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动物之间的故事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兔子在诉说什么
  
  这是发生在南京一所高校男生宿舍楼里的一幕:
  走廊里,一个男生一手倒提着一只兔子,一手拿着乒乓球拍,一板接一板使劲地抽打兔子,嘴里怒气冲冲地喊着:“叫你吃,叫你吃!”不知道他已经抽打了多久,兔子早就死去,身上血肉模糊;而这个男生依然怒气未消,还在一边喊叫着一边抽打着。
  下课回来的同学们都惊呆了,他究竟和兔子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要如此不依不饶?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只兔子居然是该男生昨天才买回的宠物,今天早上他用一枚一元硬币逗兔子玩,结果小白兔一口把硬币吞到了肚子里。兔子犯下的这一“罪行”使男生怒不可遏,他决定要惩罚兔子,直至把它抽死还不罢休!
  
  这个真实的事件让人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从小,我们听了多少以小白兔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啊;在幼儿园里,或许我们还曾经装扮成小白兔蹦蹦跳跳———浑身雪白,长长的耳朵支楞着,眼睛像红宝石一样熠熠闪光———天真可爱的小白兔,几乎就是我们童年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玩伴。
  这个男生,他一定也喜欢过小白兔吧,否则为什么要把它买回来?可是,一点点不高兴就可以让他在这只倒霉的兔子身上不计后果地发泄怒气,轻率、粗暴地剥夺掉它的生命。
  三年多前,另一件关于动物的事轰动了全国。2002年2月23日下午,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来到北京动物园的熊山,从手中拎的白色纸袋中掏出一个长玻璃瓶,将瓶中的液体倒向了两只正坐在地上的成年黑熊。液体一接触到黑熊的身体,两个庞然大物就爆发出“嗷嗷”的惨叫声,并不停地在地上打滚,模样极其痛苦。液体洒落在地上后发出“滋滋”的响声,一大片水泥地被烧得发白,冒出了一股股白烟。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刘海洋却表情平静地围着熊山护墙转了几圈才不慌不忙地走开。
  泼向黑熊的液体是硫酸,那两只黑熊被严重地烧伤了。为什么要对黑熊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刘海洋是这么解释他的动机的:熊被叫成“熊瞎子”,又被叫做“笨狗熊”;可是又听人说熊其实一点也不笨,它们的嗅觉特别灵……我想验证一下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狗熊到底笨不笨。在这次泼硫酸之前,刘海洋还曾用烧碱喂过黑熊。
  这样的“实验”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刘海洋有没有想过,狗熊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不仅和人一样有感觉,有痛楚,而且和人一样,也是大自然的造物、地球的主人,它们的生命和权益同样不容漠视!
  经过了上亿年的沧海桑田,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物种都是自然选择的胜利者,应该分享阳光和空气、水和土地,分享生命的自由和快乐。从这一点上讲,其它动物与人类是完全平等的。然而,由于人类是地球上最强势的物种,我们拥有几乎是像上帝一样随意处置别的动物的能力,许多人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我们也拥有了这样的权力。
  从茹毛饮血的远古走到科技创造奇迹的现在,人类早已迈进了文明时代。当我们的智慧与文明之光辉映寰宇时,是否也应该让它照亮内心的黑暗?
  人类的身边时刻有动物的陪伴:有的动物为我们劳作,有的动物提供蛋、奶、毛、皮等物品,有的动物用于实验,有的动物养来吃,有的动物养来当宠物,排遣寂寞……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和动物打交道,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不应该充满残暴和肆虐。
  
