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民间力量,接国宝回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984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0日,为庆贺著名陶瓷鉴定家张浦生先生八十大寿,他的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聚集上海,借座巨鹿路681号海上艺术馆,举办了《片瓷山房师生收藏陶瓷展》,展览以张浦生数十年来收藏的100块瓷片为主体,加上一批精美的明清瓷器,真实展现元代青花瓷以来中国陶瓷发展及与西方交流的历史面貌,《张浦生文集》也同时首发。你是张浦生先生的学生,也是这个展览的发起人和策划者之一,请你谈谈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好吗?
  钱伟鹏:众所周知,张浦生先生是文博界泰斗级的人物,从事文博工作超过半个世纪,有不少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有些发现研究无可争议地改写了中国陶瓷史。但老先生一生谨慎低调,故而媒体上对他的宣传极少。张先生带出的学生很多,如果加上听过他上课的培训班学生,那至少有数千人了,真是桃李满天下。现在民间收藏很热,请他去鉴定的老板也很多,但他一生甘于清贫,只知道埋头研究学问,对这类私人鉴定不感兴趣,对大学或教育机构主办的陶瓷讲座倒乐此不疲。
  张先生八十高寿了,我们学生想给他祝寿,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个师生展,展示一下他收藏的瓷片,这些瓷片得来不易,片片心血,是中国陶瓷的密码,也是他的研究成果和生命轨迹,同时还有一些学生收藏的珍贵瓷器,也是在张先生指导下获得的成果。
  我们知道,上世纪50年代张浦生先生在南京博物院工作之初就师从王志敏先生了,王先生建议他从野外采集标本,从此张先生无论自然界季节更迭,无论政治气候如何变化,都一直在农村、工地上捡拾瓷片,这些在当时不为人们重视的瓷片就成了他研究中国陶瓷的实物档案,今天越发显得珍贵。那么你是不是也有捡拾瓷片的习惯?
  钱伟鹏:我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扬州文物商店工作的,先是跟老师傅学点鉴定知识,后来认识了张浦生先生。有一天我正在店里忙活,抬头看见一位四十多岁的先生走进来,同事告诉我,他就是从省城来扬州文物商店做文物出口鉴定工作的专家张浦生。先生瘦高的个子,面含微笑,说话轻声慢语,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时总善于启发,一派学者的气度。我当时就萌生了拜他为师的想法,但又难以启齿,事情就这样拖过去了。直到三年后,我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华东地区文物鉴定培训班,再次见到前来讲课的张先生,经过一番交谈,就提出了拜先生为师的想法。先生很痛快地说:“好呀!我与扬州有缘,我的先生王志敏就是扬州人,这下子又多了一个扬州的学生了。”从此,我就跟随先生学习鉴定,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说起捡瓷片,这是我在1979年开始养成的习惯。扬州曾是繁华的古都,又是商人的聚集之地,历经战火洗礼,地下留下了丰厚的遗存,我在文物商店里钻研业务知识的渴望很强烈,捡瓷片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哪里有工地,我就会去捡瓷片。
  师从张先生后,他对我说:学习鉴定首先要向地下找宝贝。地下的瓷片中有“唐宋元明清”,有“颜真卿”、“唐伯虎”,你要做有心人,不断收集瓷片实物,建立自己的标本库,这会使你终身受用的!受他鼓励,我就从1982年开始系统性地收集瓷片了。每天下班花一两个小时,到附近的水利工程和建筑工地去捡,捡回来用放大镜看,看它的断面,梳理、鉴定瓷片的年代、品种和窑口。也常常与店里的完整器进行比较,加深印象,积累经验。
  听说你数十年里捡来的瓷片也有10万片之多了?其中有无重大发现?
  钱伟鹏:呵呵,说一件事吧,1983年10月8日,我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我在扬州的建筑工地上捡到了一块青花瓷器的残片,那是个碗底,一看白底上绘有青花,那种青花图案与明清瓷器上常见的不同,有西域文化的特征,属于波斯几何图案。再看碗底,圈足表明是唐代典型的玉璧底,它会不会是唐代的青花呢?我把这块瓷片给同行朋友看,大家都很激动。
  后来冯先铭先生来扬州讲课,是我去车站接他的,晚上还陪他睡一个房间,领导要我在生活上照顾他,在我看来可是大好机会啊,天天聊到很晚,收益极大。我拿出这块青花瓷片请教他,冯先生跟我讲了看法,认为出土的巩县窑器物表现上其实已经出现了青花图案,北方窑口使用西域进口的钴蓝料是事实。在唐代的地层下面也挖到过有蓝釉的残器,还发现有波斯风格的玻璃器,泛着蛤蜊光,这说明扬州作为唐代的贸易大港,曾有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商人集聚,是通向全球的瓷器集散地,还有许多日本人,高丽人在这里做生意,将中国文化带回去,影响至今。扬州即使在安史之乱后也没有因此衰落,不过历次战争的影响也是有的,屡经战火焚毁,毁后又马上重建,所以地层下面就是一个庞大的“文物仓库”。
  后来冯先生说到青花瓷时就拿我做例子,认为我捡的这块唐代青花玉璧底大碗残片改写了历史。
  我了解到,你曾经在1988年荣获江苏省文化厅古陶瓷鉴定第一名,鉴定是如何比赛的?
