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病因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年代影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临床病因与病情发展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169例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分为前期组79例(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及后期组90例(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分别统计患儿的性别、胎龄、原发病、心脏超声检查情况。分析不同年代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主要临床病因及病情。

结果

前期组入院时间(2.15±1.2) d,晚于后期组(1.41±0.7) d;前期组原发病中胎粪吸入综合征25例(31.6%),后期组14例(1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发病如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湿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窒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组早产儿11例(13.9%),后期组早产儿23例(2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与过期产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轻度及中度肺动脉高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前期组较后期组明显增多(26例 vs 17例)。

结论

随着我国围生期监测及产时复苏技术的提高,由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并转入上级医院救治的患儿有所减少。早产儿中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比例有所增加,肺动脉高压患儿转入NICU的时间缩短,从而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相对减少,给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本院儿童重症肺炎病原体的检测情况。方法采用无菌培养基对痰液、静脉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非典型病原体抗体,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的使用,针对并发症进行抗炎、器官功能支持和其他个体化治疗。结果123例患儿痰细菌培养阳性患儿69例(56.10%),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57.47%),革兰阳性菌37株(42.53%)。革兰
早期识别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及早启动有效干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脓毒症分阶段诊断系统(即PIRO分级系统)、系统的预警及快速反应系统等临床识别方法;多种生物学标记物及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目前尚无单一完美的指标可以早期识别脓毒症,因此,临床医生更应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生物学标记物综合判断,动态观察监测参数变化,从而
目的对近4年来转运入院的新生儿中发生不良结局者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提高本省围生儿的生存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转运病例中发生不良结局者2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时间先后分为A组124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及B组131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析其基本资料、围生期因素及主要疾病等情况,并比较患儿在不同时期相关特点的变化
目的分析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孕母孕期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例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的患儿进行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分析。结果6例患儿中,4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血培养均为单核细胞李斯特菌。4例早产儿病情较重,3例未用敏感抗生素,放弃治疗,院外死亡。1例早产儿经验性选用敏感抗生素治愈。2例足月儿病情平稳,根据血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愈。结论对生后出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婴幼儿联合检测痰液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探讨其在鉴别婴幼儿CAP病原学性质方面的意义。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儿科病房婴幼儿CAP病原学诊断明确的435例患儿,根据病原性质分为3组:细菌感染组243例(混合细菌感染归入此组),病毒感染组10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能在较长时间内对心肺功能进行支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随着一氧化氮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高频通气等治疗手段的出现,需要ECMO支持的呼吸衰竭新生儿越来越少。但临床上仍有部分难治性呼吸衰竭新生儿对以上治疗无效或反应不良,仍需要ECMO支持。本文对国外ECMO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3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6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为单纯胃肠炎组,选择同期因外科疾患住院手术治疗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儿4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清及脑脊液,检测IL-1β。结果观察组血清IL-1β为(5.94±1.04) pg/ml,对照组患儿血清IL-1β为(3.62±0.8
目的探讨NICU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入住我院NICU的256例新生儿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新生儿感染病例中,常见的是肺部感染、血流感染和肠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感染病例初期表现有: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咳嗽、发热、青紫、反应差、黄疸等。新生儿感染组患儿的出生体重(
目的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阶段:(1) 第一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研究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根据家长意愿将RDS患儿分为珂立苏组(74例)和固尔苏组(80例),比较在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后两组患儿血气变化、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重要并发症
目的在不影响预后的前提下合理优化心脏手术患儿抽血化验及出院费用。设计按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分组的质量提高队列研究。场所一家大学附属三级儿童医院的儿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对象均为心脏手术患儿,采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校正分级(Risk Adjustment for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RACHS)评价病情复杂度。2010年治疗患儿为干预前组,2011年治疗患儿为干预后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