  动物园里
  
  动物园是孩子们春游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大概也是“文明世界”的人们与野生动物面对面的惟一场所了。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看到那些奇异的动物时都会被深深地吸引。一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飞禽走兽关在笼子里就是为了让人取乐逗弄,他们把自己的好奇心的满足和快乐建立在了动物的痛苦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之上。
   1996年,西安动物园一只雌性长颈鹿因误食游人投喂的塑料袋造成胃堵塞而死亡。这只日本赠送的长颈鹿死时腹内尚有一胎儿未出世。而南京某动物园的雌性长颈鹿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死时也有一胎儿未出世。它的胃里不仅有塑料袋,还有铁丝、电线、玻璃等物!
  海豹聪聪两年来一直是长沙海底世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但这头给人带来无限快乐的海豹,竟因为吃了游人扔给它的杂物而死亡,它的同伴baby也因同样的症状被急救。专家们在聪聪的胃里找出了两双手套、一只玩具海豚,还有槟榔渣子、玻璃珠等杂物。这些无法消化的杂物堵在它的胃里,使它无法正常进食。
   人们为什么要向动物投喂杂物呢?也许是像刘海洋一样要试验动物的智力,也许只是为了好玩儿。对于参观者来说,扔一个塑料袋是多么的随意、漫不经心,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可能是一种谋杀。动物的权益往往落在了人类的视线之外。
   不知有多少人想过,其实传统封闭式动物园的存在,本身就有些不自然。每一种动物对自身的生存环境都有其独特的要求,仅仅为了满足人类观赏的需要,让非洲的河马来到寒冷的北亚,这对于它来说是一场灾难。
  熊是那种动物,如果吃饱了,体内也积累到足够的脂肪,它们宁愿蛰伏在树洞里或者僻静处睡过大半个冬天。但是,动物园里的熊却没有选择的权利,它们即使在冬天也要每天被赶出来和游人见面。它们的习性并不重要,动物园要展览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封闭式动物园的“熊山”是一个水泥池子,水泥的地面,水泥的四壁。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地面温度能达到50℃左右。那个完全由水泥构成的熊园,没有一棵树、一棵草,黑熊只能躲在高墙下的阴影里苟延残喘。由于它们没有什么可躲的地方,所以恶意的游人很容易伤害到它们。这一切都是为了人的观看需要而建造的,是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动物的利益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动物作为人的娱乐工具,除了动物园,另一个主要场所就是马戏团。马戏团似乎是比动物园更不自然的地方,当观众在台下欢笑鼓掌时,他们大概没有想过动物的天性是依从本能在自然界中觅食休憩、繁衍后代,而台上憨态可掬的动物为了完成精彩的动作完全违背了天性,付出了无数痛苦的代价。
  一些缺乏驯兽常识的草台班子为了不让动物们反抗,竟然将老虎、狮子的牙齿、指甲全部拔掉或打断,导致口腔、嘴角溃烂、化脓,惨不忍睹。而超负荷地连续表演更是家常便饭,几乎在所有的马戏班中,驯兽师可以轮休, 而表演动物没有休息日,除非病倒。浙江慈溪曾开庭审理一件5岁东北虎雷雷被驯兽团活活累死的案例。大型猫科动物在自然条件下,每天必须要有15小时以上的睡眠,而雷雷的主人为了赚钱,常年累月不让雷雷休息,稍有不从便棍棒加身,直到雷雷在走穴表演中被活活累死。据目击者说,雷雷死时眼眶里还挂着眼泪。
  关于动物园和马戏团,我们个人除了在参观时善待动物、向自己身边的人宣传保护动物以外似乎无可作为。但是,应该把这样的观念深植于心:每一种野生动物都属于大自然,它们应该按照自己的天性,在自己的原生环境中生活。
  动物保护主义者早已开始提倡这样的观察动物的方式:不是把动物捉进笼子,而是人们在安全措施的保护之下去它们自然生活的地方进行观察,保证动物不受惊扰;一些动物学家也正致力于出生在动物园里的动物的野化工作,让已经失去了野生动物本能的它们重返大自然。
  
