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说,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素材的过程。如何积累语文素材呢?曾看过三位老师的“对联积累课”“成语积累课”“手抄报积累课”,很受启发。
  苏教版中《论语》《孟子》选读没给授课时,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由一名主讲人带着学生自己理解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除了文辞优美、内涵丰富外,还有巧妙的布局谋篇、突出中心的方法,师生一起研讨学习时,老师抓住时机指导其仿写,模仿的角度和内容很多,可以仿用词、仿开头、仿选材、仿结尾等。还可写写读后心得体会,使学生从练笔中感悟和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很多学生作文语言都是措辞单调普通,表述直白,无修辞,也缺感情,就像白开水,喝之无味。或者是小学生的语调,写不出有些思想份量的优美的语句。那么,如何让学生表达准确顺畅呢?
  多读。多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精彩片断要会背诵,当作品的内容烂熟于心,作品那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也会反映到学生自己的作文之中来。
  积累。语言重在积累,将平时看到的优美句子摘抄到本子上,并写出简要的点评,对简短的句子还要加以仿造。每星期都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反复的强化,积累优美的语句渐渐的就会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说。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关心的话题来说。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可以是学生自己看书所得,也可以是摘抄所悟。
  写。写得多,平日积累的语言自然会用上,或根据范文模拟他人的语言,久而久之,他人的语言也会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高中作文,在学生中兴起一种《读者文摘》体,先写一个故事,再由这个故事引出一个道理。结构简单,结尾都是强行抬高,故弄玄虚,成为一种“贻害匪浅”的作文程式。或者一篇作文推迟2至3天才能东拼西凑地完成。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学生要写好文章,必须要掌握大量的材料。学生有订报纸的,老师指导看,鼓励看,做摘抄,日積月累,一个学期下来所记的内容有厚厚的一本。每当写作文,学生便翻阅这些材料,得心应手,写起作文往往一挥而就。
  写读后感。由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句话引起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在学习《现代散文选读》的第四个专题《文字绘出的图画》时,学生读到《雷雨前》《云南冬天的树林》《森林与河流》这些美文,就有感而发,摘录两段文字供大家欣赏:
  (1)云南树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拼命汲取养分,吸收能量,让自己长得繁茂无比,充斥着朝气与活力。正像人一样,树叶也会衰老病死,可它的死并不意味着自己的离去,连绵不断的死亡和连绵不断的生命在云南的每一处共存。既然死亡本身是一次选择,每个人终将会面临,何不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装点地绚烂些,让自己活得有价值……
  (2)冬雨带来的则是一份凄凉孤寂,因而在古代历来的文人墨客中,常见那冬雪的影子,却难觅那冬雨的踪迹。它阴冷、凄清,它早已习惯这种孤寂,于是它不匆匆来,也不匆匆去,绵长的冬雨总会淅淅沥沥地落下,有与冬天相对调的沉稳。它打在瓦檐,发出沉闷的声响;打在树梢,激不起任何生命的迹象,整个世界都在它的笼罩下。暮雨潇潇,落在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
  还可以开展学生阅读成果比赛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比如:比谁的读书心得写得好;比谁的读书笔记做得好;比谁的阅读范围宽。让学生在比赛中感知不足,找出他们的亮点给予肯定表扬,不足之处加以点拨引导,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为写而读,以读促写是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写作文时让学生紧密联系阅读的内容,读什么,写什么,写自己的所得,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既有内容可写,又使他们在阅读中眼界不断扩大。当他们感到课外阅读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达到得心应手时,就会把阅读当作是件快乐的事,是人生中的一种需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多读书,自觉自愿地读书,轻松愉快地读书,是课外阅读取得效益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一家人正在吃梨,突然发现有几个梨烂了。我拿起一个烂梨,一刀一刀,把腐烂的部分削去,递给小外甥。小外甥摇了摇头,说,我不吃烂的。我说,我已经把烂的都削去了,没事的。他没有再说话,伸手去拿没有烂的梨。我伸手把他挡住,说,先把这些烂的吃掉,否则没地吃。小外甥撒娇地说,不吃就不吃。姐姐说,让他吃好的吧,这些坏的,我们慢慢吃就行了。我白了姐姐一眼,然后若无其事地吃着烂梨,嘴里还说道,嗨!这梨,真甜,嘎嘣脆!
期刊
作文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导致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当低下。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期刊
填空题是数学考试重要的命题形式之一,和其他形式数学题目的解答一样,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及相关的数学基本技能,如计算、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但是填空题忽略了解题过程,要的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同一个填空题,可能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答案,但其繁简程度可能却大不相同。下面通过一个實例说明填空题的答题技巧。  本题所要考察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本身并不复
期刊
近年新课标地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秉承了多年来的理综试卷特点,充分考虑到目前中学实行分科教学的实际,依据《教学大纲》确定了考试范围,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突出对化学学科重点知识考查,全面考查化学学科能力,注重学科内各种知识板块的综合考查,考查内容注重依托教材联系实际。下面我们高考化学备战策略展开分析。  一、对高考命题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命题走向  从各地高考来看,试题难度并不大,对元素化合物知识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艺术呢?  一、抓住目标,提出问题  老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应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理清作者思路,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并跳出作者思路的小圈子
期刊
观察学习法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生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等的观察,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并将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与所学内容相联系。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历史插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历史照片  历史照片作为历史的缩影,从表面上呈现了历史事物的情况或历史人物的姿态,因此,通过观察把握图片的主要特征就至关重要。如《内战烽火》一课中有一副反映1
期刊
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是每次作文课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写;或出个不完整的题目(半命题),让其补充完整后再写;或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按要求自己拟题去写。虽然是同一个题材,但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要求,又可以命出许多题目,写出许多不同侧重点、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绚丽多姿的文章。这种“一材多题”的作文,正如摄影师为了反映一座建筑物的雄姿,而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去拍摄,让它千姿百态。我们平时作文训练用这种方法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基础教学领域后,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
期刊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就是教师的作风,它是师德的外化表现,最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才能学为人师、行为楷模。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
期刊
科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基本概念,是自然科学知识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科学知识的推衍、规则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的概念。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中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化学计算以及应用的基础,概念的形成需要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和物质变化的分析,在感性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形成,并且只有在不断的运用概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真正掌握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