  钱伟鹏: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动乱之后,整个国家总算可以安定了,各行各业开始复兴,但文物经营人才严重匮乏。我作为业务骨干,又是年轻人,成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不仅参加各种瓷器鉴定培训班,还先后得到冯先铭、耿宝昌、叶喆民、汪庆正、张浦生、黄云鹏等大师的教诲与点拨,鉴定能力迅速提高。那是在1988年吧,也为了推动培养人才这项工作,江苏省文化厅委托南京博物院组织了这场比赛,各市派出选手,扬州有5人,我是其中之一。古陶瓷有100人参加业务比赛,50件文物摆在桌面上,让考生鉴定真伪,断代,从艺术和工艺上再进行一番品评,外加10道理论题,结果我获得了这项鉴定的第一名。
  1984年你出任扬州市文物商店副经理,短短几年间便以出众的专业眼光和经营才能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扬州文物商店成为全国最大的瓷器交易中心之一。在这段时间里,你除了做业务研究,还在想些什么?
  钱伟鹏:做企业的,追求营业额和利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这类企业在那个历史阶段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出口古董,为国家创汇,所以我国文物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处于单边输出的状态无法改变,文物流失严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被外方所垄断,我们对国际艺术品市场行情所知甚少,当时伦敦有位华侨以两万英镑从上海外贸公司购买到整整五个集装箱的文物。得知这个消息,我真是心痛啊。于是就想,哪天等我们国家强盛了,再也用不着靠这种方法创汇就好啦。   很快,我们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经济总量提升极快,在艺术市场这块,国内消费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好东西终于留在国内了。但还不够,应该从海外去买好东西。
  我了解到,1993年,你被国家文物局选派到英国任驻外文物专家,专职从事中国文物回收工作。这项工作对你有何意义?在多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你的人生?
  钱伟鹏:当时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公司经费也有限,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群雄博弈,我们面对动辄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英镑的艺术珍品,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花落旁家,泪洒英伦。但我和我们团队硬是凭借着高超的鉴定力及敏锐的商业嗅觉,靠“捡漏”杀出一条血路,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不仅在伦敦站稳脚跟,并使数件重要国宝文物回流国内。
  两年前我在参观天物馆时,听你讲过从香港黑帮手里买回“子仲姜”盆的故事,今天你能再讲一遍吗?
  钱伟鹏:事情也发生在那个时候,我代表公司去香港征集文物,有一个人找到我,给我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件造型与功能都很别致的青铜器。我感觉此件东西很不寻常,第二天就约了几个朋友到尖沙咀一家私人酒楼地下室看货,一看对方谈吐,就明白此人是江湖中人。先吃饭,饭中将青铜大盘拿出来让我们看。果然不一般,青铜器中间立着一只雄性带冠的鸟,四边是四只青蛙四条鱼,雄鸟一转,青蛙和鱼都会跟着旋转,还有三十多个铭文!我们一见傻眼了,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青铜器。我断定这是西周时期的“子仲姜”盆,全世界唯一一件。这件文物应该是在秦始皇父亲大墓被盗后,先流入澳门,再辗转落地香港。
  我们表示有意购买这件东西,但先要回去跟单位领导商量一下。谁知道对方拉下脸来说:东西被你们摸过了,就要买下,现在就付钱,不然就不要出这个门!天下怎么要这种事情?明摆着强行霸道嘛!同行的朋友中有一位是有关部门的,情急之下他起身一拍桌子:都是扛枪打猎的,有什么不好说的!对方一愣,就放我们走了。但这件国之重器一定要买回去啊,我们通过关系找到香港的黑老大叶先生,了解到卖方是花100万美元买来的,出价1000万美元。谈到最后,叶先生表示,既然国家要,他愿意买下来捐给上海博物馆,只要国家给个奖状就行了。现在这件国宝就陈列在上海博物馆里,成了举世瞩目的镇馆之宝。
  在伦敦工作期间,你以自己的学识赢得了海外收藏家的尊重,你与Julian Thompson、Eskanasi、Marchant等国际知名鉴定与经营名家结为好友,积累了资本运作的经验,开拓了国际视野。但是据说你在海外拍卖市场上屡有斩获,许多大收藏家都将你视作重要竞争对手,给你的征集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