  实验动物
  
  刘海洋伤熊案发后,许多人都问了这样的问题:刘海洋认为自己最喜欢生物学,比之数理化,比之电机、建筑等等,这是一个与生命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那么,为什么他反而去伤害生命呢?
  许多人认为应该从所受教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缺乏关于爱的教育,更缺乏爱护动物的教育。在一般人眼里,刘海洋是个从小受到“好的”教育的学生,他曾经就读的每一个学校(他上的大学甚至是中国最好的大学)都能保证他学到技术意义上的知识。而在这样“完善的系统教育”中,合作互助、爱护弱小、尊重生命这些理念却没有多少分量。
  在漫长的进化里程中,无可比拟的领先地位使人类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我们的辞典里对虎的解释是“肉可食,骨可做药,毛皮可做褥垫和地毯等”;甚至在初中生物课本里还写着“野鸭肉味佳美,羽毛可以作被褥的填充材料,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蟒和其他大型蛇的皮可用来制作皮革和乐器,很多毒蛇的毒液能够用来制作药酒,蛇胆可以做成中药材”。对于某些人来说,动物不是和人类平等的生灵,而是任人取用的资源库。
  生物课本里那么轻易地就说“取一只活青蛙”、“剖开它的体腔”、“看看它的内部构造”……每个学生都应该用刀子把一只活青蛙或者小兔子,生生地剖开,看看它怎么出血,怎么颤抖,怎么痛楚万状地死去。一个中学生物老师说,他用兔子给学生做过脊椎断裂实验,就是把兔子的头割断,看它的神经怎样跳动。扭断兔子的脖子得到的所谓知识,仅仅是个常识,需要断送一只兔子的生命去证明吗?以科学实验的名义,人们任意切割、残害生命的做法似乎就变得正当起来。
  有一位著名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因为反对这种残酷的实验课,跟学校和老师做了多次交涉,恳求老师能不能不要伤害青蛙,或者分成小组,共同解剖一只青蛙,而不是人手一只。可是,她最终也没有劝说成功,于是就决定在那一天拒绝到校上课。那是她第一次请假。
  现在许多国家都取消了小学和中学的动物活体实验,代之以各种书籍和模型、图谱、视听网络等手段。的确,我们的生物课讲授的内容,不仅要注重植物、动物、人,DNA、细胞、遗传变异等知识层面的介绍,也要谈谈那种把地球看作所有生命的家园的平等意识,谈谈人类对自然和其他生物的责任。
  
  出于医学发展的需要,人类的确不可避免地要用动物做实验。那些用于实验的动物总是作为人类的替身去亲历种种危险,揭示遗传奥秘、攻克疾病堡垒、监测公害与环境污染。几乎每一种新药、医学新技术的诞生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可以说,人类所得到的医学福祉是建立在牺牲大量实验动物的基础上的。
  两年前,“非典”疫情肆虐全国,国家疾控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开始共同研制世界上第一个非典病毒灭活疫苗,并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试验中许多小鼠、大鼠、豚鼠、家兔以及恒河猴被注射了疫苗,有的为此付出了生命。为了纪念这些动物,科学家树立了一块刻有“慰灵石”三个字的石碑,安放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草坪上。
  2004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保护实验动物的法规,如规定要尽量优化动物实验环境、用动物做实验时要使用麻醉剂,等等。动物代替人类受苦,那有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动物受苦呢?现在,一些科学家也正在做实验动物替代品的探索。
  当你剥开锡纸,取出一粒感冒药的时候,请怀着一颗对实验动物的感恩之心。
  
