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尼斯在地理征候上的确在下沉,由于大陆板块的漂移和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以及人工开采地下水,在过去的100年内威尼斯下沉了23厘米,而且下沉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我在威尼斯只呆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说不上有什么深刻的了解,浮光掠影,耳濡目染,外加道听途说,对这个扬名世界、美仑美奂,以景致和名人、名事吸引人们眼球的名城,印象并不怎么好,或者说是一个整体下沉的印象。
当然,我个人的印象影响不了威尼斯一如既往地招徕八方来客,影响不了威尼斯的艺术成就,浪漫情怀,别致风韵,独特景观,自然魅力。当导游指着一栋小楼说,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这里住过,还弹了钢琴,当我知道每年不少于10万中国人光顾这里的时候,当我了解威尼斯的主要收入靠旅游的时候,我清醒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印象太微不足道了,不如亚德里亚海上的一缕清风,甚至不如“贡多拉”(威尼斯独特的游船)摇起的一片浪花。
不管如何,曾经到此一游,到这个曾经作为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强大国防而存在的地方一游,曾经影响过意大利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一游,有必要把自己的真实印象和感受记录下来,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公元453年,匈奴王阿提拉入侵意大利,素有蛮族之称的匈奴旋风刮起了阵阵血雨,大陆居民四处寻找躲避灾难的地方,茫然四顾,只有一片汪洋的亚德里亚海,他们驾起小船纷纷向大海的泻湖地区逃窜,并在那里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400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一个不错的家园,这就是今天的威尼斯城。
威尼斯有过辉煌的历史,她在公元800到1000年开始形成气候,并以商业崭露头角,得到拜占廷帝国的承认,1202年介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从中得利,分割了拜占廷帝国八分之三的好处,1404年实施侵略性的大陆政策,舰队扬威海上,逐步成为意大利半岛上的强大国家,1529年西班牙的查理五世有效地统治了除威尼斯以外的意大利全境,威尼斯也毫不客气地成为意大利的文化中心。从商业崛起,到版图扩张,到文化振兴,小小的威尼斯出尽了风头。但是,当一个小个子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威尼斯的厄运开始了,并于1797年臣服于法国统治者的脚下,威尼斯共和国也随之灭亡。此后,她还受到过奥地利的统治,是普鲁士军队击败奥地利,她才实现了与意大利的统一。
1966年11月14日,亚德里亚海的潮水席卷了整个泻湖,淹没了威尼斯的广场和街巷,广场积水一连数小时深达一米多。此后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威尼斯不得不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约有30个以拯救这座城市和她的名胜古迹为宗旨的组织宣告成立。从1966年到1996年,有99次超过80厘米的潮水袭击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危机并没有因为拯救而有多大的减缓,城市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全世界的关注而增长对这座城市热爱的情感,人口比50年前下降了一半,到1981年为10万人,2000年为7万人,今年是6万多人。作为城市精灵的人口的锐减,城市的活力也自然在下降,城市的发展就不能不令人堪忧了。
实际上,从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灭亡的那一天开始,威尼斯这个城市也随之向下坡路滑去,开始成为过去时态的历史,因为城市的发展终止了,城市的规模定格了,城市的动力源头没有了。尽管这里仍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有壮观的圣马可大教堂、有几乎完全是金叶装饰的金屋、有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海军中枢的造船厂、有许多规模盛大的博物馆、有撩起游人兴致的“贡多拉”等等,但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陈列品,连同这座城市都是一个陈列晶,或者是一个比较巨大的博物馆。当一个国家成为一个地区,也许算不上怎样的不幸:当一个地区失去了个性,不幸的情况就加重起来,当一个地区不再产生创造力,不幸就以灾难的方式无法避免了。威尼斯从辉煌的历史,到历史辉煌的标本,到现实的某种摆设和道具,成为一些电影节、音乐会的活动的场所,或者靠一些名人或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刺激起一点气象,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贡多拉”载着我在威尼斯的街巷里游走,近距离地审视着一个个标本似的建筑和景物,有点像游走在中国江南的周庄水乡,差别只是城市与乡村、精细与粗糙、依傍大海与连接江河、历史悠久与时间短暂而已。一样都是由水编织成的道路,水都不怎么清亮,不怎么激荡活力,一样都是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闹其间,嘈杂其间,难以找到一方清净:一样都是小商贩繁荣,躲不开的推销叫卖,冒牌货也难免充斥其间。在周庄买东西不放心,在威尼斯买东西也不放心,这个曾经以商业闻名于世,强大于世的地方,今天何以跌落到这种程度呢?
