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且含有大量德育方面的素材。而将德育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从小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也有一定的意义。于此,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与结合做了细致的剖析,探讨两者如何更有效、有意义的进行有机结合。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所凝成的文化结晶,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智慧与汗水,也是历史的载体。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接班人,对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德育教学与传统文化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不但可使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能够引发孩子们对祖国的归属感、形成爱国精神,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向来以“礼仪”而为人称道,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仁、义、礼、智、信”种种优良品德,匯成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及精神[1]。而德育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小学德育培养的重要推力。小学生心思纯真,涉世未深对世界有着许多好奇。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掺入传统文化的成分,可以满足其对世界的向往。同时,向他们讲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及人生观。
二、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素材
(一)丰富的礼仪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大国,一个“礼”字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礼”不但是道德的规范,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古时,“礼”代表着人对生养自己的大自然母亲的敬畏;而现在,“礼”之一字代表着德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互相适应,所追求的是协调性及良好的品德。
(二)社会责任感及爱国忧患意识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便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到霍去病“匈奴不破,何以为家”再到岳飞“精忠报国”,各个年代的不同事例,均指着同一个主题“国家统一,民生安乐”。再如《礼记》中提到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明末清初顾炎武所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格言、南宋文天祥狱中表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诸多文人墨客、国之重臣留下了一句又一句激昂人心的诗词古句,字字均表报国心,体现了古人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忠心为国的伟大精神,表露了古人对祖国的一腔热忱。显而易见,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及爱国忧患意识的形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德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及措施
(一)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
因小学教学大多以教材为基础开展进行,故可以在教材中多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教师可自行寻找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爱国敬业、团结友好、礼貌友好、处事平和等均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道德观念。如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加入的“母亲河”板块、下册课本中“英雄”板块以及四年级课本中的“回归”板块中的七子之歌等等便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间接将其中道德精神及观念传授下去,完成其继承与弘扬。同时,可从小学生喜爱动画片的特点出发,将传统文化以漫画、动漫等形式制作成卡通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主动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完成德育培养。在进行文化的渗透时。也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最恰当的方法,保证学生可以愉快地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在进行德育内容教育时适当加入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爱护环境卫生、遵守秩序、乐于助人等内容,在无形中帮助小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德育教育使其明白“国”“家”的意义,正如梁启超先生少年说中所提“少年,为国之根本”[2]。从小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在德育教育中掺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其爱国意识。故我们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并使其在教学时中得到与理论技能知识学习同等的重视。
(二)加强教科书内容的引导
教科书是开展教学内容之根本,担负着知识学习及德育知识教学的重任。对学生有着较强较为直接的影响力、引导力,故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科书中也需要得到必要的体现,通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与道德教育的熏陶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及道德观念。
(三)开展课外活动
只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显然并不足够,对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还应体现在课外,让学生明白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举办一些如“诗歌朗诵”、“诗词默写”及“演讲比赛”等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在诗词中领略古人的风采,近距离体会那种浓浓的爱国意识及忧患意识并以其为榜样,向之学习,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比赛中传播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学,同时竞争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求胜心理,从而成为其学习的动力,借助课外活动完成对学生的熏陶培养。故在小学的德育培养教学时,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教学中。通过课外活动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熏陶,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氛围的形成。进一步促进其观念及道德教育的进行。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蕴含着许多道德理念,在为人处世、人生成长中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借鉴意义及帮助,特别在小学生这个各方面都在养成的阶段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道德理念。因此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找到合适恰当的方法,做好德育教育及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振源.谈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000(007):191,193.
[2]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34(001):34-36.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所凝成的文化结晶,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智慧与汗水,也是历史的载体。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接班人,对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德育教学与传统文化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不但可使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能够引发孩子们对祖国的归属感、形成爱国精神,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向来以“礼仪”而为人称道,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仁、义、礼、智、信”种种优良品德,匯成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及精神[1]。而德育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小学德育培养的重要推力。小学生心思纯真,涉世未深对世界有着许多好奇。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掺入传统文化的成分,可以满足其对世界的向往。同时,向他们讲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及人生观。
二、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素材
(一)丰富的礼仪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大国,一个“礼”字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礼”不但是道德的规范,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古时,“礼”代表着人对生养自己的大自然母亲的敬畏;而现在,“礼”之一字代表着德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互相适应,所追求的是协调性及良好的品德。
(二)社会责任感及爱国忧患意识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便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到霍去病“匈奴不破,何以为家”再到岳飞“精忠报国”,各个年代的不同事例,均指着同一个主题“国家统一,民生安乐”。再如《礼记》中提到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明末清初顾炎武所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格言、南宋文天祥狱中表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诸多文人墨客、国之重臣留下了一句又一句激昂人心的诗词古句,字字均表报国心,体现了古人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忠心为国的伟大精神,表露了古人对祖国的一腔热忱。显而易见,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及爱国忧患意识的形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德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及措施
(一)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
因小学教学大多以教材为基础开展进行,故可以在教材中多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教师可自行寻找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爱国敬业、团结友好、礼貌友好、处事平和等均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道德观念。如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加入的“母亲河”板块、下册课本中“英雄”板块以及四年级课本中的“回归”板块中的七子之歌等等便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间接将其中道德精神及观念传授下去,完成其继承与弘扬。同时,可从小学生喜爱动画片的特点出发,将传统文化以漫画、动漫等形式制作成卡通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主动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完成德育培养。在进行文化的渗透时。也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最恰当的方法,保证学生可以愉快地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在进行德育内容教育时适当加入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爱护环境卫生、遵守秩序、乐于助人等内容,在无形中帮助小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德育教育使其明白“国”“家”的意义,正如梁启超先生少年说中所提“少年,为国之根本”[2]。从小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在德育教育中掺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其爱国意识。故我们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并使其在教学时中得到与理论技能知识学习同等的重视。
(二)加强教科书内容的引导
教科书是开展教学内容之根本,担负着知识学习及德育知识教学的重任。对学生有着较强较为直接的影响力、引导力,故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科书中也需要得到必要的体现,通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与道德教育的熏陶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及道德观念。
(三)开展课外活动
只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显然并不足够,对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还应体现在课外,让学生明白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举办一些如“诗歌朗诵”、“诗词默写”及“演讲比赛”等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在诗词中领略古人的风采,近距离体会那种浓浓的爱国意识及忧患意识并以其为榜样,向之学习,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比赛中传播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学,同时竞争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求胜心理,从而成为其学习的动力,借助课外活动完成对学生的熏陶培养。故在小学的德育培养教学时,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教学中。通过课外活动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熏陶,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氛围的形成。进一步促进其观念及道德教育的进行。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蕴含着许多道德理念,在为人处世、人生成长中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借鉴意义及帮助,特别在小学生这个各方面都在养成的阶段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道德理念。因此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找到合适恰当的方法,做好德育教育及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振源.谈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000(007):191,193.
[2]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34(0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