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析之我见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因为一旦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成为“我会学”。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巧设情境、以境孕趣
  数学新课标指出:“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會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足见情境对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历尽所能,巧妙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较快的进入“角色”。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即可以通过flash动画来自做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场景,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小学生对动画都十分感兴趣,再加上动画的场景切合生活的实际,大家都很熟悉,教学时同学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对本课的学习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又如在教学《认识计算器》一课时,我们还可以先播放一段春节期间大润发超市顾客人山人海购物付款的情景,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不慌不忙地操作计算器,很快地就完成了收款工作。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了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对学习计算器的新知识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设疑激思、以思激趣
  清代学者刘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学习兴趣自然产生。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同学们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探究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2。见同学们都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我适时设疑:⑴等底等高的2个三角形是不是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⑵出示底、高不对应的三角形和条件多余的三角形,如何求出它们的面积?问题的出示,“迫使”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翅膀,当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白后,对新知的理解也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拓展了他们的认知领域,学习新知的兴趣得到激发。
  三、动手体验、以做增趣
  “教学做合一”与美国流行的“木匠教学法”都重视学生在学习新知过程中的动手操作体验功能。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从而把理论、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教材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这里,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三角形和梯形,再通过移、拼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因为这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自己在主动探究,他们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也就领悟的更深。此时,为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效果,我提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或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周长、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同学们面露难色,但也有部分同学跃跃欲试,为有效突破重、难点,这时,我再次让他们展开操作:一个长方形不动,把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后,终于明白:⑴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⑵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也就越小。这样的操作学习安排,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一举多得之效。
  四、情感感怀、以情固趣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积极的情感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对认知起着催化促进作用,是认知活动的直接诱因,并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小学生存在年幼、阅历太少的情况,这就造成其情绪状态带有较大的波动性,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为此,我们教师就要为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倾注自己的爱心,以平等、亲切的姿态去理解、关爱自己的学生,既做“良师”,更做“益友”。并发挥数学学科本身的优势,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以美育人、以情固趣,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并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保持更长久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只有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才能寓教于“乐”,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正场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教学中,应训练他们使用字典,放手培养这方面的习惯,让使用字典成为学生经常性的学习行为。
【摘要】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鱼”和“渔”兼得呢?既要动手“做”实验,又要动脑“想” 实验,采用知识学习与实验探究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注重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猜想”和“数据处理”这两个环节。  【关键词】动手;动脑;互动    实验探究是物理新课标的主旋律。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之间搭起了“脚手架”。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鱼”和“渔”兼
本文探讨了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含义,描述了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设立过程,探析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特点,并从政府和企业行为的角度指出了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
【摘要】在早期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其成长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本文用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幼儿早期问题意识的概念、问题意识在培养幼儿早期语言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幼儿早期语言活动中问题意识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言活动;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早期幼儿语言活动是其感知世界、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幼教工作而言,其重要内容就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正如陶行
函数y=f(x)=x-1+x-2+x-3+…x-n(其中n∈N)讨论:函数y=f(x)的最大值显然不存在;  下面讨论函数y=f(x)的最小值;  当n为偶数时:  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x∈,+1时,  y=1+3+5…(n-1)=.=;  当n为奇数时:  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x=时,  y=2+4+6+…+(n-1)=.=  函数y=f(x,x…x)=x-1+x-2+x-3+…+x-n  
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要求及其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运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外贸经济发展迅速,外贸经济发展的同时呈现出贸易顺差过大,外贸规模大而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和长期处于国际分工
在体育教学中,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浅析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意义,准备活动的类别及内容,准备活动应考虑的因素和
【正】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可,特别是近年来的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大量农机具应用到农业生产,而直接与农机化发展
从1998年起,国家提出高校扩招,以满足更多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提出允许创立民办高校。从此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在各个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大学与企业合作开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