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事先做人,立身先立德。教育不同于别的职业,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那鲜艳的高分数,而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灵碰撞和一次次的救赎。我认为培养孩子们乐观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才应该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和内涵。高尚的师德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愉悦的教育氛围。而爱学生却是高尚师德的核心,怎样才能让我们对学生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又恰到好处呢?对此,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师德爱 救赎人格
一、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如是说。社会要进步,教育当先行,自然一线教师就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这个牵系着民族进退的重担。
所以,我提出培养孩子们乐观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才应该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和内涵。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施教者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能力。换句话说,良好的教育前提是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二、师德是教育立身之本
面对纷扰的社会现实和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让我们许许多多的老师在切身的经济利益与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本质问题面前迷失自我。
河北燕郊规模最大的私立幼儿园“幼幼幼儿园”在3月曝出了虐童丑闻———两名家长分别在孩子身上发现针眼和刀痕,孩子更是声称被逼喝尿吃鼻屎!目前距离两位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报案已经过去20天时间,现在有更多的家长开始反映孩子陆续讲述了在幼幼幼儿园的受虐过程,除了老师对孩子针扎刀割之外,孩子还有被逼喝尿、扇耳光和关小黑屋等经历。①
2003年1月23日晚,网友“yigeo”在江西省于都县一网络论坛爆料,该县汾坑初中一班的学生被集体操场罚跪。诸如教师将学生耳膜打穿孔,或是因体罚过重导致学生死亡事件触目惊心。①
这血淋淋的案例都反映了教育者不健全甚至是已经扭曲的人格,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安全。且不说肇事老师是否懂法,就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都无从谈起。
一味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高效率的同时,却把有血有肉的教育无意间变成了冷冰冰的流水线。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
为了救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为了救赎我们自己的灵魂:为了救救我们的教育大计,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呼唤师德的回归。
何谓师德?顾名思义,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①
高尚的师德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愉悦的教育氛围。从而,实现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三、爱是教育的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纷扰的社会现实和教育之间的矛盾,就更要求教师自身有高水平的德行和素养。而德育与教育最佳的契合点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②爱孩子,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底线。③也正如意大利著名作家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所说:“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就是引导孩子们要学会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期望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爱。”④
正如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可见,我们光有爱孩子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爱,尤其是要讲究“爱”的方法。
四、怎样去爱
首先,教师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中的责任心、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老师与学生互相敞开心扉的前提。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以一碗清水献给学生,学生便体味甘甜;以一腔热情献给学生,学生便体会真爱;以满怀的阳光献给学生,学生便学会乐观。
每次我查宿舍时,总是会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聊天。我们聊学习,聊生活,聊新闻,聊明星,聊社会。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了老师原来和他们一样也很 “潮”。他们觉得和你虽然年龄差异,却没有代沟。课余时间,我们经常一起跑步,读书。
教师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有跟随你的教育的意愿。他们就会把你当做朋友,甚至是偶像一样崇拜。学生的内心对我们有了好感,就为师生间更进一步的交流奠定情感基础。
其次,爱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学生。“作为老师,可以允许你不爱学生,但你必须小心呵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底线。”⑤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有灵动的课堂,才有真正意义的教育,才会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
再次,爱与责任相结合是师德的灵魂。老师的爱并不是无规无距的,必须得哟偶责任的约束。只有将爱中赋予了责任的痕迹,教育才会更加到位。 无规矩不成方圆,泛滥的爱变成了溺爱。
课上,多用眼神与学生沟通;课余时间,多询问学生的衣食住行,多关心他们。这是老师的爱心,更是老师的责任。先辈们的宝贵经验,告诉我这不是“尊严”,是威严,不是敬重,是敬畏!与其煞费苦心地教育,不如学会放下“派头”,“蹲下来和学生说话”⑥他们感受到这爱的真挚,他们才会慢慢拆掉内心的围墙,与我们交心。
第四、爱的智慧是师德的集中体现。爱有许多时候是需要委婉,需要迂回的,即便批评也应如此。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撒播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俗话说:恩威并施,严慈并济。这是永恒的教育宝典。
总之,提高师德,才能让爱在教育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用宽容慈爱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引导孩子用一种温暖的眼观看待世界,期待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愿我们的世界充满和谐,让我们的教育弥漫人性的光辉吧!
