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生命创作谈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编王童来电话问我,“你怎么想起写这样一篇小说呢?”是呀,我已经十多年不写小说了,忽然拿出一篇“讨论死亡和灵魂”的玩意儿,让文友奇怪。我自己也得想一想为什么。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大概因为我84岁的脑袋里已经在思考生命之可爱了。
  1953年,贺龙、老舍率领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志愿军部队,在一次联欢会上,老舍讲了个笑话:“从前有个财主,怕死,不准家里人说‘死’字儿,非说不可的时候,就用‘喜’代替。这天给财主做寿,大女婿祝愿他长命百岁,财主问,‘百岁以后呢?’回答‘喜啦’。二女婿祝愿他活二百岁,财主又问,‘二百岁以后呢?’回答‘喜啦’。三女婿最聪明,祝愿他活得像丈母娘的裹脚布那样——永远不洗!”引来哄堂大笑。
  那年我22岁,自然跟着大家一起讥笑怕死的财主。我们最瞧不起的就是怕死。战友们的口头语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流血叫“挂花”,好比戴大红花。牺牲是“革命到底”。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战术:如果敌人的炮火太猛烈,就不惜一切代价向敌军发起冲锋!跟敌人扭打在一起,让它的飞机大炮失去目标,消灭一个(敌人)够本,打死俩赚一个。这是志愿军战士的生死观。
  62年之后,美国一位身患绝症的富翁花钱跟医院订立合同,把自己冷冻起来,等待医学进步,10年、20年,或者100年后,再把他复苏、治愈。我国一位女作家,身患胰腺癌,她的女儿同样花钱把母亲活着冷冻起来,等待医学进步。这种做法,远远超过了那位“怕听死字儿”的财主,却没人讥笑他们,为什么?
  因为生命可贵。“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中国的皇帝天天让人高呼万岁。农村的孩子起名保根、锁柱,也是寓意好养活。我的两个小哥哥都夭折了,父母给我起名大年,不求别的,只希望多活几年。老百姓跟皇帝有天壤之别,但是生命同样可贵。
  也因为医学进步很快,器官移植乃至“冷冻病人”都成为现实,祛病延年普及民间,“怕死”改谓“养生”,也就不是笑话了。
  我很敬重医生。“非典”肆虐北京的时候,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走了个干净,谁都可以躲避,唯有医院敞开大门接受发烧病人,一天就有上百名医护人员被感染,也绝不退却。解放军还调集军医进京,直到战胜这场突发的怪病。今年西非爆发“埃博拉”恶性传染病,一些国家禁止游客前往,还撤离使馆人员,我国又派出医疗队,在当地建立医院,收治成千上万的感染者。这种不避艰险、救死扶伤的行为,也促使我提高了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我的老伴儿就是一位内科医生,相处几十年,帮助我了解医德和医学知识,我因而喜欢写医生。
  小说可以虚构,细节很难编造,掌握丰富生动的细节,是作者的“柴米油盐”。这个短篇,我“融入”5个小故事,为了好看。还奢望哪位导演看上它,改编成电影,就更好看了。
  责任编辑 王 童
其他文献
微型小说是一种深受读者喜爱的文体,文坛上也不乏精擅此道的作家,其中赵晏彪是我格外关注的一位。  赵晏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创作微型小说,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作品,作品还频频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他的微型小说,情节画面以白描为主,讲述过程简明有力,情节的推进速度极快,不对细枝末节作过多描述,有着果断清晰的美学风格。赵晏彪的微型小说取材广泛,各行各业人物均有所着墨,覆盖了现实社会生活的