  刀俎和鱼肉
  
  听过一个台湾女诗人、画家席慕蓉的故事。那一年,她来到南京玄武湖,被美丽的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了。身为蒙古族的她流露出了少数民族的天性,在湖边载歌载舞,好不尽兴。当晚的宴席上,主办方特地准备了一道玄武湖的著名菜式:把湖里现捞出的鲜鱼头部用湿纱布裹住,然后将身体煎炸后红烧。鱼端上桌时,头部和眼珠子还能动。多么费事、隆重的一道大菜啊,服务员郑重地介绍了烹制过程,而席慕蓉被这种残忍的烹饪方法震惊了,当场愤然离席。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也属于动物之一类,也要遵循食物链的规律,所以,我们无可厚非地要吃别的动物。但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只猎取自己所需的种类和数量,它们不像人类这样为所欲为。
  在菜场,小贩们熟练地将鹌鹑和青蛙活活剥皮;在厨房,主妇们按着还在跳动挣扎的鱼开膛破肚。尽管最后都要变成盘中餐,但先让它们失去知觉再进行烹饪,让它们少一些痛苦应该是更为人道的。
  还有一些对待食用动物的行为更加令人发指。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一些不法商贩对活生生的猪进行“加料”和“注水”。中央电视台曾对此现象进行曝光:壮汉们强行按住一头猪,硬掰开猪嘴,把直径约六七厘米的粗管子塞到猪嘴里,直到腭喉部,然后再强行加压,把四五大盆稀汤样的东西灌进生猪体内。这一过程是在猪的拼命惨叫和痛苦挣扎中完成的。在到达屠宰场之前,生猪一般要经过四五次这样的“保养”。不难想像,猪们要经受多少可怕的折磨。屠宰后,把猪胃拿出来一看,已经像篮球一样大小,重约10公斤。大部分生猪在屠宰之前已被活活撑死。
  有关注水家畜(禽)的报道,重视的多是灌注者的缺德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市民的“菜篮子”不圆满;而动物们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却被忽略了。事实上,这样的行为损害的远不止是人类的物质利益,它更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缺损。
  我国是个以“食文化”著称于世的国度,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吃。近年来的“食文化”里,更是被某些人掺杂了暴殄天物的血腥味儿。有人以吃过豹肉、金雕、山龟、穿山甲及蓝、绿孔雀等,作为向他人炫耀的一种资本。在南方某些号称“野味”的餐馆旁,有的甚至还辟有专让食客吃的“动物园”。憨态可掬的小熊,被人用利斧砍掉一只前掌时,便吱吱乱叫着把另一只紧紧藏匿在背后……
  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家禽家畜完全可以满足人类对于肉类的需要,而某些人为了猎奇,挖空心思食用野生动物,只能证明他们对待生命的漠然和残忍。
  
   熊胆是珍贵药材,许多中成药中缺不了它,而且它还可用于制造高档洗头水,这就注定了黑熊的悲惨命运。据统计,我国有约1万多只黑熊,其中七千多只被关在养熊场内,专门用于“活熊取胆”。所谓“活熊取胆”就是把一段钢管植入活熊的胆囊,每天定时抽取熊的胆汁,其疼痛之感相当于人在胆囊炎发作时的疼痛。植入的钢管本身也会引起发炎、疼痛。为了防止熊抓挠植入的钢管,熊场就限制熊的活动,成年累月地锁住它的四肢。抽取胆汁时,疼痛和恐惧往往令熊惨叫不止。很多熊场的熊,几年、十几年就是在这种死去活来的折磨中度过,直到死去。
  动物皮毛也是人类肆意夺取的对象。互联网上流传着一段拍摄于河北某毛皮加工厂的录像,只见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人,从笼子中拽出一只只胖乎乎毛绒绒的小浣熊,抓住后肢,把它们的头在地下摔打,直至昏迷,然后再用斧头剁去四肢,随后把浣熊倒吊起来,从后腿开始剥皮。这时浣熊已经痛醒,它不停地挠动前腿,不停地翘起头看看自己的后腿发生什么事情了———剥皮者加快了速度,最后像脱一件毛衣一样完整地把整张熊皮脱下。剥完皮的小浣熊被扔到了一大堆和它遭遇相同的同伴上。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候,它的眼睛还睁大着,还很有神,和人差不多,睫毛清晰,它居然慢慢侧转过被剥过皮的头颅来,无限惨痛地看着自己的身体。
  仅凭个人的力量,我们很难让毛皮经营者们放弃巨大的利润不再从事这一行业。但是,我们可以呼吁他们以人道的方式对待毛皮类动物———比如采取有效的昏迷方法,让它们感觉不到痛楚。我们更可以拒绝穿用皮草制品,因为那种雍容华贵的后面充满着血腥。
  
  万物之灵长
  
  2002年1月,世界网球公开赛在澳大利亚举行,法国选手雷德拉和桑托罗正与另一对选手布特和克莱芒紧张地进行着男双半决赛。突然,球场的上空飞进来一只小鸟,而且不偏不倚正好被雷德拉一记大力的回球击中。这时,准备接球的布特看到小鸟落地,马上扔掉球拍,迅速跑到小鸟坠落的地方。他捧起小鸟并为它祷告,可惜小鸟已无法起死回生……裁判用手帕把小鸟包起送到场外。
  