参考文献
[1] 百度网站
[2]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意)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 李蕊译 2007.
[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
[5]周卫勇.《怎样上好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6]于漪. 《于漪文集》.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师德爱 救赎人格
一、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如是说。社会要进步,教育当先行,自然一线教师就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这个牵系着民族进退的重担。
所以,我提出培养孩子们乐观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才应该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和内涵。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施教者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能力。换句话说,良好的教育前提是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二、师德是教育立身之本
面对纷扰的社会现实和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让我们许许多多的老师在切身的经济利益与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本质问题面前迷失自我。
河北燕郊规模最大的私立幼儿园“幼幼幼儿园”在3月曝出了虐童丑闻———两名家长分别在孩子身上发现针眼和刀痕,孩子更是声称被逼喝尿吃鼻屎!目前距离两位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报案已经过去20天时间,现在有更多的家长开始反映孩子陆续讲述了在幼幼幼儿园的受虐过程,除了老师对孩子针扎刀割之外,孩子还有被逼喝尿、扇耳光和关小黑屋等经历。①
2003年1月23日晚,网友“yigeo”在江西省于都县一网络论坛爆料,该县汾坑初中一班的学生被集体操场罚跪。诸如教师将学生耳膜打穿孔,或是因体罚过重导致学生死亡事件触目惊心。①
这血淋淋的案例都反映了教育者不健全甚至是已经扭曲的人格,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安全。且不说肇事老师是否懂法,就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都无从谈起。
一味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高效率的同时,却把有血有肉的教育无意间变成了冷冰冰的流水线。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
为了救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为了救赎我们自己的灵魂:为了救救我们的教育大计,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呼唤师德的回归。
何谓师德?顾名思义,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①
高尚的师德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愉悦的教育氛围。从而,实现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三、爱是教育的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纷扰的社会现实和教育之间的矛盾,就更要求教师自身有高水平的德行和素养。而德育与教育最佳的契合点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②爱孩子,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底线。③也正如意大利著名作家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所说:“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就是引导孩子们要学会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期望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爱。”④
正如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可见,我们光有爱孩子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懂得怎样去爱,尤其是要讲究“爱”的方法。
四、怎样去爱
首先,教师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人格中的责任心、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老师与学生互相敞开心扉的前提。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以一碗清水献给学生,学生便体味甘甜;以一腔热情献给学生,学生便体会真爱;以满怀的阳光献给学生,学生便学会乐观。
每次我查宿舍时,总是会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聊天。我们聊学习,聊生活,聊新闻,聊明星,聊社会。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了老师原来和他们一样也很 “潮”。他们觉得和你虽然年龄差异,却没有代沟。课余时间,我们经常一起跑步,读书。
教师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有跟随你的教育的意愿。他们就会把你当做朋友,甚至是偶像一样崇拜。学生的内心对我们有了好感,就为师生间更进一步的交流奠定情感基础。
其次,爱的前提是必须尊重学生。“作为老师,可以允许你不爱学生,但你必须小心呵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底线。”⑤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有灵动的课堂,才有真正意义的教育,才会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
再次,爱与责任相结合是师德的灵魂。老师的爱并不是无规无距的,必须得哟偶责任的约束。只有将爱中赋予了责任的痕迹,教育才会更加到位。 无规矩不成方圆,泛滥的爱变成了溺爱。
课上,多用眼神与学生沟通;课余时间,多询问学生的衣食住行,多关心他们。这是老师的爱心,更是老师的责任。先辈们的宝贵经验,告诉我这不是“尊严”,是威严,不是敬重,是敬畏!与其煞费苦心地教育,不如学会放下“派头”,“蹲下来和学生说话”⑥他们感受到这爱的真挚,他们才会慢慢拆掉内心的围墙,与我们交心。
第四、爱的智慧是师德的集中体现。爱有许多时候是需要委婉,需要迂回的,即便批评也应如此。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撒播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俗话说:恩威并施,严慈并济。这是永恒的教育宝典。
总之,提高师德,才能让爱在教育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用宽容慈爱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引导孩子用一种温暖的眼观看待世界,期待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愿我们的世界充满和谐,让我们的教育弥漫人性的光辉吧!
参考文献
[1] 百度网站
[2]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意)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 李蕊译 2007.
[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
[5]周卫勇.《怎样上好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6]于漪. 《于漪文集》.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