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曾演习第三次世界大战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前,英国曾经举行了一次绝密演习——模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每日邮报》不久前刊文披露了这次演习的有关情况。
  1981年3月,就在苏联人对英国发动了四天空袭,并杀死了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和南安普顿等城市的数百人之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需要面对一个最终的决定。在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封欧洲盟军最高统帅的信,信中请求授权向铁幕的那一边发动核攻击。撒切尔夫人对自己的同僚说,从来没有一个英国内阁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选择”。
  然而别无选择——当全世界都盯着前方的核深渊时,撒切尔夫人下达了执行命令。
  这些听起来有些像幻想故事。谁都知道, 1981年3月根本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事实上,这是英国内阁办公厅举行的一次绝密演习,目的是让官员们为可能“走向战争”做好准备。这个绝密计划一直收藏在英国国家档案馆里,直到2011年根据30年自动解密规定,这个计划才被转移到位于伦敦西部丘园的公共档案馆。大多数人从来就不知道这个计划的存在。
  每两年英国的文官们都要参加一次演习,以检验英国应对新战争爆发的能力。他们手中的经典是一本《战争指南》——一个机密的计划,甚至包括英国在遭受核灾难后由12个地区总督管理的内容。翻阅该文件,可以感受到这些官员们对于这个规模浩大的军事演习是多么的认真。他们花费几个小时,不辞辛劳地分析战争如何影响英国的普通家庭,其中近250页密密麻麻的文字讨论了诸如汽油配给、铁路时刻表、农产品供应以及受伤人员救治等问题。
  不过这次演习的核心是一个真正可怕的两难选择。冷战期间的每一位英国首相——从艾德礼到撒切尔——都知道有朝一日可能会有人要求他们批准发动核打击。1981年那次演习所设想的是,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说“同意”。
  白厅(英国政府所在地)的战争计划开始于1981年3月9日,当时英国内阁的战争过渡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苏联部队代号为“橙军”,北约部队代号为“蓝军”。
  这次演习一开始就假设局势已正在走向战争。在苏联,老迈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被国内的政变者推翻,克格勃强硬派军政府上台。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真正的火药桶在巴尔干半岛,华约部队集结在南斯拉夫的边界已经向西方靠拢。
  英美两国向西德增派部队,而英国内政部报告说,苏联船只“在北海和挪威海域骚扰渔船”。
  在英国国内,官员报告说气氛“令人担忧”。接下来的两天,随着国际局势恶化,公众的不安情绪开始高涨。
  到了3月11日晚上,战争似乎不可避免。情报显示,在苏联和土耳其边境以及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边境有大量军队集结,而北约则设法增援西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两天以后,局势变得更糟糕:华约部队侵入南斯拉夫。来自中东的消息称,伊拉克已经袭击了土耳其东部地区,而挪威方面的消息称在其东北边境有大量部队集结。
  然而,英国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不断恶化的物资供应”方面。在许多农村地区,商店已经没有煤炭、石油、电池、蜡烛以及糖和面粉的供应,而许多药剂师也没有了急救和常用的药品。
  英国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下令政府部门处于备战状态。但是内政部报告“布里克斯顿的一家超市出现失控局面”(实际上那年夏天此处发生骚乱),主要城市爆发第一波抢劫。
  3月14日早上,银行和房屋建筑协会外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普通民众急于收回他们的存款。英国广播公司(BBC)按照政府的建议暂停了所有的天气预报,而有报道称撒切尔夫人答应爱尔兰政府可以同意爱尔兰统一,以换取对方“为部分英国国民提供临时疏散营地”。
  3月15日晚上,战争似乎确定无疑了。华约部队的20多个师占领了南斯拉夫,英国国防部宣布,预计“在几小时而不是几天内”西方就将遭到攻击。
  现在大部分报纸刊登宣传广告,告诉人们如何应对一旦发生的核袭击;而在尤斯顿和帕丁顿火车站,挤满了试图逃离首都的惊恐的伦敦人。
  虽然大家都要求女王撤往巴尔莫勒尔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避暑行宫),但是她决定效仿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坚持到底。白金汉宫称:“女王无意离开首都。”
  3月16日早上6点钟,正当大多数人还在睡觉的时候,100架苏联的轰炸机发动了突然袭击,攻击了英国各地的防空和雷达设施。
  半个小时以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和国防部长约翰?诺特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紧急开会。
  卡林顿勋爵带来了更多不好的消息:“橙军地面部队从当天早上4点30分开始向西德、英国和美国的驻军发动了全面攻击。橙军的空降部队在波罗的海的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降落。第四盟军战术空军基地多次遭到空袭。”
