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HIJKLMN10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大量劳动力为我国的城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劳动力自身素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劳动者自身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等。据此,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應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36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劳动者自身、政府工作、产业结构三个方面。首先是劳动者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年长劳动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年轻劳动力不愿从事“脏累苦”等基层工作。其次是国家政府方面,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在无形中为农村劳动者融入城市设置了天然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未能为劳动者们提供全面的保障。最后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就业主要区域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乡镇企业难以充分吸收农村劳动力等。
   1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的现象,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注与研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为了获取经济收入、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教育条件等其他原因从“土地”转移到乡镇与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理论意义上看,有利于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模式;从实践意义上看,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2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劳动力方面
  (1)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和技能低下。当今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年龄多在四五十岁左右,由于城乡教育体制分割,政府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很低,大多数农民在受教育阶段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虽然近些年来农民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大部分文化水平仍在初中以下,在城市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力度远不及城市居民。这就导致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的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择业面狭窄。
  (2)就业观念的分歧。年龄较大的劳动力由于受生活环境、传统习俗、认知能力等各种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观念深厚且难以改变,对新鲜事物极易排斥,主动学习知识技能及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较低,因此对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和再培训造成阻碍。
  而新生代农民的生活范围和生存理念有了极大的改变,在城市工作的驱动力也发生了变化,从只希望获取经济收入转变为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他们不愿受累,也不愿意去从事所谓“无意义”的职业,建筑业等比较辛苦的工作已经难以受到他们的青睐,这造成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畅。
   2.2 政府方面
  (1)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或者生活所形成的最大阻碍就是户籍制度。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工作性质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户籍制度的各类限制之下,他们难以和城镇市民同样享有社会保障制度与福利政策的保障。出现城乡劳动力就业差异化,无法市民化、难以顺利转移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就我国来说,维护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后,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劳动力是城市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劳动力在各行业各岗位的舒畅流动,两者相辅相成,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就难以实现,严重影响社会进步。
  (3)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首先由于就业服务信息的滞后性,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再者是职业中介机构功能不健全、就业岗位的信息匮乏、管理结构混乱,导致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形势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及时作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最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方法不当,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难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做出有效调整。
   2.3 产业结构方面
  (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已经超过GDP总和的50%,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讲,第一二产业的占比依然很大,能够接收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没有被充分的开发。总体来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是很高,而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使第三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转型时期,伴随新技术革命而来的新兴产业既创造了诸多新型岗位,结构性失业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对农村劳动力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影响。
  (2)乡镇企业吸收乏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随着乡镇企业管理能力、人员素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吸纳能力大不如前。乡镇企业的发展长期与城镇化偏离,各类行业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布局上都缺乏协调性,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
  改变城乡户籍二元制结构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第一步,城镇与农村户口的区别应该得到消除,继续加大对农村户口的支持,减少农村户口上的各种限制。在社会权利方面,比如消除在购置房产、医疗教育等的限制,对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应平等相待;放宽对农民居民的迁移条件,让迁移更加方便快捷,能够尽快融入城市生活,让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身份的区别不复存在,保证实现城乡居民平等。    3.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多方考察和取证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要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及时消除农民在各种合法權利方面的疑问,解决他们的困难;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要继续加大,保证利民惠民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农村社保管理制度,促进执行行为规范化、制度实施高效化,使制度的顺畅运行得到保证;将农村和城镇社保体系融为一体,并建立健全各类配套政策和施行措施。
   3.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保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首先,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是重中之重,掌握专业技术才能握住“铁饭碗”。由于各乡镇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不同,要制定有针对性地培训政策;劳动力的培训费用困难要得到解决,政府要聘请专家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作技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其次,保证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坚决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各地在教师安排和经费投入方面,应尽量向农村一线进行倾斜,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4 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城市和乡村互为资源、互为服务。农村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为城市进步提供支持,农村市场消费城市工业生产的产品;农村需要城市提供生产工具,需要城市工业提供生产技术、资本及管理经验来促进农业发展。各类生产要素要能够实现其最大效益,诸如劳动力、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就必须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只有将农村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建设城乡协调一致的市场,才能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有效的配置。
   3.5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相互影响,应将两者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结构决定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第一产业首先要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合理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促进三大产业协调互补。促进地区经济和农村经济间的交流合作,利用地区经济优势对农村企业进行帮扶,增加就业岗位,根据当地状况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产业,创造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岗位。
   3.6 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要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收集劳动力信息,建立劳动力就业以及待业信息库,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二要是缓解农村劳动力压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综合农村劳动者的要求和劳动力需求方的需求,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和信息进行整合,开展“跟踪式”服务的同时也要提供人性化服务。最后,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要得到保障,各种对农村劳动力的不合理限制要得到消除。
   4 结语
  我国农村城乡一体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要真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及充分就业,就必须从我现实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想法、保证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尽管我国的第一产业有了很快的发展,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出现了自发和混乱的局面,我国又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须完善各种制度,从而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空间。对妥善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锡畜.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
  [2]王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12).