  这一幕感动了全世界亿万观众。在这样的时候去救一只小鸟,不会给布特带来任何“好处”。他完全有可能因为延宕时间被罚下场,或者因为悲悯的情绪而影响发挥。然而,在电视机前我们看到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把球拍丢到一旁,几乎是下意识地跑到小鸟跟前,自然、急切得就像扶助一个在雨中跌倒的小孩。那一刻,他一定忘记了金牌,忘记了进行中的世界网球公开赛,忘记了男双决赛权……那一刻,在他的心中,一只小鸟生命的重量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金光闪闪的冠军奖杯。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颂赞日月星辰、鸟兽草木,认为它们皆与神圣同体,有如人类的手足。日后他被世人尊为“庇护动物的圣者”。法国大革命思想启蒙者卢梭,也为动物的生存奋力辩护。音乐家瓦格纳曾积极推动反对动物活体解剖运动。哲学大师叔本华,为反对用动物做实验而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哲学辩论。
  当我们从蛮荒一天天走向文明,并走向视野更开阔的未来,“保护动物权益”的概念也渐渐被人接受。
  1809年,一位英国勋爵在国会提出一项提案,要求禁止虐待马、猪、牛、羊等动物。这项提案在当时遭到了人们的嘲笑,但却迈出了人类为动物“维权”的标志性的一步。1822年,世界上第一个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在英国获得通过。此后,随着对于自身与自然的思考日渐成熟,许多国家都颁布了越来越适用的动物保护法,使大多数动物在人类统治的地球上拥有权利。
  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以人类力量之巨大,数量之众多,如果不加节制地对自然加以掠夺,对动物加以屠杀,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星球上动物消失的时间将指日可待;而当动物统统消失,生物的种群与多样性被彻底破坏,我们人类又怎么能独存?所以,爱惜生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善待自然、善待动物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天生具备这种态度。香港环保先驱温石麟先生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以保护自然为己任的道路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大学预科的生物教授。一次,他们去香港海边做海岸生态考察,那位老师站在退潮的烂泥里,告诉正在寻找生物样本的学生们:你们可以取上来观察,但是,完事后要放回原位,因为它们是属于这里的。我们只是大自然的观察者,不应该破坏、扰乱大自然的平衡。让我们也跟随着这位赤脚站在烂泥里的教师,走向尊敬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我和姐姐阿米丽互相疼爱,每次分别后都期待着再次见面。我们常常在网上聊天,有时也会用语音聊,能够听到对方的真实声音感觉是很美妙的。我给姐姐寄《少年文艺》,因为她看不懂汉字,上次通电话时我就把我在《少年文艺》上发表的文章内容告诉了她。这引起了她浓厚的兴趣,因为其中一些事情她没有听过,是父母无意中对我说的。阿米丽感叹地说,父母的这些故事从未被系统地记录过,像外婆、奶奶年纪那么大的亲戚也有很多故事是我们所
期刊
写在前面    我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呆了六年,这六年最大的建树就是以坚忍不拔外加死皮赖脸的精神吃遍了分别以本部和分部为中心,方圆两公里之内的饭店、餐馆、路边摊。我这样吃吃喝喝的结果是体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狂飙至……(考虑到写出真实体重吓人且丢人,在此暂空,)与此同时,油水太好,填上了大脑里部分沟回,导致智商急转直下,已濒临弱智的边缘。以上两条教训之惨痛,足以警示后人。在此我决定,就拿自己现身说法