  上午9点钟,撒切尔夫人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呼吁保持“冷静和理智”,内政大臣威利?怀特洛接下来对空袭警报进行了说明。
  所有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现在都已停播,除了政府控制的英国广播公司的一个电视台。许多人已经产生了恐慌。主要道路交通阻塞,数以千计的汽车因为没有汽油而被丢弃。
  警方报告说,有5万人正试图逃离曼彻斯特,前往威尔士和北部地区;另外还有两万人正离开利物浦。
  几个小时以后,英国政府所在地遭受到巨大的汽车炸弹袭击,后来在伦敦格林公园地铁站也发生了爆炸,有8人死亡,35人受伤。当天下午,就在第二轮空袭攻击了英国的七个空军基地以后,撒切尔政府正式向苏联宣战。
  第二天,即3月17日,是英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那天早上,英国内阁的战争措施委员会建议“现在应该将主要的艺术珍品从伦敦、爱丁堡和加的夫等地转移”。该委员会还建议女王发表全国讲话,以鼓舞“英国人民的士气”。   但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优势意味着“英国的防空系统实际上已经被摧毁”。在一天之内,数百名平民死于苏联的空袭,英国内政部初步估计,在格拉斯哥、普利茅斯、利物浦和德文波特,至少有400人伤亡。
  18日,即这次可怕的演习的倒数第二天,英国战争内阁于中午举行会议。
  撒切尔夫人的情报官员报告说:“蓝军联盟的防御系统顶住橙军攻击的形势要好于一些人的预期,但是尚不清楚:如果橙军占领挪威北部,这种使人放心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也有报道说,苏联正在南斯拉夫使用化学武器;可能“橙军正利用这个机会来测试这些武器,而不是用它们来对付蓝军”。
  这时,撒切尔夫人及其重要幕僚(主要是内政大臣威利?怀特洛和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第一次考虑使用核武器了。内阁的会议记录写道:“蓝军联盟过早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这样做可能会失去公众的信任。首相可能必须要同反对党的领袖及其最可靠的一位下属交换意见,以寻求两党合作的方法。但是也有理由相信,公众会支持政府采取的果断行动。”
  最终英国战争内阁同意:“如果蓝军联盟防御系统面临崩溃,而又不能通过常规方法加以改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使用核武器,以恢复蓝军和橙军之间的政治平衡。”“使用核武器的决定要提前作出,不要等到蓝军的常规防御系统发生崩溃的时候。”
  当天夜里,发生了更多的空袭,在伦敦的希思罗机场、盖特威克机场以及英国的主要城市,有成千上万的人丧生。第二天的战争内阁会议带来了更加可怕的消息:俄罗斯人正在希腊、土耳其和意大利北部使用化学武器,并做好了在西德突破的准备。
  英国的国防官员警告说,如果北约使用核武器,苏联的反应可能是“大规模的报复性攻击,将使用250至500枚炸弹对橙军认为有价值的蓝军目标进行打击”。
  但是普遍的意见是,如果西方的常规部队被击溃,“使用核武器来恢复政治平衡将是合理的选择”。
  一份情报机构的报告解释说:“苏联领导人只有在他们认为蓝军联盟到了必须要决定使用战略核武器(也就是对苏联发动核攻击)的时候才会同意谈判。”
  撒切尔夫人称她已经秘密与工党讨论过这个两难决定,工党对北约发动打击“没有提出异议”。她说,一旦作出这个最坏的决定,英国应该攻击东欧而不是苏联本土,因为那样做太具挑衅性了。
  世界已经非常接近大战边缘。那天晚上,英国遭受到更多的空袭。在利物浦,数十名平民被炸死,至少100间房屋被毁。黎明时分,苏联轰炸机在对英国的苏格兰、曼彻斯特和卡莱尔的轰炸中使用了神经毒气弹和糜烂性毒气弹。
  3月20日上午9点钟,英国战争内阁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苏联红军现在已经突破了西德的防线,前进到盟军防线纵深40公里处。
  于是,北约最高指挥官请求“授权对橙方卫星国境内的目标发动核打击”。他希望在第二天清晨5点对在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军事基地投掷29颗核弹。
  就在英国经历了如此多的事情之后,撒切尔夫人的决定是不可避免的了。
  会议记录写道:“我们尝试了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的所有努力,试图制止战争,但是没有成功。”
  “首相表示,之前还从来没有哪一届内阁面临过如此严峻的选择,一边是屈服于一个强大的恶毒的侵略者,一边是采取一个最终将毁灭文明的行动。”
  “但是必须作出这个决定,战争内阁认为屈服于橙军侵略的结果是无法容忍的。”于是,撒切尔夫人下令了。
  到这个时候,演习结束,世界处于核大战的边缘。
  当然,上述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这仅仅是一场战争演习:一个官僚主义的幻想,说到底也只是幻想而已。
  但是在阅读这些文件的时候,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白厅官员们对待核灾难的可能性是那么的认真,也使人们看到冷战时期可怕的偏执心态。
其他文献
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参考卷的阅读理解部分首次出现了篇幅超过800词的阅读材料,不少同学对这样的变化感到焦虑和紧张。  其实,作为已经掌握了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高中生,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长篇阅读材料感到恐惧。因为在整份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难度是相对较低的,理由有二:首先,相较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材料是完整无缺的;其次,相较短文改错,阅读理解的材料是正确无误的,这些都为理解文意提供了良好
