长速度激进的现象非常严重,应该把这个速度降下来,专注于价值创造。如果只专注于什么时间内要上市,对公司长远发展是有损害的。
  或许,这适用于麦考林,起码从时间上来说,从2008年资本进入到2010年其上市,如果扣除麦考林准备上市的时间,其实,留给麦考林成长的时间只有两年。这对于麦考林来说,显然有一些激进。
  而业绩是否存在造假问题,法院的审判结果为何,红杉中国始终摆脱不了责任。“如果知情,那么显然属于故意纵容,或者属于激励机制存在问题;而如果不知情,作为董事会主席及控股股东,其也存在监督或者不作为的嫌疑。”张利国律师告诉记者。
  
  巨额获利后出逃
  
  “击鼓传花”游戏当中,谁是最后一棒?
  虽然股价已从最高18.5美元跌至7月26日的3.48美元,同时面临集体诉讼,麦考林依然迎来了新的投资者。2011年3月25日,麦考林宣布,新浪和中国动向子公司已经从麦考林两大主要股东Maxpro Holdings Limited和Ever Keen Holdings Limited手中收购了1.18亿股普通股 ,分别占19%和10%的股份(新浪大概为1100万股),收购价为每股0.86美元,二者收购资金总计8000万美元。而这两家公司均全资属于红杉中国。
  4个月已过,如果按照其7月25日收盘价3.4美元计算,新浪和中国动向账目亏损已达2860万美元,合人民币1.84亿元(按7月26日汇率)。
  将手中股份出手给新浪与中国动向之后,麦考林一路下跌,这让红杉中国看起来像是资本出逃。
  对此,经纬中国合伙人邵亦波曾对此发表评论说,这笔投资背后的逻辑是“新浪与中国动向接盘,让红杉拿回本钱”。还解释说,红杉中国之前持股麦考林60%以上的股份,它需要逐渐退出,如果从二级市场逐步退出,因为流动性较小,卖出大量股票会造成股价大跌,所以他将新浪的这笔投资视为新浪“让红杉拿回本钱”——两家投资金额8000万美元,而红杉中国4年前投资额正好是8000万美元。
  而红杉中国的获利并不止于此,资料显示,在此次IPO过程中,沈南鹏减持223万股,麦考林总裁顾备春减持350万股。IPO完成后,沈南鹏持股份额降低到62.8%,顾备春降至11.6%。
  关于这部分股票的价值,美国法律公司KahnSwick&Foti(下简“KSF”)发起诉讼的内容为,麦考林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公司不能按照其事先公布的计划运营。此外,在特定内幕人士变现IPO时持有的超过1.29亿美元股票之后,麦考林于2010年11月29日收盘后才披露财报,称毛利率大幅下滑,以及成本和费用上涨,导致第二天股价大跌40%,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有故意隐瞒事实、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之嫌。
  根据前三起集体诉讼请求,麦考林特定高管、董事会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在IPO相关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
  不管是麦考林特定高管所为还是董事会主席沈南鹏及其他人的行为,显然,麦考林一案都将红杉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
  对于事件最终的判决结果,我们将继续予以关注。
  
