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提高课改的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就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资源;教学策略
  一、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是教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即选择合理的教材,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意图,也蕴含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继续开发,发现、探究并运用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方法等,落实学习目标,这就是教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部编版教材作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一)借助作者生活经历、创作特色,体会作品真情实感
  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创作特色,了解作品内容。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体会作者的创作特色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笔者讲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板书课题之后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反复阅读课文,捕捉教材中的信息,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并找出突出济南冬天特点的写作手法。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认为“响晴”是济南冬天的最主要特点。这时笔者没有顺其自然地讲授其他的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交流预习查阅到的关于作者老舍的生平资料,并思考这段文字与作者生平的关系。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老舍之所以把济南冬天的特点概括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在济南生活了多年,这是作者情感的体验。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认识到作文与生活的关联,意识到写文章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才真实、可信,才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研究遣词造句,体会语言特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遣词造句出奇、出巧的地方,体会语言的活力。笔者在讲授《秋天的怀念》一课时,着重课文的第一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与课文最后一段:“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中“好好儿活”的赏析。
  “好好儿活”,细读之下才觉作者深层用意。三处相同的话语,在作者笔下,体现出不同的心情与想法,是作者最真实情感的流露。第一段的两个“好好儿活”,表现作者母亲强烈的哀求与盼望,盼望自己的儿子不要自暴自弃,希望儿子从病痛的折磨中赶快振作起来。前后文呼应之下,课文最后的“好好儿活”,是儿子对母亲最真挚的承诺与回应。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有效运用课程资料的过程,是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自主探索的过程,是经验与新知识的整合过程,是掌握方法和形成能力的过程。
  (三)引导学生体验,诱发学生感悟
  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猜想,以此引发学生理解、感悟。体验是最好的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理解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笔者在讲授《纸船》一文时打破以往熟读后串讲的做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折一只小纸船,然后按教材介绍的方位,把有关内容写、画在纸船上,这样学生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作品的内容,而且感受到纸船艺术的精湛,产生对古代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精神的崇敬,这种教学效果依靠单纯的讲解是无法达到的。
  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的能动性,他们能创造和丰富课程资源。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产生感悟,并形成自己的认识、观点,有了这样的过程,也就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的,达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课程是由特定的社会成员设计的,但从深层看,课程是由学生创造的。学生在与课程教材的接触中,时刻用其独有的眼光进行理解和体验,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课程资源。
  (一)利用课程资源的“空白”处,培养集中思维能力
  很多教材都留有空白,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作品留下的“空白”进行探究学习,开拓学生思维,丰富作品内容。笔者常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多角度思考,做出创造性的回答。例如,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认识。文章写鲁达在潘家酒楼喝酒时,酒保多问了几句,他就把酒保大骂一通,说明他脾气暴躁。而鲁达脾气暴躁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剥削压迫成风的封建社会,当他知道欺负金氏父女的是郑屠时,想马上去把他打死,说明他有正义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爱憎分明。这样,使学生知道如何辩证地认识事物和现象,掌握了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二)捕捉学生的独到见解作为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捕捉、筛选、利用来自学生的疑问、见解以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制造教学高潮,推动教学进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与作品、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独到的见解。在品评过程中,能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讲授《孔乙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写‘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不是互相矛盾吗?”笔者非常赞赏学生的质疑,至于名篇是否有缺陷,让学生深入探究、讨论,寻找答案。这样,学生逐步养成质疑习惯。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问题
  提出问题是更高层次的理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质疑、提问,发表学生的见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授《老王》一课,学生感受了老王穷苦、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之后,笔者做了这样的拓展:生活中有像老王这样的“苦”人吗?学生回答有很多很多。有的说:“街上捡破烂的驼背老人,弓着背,步履蹒跚。”有的学生说:“瘦骨嶙峋的老人在吃力地拉着三轮车。”……趁此,笔者又提问:“对于这些‘苦人’,我们该怎样对待呢?”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以善良对待他们,关注他们的命运,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处境。”笔者感觉这节课已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等都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真正目的。
  三、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主导者,也是课程资源实施的开拓者,是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的水平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作为教育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主导者。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利于建构知识呈现方式
  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实验、體验、讨论等知识呈现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如执教《山中避雨》一课,让学生探究“两个女孩的感情变化”,进而体会到音乐的感染力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彼此间更和谐。执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济南的冬天》两篇写景散文,就可让学生探究“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的?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就可让学生领悟到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读这些文章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感染,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知识呈现方式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发挥的作用。
  (二)教师的语文素养以及对语文的感悟
  教师的语言、书写、表达、语文积淀、独到的感悟作为课程资源进入课堂,对学生产生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博古通今的学识、出口成章的口才、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去开发与利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发学生对阅读、朗读、书法、写作某一方面的兴趣,主动、自觉地学习。
  (三)师生同写作文
  布置作文后,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地点写作。教育教学中师生平等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师生能生发出很多的思路、想法,特别是师生同写一篇作文,师生共同体验,会互相启示,对开拓学生作文思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儿童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开展有限,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
摘 要:阅读是拓展知识格局、丰富生活经历、提高人生境界的重要渠道。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快乐读书吧”将课内外阅读有效地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对之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朗读自古以来作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对于文字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文章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强化朗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点引导和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小学;朗读能力;教学策略  朗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语文课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经常表现为: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理,更不用说言之有色了。在口语交际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有效解决学生口语交际中无话可说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思维导图  一、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语文课堂
摘要: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变革,中考命题由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考查转向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并重的考查,这既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效的复习课课堂必然是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充分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基于思维发展的辨析题专题复习课”为例,以思维素养作为课堂的切入
摘 要:阅读圈(Reading Circle)是近年来盛行的一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圈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讨论与分享为主的阅读活动。阅读圈模式能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一节故事阅读课教学为例,主要从角色分工、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阅读分享和总结延伸等方面来阐述阅读圈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 要:在面积单位教学中,认识公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作业中出现概念不清楚、公顷表象没建立、公顷与平方千米关系没有建立等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通过不断研究检测,提出以建构“模型”,打破“模型”,再建“模型”为主线,提升学生概括抽象能力,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模型”建构  《认识公顷》是面积单位教学中的难题,公顷是测量土地的常用面积,
摘 要:混合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核心点。文章就小学数学混合四则运算的概念作为切入,针对性提出现阶段小学数学混合四则运算的弊端和问题,并从解题步骤、解题规律和加强检查三个维度解读了混合四则运算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的混合四则运算教学提供浅薄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混合四则运算;教学策略;教学创新  掌握小学数学混合四则运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
【摘 要】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得意义的思维过程,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且,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阅读绝对是重头戏。但现阶段很多学生会不耐烦于做阅读题,甚至慌于做阅读题,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章对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提高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期为目前初中阅读教学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
【摘 要】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就要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利用文本,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积累、写作运用结合起来,不拘形式进行读写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兴趣;教学策略;读写结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定了“大语文”的理念,其理念强调综合效应,要求听说读写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