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追问:如何解读“学雷锋志愿服务”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学分析了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 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将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写进《纲要》,在推动道德实践养成问题上,专列为一节加以阐述。
  就此,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和相关工作者展开讨论,旨在将《纲要》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主持:
  翟元斌 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嘉宾:
  湖南雷锋纪念馆馆长余旭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秋归、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培训专家谭建光、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宇、辽宁雷锋学院副院长陈锡德、“当代雷锋”庄仕华
  “学雷锋”与“志愿服务”有不同属性
  翟元斌:
  《纲要》第四条总要求“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先使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提法,在具体阐述中,把“学雷锋”“志愿服务”用一个“和”字分开、并列,与此对应,也把所要弘扬的“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用一个“和”字分开、并列。接下来,在活动的领域中,又2次将“学雷锋”“志愿服务”用一个“和”字分开、并列。
  这一条精炼简洁196个字,先后3次提到“学雷锋”“志愿服务”,而且字斟句酌都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用一个“和”字分开,很清楚的指明“学雷锋”与“志愿服务”是不同的范畴,两者有不同的属性。
  余旭阳:
  的确,“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雷锋”是要学习雷锋的精神,而雷锋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有热爱党、热爱祖國、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从文明劝导、心理辅导、捐款捐物,到扶贫济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都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力所能及或者量力而行参与到其中的志愿服务范畴,它强调的是以实际行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彭秋归:
  “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两者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都是表述行为的实践性概念。区别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精神内涵方面。“学雷锋”主要学习践行的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式的奉献精神;“志愿服务”奉行弘扬的,则是一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二是历史起源和价值导向方面。“学雷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孕育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志愿服务”则是起源于西方,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相对而言更具有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三是适用范围和组织方式方面。“学雷锋”无论是对于本职工作还是其他场合都有适用性,既要求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又要求在工作之外也应该随时随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志愿服务”一般则是在工作之外,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无偿服务,突出地表现在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工会和其他民间组织的有组织性的公益活动中。
  “南腔北调”终究“百川归海”
  翟元斌:
  全国学雷锋活动从北方(抚顺)起源,志愿服务则是从南方开始,由此决定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呈现出南北差异现象。谭教授曾在授课中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称其为“南腔北调”。“南腔北调”终究“百川归海”。雷锋文化整合“志愿文化”,学雷锋活动统御志愿服务是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谭建光:
  我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广州、深圳等地的志愿者,1995年开始专门研究志愿服务,并且不断探索“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的有机结合。
  我曾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志愿服务有“南腔北调”的不同特点: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特色志愿服务,就是在“学雷锋”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大栅栏、新兴街),并融合世界各国经验;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志愿服务特色,就是在借鉴外国及港澳义工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丰富,并不断与“学雷锋”相结合。特别是共青团中央倡导和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就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学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相结合,成为激励新一代青年爱心助人和服务成长的动力。所以,志愿服务发展初期各有起因、各有特色,但是最终都与“学雷锋”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核心体现,应该包含为人民服务、爱心奉献、助人为乐、邻里守望等价值,同时还要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等理念,从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现“助人”与“育人”双功能的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公民。为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丰富内涵与广阔外延,特别是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美丽中国志愿服务等有机结合,让广大志愿者在参与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实践中,深刻理解和领会雷锋精神的魅力、号召力、影响力,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与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广大理论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研究,探索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探索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让志愿者成为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肖宇:
  “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原本是两件事,现在呈融合趋势。前者,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学雷锋,几代人薪火相传,持续半个多世纪,逐渐生成为全国人民深入人心的一种社会文化;后者,源于西方19世纪初,萌芽于宗教慈善。落地中国,最早为青年志愿者工作,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共青团组织与国际接轨,从而倡导发起并推广全国的公益行为。   从源头看,两者是不同意识形态环境、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培育出来的社会文化形态。从内涵看,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有共同的价值区间,奉献精神是其基本价值的“公约数”。当然,学雷锋的价值内涵要比志愿服务更为宽泛。从路径看,两者呈现的是起初并行,逐渐结合,最终融合构建一种中国模式,即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过程。
  两者融合趋势在辽宁抚顺得以最早而完整的呈现。抚顺是雷锋精神发祥地,学雷锋氛围浓厚。1994年,成立抚顺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青年志愿服务很自然地以“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开辟了3月5日青年志愿者奉献日、4月10日成人宣誓日、8月中旬“三下乡”等固定性工作项目。一些活动项目也在学雷锋活动中受到表彰,两者结合得顺理成章。2002年,抚顺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改为抚顺市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与学雷锋进一步结合,学雷锋志愿者在抚顺叫响。2004年,抚顺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抚顺市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全国的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近30年里稳步推进、逐渐融合。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11月,全国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会议在抚顺召开,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的融合进入新阶段。
  学雷锋志愿服务凸显价值引领
  翟元斌: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2万家;到2018年底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伴随国内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国际志愿者组织进入中国,对中国的政治生活产生着缓慢但深远的影响。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如何确保志愿服务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学习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急切需要给予理论与实践的回答。
  谭建光:
  改革开放初期刚刚发展志愿服务的时候,人们询问“‘学雷锋’是不是‘志愿服务’”;21世纪初推广志愿服务的时候,人们认为“‘学雷锋’部分是‘志愿服务’”;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理解是“‘学雷锋’就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肖宇:
  今日中国之崛起,是一个文明体系的崛起。“学雷锋”是新中国创造的“新文明”,是我国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持续近60年的学习雷锋,相遇源自西方的志愿服务,在几十年的融合过程中,逐渐呈现相对清晰的情形和趋势,那就是我们党一以贯之所倡导的、全国人民深入人心的雷锋精神正在对西方志愿精神进行中国化的全面整合。这是志愿服务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
  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价值主导很鲜明,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深刻把握坚守崇高理想、秉持人民情怀、践行奉献精神、投身民族复兴的思想内涵”。
  陈锡德:
  我国的志愿服务与西方的志愿服务有本质上的差别。我国的志愿服务与宗教无关,是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文化的扬弃传承,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相继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南京青奥志愿者”以及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等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回信,鼓舞千万执着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志愿者。为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党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特别是自2015年9月以来,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即推选出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它在全社会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活动的开展成为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水平的过程;成功树立了一批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让人们跟着学、照着做,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效应的过程。
  实践打磨擦出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火光
  翟元斌:
  雷锋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志愿精神产生的道德资源,是志愿精神永远追求的最高道德标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都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最终统一到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铸魂。
  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当然也要在实践中养成。
  庄仕华:
  2016年中央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