其他文献
历史不会轻易重演,但总会在某个时刻出现惊人的相似。最近两年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让国人又一次重温了“大跃进”时代的疯狂与不安。  发展速度世界第一、行驶速度世界第一、高铁长度世界第一,这让铁道部引以为豪的速度背后却是,中国高铁历史短暂,相关技术不过关,安全保障未跟上的现实。震惊中外的“7·23动车追尾事故”正是高铁建设“多上快上”带来的恶果。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快速建设高铁吗?真的需要世界最快的铁路速度
期刊
资本市场的好机会,需要耐心守候才能获得。  对于曾经充斥着高估值泡沫的IPO市场,尽管度过了6月的低谷,7月以来上市首日涨幅在蹿升,但现在仍是需要耐心等待的阶段。  《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均表示,新股定价在恢复理性,但他们多认为,目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还未完全消除,创业板、中小板估值水平也不算便宜;同时,“目前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导致中签很难,这也制约了申购收益的稳定性。”    打新主
期刊
“打新股”在经历低谷后重新成为潮流。但是如果将打新资金来源细细拆解,结论或许令人大吃一惊。  7月份以来,随着大盘反弹,新股上市首日一扫颓势,平均涨幅超过80%,受此影响,之前疲弱的打新再次受到资金热捧,很多股票网上申购一签难求。就连深交所都专门发文警惕打新风险。  事实真的如此吗?  《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新股炒作大部分是由网上配售的散户所为,而本是主力的网下配售机构们却非常谨慎,动用的资金
期刊
“7·23”动车事故的历史同样在K线图上被投资者用交易的方式记录着。7月25日——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高大的阴线,给原本脆弱的证券市场狠狠一击。  当天,两市综合指数跌幅近3%,创近半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铁路基建板块首当其冲遭遇重挫。铁路线路系统和设备供应商世纪瑞尔(300150.SZ)、佳讯飞鸿(300123.SZ)等四家公司停牌,静候调查结果;正常交易的高铁概念股,从施工到运行,
期刊
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浏阳生物医药园区内,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业务包括药用辅料及新型抗生素产品,是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专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之一,并且是国内少数几家拥有新型青霉素类抗生素——磺苄西林钠原料药和成品药注册批件的企业之一。    创新技术优势  尔康制药始终坚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十分重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创新性研究,充分利用在药
期刊
16%、36%、50%!  这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吗?是的,不过这只是预期收益率而已,要实现的概率很低,这类产品往往是结构性理财产品。  简单地讲,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嵌入衍生品的固定收益证券产品,目前的结构性产品设定大多要求保证本金,浮动收益取决于挂钩标的的表现。这类产品实现收益的风险较大,因此往往过高设定最高预期收益。  但是,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的概率极
期刊
7月份以来,很多上市新股首日大涨,一改往昔破发惨状。然而,短暂的繁荣掩盖不了打新市场留给券商的苦涩。  《投资者报》统计显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券商共中签417次,在各类机构中排名第二,而总亏损额度达到8435万元。  长江证券的打新能力最受质疑,中签14只股票却带来4222万元的账面亏空,亏损额度排名第一。前三名中,还有万联证券和中山证券,分别亏损3865万元、3329万元。  如此大的
期刊
每当市场上扬,积极操作风格的基金净值攀升的步伐也会更为凌厉。  6月20日以来,上证综指最高涨幅超过6%。Wind资讯统计显示,996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平均上涨了4.1%。私募头牌涨幅高达18%,有53只阳光私募基金涨幅超过10%。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涨幅迅猛的私募多为积极型操作风格,如呈瑞投资、挺浩投资、混沌投资等。也有部分私募基金都在6月下旬精准在低位开始加仓,如利升锐华。  
期刊
麦考林的上市,让沈南鹏有了“点石成金”的称号。  随后,高德软件、诺亚财富、中国利农等7家企业的上市,让沈南鹏成为2010年《福布斯》最佳创投榜首。据称,其个人财务账面资产达到了86亿元人民币。  此外,其领导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下称红杉中国),在2010年也因9个项目的退出而被称为“退出之王”。  然而,红杉中国及沈南鹏是否名副其实?  它确实很勇猛,但麦考林的集体诉讼不得不让人反思,是否因为太
期刊
“谢谢这么热还跑到我们公司来,有点感冒,我尽量局限说话范围,以免传染给你。”  寒暄已毕,坐定后,银华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周毅用他惯常的平缓语速说道。  《投资者报》记者第一次采访周毅在2010年3月,那时,银华基金正推出国内第一个杠杆指数基金,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基金经理也由他担任。  谈及国内基金产品创新,在华尔街做了11年量化投资并参与过房地美等资产抵押债券设计的周毅自谦道,只是将国外的产品移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