  钱伟鹏:是的,大家都知道我是在替中国政府做事,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有钱,回购文物心切,叫价就容易走高,后来我就设法躲在幕后。2005年春拍,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预展一件从法国某贵族家中征集来的中国青花大碗,画有狮子戏球图案,底款是“大明宣德年制”。拍卖行以为这是清仿宣德官窑,注明年份为“19世纪”,标价才350至400英镑,随手放在展柜下层。我一看,这分明是明代成化窑的嘛,拍卖行大大低估了它的价值。等到正式开拍那天,我不出面,请一位留学生出面举牌,事先给他个底线:5万英镑。起叫后,场内所有买家都以为这是清代的东西,反响并不热烈,一直叫到4万多英镑,场内剩下两位竞标者,我的替身和另一个买家。这位买家就是拍下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的那位老兄,连他到最后都把握不定了,最后由我的替身以52000英镑购得。落槌后我从门外走进去,马上与财务人员接洽填写支票,此时场内所有买家都将脸转向我:原来是钱先生在拍这件东西,那应该是成化官窑无疑。当时我只听到满场人都在传:“成化,成化!”
  要知道,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拥有一件成化官窑器是许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事!拍卖结束后,马上有人表示愿出700万人民币,请我转让,我当然不会答应。
  1997年你与国家文物局的工作合同期满后,又被英国奥林匹亚古董检查委员会主席Peter Wain聘为高级顾问,并同时兼任多个英美顶级艺术机构的顾问,后来为何创建了天物馆?
  钱伟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西方经济面临严重挑战,许多欧美收藏家,包括艺术机构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恐慌性抛售藏器,大量艺术珍宝低价涌向市场,我觉得这是一次极好的买入机会。但有些事情不便政府出面,动用民间资本来做可能更合适。于是我与几个同好朋友着手组建私人博物馆,2009年我们在北京光华路5号创建了天物艺术馆,我出任馆长。2010年10月,我与淳大集团主席柳志伟先生共同创立了上海天物馆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半年后,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先生也加盟进来了。天物馆以个人投资和基金招募的方式筹集了超过8亿人民币,再次从海外购入800余件明清官窑瓷器珍品,其中不乏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孤品”,有些品种甚至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空白。
  天物馆是你们进行金融与艺术动作的平台,照我的理解,你们通过在海外征集文物和古董等艺术品,然后在国内出让,由此获得资金回报,请问这个私募基金的回报率是多少?
  钱伟鹏:我要强调的是:一,我们是价值发现者。我们在全世界寻找原本属于中国的宝贝,我们的目标是明清两代的官窑器,现在世界上约有70万人在收明清官窑瓷器。因为明清官窑瓷器是至今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品牌,代表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的水平,从明朝洪武到清代宣统,不过542年,这些瓷器都是先由宫廷画师画出来,再烧到瓷器上,达到图案和瓷器的完美结合。现在随随便便一个明清官窑瓷器就能卖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在市场上属于硬通货。二,我们是收藏家的代理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确保我们的眼光精准而且可靠,还能够把握机会,占据先机。我们获得的利润是用知识换来的。三,我们的运作是规矩的,90%以上是从可靠的拍卖行里获得,来路可靠,传承有序,避免麻烦,全世界大的拍卖会都会参加,虽然大家都是行家,但我们有中国文化的背景,对中国文化的东西理解更深更透,有特殊感情,心心相印,一般都能捡到漏。
  我们基金的回报率在12%至15%。我们对资金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为艺术品在手上滞留时间越长,回报率越高,但对流动性来说,压力也更大。
其他文献
上海自贸区热闹楼市,艺泰一品花园18万方国际艺术城热耀东上海。自9月份艺泰一品花园售楼中心开放以来,艺泰一品花园未售先热,吸引了大批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购房者,预订者踊跃。有关专家认为,艺泰一品花园之所以会受到市场的追捧,除了受自贸区利好影响之外,艺泰一品花园独具的优势更是令人青睐。其一:高品质建筑质量和低容积率的建筑布局,使其成为区域里独树一帜的品牌楼盘;其二:大平层建筑面积的宽域布局,使其成为区域
期刊
