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历史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要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将活动课正式纳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活动课课型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它是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实践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及教学组织模式,它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突出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自主性。
  关键词:课程资源;新课程;初中历史活动课
  
  一、关于课程资源与活动课 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开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对课程性质的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和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它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还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当然,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要创造性地选择那些最有助于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尤其需要去挖掘那些教育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资源的效益和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专家和课程编写者的工作,更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去,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不应处于缺位状态。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体系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下,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教育中以学科、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生活和忽视儿童学习兴趣及心理发展等问题更加突显。
  活动课理论中的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重视儿童个性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综合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学生主体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在许多国家,学科教学、课堂学习越来越多地与体验及活动学习融合在一起,学科课程活动化已成为共同趋势。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在历史课程方面,强调要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
  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在新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活动课作为新的授课类型被推出。目的是通过设计这种授课类型,引导学生进行系列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活动课集中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1、内容的综合性 
  在设计原理上活动课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确定学习内容,并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与多方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等。其模式灵活、形式多样,内容具有伸缩性,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2、过程的体验性 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亲身实践的体验性学习为主,所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更是注重其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在活动中有教师的指导,但更多的是学生进行实践,在亲身体验中实现其认识的内化,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其中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新鲜的感觉中,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3、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课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各种自主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在所创设的生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可以自主制定活动计划,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出发,比较自由的进行各种活动和评价,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探究精神。
  4、评价的过程性 
  在活动课的学习评价上,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注重的并不仅仅只是掌握知识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即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评价的最重要内容。同时,评价是动态的和形成性的,多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以学生自我、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
  
  三、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过程:
  
