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剧情:
同村同校的一个男孩(华)和一个女孩(帆),对考大学无望的他们过着典型的农村生活。两人每天一起上学、回家,华像大哥哥一样照顾着帆,情同兄妹。华为了帮助帆摆脱家里为她定的婚事,为帆介绍了一个男朋友—— 一个到农村来锻炼生活的富家子弟(乐)。帆和乐一见钟情,乐帮助帆退掉了婚事,并要带帆离开农村,远走高飞。而当帆和华真正要分别的时候,两人突然意识到他们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 彼此之间都发现了对方有一种熟悉却又不同往的感觉—— 爱。在这个人生路口,他们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而此时的华,也终于发现了生活的本质。于是,从迷茫走向清醒。他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他要走出去。然后,在书上重重地写两个字:“大学”。
感人心者是切实的主题
法国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曾经说过:“找到一个主题,就像找到你爱到要与之结为伉俪的某个人。”郭奎永是位善于发现主题的导演。记得前年在凤凰卫视中华青年影像大奖的获奖作品[修自行车的人],向我们呈现了一个都市街头修自行车的人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去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艺术节上获奖的短片[约会]又描述了一个沉溺于网吧的小城社会青年的典型形象。他都为影片寻找了一个鲜明、个性的主题。
他为[路口]也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主题:走出农村。这不单单是对他自身经历一个真实呈现,同样也是为生活在这个群落里所有同龄人的一声呐喊。这种声音犹如“的吧”里的一曲[东方红],与众不同,但它属于另一境界。在大合唱中寻找自己的声音
动人情者是真实的内容
很难想象,二十多分钟的片子中竟然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描述得如此完整、完美。说实在的,看着这部片子,我又好象走回了高中时代,我觉得这好象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想,不只是我,应该说所有经历过高中生活的人都应感受到有似曾相识的经历——当一件美好的事物伴随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没有发现它,失去了,才感觉到它的珍贵。[路口]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农村高中生在失去了时间、友情、爱情后,由迷茫走向清醒,最后认识到要走出农村的转变经历。是什么促使他的转变呢?是情感刺激。故事就围绕这条线展开。但故事中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做作缠绵的情节,而是平平淡淡地叙述一种真实。男孩帮女孩找了一个有钱的男朋友摆脱了那门亲事,自己身却失去了她。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为她介绍男朋友,而不是自己去帮她呢?而这种感觉女孩也有,当身边没有了大哥哥般的照顾或是失去了几年来一起共渡风雨的好朋友,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在这个路口,他们都迷失了方向。
在两人将要分别,照相那场戏中,当女孩为男孩拭去脸上的水珠,两双熟悉的眼睛对视的一诧那,却有了一点陌生,此时,一抹心心相印的感觉涌上心头——都发现对方眼神中那种熟悉的知觉,感觉到了空,但无法用任何东西填补。他们在想:难道两人只爱彼此的躯壳?当然不是,他们明白,他们没有爱的资本、爱的能力,无助的爱只是徒劳。此种情形,正犹如[甜蜜蜜]中女主角对男主角的一句表白:“你来这不是为了我,我来这也不是为了你,我们这算是什么呀!”于是,结束成为了一种选择。当女孩离去,男孩才真正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什么、将要去做什么。
催人泪者是画面和声音
[路口]的环境和语言选择也为剧情增色许多。以冬季农村荒落的景象作背景,不但渲染了环境气氛,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找准了基调,更增加了主人翁的生活环境和故事的真实感。其中,几个镜头和构图也较好:一是在剧首,华给帆介绍乐时,乐站在华和帆的中间;二是在剧中,帆和乐相识后,华尴尬地夹在乐与帆的中间;三是在剧尾,帆左右为难、忧伤地夹在华和乐的中间。这种巧妙的构图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辅相成。同时,也表现出了导演细腻的思想表达技术。
在声音方面,由于故事现实性的需要,使用方言也较为恰当。语言虽平实无华,但很简练,耐人寻味。例如:在校门口送别那场戏中,帆问华:“走忒早干啥?”而华望着高高的太阳却说:“听说有雨,我怕下了,回不了家。”细细品来,不免让人伤怀。在音乐中,使用古筝配音,别具风格,又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其中,最为让人难忘的是照相的镜头:两人身后是田间路口的背景,此时,两双依恋的眼睛刹那相对,镜头定格,琴声徐起。此景此情,不免让人心酸落泪。
当然,由于受使用小型DV机、非专业摄影、话筒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在画面、声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但作为一个学生,能通过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中优秀的体裁,在短短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完整地展开,并清楚、明了地通过画面、故事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意途,至少诚意可嘉。
大家一起来
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我想这是很多人手持DV的初衷,电影到了今天,怕真是要与民同乐了,本期介绍的[自娱自乐]讲的就是这事。假如你曾用DV记录下你的生活,或讲述过一段故事,尽可以向我们投稿,向我们讲述你们在创作DV时的趣人趣事,并附上相关图片,若能寄来作品,将不胜欢迎。“新电影”讲究的就是一个“新”字,只有你们的电影才是最新鲜的电影。只要诚心以作,大家一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