说到冒牌货,我在威尼斯有一次直接的体验。从码头一上岸,就看见几位黑人在叫卖一种名叫路易威登的包,以为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在我的观念中,欧洲特别是位居欧洲四强的意大利,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法制观念比较强,商品的名实之间不应当有多大的折扣,结果不是那么一回事。我刚靠近货摊,热情的黑人就对我指头画脚,总算听明白了,上千欧元的名包只要200欧元,看我转身要走,他马上把两个指头变成了一个,100欧元,并拉着问我能给多少钱。一瞬间仿佛置身国内某座城市的商业街上,但这里不是中国,是世界的名城威尼斯,是曾经以商业闻名于世的地方。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充分,市场管理不大规范,法制也不够健全,出现一些污七八糟的伪劣产品,冒出个把地下造假工厂,多少有些可以理解的成分。但在威尼斯看到一伙又一伙的贩假分子在同游客讨价还价,而且有些肆无忌惮的样子,的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个真切的感受就是威尼斯的管理水平、市场秩序不能令人恭维,商业文明似乎在与水城同步下沉。
导游特意把我们带到一个水晶玻璃制品的作坊现场,一个意大利人在操作,另一个意大利人用流利的汉语在讲解,然后带我们到成品展室继续介绍,其汉语俏皮话的纯熟程度让人们经常捧腹不止。他举着一个水晶瓶说这是真的,只有一个,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一样的。然后又拿出一个水晶瓶说,这是假的,可以用模具成批生产出来,有很多。请你们买这个真的送给自己的母亲,这个假的送给丈母娘,因为母亲只有一个,丈母娘可以有很多。在大家的哄笑中他又开始介绍另一件玻璃制品。推销商品是要讲一些技巧,但一个意大利人如此谈笑之间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的确不简单,也让我进一步认识了诚信为本的市场经济,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理念的不可遏止的下沉。
也许这就是威尼斯商人的特点,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里已经有过精彩刻画,他们精于计算、狡黠风趣,他们会不失时机地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他们会把商业的内涵展现到极致。但那个时代的威尼斯商人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威尼斯商人,不是法治社会的威尼斯商人,历史越千年,风格仍依然,恐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持守,一种商业文明的延续,很可能是一种历史性的停滞。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停滞并不是定格,而是倒退和沉沦。
拯救威尼斯的行动从上个世纪展开,能不能拯救威尼斯取决于自然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财力的投入等等因素,但拯救威尼斯的理念,扬升威尼斯的灵魂,激发威尼斯的活力,似乎光靠科技和财力还不够,还要添加更多的东西,并且应当马上开始。
当然,我个人的印象影响不了威尼斯一如既往地招徕八方来客,影响不了威尼斯的艺术成就,浪漫情怀,别致风韵,独特景观,自然魅力。当导游指着一栋小楼说,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这里住过,还弹了钢琴,当我知道每年不少于10万中国人光顾这里的时候,当我了解威尼斯的主要收入靠旅游的时候,我清醒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印象太微不足道了,不如亚德里亚海上的一缕清风,甚至不如“贡多拉”(威尼斯独特的游船)摇起的一片浪花。
不管如何,曾经到此一游,到这个曾经作为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强大国防而存在的地方一游,曾经影响过意大利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一游,有必要把自己的真实印象和感受记录下来,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公元453年,匈奴王阿提拉入侵意大利,素有蛮族之称的匈奴旋风刮起了阵阵血雨,大陆居民四处寻找躲避灾难的地方,茫然四顾,只有一片汪洋的亚德里亚海,他们驾起小船纷纷向大海的泻湖地区逃窜,并在那里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400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一个不错的家园,这就是今天的威尼斯城。
威尼斯有过辉煌的历史,她在公元800到1000年开始形成气候,并以商业崭露头角,得到拜占廷帝国的承认,1202年介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从中得利,分割了拜占廷帝国八分之三的好处,1404年实施侵略性的大陆政策,舰队扬威海上,逐步成为意大利半岛上的强大国家,1529年西班牙的查理五世有效地统治了除威尼斯以外的意大利全境,威尼斯也毫不客气地成为意大利的文化中心。从商业崛起,到版图扩张,到文化振兴,小小的威尼斯出尽了风头。但是,当一个小个子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威尼斯的厄运开始了,并于1797年臣服于法国统治者的脚下,威尼斯共和国也随之灭亡。此后,她还受到过奥地利的统治,是普鲁士军队击败奥地利,她才实现了与意大利的统一。
