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警礼仪兵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天安门的上空升起;当隆隆的礼炮震撼着整个华夏大地;当长安街上飞驶过国宾车队的一条长龙;或当你驱车经过国宾馆那第一国门的哨位前,你一定会发现有这样一群英俊的武警战士,他们身着笔挺的礼宾服装,以一种特有的礼节向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展示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展示着中国军人的威严,他们就是我们国家的一批出类拔萃的武警礼仪兵。
  
  国旗护卫队
  
  1983年,当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中队接替天安门地区执勤任务,接过护卫国旗的神圣任务的时候,他们采用的是三人并列行进,一人擎旗,两人护卫的升降旗方法。可是,作为我们这样拥有亿万人口的泱泱大国,如此简单的升旗方式总让人感到与我们这样大的国家不太适应,于是,无数知名人士纷纷提议,一种新的国旗升降仪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1年4月9日,一份《关于天安门广场举行新的升降旗仪式的请示报告》送到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手中,从此,一种全新的国旗升降仪式诞生了,国旗护卫队也随之应运而生。
  新的国旗升降仪式由38名武警官兵组成,其中擎旗员1名,升旗手2名,领队警官1名,护旗兵34名。升降旗仪式分为节日和平日两套方案。平日里,升旗时播放国歌录音,节日里(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及每月的1日、11日、21日则由60名军乐队员集体行进奏《歌唱祖国》乐曲,升旗时奏《义勇军进行曲》。同时,为了象征我们的祖国与日月同辉,他们根据北京地区一年365天的日出日落的时间,通过电子显示器,显示给观众。一种新的国旗升降仪式的诞生,实现了亿万人民的心愿,倾注着战士们对祖国的忠诚,五星红旗,召唤着一颗颗滚烫的“中国心”,使多少人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心中矗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丰碑。
  
  中国礼炮队
  
  1984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诞生了一支新的部队——中国礼炮队。从此,天安门广场。每当国宾来访,或遇重大庆典,举行重大国际性活动时,那一排整齐的礼炮后面都正立着威武的礼炮战士.他们神情庄重,气宇轩昂。随着“轰轰……”的声响,让每个人的心都在为之震撼。
  按照国际惯例,国家元首来访,鸣礼炮21响,总理级官员鸣放礼炮19响,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多一响,少一响都会改变对国宾的礼遇,直接酿成国际事件。礼炮鸣放最少的两门,最多的50门炮一齐点上,就如同大型交响乐队中不能容忍一点杂音一样。
  礼炮声必须和军乐队的演奏同步。世界上各国国歌长短不一,最长的一分半钟,最短的只有十几秒钟,无论国歌长短,必须歌声起炮声起,歌声落炮声停,炮声之间的间隔还要相等。
  在国际上,鸣放不同的响数代表着不同的礼仪。在我们国家内部,不同的响数也包涵着不同的意义。比如,1984年庆祝共和国35岁生日,我们共动用了100门礼炮,100门礼炮分成两组,每组50门,每50门为一响,鸣炮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成立了新中国。1990年亚运会圣火点燃仪式,鸣放11响,寓意中国承办的是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鸣放5响,象征世界五大洲,亚洲是5环中的一环。
  中国的礼炮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礼仪事业上展示国威,展示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伟大形象。
  
  国宾护卫队
  
  摩托车护卫是对来访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实施的一项迎送礼节。我国的国宾护卫队,由11辆德国产的宅马800型摩托车组成,在护送国宾时,车辆呈“V”型排列。中间一辆,两边分别5辆,在国宾车队的最前面,紧紧护卫着国宾和陪同人员乘坐的高级轿车,在宽阔笔直的国宾专用路线上开路前进。
  国宾护卫队对驾驶员的选拔相当严格,他们身材魁梧,胖瘦适中,五官端正。他们身着红黄牙线的马库呢橄榄色的警服,脚蹬又黑又亮的高筒马靴,手戴白色尼龙手套。顶戴头盔,腰挎手枪和警棍。还有,他们那整齐的挂档声,加油门声,刹车制动声,那转弯时倾斜的造型,那和蔼而严峻的表情,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使每一个目睹者精神为之一振,他们既护卫了国宾的安全,又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国宾卫士
  
  驻钓鱼台国宾馆的武警战士,他们既是国宾的守护神,又是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作为贵宾一踏上中国领土,其生命安全便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因此,在国宾馆,对人员、车辆的出入,宾馆内部的巡逻,外围围墙的控制,便是卫士们须首先掌握的一套本领。一旦有无关人员进入国宾馆,就有可能给我们国家在外交上造成影响。有时外国元首的车队有七八十辆,进人大门时车不减速,要在几秒钟内判断车号是否正确,能不能进入国宾馆,这就是国宾卫士练就的一套拿手本领。
  外国元首进入我国所接受的第一个礼节,便是国宾卫士的迎宾礼。这一礼节通常有三名武警战士实施。三名战士中两名配带“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分列大门两侧,一名配带“六·四”式手枪立于大门右侧,当车队离大门15米远时,领班哨兵下达“敬礼”的口令,声音延续达7秒,同时左转身体90度,正对车队行举手礼,另两名哨兵听到敬礼的口令后,同时半面转体,举枪于胸前,两眼平视前方,行举手礼。7秒钟后,整套动作完成,车队刚好离哨兵3米远。如果敬礼不准确,车队离哨兵过远或过近,就表示对外宾不尊重。因此,敬礼必须绝对准确无误。
  多少个日日夜夜,严寒酷暑,国宾卫士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练就了过硬的技能、素质和作风。当他们穿上厚重的礼宾服站在钓鱼台国宾馆门前的哨位上时,伴随着油然而起的自豪,便是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深知,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军队乃至中国形象的一部分,于是,他们便把“我就是中国”这句话当成座右铭,铭刻在心中。
  
