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熟了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坐在门前剥着豆子。她眯着眼晴,举着毛豆角,用满是污垢的大拇指吃力地把豆角分开。显然她刚从地里回来,旧布鞋上满是雨后的泥土。每一次用力地剥豆,她的身子都会向前一倾,于是小竹椅就“吱吱呀呀”地呻吟,她的身子也跟着一揺一晃的。
  这是我刚回到外婆家所看到的情景。往屋里看,所有家具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油膩的灰尘,显得那么陈旧。自从十年前外公去世后,外婆就一直一个人住在乡下。
  外婆看到我,嘴角抽动着,伸出干枯的手摸着我的头,喃喃地说:“我们家阿静又长高了,越长越漂亮了,外婆差点都不认识了……”两行浑独的泪水从她那写满岁月痕迹的脸上流了下来。
  “阿静,你爸妈呢?”外婆急切地问。
  “我爸妈,他们快过年的时候回来吧。”我的声音小得几乎连自己都听不清。
  “哦……”外婆的手停了下来,撸起袖子擦了擦泪水,“他们身体都还好吗?”“嗯,他们身体都很健康。”
  外婆抬起头,望了望天,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过了半晌她又接着说:“中秋节,又快到了。”
  我突然觉得压抑,起身离开了屋子。在村子里徘徊了一圈又一圈,看了一会儿稻草人,在河边找了一个宽大的石头坐了下来,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
  天色渐渐暗了,一股凄凉的气氛充斥在村子上空。外婆此时正轻轻靠着屋后那棵大柚子树,树上黄澄澄的柚子早已熟透,散發出一阵阵诱人的清香。外婆摘下一个柚子,慢慢地抚摩着,就像是在抚摩一个熟睡的孩子。她轻轻地说:“这棵柚子树还是你妈妈栽下的呢,那时她还没你大呢。”
  外婆有一个习惯,每年柚子熟了的时候,她都请人把柚子摘下来,再多也不卖。为了防止柚子变坏,外婆用小碎布把它们一个个包起来,放在装谷子的柜里,然后就开始了漫长地等待。等爸爸妈妈,小舅小舅妈回来吃柚子,那些等待的时光仿佛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借着柔和的月光,我看到外婆那充满无限期盼却又忧伤的眼神——柚子熟了,月亮也快圆了,可人什么时候全呢?
  (指导老师:周微微)
其他文献
我家后院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粗壮的树干,我伸开双臂才能勉强把它抱住;树高已经超过我们家的两层小洋楼了;树叶宽大,墨绿,厚实,密密地编织出一个巨大的树冠,像一把特制的伞,遮住了我家后院的半个天空。  每当春天梧桐花开放的时候,我家院子里都弥漫着浓郁的梧桐花香。有时候,我还会把梧桐的喇叭形花瓣,插在头上臭美。爸爸说这梧桐树和我一样大,是我出生时,他亲手栽种的。我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它看起来并不像是我的“
期刊
歌德以詩教子  歌德有个儿子,受他的影响,也十分喜欢诗歌。有一次,在客厅里,歌德看到儿子捧着一本纪念册在陶醉地念着,就走过去问:“有什么好诗?能和爸爸分享吗?”儿子歪头想了一下,没有拒绝。歌德一看,原来是儿子不知从哪儿摘抄了别人写的一段诗:  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  一分钟微笑,  一分钟叹息,  半分钟恋爱,  因为在爱的这分钟中间他死去了。  歌德看完后,眉头不觉一紧。年轻人啊,为什么
期刊
《醉翁亭记》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游记散文,其语言很有特色,骈散结合,不仅格调清丽,遣词凝练,而且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给文章增添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回环美。  【妙语品味】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这段中,作者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以绚丽的笔触描绘了琅琊山
期刊
江西婺源的東北部有一个古村落——篁岭。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春晒水笋、夏晒山珍、秋晒果蔬、冬晒乡俗,篁岭绘就出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不愧最美乡村的符号。
期刊
西弗吉尼亚,简直像天堂  有蓝岭群山,雪兰多河  那里的生命年代久远,比树木要悠久  比群山年轻,像和风一样慢慢生长  乡村路,带我回家  到我生长的地方  西弗吉尼亚,大山妈妈  乡村路,带我回家  我所有的记忆,全是关于她  矿工的太太,连海也没见过  天空灰蒙蒙一片  月光朦朦胧胧,眼泪涌上我眼窝  乡村路,带我回家  到我生长的地方  西弗吉尼亚,大山妈妈  乡村路,带我回家  清晨我听见
期刊
燕归巢,燕离去。  ——题记  燕子是我对故乡的唯一记忆,有燕儿们的地方,才是我的故乡。  昔时,燕子在每岁初春时,总会准时在我家屋檐上发出新春的第一聲鸣叫,叫醒了一家人,也叫醒了一个春。  那时,稚嫩的我总是第一个被燕儿唤醒,兴高采烈地推开门,赤脚跑出家,开心地喊叫:“我的燕子们回来了!我的燕子们回来了!”  那时的我看到燕子时比吃到棒棒糖还要兴奋。  燕子们回来后,便在我家屋檐下开始筑巢。而我
期刊
那是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在校园的石子路上漫不经心地走着,绕过两棵正在吐芽的大树时,一道敏捷的黑影从我眼前掠过,在房屋拐角处拐了个弯,消失不见了。  我急忙追了上去,一只鸟停在屋顶上,全身乌黑,后面拖着长长的燕尾服——燕子!我不会认错的。这只可爱的小精灵立在檐上,低着头,用那黑宝石般灵动的眼睛看着我。  我不禁陷入了回忆。  小时候,每到春天,就会有大批燕子飞到我的老家来,安家落户,生儿育女。  儿时
期刊
集上的骚动,吵吵闹闹,凡是到过南方(湖湘以西)乡下的人,是都会知道的。  倘若你是由远远的另一处地方听着,那种喧嚣的起伏,你会疑心到是滩水流动的声音了!  这种洪壮的潮声,还只是一般做生意人在讨论价钱时很和平的每个论调而起。就中虽也有遇到卖牛的场上几个人像唱戏黑花脸出台时那么大喊大嚷找经纪人,也有因秤上不公允而起口角——你骂我一句娘,我又骂你一句娘,你又骂我一句娘……然而究竟还是因为人太多,一两桩
期刊
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人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哪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而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那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那些圆桶多已年
期刊
陆冬雪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上面有个能干的大姐春兰,下面有个聪敏的小弟夏淼。只有冬雪是呆愣愚笨的,所以她常被村里人当作打闹嬉笑的靶子,而冬雪却从来不会生气。  这天,冬雪坐在门槛上,头顶是一窝燕子,风吹得狠了,窝里的小禽鸟儿们就叫得格外躁。冬雪对头顶的交响乐充耳不闻,双眼呆呆地盯着远处,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大燕子飞回来了,衔了虫子喂给小燕子。冬雪抬头看了一眼,眼里似乎藏了一丝羡慕。  忽地,一只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