借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11月8日揭幕之机,笔者有幸随大陆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在台湾圈内人士的精心组织安排下,走访了包括艺博会、画廊、美术馆、文化创意园区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机构,虽然是蜻蜓点水,也不失为对台湾艺术市场多侧面的观察。  笔者在短短几天的见闻中发现,台湾的艺术市场不仅如海内外专家所指出的发展更成熟、规范与专业,而且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究其原因,伴随着社会转型、产业升级而出现的艺术消费
期刊
最近,位于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407室的Lehmann Maupin乐曼慕品画廊正在举办英国艺术家比利·查尔迪斯个展《Edge of the Forest》,至5月初结束。  乐曼慕品画廊一直致力发掘及栽培现今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家,更延伸至包括来自韩国、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区出色的亚洲艺术家。自1996年成立以来,乐曼慕品已举办及策展过百场展览,展出不少举世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创作,包括油画、雕塑
期刊
全新座椅,最惬意的空中睡眠  让我们先领略一下全新的头等舱:宽达35英寸的座椅,换算成公制大约90厘米,堪称空中最宽绰的座椅之一,能够轻松转换成一张空中大床,搭配松软的丝绒枕头和床垫,体验者尽可享受最惬意的空中睡眠——这是前阵子在北京时尚地标三里屯太古里由享有“航空界创新服务领导者”美誉的新加坡航空举办的新一代客舱产品展示活动中的最新产品。  同样不能错过的,还有他们展示的航空界最宽敞的平躺式商务
期刊
今年9月至11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的展览,展品包括近400件博伊斯的手稿、照片、明信片、签名胶印唱片、报纸等,以及关于博伊斯的影像和装置作品。大多数展品来自德国人马歇尔·博格的收藏,展览之后,这些作品将被民营的“昊美术馆”收藏,永久留在中国。  中国与博伊斯的约会  关于博伊斯与中国的这次“约会”,许多人寄予厚望。展览之前,有人预言:这次展览将会在中国掀起博伊斯的热
期刊
国人投资新趋势 海外地产显蓬勃  笔者身边的一个朋友最近开始向我打听起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她已经准备卖掉北京五环的一居室,与澳籍丈夫在墨尔本购置房产当作投资。这已经不是我身边第三个对海外地产动心的人了,自从笔者入了这一行,类似的咨询已经越来越多。  笔者所见,折射出的其实是整个中国的境况——由房地产引发的资产意识已经深入人心,随着民间资本进一步累积,人们在刚需完成后,将资产增值作为进一步的需
期刊
叶永青是个文人气浓郁的画家。他的画诗意,散淡,远离喧嚣和浮躁。即便如此,他和他的画常常也与时髦千丝万连,尽管有的联系让人忍俊不禁。  我曾经无意中听到餐厅邻桌的男女对话:  男:叶永青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看他的鸟非常非常非常平常。  女:哈,你羡慕嫉妒恨吧。我就喜欢他的鸟。他很敢,有内涵有技巧……  大概是2010年底,有关叶永青的“鸟”甚嚣尘上,种种调侃、揶揄乃至挖苦充满了微博和饭桌。有意思的是,
期刊
@批评家高岭:艺术作品非物质化,其本意在于抵制其作为商品而被展示、收藏和流通。但是,难道非物质化就能完全杜绝商品化和资本化吗?事实上,在当代世界,任何人类的行为都摆脱不了商品化,只是更加间接和隐蔽罢了。什么叫“幽灵”?艺术的背后永远有人们追逐但其自身又游荡难驭的幽灵!  求新求变求超越  @程美信: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陷入自我风格的创造状态,其艺术不光是成熟的问题,而是死亡的问题。因此,我们不难
期刊
今年3月13日至4月21日,香港高古轩画廊欣然呈献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完整版画系列《无尽的巴黎》,并同时展出同一时期的重要雕塑、油画、素描、照片及档案记录,以全新的角度揭示20世纪著名艺术家作品集的诞生过程。  由1930年代至其于1966年离世,贾科梅蒂都在不断探索准确重现眼前景物的方法。《无尽的巴黎》展览展出贾科梅蒂创作的150幅平版印刷作品及文本,颂扬他最爱的城市和人物。这批作品亦于1959
期刊
波尔多需要博物馆  就在半年前,波尔多葡萄酒文化城(Cité des Civilisations du Vin)砌下了首块基石来庆祝其项目的启动,并种上了第一批葡萄树苗。启动仪式上,波尔多市长阿兰·朱佩(Alain Juppe)感谢了所有促成葡萄酒文化城项目的贡献者。包括机构代表、赞助人、合伙人、建筑师和施工员等建设项目的主要相关人员,都兴奋地聚集在工地现场,庆祝这个大项目的开工。  据统计,每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