  我认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首先要彰显雷锋精神这个魂,以“雷锋精神”统御“志愿精神”活动。在中国不能离开“学雷锋”,讲“志愿服务”,因为“学雷锋”能主导“志愿服务”。雷锋具有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这是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学雷锋”能引领“志愿服务”,雷锋的一生只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是一般志愿服务无可比拟的。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志愿者队伍凝聚力,锤炼出一支过得硬的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文化道德修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服务人民群众、奉献社会为宗旨。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源泉,在实践的打磨石上,才能擦出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的火光。我们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在1998年就组建了“爱心护理团队”。每年参加义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活动;资助贫困学生,为学生送书本、送书包并捐赠衣物;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去牧区为少数民族义务巡诊;去儿童福利院献爱心;每年护士节去街道社区开展“天使日走亲戚”活动;走进幼儿园、小学,为孩子们讲解卫生常识,教孩子们如何正确洗手。同时,我们还走进社区普及自救互救技能;走进养老院为住院的老年患者洗头、洗脚、理发、送饭等;走进军营为战友们普及科学训练常识。20多年来,我们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座座警营,参加的人数达千余人,活动次数千余次。
  我们还组建150多人的“医疗小分队”,深入边远地区送医送药,行程近40万公里,巡诊、体检39万多人次、发放免费药品90多万元,发放疾病预防手册5万册、举办卫生宣讲課161场,听讲人数1万多人次。
  在精准扶贫中,帮助680多名贫困户搞养殖业,搞种植,资助7户困难家庭盖新房,资助69名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两支学雷锋志愿服务分队,实实在在的做事,传播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深受驻疆部队官兵及当地群众欢迎。分队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二等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军及武警部队优质护理示范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當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扩散、重大传染病等重大挑战和风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合作共赢是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2020年3月9日,清华大学马克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在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的一段讲课视频,被朋友圈刷“爆”。  艾四林院长是思政大课四位主讲人之一。当天,我在微博热搜下面见到大学生评论“看疫情防控思政课发现艾四林老师好帅
期刊
尹卫爽,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9届博士生,主要研究超构材料、相控阵雷达等多个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在多个大型GF装备中得到应用。  2019年7月,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尹卫爽团队研发的“空地一体智慧哨兵系统”获得金奖。  将源自军工产品的技术,根据民用产品特点,用于研发民用相控阵雷达产品——这个点子是在尹卫爽读博士期间诞生的。怀着对“将相控阵和人工智能結合起来推向民用,进而改变生活
期刊
你是一道风景,崛起在封城的武汉,  你是一座雕塑,标点着城市的性格。  从隆冬走到早春,从深夜站到清晨,  在江河中磨洗,在日月中抛光。  你是夜幄抖落的满天星子,  悲怆中的一抹曙色,悲悯里的一捧暖意。  生灵遭遇寒流,我们别无选择,  切断病毒的传播,也阻断了营养的脐带,  生命的呼救谁倾听,焦虑的心绪谁抚平,  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嗷嗷待哺,  九省通衢的武汉不能没有颜色。  一声呼唤,应者云集
期刊
冯健,193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三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6年与雷锋相识,从此姐弟相称。  那年我是望城县西塘高级农业社团总支书记。  第一次见到雷锋是在县委书记家里,他正教书记女儿系红领巾。雷锋个子不高,身材瘦小,穿着朴素整洁,年龄不过十五六岁。  书记说:“这是新來的公务员小雷。”又指着我说:“她就是你早就听说的冯姐。”雷锋说:“冯健姐姐,你真了不起,见过毛主席。”  
期刊
从昌都出发,追赶溪流、翻越雪山,历经5小时车程,笔者终于来到了藏東第一村——岗托村。  走进78岁的普巴家,他正与10岁的孙子普布次仁、7岁的孙女江拥卓玛在天台晒太阳。天台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望着村庄不远处滚滚奔涌的金沙江,普巴饶有兴致地讲述十八军渡江解放西藏和西藏昌都军分区某部官兵爱民助民的故事。  1950年10月6日凌晨,十八军强渡金沙江,打响了昌都战役第一枪。渡江后的第3天,小普
期刊
广西龙州县——一颗镶嵌在祖国南疆边关的明珠。该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贴近学生实际、活用边关资源加强特色德育工作,让孩子们从小爱祖国、爱民族、爱边关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茁壮成长为复兴路上的接力者和生力军。  中国“红”——浸染纯粹纯正的爱国心  新华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廖晓茵,每个周末都要来到龙州起义纪念馆,为游客讲解红八军和龙州起义的故事。她认为,讲解红色历史既服务了别人,又丰富了自己
期刊
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创办于2009年,李雅芳担任校长后,尤为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口。  创新机制,活动课程化  “雷锋精神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要与时俱进挖掘内涵、发扬光大。”抱着这一坚定的信念,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只有教师本身有素养,才能传承给学生,只有引导家长理解配合,教育才能完善。  
期刊
自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来,雷锋已在中国家喻户晓,学雷锋活动也历久弥新。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活雷锋”。  《我的名字叫雷锋》这本书的主人公张光付就是其中这样一个“活雷锋”。他人如其名,祖辈当初为他起名字“光付”,就是让他懂得付出、知道感恩。事实证明,张光付没有辜负祖辈的期望,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已经把帮助别人当做
期刊
据《北京日报》5月8日消息: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昨天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二届监事会。杜飞进当选为联合会新一届会长,滕盛萍当选为联合会新一屆常务副会长,李万钧、汪先永、丛骆骆、郑默杰、张雅君、吴文彦、陈宁、翟贤军、张爱军、狄涛、何群、李健、李彦
期刊
5月4日,罕见冰雹灾害突袭贵州岑巩县,羊桥、水尾、天星、凯本4个乡镇受灾。该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战斗在抗灾救援第一线,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县4个民兵防雹炮站9次实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200余名官兵深入灾区抗灾救援……  “目标西北方向,高低50,射击2分钟,放!”  5月4日18时10分,岑巩县羊桥炮站民兵高炮班班长杨以成一声令下,人工增雨防雹弹应声出膛。时隔17分钟,该炮站又完成第2次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