1966年11月14日,亚德里亚海的潮水席卷了整个泻湖,淹没了威尼斯的广场和街巷,广场积水一连数小时深达一米多。此后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威尼斯不得不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约有30个以拯救这座城市和她的名胜古迹为宗旨的组织宣告成立。从1966年到1996年,有99次超过80厘米的潮水袭击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危机并没有因为拯救而有多大的减缓,城市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全世界的关注而增长对这座城市热爱的情感,人口比50年前下降了一半,到1981年为10万人,2000年为7万人,今年是6万多人。作为城市精灵的人口的锐减,城市的活力也自然在下降,城市的发展就不能不令人堪忧了。
实际上,从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灭亡的那一天开始,威尼斯这个城市也随之向下坡路滑去,开始成为过去时态的历史,因为城市的发展终止了,城市的规模定格了,城市的动力源头没有了。尽管这里仍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有壮观的圣马可大教堂、有几乎完全是金叶装饰的金屋、有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海军中枢的造船厂、有许多规模盛大的博物馆、有撩起游人兴致的“贡多拉”等等,但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陈列品,连同这座城市都是一个陈列晶,或者是一个比较巨大的博物馆。当一个国家成为一个地区,也许算不上怎样的不幸:当一个地区失去了个性,不幸的情况就加重起来,当一个地区不再产生创造力,不幸就以灾难的方式无法避免了。威尼斯从辉煌的历史,到历史辉煌的标本,到现实的某种摆设和道具,成为一些电影节、音乐会的活动的场所,或者靠一些名人或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刺激起一点气象,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贡多拉”载着我在威尼斯的街巷里游走,近距离地审视着一个个标本似的建筑和景物,有点像游走在中国江南的周庄水乡,差别只是城市与乡村、精细与粗糙、依傍大海与连接江河、历史悠久与时间短暂而已。一样都是由水编织成的道路,水都不怎么清亮,不怎么激荡活力,一样都是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闹其间,嘈杂其间,难以找到一方清净:一样都是小商贩繁荣,躲不开的推销叫卖,冒牌货也难免充斥其间。在周庄买东西不放心,在威尼斯买东西也不放心,这个曾经以商业闻名于世,强大于世的地方,今天何以跌落到这种程度呢?
说到冒牌货,我在威尼斯有一次直接的体验。从码头一上岸,就看见几位黑人在叫卖一种名叫路易威登的包,以为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在我的观念中,欧洲特别是位居欧洲四强的意大利,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法制观念比较强,商品的名实之间不应当有多大的折扣,结果不是那么一回事。我刚靠近货摊,热情的黑人就对我指头画脚,总算听明白了,上千欧元的名包只要200欧元,看我转身要走,他马上把两个指头变成了一个,100欧元,并拉着问我能给多少钱。一瞬间仿佛置身国内某座城市的商业街上,但这里不是中国,是世界的名城威尼斯,是曾经以商业闻名于世的地方。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充分,市场管理不大规范,法制也不够健全,出现一些污七八糟的伪劣产品,冒出个把地下造假工厂,多少有些可以理解的成分。但在威尼斯看到一伙又一伙的贩假分子在同游客讨价还价,而且有些肆无忌惮的样子,的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个真切的感受就是威尼斯的管理水平、市场秩序不能令人恭维,商业文明似乎在与水城同步下沉。
导游特意把我们带到一个水晶玻璃制品的作坊现场,一个意大利人在操作,另一个意大利人用流利的汉语在讲解,然后带我们到成品展室继续介绍,其汉语俏皮话的纯熟程度让人们经常捧腹不止。他举着一个水晶瓶说这是真的,只有一个,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一样的。然后又拿出一个水晶瓶说,这是假的,可以用模具成批生产出来,有很多。请你们买这个真的送给自己的母亲,这个假的送给丈母娘,因为母亲只有一个,丈母娘可以有很多。在大家的哄笑中他又开始介绍另一件玻璃制品。推销商品是要讲一些技巧,但一个意大利人如此谈笑之间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的确不简单,也让我进一步认识了诚信为本的市场经济,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理念的不可遏止的下沉。
也许这就是威尼斯商人的特点,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里已经有过精彩刻画,他们精于计算、狡黠风趣,他们会不失时机地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他们会把商业的内涵展现到极致。但那个时代的威尼斯商人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威尼斯商人,不是法治社会的威尼斯商人,历史越千年,风格仍依然,恐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持守,一种商业文明的延续,很可能是一种历史性的停滞。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停滞并不是定格,而是倒退和沉沦。
拯救威尼斯的行动从上个世纪展开,能不能拯救威尼斯取决于自然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财力的投入等等因素,但拯救威尼斯的理念,扬升威尼斯的灵魂,激发威尼斯的活力,似乎光靠科技和财力还不够,还要添加更多的东西,并且应当马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