  在新的课程及教学观念引领下,历史活动课的设计和组织应从活动课的基本特点出发,围绕不同的专题和单元,提供案例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并预留调整或发挥的余地。
  1.目标的制定。
  在制订活动课目标时,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目标不仅是关注活动的成果,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等,并增强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2.主题的选择。
  根据将综合性的知识学习与学生的能力、态度和行为培养统一起来的需要来选择主题。主题应符合学生的兴趣、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从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活动的要求。并且,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能够关注身边的历史。应充分尊重学生,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历史学科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主题。
  3.过程的实施。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内部进行分工和配合,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分组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分享成果。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协调者,与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探究。
  4.结果的评价。
  在评价方面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为主,教师进行参与性的评价。可采用《历史活动课记录表》或《历史活动课材料袋》等方式进行评价,重点在学生活动的过程、轨迹和情感体验。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通过学生自评,使学生学会实践、不断反思自我;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吸取别人之长;通过教师的评价,从整体上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教材中的活动课:
  新课程的实施已将活动课正式纳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单元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在“实施建议”中附有教学活动案例。活动课约占学期课时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在初中三个年级的六册历史教材中,共安排了与课文学习内容基本同步的23节活动课。同时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提示和参考资料。
  按新课标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活动课的内容具体可分为:
  学习方法系列: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主题是历史就在你身边,使历史与学生更有亲近感。七年级(上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主题是训练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培养历史空间概念。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主题是培训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知识的复习,掌握正确的方法。七年级(下册)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主题是以历史知识为依据,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在复习中化繁为简、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
  人物评价系列: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主题是进行史论结合、有理有据的辩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以“是非成败拿破仑”为题,组织辩论会,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锻炼用历史资料支持自己观点的论证能力。
  编演故事系列: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主题是培养学生收集历史素材,撰写历史故事的能力。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主题是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表达和交流能力。让学生融入到历史之中,学生是编导和演员,教材是剧情线索,通过“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场景,形象地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使学生加深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延伸活动可以排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历史短剧。
  调查访谈系列:八年级(下册)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以家乡某方面的具体变化为选题,调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活动拓展以《家乡的明天》为题,探讨和展望家乡今后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自己家乡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八年级(下册)活动课二《历史记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主题是展现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资料,举行追访历史新闻活动,以此加深对新航路开辟的了解和认识。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通过模拟战地采访,使学生深刻了解这场战争人民必胜、法西斯势力必败的历史原因。
  文章竞赛系列: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抓住巴以争端的国际热点问题,开展以“倡导和平、反对暴力”为主题的历史课外写作活动,将历史学习与时事政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九年级(下册)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通过了解二战后至今世界科技的发展状况,认识全球科技发展的动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追求。
  策划模拟系列:八年级(上册)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主题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八年级(上册)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主题是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九年级(上册)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遵着历史的足迹,作虚拟的旅行,以此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世界古代的文化成就,扩展视野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九年级(上册)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了解博览会的常识,在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沟通历史、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片音乐系列: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状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八年级(下册)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歌曲中凝聚着历史,通过收集、视听和演唱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使学生在心中产生与历史的共鸣。八年级(下册)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一幅家庭照片就是一幅凝结的历史画面,以时间为线索或以人物为中心组成专题系列,收集和交流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的家庭照片,以此来了解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家庭的幸福。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搜集能够反映法西斯罪证的历史老照片,认识法西斯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建构起立足于课程整体的大课程资源观或整合的课程资源观。历史课程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进行多渠道地开发。历史活动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及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化,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活动课对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而是更高了,它需要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教育实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标志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共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和语意现象,委婉语在英语中使用的十分广泛,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的方法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委婉语类型及其使用。  关键词:委婉语;类型;使用    英语中的euphemism (委婉语)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eu -”的意思是“good ,well”,词干“pheme”的意思是“speech”,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 或(好的说法) 。一般来
期刊
摘 要: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地选择自己爱好的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以达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实现和完善自我的一  种社会活动。它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休闲的重要活动内容,在未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它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关键词:闲暇体育;理论;探讨    一、休闲体育概念    休闲体育以往多称谓“余暇体育”、“闲暇体育”、“娱乐体育”、“休闲运动”
期刊
摘 要: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动物词汇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每个民族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必然会体现于这些词汇中。本文从动物词汇中折射出的中西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体育娱乐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探讨,以便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存在于文化中,是文化的重要组
期刊
摘 要:现代语言表达中非范畴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根本原因是范畴的模糊性引起的。本文从词汇,句法层面对非范畴化的语言事实进行分析,并指出非范畴化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而且是认知问题,体现了人们使用语言时的经济原则。  关键词:非范畴化;模糊范畴 ;认知经济    引言    范畴化是人们能区分,识别事物的一种认知能力。我们之所以能把一件东西从千差万别的事物中挑选,识别出来,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异,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族群较以前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族群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其间的差距也愈加扩大,这在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客观地把握族群关系的新变化,对于促进转型时期利益整合无疑是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转型时期;利益整合;族群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步
期刊
摘 要:为了调查系统的听写练习对高职生的英语听力理解是否有影响,笔者对来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60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本研究。根据学生的英语听力前试结果(t=-.986,p>.05),分成控制组和实验组各30名学生。实验后的听力测试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有显著差异(t=5.22, p=.000)。通过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系统的听写练习确实提高了听力教学的效果,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研究分析汉语普通话的疑问语调韵律特征,然后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对获得的结果进行音系描述和分析。本文在分析大量的情景疑问句语料的基础上,并且与其相对应的陈述句的基频、时长进行对比,得出汉语各类疑问句的基本模型。通过对实验得出的数据分析表明,使用AM理论分析汉语疑问语调是可行的。  关键词:疑问句;陈述句;音高;时长;自主音段音系学    1、引言     语调
期刊
第一部分 硫酸软骨素的制备    摘 要:  本文用稀碱浓盐酸的综合浸提法工艺生产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的生产是参照刘智等报道的优化实验:浸提、盐解、稀释、沉淀、干燥等步骤,并进行了一些改进。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制备    硫酸软骨素(ChS)是从动物喉骨等软骨组织提取出来的一种粘多糖类药物[1]。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用来防治冠心病。目前还用于某些神经性头疼、关节疼以及由庆大霉素和丁
期刊
摘 要: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模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社会实践模拟功能已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得到了证明。但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团的管理也必然面临着改变和提高。如何管理好学生社团使社团顺应时代潮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进行社会体验,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锻炼?这对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社团;功能;管理  
期刊
摘 要:对近十年来的文献检索说明,目前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存在一定的赛前心理问题。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项目的运动成绩已经接近人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比赛中获胜,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的优劣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表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广大的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田径运动;赛前心理    前言    随着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