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民族精神的凝聚、维系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四个方面解读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民俗文化;中华儿女;文化
引言:
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其内容涉猎广泛,包罗万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民俗文化都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教育,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是无数先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积淀,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而成的,例如新疆地区地表被砂石覆盖,早晚砂石会吸收太阳的热量,导致气温偏低,中午会释放热量,导致气温偏高,就有了新疆人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传统。另外,民俗文化具有世袭的传承性,这是由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和宗法制度造成的。大家依靠小农经济可以吃饱穿暖,因此就会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群居,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会出现家族族长带领整个家族进行发展和延续,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礼仪观念和血缘观念越来越重,无论是族长还是皇帝的传承,都遵循血缘关系的父死子继制度。因此人们从古时候就开始遵守传统,将传统的宗族观念、婚嫁观念、礼仪观念传承下来,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内容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民族精神载体
我国民俗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对于国人的思想教育,培养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民俗文化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来源,各地区的民俗文化虽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民族精神是一致的。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一直支撑着中华儿女没有在战争中屈服,中华民族没有被战争分裂。民族精神也支撑着中华民族迎回澳门和香港,促进国家领土的完整。因此,保护民俗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做好民俗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不能一味地抵御外来文化,要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吸取其先进的文化成果,促进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才是对民俗文化最好的保护。另外,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深刻地了解民俗文化,真正踐行民族精神,对于国家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维系民族团结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受地域、气候、社会、文化等条件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拥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色充分代表了该民族的自然特征、生活习惯及民俗文化等,比如藏族人们的献哈达、傣族人们祭祀寨神等。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成为了各民族连接的纽带,在所有中华儿女心目中都是独特的存在。我国的民俗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扬,已经深深地吸引到中华儿女的骨子里,并形成一种习惯,包括传统礼仪、宗教观念、生活方式、民族信仰等多个方面。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不仅仅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更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就是这条纽带带领着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抵御外敌,也是这种精神引领中华儿女取得最终的胜利。随着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在做好坚守自我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民俗文化代代相传[1]。
(三)传承中华文化
民俗文化历经无数先人的积淀和发展,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戏曲、民间礼仪、民间艺术、民居文化、祭祀文化、宗教文化,例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并且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发展性、变异性、地域性。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于我国民俗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人对于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充满热情,各大商场早早地装饰好店面,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反观我国的端午节、重阳节、元旦、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节日的氛围,更有商家利用节日进行大型促销,将传统节日变成了消费节日,冲淡了节日的氛围。因此,国人要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守护,重视民俗节日与民俗文化,深刻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促进民俗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国家也要加大管控力度,对商家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
(四)发展文化旅游
民俗文化对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至关重要,以往的旅游产业主要以欣赏自然风景、游览名胜古迹、品味地方美食等活动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也在逐渐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文化旅游形式应运而生。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结合旅游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沉浸式旅游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例如,赣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内不仅有广阔的自然美景,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祠堂。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充分感受自然景观,还可以充分了解客家文化。游客可以穿戴客家特有的服饰、亲身体验客家采茶活动、欣赏客家采茶歌舞活动、品味客家传统美食、感受当地民居文化、参与传统民俗活动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亲身体验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其服装服饰、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民居民俗等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文旅模式的兴起,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
结论:
民俗文化不仅是先人智慧的凝聚,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指引,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真正理解民俗文化、尊重民俗文化、发扬民俗文化。做好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守护,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成长,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基于民俗学者深度访谈与文献对读研究[J].民俗研究,2019(02):33-49+158.
[2]苏华,屠新伟.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傩舞文化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241-246.
作者简介:黄雨竹(1999.04.08);性别:女,籍贯:四川省德阳人,学历:本科,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民俗文化;中华儿女;文化
引言:
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其内容涉猎广泛,包罗万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民俗文化都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教育,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是无数先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积淀,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而成的,例如新疆地区地表被砂石覆盖,早晚砂石会吸收太阳的热量,导致气温偏低,中午会释放热量,导致气温偏高,就有了新疆人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传统。另外,民俗文化具有世袭的传承性,这是由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和宗法制度造成的。大家依靠小农经济可以吃饱穿暖,因此就会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群居,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会出现家族族长带领整个家族进行发展和延续,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礼仪观念和血缘观念越来越重,无论是族长还是皇帝的传承,都遵循血缘关系的父死子继制度。因此人们从古时候就开始遵守传统,将传统的宗族观念、婚嫁观念、礼仪观念传承下来,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内容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民族精神载体
我国民俗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对于国人的思想教育,培养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民俗文化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来源,各地区的民俗文化虽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民族精神是一致的。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一直支撑着中华儿女没有在战争中屈服,中华民族没有被战争分裂。民族精神也支撑着中华民族迎回澳门和香港,促进国家领土的完整。因此,保护民俗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做好民俗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不能一味地抵御外来文化,要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吸取其先进的文化成果,促进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才是对民俗文化最好的保护。另外,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深刻地了解民俗文化,真正踐行民族精神,对于国家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维系民族团结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受地域、气候、社会、文化等条件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拥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色充分代表了该民族的自然特征、生活习惯及民俗文化等,比如藏族人们的献哈达、傣族人们祭祀寨神等。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成为了各民族连接的纽带,在所有中华儿女心目中都是独特的存在。我国的民俗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扬,已经深深地吸引到中华儿女的骨子里,并形成一种习惯,包括传统礼仪、宗教观念、生活方式、民族信仰等多个方面。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不仅仅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更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就是这条纽带带领着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抵御外敌,也是这种精神引领中华儿女取得最终的胜利。随着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在做好坚守自我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民俗文化代代相传[1]。
(三)传承中华文化
民俗文化历经无数先人的积淀和发展,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戏曲、民间礼仪、民间艺术、民居文化、祭祀文化、宗教文化,例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并且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发展性、变异性、地域性。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于我国民俗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人对于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充满热情,各大商场早早地装饰好店面,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反观我国的端午节、重阳节、元旦、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节日的氛围,更有商家利用节日进行大型促销,将传统节日变成了消费节日,冲淡了节日的氛围。因此,国人要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守护,重视民俗节日与民俗文化,深刻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促进民俗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国家也要加大管控力度,对商家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
(四)发展文化旅游
民俗文化对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至关重要,以往的旅游产业主要以欣赏自然风景、游览名胜古迹、品味地方美食等活动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也在逐渐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文化旅游形式应运而生。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结合旅游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沉浸式旅游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例如,赣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内不仅有广阔的自然美景,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祠堂。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充分感受自然景观,还可以充分了解客家文化。游客可以穿戴客家特有的服饰、亲身体验客家采茶活动、欣赏客家采茶歌舞活动、品味客家传统美食、感受当地民居文化、参与传统民俗活动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亲身体验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其服装服饰、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民居民俗等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文旅模式的兴起,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
结论:
民俗文化不仅是先人智慧的凝聚,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指引,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真正理解民俗文化、尊重民俗文化、发扬民俗文化。做好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守护,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成长,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基于民俗学者深度访谈与文献对读研究[J].民俗研究,2019(02):33-49+158.
[2]苏华,屠新伟.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傩舞文化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241-246.
作者简介:黄雨竹(1999.04.08);性别:女,籍贯:四川省德阳人,学历:本科,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