期刊
一次语文课,讲的是毛主席点着油灯在八角楼上看了一夜的书。老师问:这说明什么很长?边问边伸长胳膊做手势,示意正确答案应是:(看书)时间很长,但一位憨厚的老兄腾地站起来,大声回答:说明灯芯很长。全班晕。  你今天好帅  一日,老爸当着表弟的面把我狠批了一顿,随后便进房睡觉了。我气得咬牙切齿,向表弟大讲老爸坏话。表弟听后站起来,大声疾呼:我要去告状!我大惊失色,一把拉住弟弟,诚恳地望着他,说:“你今天好
期刊
{1}中学时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让一名同学解释“初出茅庐”的意思。那同学抓耳挠腮磨蹭了半天,最后小声地问老师:“是不是刚刚从卫生间里出来的意思?”   {2}高中时一次政治考试的考题全是选择题,考高分的不多,有一老兄一题未对———考了0分。后来政治老师找他:“你是不是知道考试答案?不然怎么可以全部避开正确答案,只选错的呢?”   {3}中学时一次上历史课,我在课堂上睡着被老师叫醒,老师问我:“文成
期刊
陈老太曾经是我初中时的噩梦,半夜里会跑出来咬我的灵魂。虽然有近7年没见了,但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头皮麻上一层。她的可怕,不在其榆木般古板严肃皱巴巴的外表,而在其后无来者的教育方法。  某人曾经说过:“人应当敢于面对恐惧,并勇敢地去战胜恐惧。”说这段话的牛人就是在下,可惜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至少当年的我没有行动的觉悟与勇气,因此在她的淫威下做了三年的牛羊。这对于后来以桀骜不驯的侠女性格著称的我来
期刊
外婆今年六十八岁了,思想不开放,有一点“小气”。  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金鹰”商场,爸爸给我买了个芭比娃娃。娃娃是贵了点,可我想我也不过偶尔买点喜欢的好东西,不算太过分吧。  可没想到,一进家门我的耳朵就被无穷无尽的絮叨声给淹没了。“你们出去玩玩就玩玩呗,买那么贵的东西回家,还都是些没用的东西,你们……”外婆的“演讲会”进行了足有半个小时,我们的耳根才清静下来。  可这还不算什么,第二天早上,
期刊
电影总给人无限梦幻与遐想,那是充满意象的现实,渲染着情感的底色。而电影院,便是盛装这梦幻的容器。  开场前的期盼与揣度,最终等来的只是独自在黑暗中品味苦、辣、酸、甜。微笑或泪水,只有自己知晓。那些在白日里囚禁在我们心瓶的灵魂获得了自由,瓶塞迸开,我感觉它从我的心口丝丝渗出,然后上升,扩散,弥漫在无边的黑暗里,与空中明亮的灰尘、影像一起自由舞蹈。  法兰西别致素雅的街道,澳洲牧场上辽远的天空与草场,
期刊
你的花朵   在黑夜里开得寂寞  你是否还爱着  阳光照不到的那个角落    暗色幽香  伴着昨日的故事何处飘落  再见了以后  是否再有身影在黄昏来过  我依然怀恋  那种氤氲模糊的感觉  曾经的我  爱将心中的秘密向你倾吐  是否还记得  那个黄昏我流了泪说了些什么  如今的我再写不出那些诗歌  岁月的轮  辗碎的青春太多   落寞的花朵  或许是世间最感人的诉说  夏去秋来  我的身影渐渐被
期刊
青春就像是一只奇异的枯叶蝶  明媚与灰涩在它身上和谐错落  在太阳气味最浓烈的那个下午  谁的CD机里播出了寂寞的歌    别把我们想象成  清一色的向日葵  我们中间  也有无依无附不可琢磨的云朵  也有只能在阴暗处开放的百合    阳光多好啊   操场上  有人在不知疲倦地奔跑  也有人坐在树阴下  数着地上细碎的光斑  像数夜空里的繁星:  一颗,两颗……
期刊
妈妈(外一首)  西尔沃斯坦    我每天放学回家  第一件事是找妈妈  看到了妈妈  才算是真正的回家    镜子里的我    镜子里有一个丑女孩  妈妈说那个人就是我  老师说过  镜子里的影像  跟真的相反  那么,真的我  是很漂亮的喽    白鹭鸶  杨 唤    春天的田水  还有些凉  白鹭鸶喜欢  落在牛背上  晒过太阳的牛背  是最柔软温暖的石头    难住了(外一首)  散 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