鸟瞰墨尔本鸟瞰博尔德全球最宜居城市——墨尔本  在英国《经济学人》周刊信息部公布的2017年全球“宜居城市”榜单上,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连续第7年位居榜首,蝉联冠军,成为榜单上最耀眼的“明星”城市。墨尔本得到的总分高达97.5分,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三项几乎满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得了97.4分,屈居第二。  全球“宜居城市”榜单发布已有10年历史,涵盖全球140座城市。评选时采用30个定性和定量指标,
自画像咋画的  小high和阿拉雷去参观画展。小high在一位知名画家的一幅自画像前驻足观赏了很久,忽然疑惑地问阿拉雷:“他的两只手都插在口袋里,怎么能自己画自己呢?”    热心的小high  小high看到公司新来的同事阿拉雷手里拿着一张纸,满脸疑惑地站在碎纸机前,于是热心地上前问他是否需要帮忙。  阿拉雷:“请问,这个机器要怎么用?”  小high从阿拉雷手中拿过那张纸,放入碎纸机中,开始示
《在路上》(1957)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中心人物之一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小说以凯鲁亚克及其朋友卡萨迪等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主人公萨尔、迪安及其他同伴不安于平庸生活,一次又一次任性地踏上横穿美国的旅行之路的经历。在路上,他们狂喝滥饮、放纵性欲、吸毒偷盗,似乎做尽了为一般世俗所不容的种种勾当,远离了社会,远离了家庭。但事实上用心阅读小说可以发现,他们在看似放荡不羁的生活中,从来都没有放弃
阿米德·乔杜里于1962年出生在印度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在孟买长大。他青年时期去英国求学,主修英文,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此后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读研究生,并成为牛津大学沃弗森学院创造性艺术专业的一员。在校期间,他因为出色的英语文学写作能力,获得了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哈珀本奖学金。毕业之后,他曾经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客座教授,现今在东安格利亚大学任教授一职。乔杜里是印度当代用英语写作的实力
人和事距今已经很久了,但今天仍有必要反思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那是1980年12月8日晚10时许,在纽约曼哈顿达科塔公寓外,一名胖胖的二十多岁的男子站在门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在他的衣袋里,汗涔涔的手中握着一支零点三八口径的手枪。10点50分,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了公寓门前,车上下来一对男女,二人手牵着手走向公寓,边走边说着一些事情。这名男子突然冲向前去,单膝跪下,向着那个男人连开五枪,有一发子弹打在了公
Schumacher Returning to Formula One     In December 2009, at the age of 40, Michael Schumacher, the king of car racing, announced that he would return to race in Formula One in 2010 after three season
点评:肖培东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 浙江省教坛新秀  ★ 兴趣创造快乐: 一个最简单的报时程序是1行代码,而操控“古城钟楼”发微博的程序代码至少有3万行。编写这样的代码在旁人看来是“折腾”,两位“80后IT技术男”却干得不亦乐乎,究其源头,兴趣使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宅男宅女”,常感觉生活枯燥乏味。人人都需要快乐,快乐从哪儿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很有意思”,两位“IT技术男
Many Korean English-language teachers are souring over(为……而烦恼) the planning of the nation’s English education system as many of them would face forcible premature(过早的)retirement(退休) unless they can co
许多同学会将whoever和who混淆,这主要是没有辨清whoever一词的基本含义及其用法所致。whoever有三种含义,与之相对应的用法也有三种。  (1) 表示“……的那个人”,相当于anyone who/that。此时,whoever具有连接词的功能,引导名词性从句。  例1Whoever told you that was lying. 谁对你说这话,谁就是在撒谎。  例2I’ll 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