  [3]魏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7,(5).
  [4]王天阔.基于城镇网络体系的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J].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10).
  [5]胡霄.城镇化背景下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J].城乡建设,2018,(13).
  [6]魏伟,崔永军.关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综述研究[J].商,2016,(13).
  [7]杜肯堂,李大光.论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经济体制改革,1997,(04).
  [8]韩艳梅.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03).
  [9]张玉鹏.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探析[J].决策探索,2018,(01).
  [10]马继青.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9,(07).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同时又是建造师考证课程之一,该课程综合性较强,知识点多,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据此,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内容为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为讲授本门课程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流水施工;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脱贫攻坚阶段,中央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粉丝组织作为一支快速成长起来的社会组织,正在强势介入公益领域并成为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从粉丝公益和政府精准扶贫两个角度出发,说明粉丝公益所具备的特点能够为参与精准扶贫提供客观基础;并借助对红原县的调查,说明贫困地区的扶贫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对粉丝参与扶贫的支持力也为粉丝公益参与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从而阐明两者实现对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各个行业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满足互联网时代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利用KSAO模型,基于“互联网+”背景环境,分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能力需求,并据此提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以期为后人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体系
期刊
摘 要: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但是对农地经营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经营者的收益也产生分化,收益较低的经营者难以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影响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对怀远县不同农地经营者的农地种植方式、种植技术、经营管理方式等与经营者收益的关系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分析收益差异的影响因素,探索出提高收益的最佳经营模式,对怀远县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自19世纪传入非洲,经过非洲诸多民族思想家艰难探索后,在20世纪非洲各国解放独立运动中大放异彩,发展为各式各样的“非洲特色流派”。然而非洲社会主义实践屡遭挫折,冷战结束后陷入低潮至今。究其原因,除了思想本身存在许多不切实际因素外,还与非洲国家独立后自身国情有关。  关键词:社会主义;非洲;20世纪;社会改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
期刊
摘 要: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达新闻主题并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其语言特色鲜明,而新闻标题作为新闻语言的表现平台,也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英文新闻标题在句法结构、词汇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理解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对于深入了解新闻内容和价值,提高语言文字研究能力是必要的。从词汇层面入手,主要以《经济学人》和《人民日报》的中英文标题为例,对中英
期刊
摘 要: 我国目前的地方特产由于销售区域过于狭小固定、产品创新力弱、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消费者对于特产的消费大多是旅游、出差时的即兴消费,而非持续消费。结合可持续性消费与文化特产植根性背景,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地方文化特产为对象,考察这些具有地方文化植根性特产的消费行为和市场特征,旨在为我国地方特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消费;文化自信;地方特产;SWOT分析  中图
期刊
摘 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山下湖珍珠产业想要赢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产品形式来提高顾客购买意愿。通过产品形式角度深入分析了其对珍珠产品营销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借以提高珍珠产品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产品形式;顾客购买意愿;山下湖珍珠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29   1 引言  产
期刊
摘 要:《创业管理》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其目标不仅是促使学生掌握创业知识,还要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贵州大学为例,对《创业管理》现有教学方法与学生课程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学生对《创业管理》课程的满意度分析,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取向的《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温州QTZ3孔的73个孢粉样品进行分析,共发现197个属种,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结果表明,温州沿海平原植被演替经历了以针叶树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沼泽草甸(Qp2)→以栎属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草原(Qp2)→落叶阔叶林-湖沼湿地或草原(Qp3)→以栎属为主、落叶树种种类丰富的针阔混交林-典型草原(Qp3)→草原-湿地-局部以栎属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Qp3)→常绿落叶阔叶林-沼泽草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