  (责任编辑/韩春萌)
其他文献
在新加坡马里士他路旁,有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别墅——晚晴园(孙逸仙别墅)。这栋占地2760平方米,楼房建筑面积940平方米,呈凸字形,座东偏南的建筑物,是建筑学上称为“古典殖民地别墅”的代表作,采用上世纪末盛行于欧洲的巴拉甸风格,再加上中国风格和马来风格而形成的一种东西混合设计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对称美,走廊宽阔,活叶窗板。通风设备良好,可防阳光和雨水的侵袭,适合热带气候。我国厦门鼓浪屿本世纪初的某
期刊
龙汝言,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九年状元。此人的经历极富戏剧性:偶然高中状元,偶然丢失高官。  龙汝言原是一位穷秀才,秀才是不能入仕的。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想在京城谋到一个差事,结果大失所望。没奈何,他只好在一位都统家教书糊口。  这一年,适逢嘉庆皇帝寿诞,都统依例应写祝寿诗词,与贺礼一块儿呈上去。因为家中有教书先生,都统想偷闲一回,于是让龙汝言代写祝寿诗。龙氏自然格外认真。他想,从来的贺词都是千篇一律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夏,战争狂人希特勒下达了执行“海狮”计划的第16号命令,纳粹德国的飞机不断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想摧毁英国的抵抗能力。  11月14日晚,宁静的考文垂上空骤然响起了空袭的警报声,紧接着一批批德军飞机像一群黑乌鸦,对考文垂进行了长达11小时的轮番轰炸,500吨高效炸弹和3万颗燃烧弹疾风暴雨式地倾泄下来,考文垂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一夜之间死伤数千人,全市工厂遭到破坏而被迫停产,
期刊
前不久,在英国默克公司的服装展销厅里,一种新奇的液晶时装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顾客,很快成为俊男靓女的抢手货。  这种液晶时装分男、女装两类,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在一天内的不同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供女士们穿的长裙设计新颖且款式多样。在炎炎的烈日之下,呈现纯白色,同时具有反射热量的神奇功效:人走进房间后,衣服立即变成浅蓝色,给人以朴实典雅之感;傍晚时分外出散步,衣服又呈现出漂亮迷人的玫瑰紫色,使
期刊
宋代名园——绍兴沈园。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与被迫离弃的前妻唐琬邂逅,感伤之余,在园壁题《钗头凤》词一阕。后又多次忆咏沈园,追念唐琬。沈园由此而负盛名。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陆游,园内建有“孤鹤轩”“葫芦池”“冷翠亭”“荷花池”“钗头凤词”壁等。图为葫芦池雪景。  (责任编辑/孙开颜)
期刊
为了催眠,信手翻书观之,见到含“口”的小诗,带“口”的联语,有“口”的字谜,睡意全无,只觉得趣、趣、趣。  小诗大开“口”。南朝沈炯《和蔡黄门口字咏绝句》诗:“嚣嚣宫阁路,灵灵谷口闾,谁知名器品,语哩各崎岖”。“灵”、“谁”、“岖”的繁体字也都具有“口”,一目了然,这首诗里的每一个字都含“口”,它是一首口字咏。这真是:句句不离“口”,字字全有“口”。最少的是一个“口”,最多的是四个“口”。从头至尾
期刊
张之洞是清代重臣,外任督抚近三十年,光绪末年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有趣的是,张之洞先后两次遇上“文抄公”。一次使他声名大振,另一次则令他尴尬不已。  1852年,十六岁的张之洞参加乡试,所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一文,深受考官欣赏,结果高中第一名(解元)。八年之后,一位名叫徐致祥的考生入京会试,所写《大学之道》一文,得到读卷官一致首肯,取为第一名(会元)。  由于张之洞的解元卷与徐致祥的
期刊
灯谜是一种微型文学艺术,因谜面文字少,局限了谜容量,有人便在谜底上做文章,在谜底中极尽铺陈之能事,从而大大丰富了灯谜的容量。徐妃格灯谜便是其中之一。徐妃格来源有典故。据记载:南北朝的梁元帝只有一只眼睛,他有一个姓徐的妃子嫌弃他。每当他入室,徐妃只画半面妆见他。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故“徐妃格”又名“半妆格”,取“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意。谜底只读“半面”,即“遮去半
期刊
现代家庭装饰中,地毯被公认为是一种高级的地面装饰品,地毯既实用,又具有欣赏价值,它富于弹性,给人宁静柔和,温暖舒适,豪华典雅的感觉。近年来,地毯已逐步走向家庭,成为家庭居室装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说起地毯,源远流长。古时,地毯被称为“毛席”、“地衣”。地毯最早出现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中。是用以防潮、御寒、装饰帐篷和分隔睡眠区域的生活必需品。  关于地毯的起源,有一则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在新疆民间
期刊
1780—1781年发生在秘鲁的圈帕克·阿马鲁起义。是拉丁美洲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印第安人起义。  欧洲殖民者“发现新大陆”之时,南美已有一个强盛的印第安人王国(印加王国),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军侵占印加。  印加末代国王图帕克·阿马鲁1571年就位后,率兵继续抵抗,在战场上被俘。殖民者将他斩首,悬首级于库斯科广场上示众。从此,西班牙对印加国土实行直接统治,图帕克·阿马鲁成了印加故国的象征。  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