作家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广受赞誉。但有同学却说小说的结尾并不科学,他的理由是:前文写道,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尚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人的体温吗?那可是37摄氏度啊!  粗看,这位同学的理由很在理。确实,地温的上升一定是渐进的,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不可能一夕之间,超过37摄氏度,由冬天变成了夏天。  但我们
“越南媳妇”集体出逃,只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表象,我们看不到的还有很多。比如即将或者已经来临的光棍危机,比如婚姻贫困,比如复杂的城市化进程,比如开始为计划生育政策买单的底层人。然而这些也不是原因所在,真正的“因”是我们习惯于一切只是权宜之计,我们缺乏对人的尊重,我们不相信因果相依、积重难返。发生在冀南大地上的故事,是否能为你敲起警钟?  2014年年末,一条轰动全国的大新闻发布在各大新闻网站头条:河北
爷爷走了,那是个肃杀的秋日。风乍起,满地零落的枯叶,在寂寂的黄昏里,蝴蝶一般飞舞。  爷爷离去的前夜,我就有心灵感应。夜里,我辗转难眠,恍惚之中,好像有人在低声地唤我乳名。我惊诧莫名,一时间,怅然若失。挨到天亮,就接到了爷爷离世的噩耗。  我泪落如雨,不敢相信,那个曾经如山一般的身影,突然间就坍塌了!急急赶回家中,我长跪在爷爷面前,紧紧攥着爷爷的手。这是一双写满了沧桑的手,枯槁苍白,青筋凸起,像无
在北方初春与深秋之际,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常常因为温差变化,在水汽含量饱和时,便会有一种气体悄悄地溜出地面,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雾”。  于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就会突然间呈现在眼前:远处巍巍的山影朦朦胧胧、时隐时现,近处房屋、树木影影绰绰、轮廓清晰,而这远近、高低的景物,在薄雾的笼罩之下,透过这透明的、似有滑腻质感的薄纱,便有了暧昧的层次感,体会了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月下美人的朦胧美感了,也
世人多知左公柳,而很少有人知道“沈公榕”。  历史竟是这样的浪漫。在祖国的西北大漠和东南沿海,各用两棵树来标志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左公柳见证了新疆的收复,沈公榕却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本文作者与新厂区断枝再植的沈公榕]  一、 栽树明志,从一篑之土筑新基  2016与2017年的岁尾年初,“辽宁”舰穿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中国航母编队的首次远航,虽然刚跨过第一个年头,而中国海军却已整整走过了
大家一出手,直奔人物而去。《欢笑夏侯》中的主人公夏侯阳光,很值得琢磨,很值得一说。  成天莫名其妙地笑着,只是一个生理特征。实际上他一直是智商低、脑子笨的所谓“小人物”。出身在一个厚道百姓人家,书读得很差。亏得有高干危老的帮助,总算进了省重点高中。不过,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只能成为同学甚至老师们欺负作弄的对象。而他永远以笑容面对这一切,直到同学们终于发现他是个厚道人,不忍心再欺负他。就是这么一个没有
爆炸  胡香天天被莫名的苦恼折磨着。  尽管她吃不愁,穿不愁,住房虽不豪华,但也很是阔绰了。但她觉得异常苦恼——这苦恼来自两个男人。  她自己的男人房海和楼下的男人景洪。  景洪是私企老板,大学生。这座楼房就是他的。房海则是为他打工的。由于深得景老板信任,就以极低的价格租给他三楼一套住房。她家从仅有一墙之隔的危楼中搬出来,与老板家成了邻居。  这种奖赏不仅没有使她高兴起来,反而给她增加了无限的苦恼
小说是由一些字组成的,版面上看都差不多,稿酬是以字的数量计算的,但读起来相差很远。读有些小说,你感到字是僵硬的、笨拙的、冗赘的,你想一目十行地了解它们在述说什么,又总是需要回头重读,读来读去仍然感到沉重和疲倦。可是读尤凤伟的小说一般不是这样,他作品里的字总是及物的,动感而诱惑,会不知不觉间把你卷入字缝里去,让你领略一个轻快的想象世界。  他的中篇小说《水墨》是这样开头的:  起床后,坧泉为昨天画就
谁都想过上好日子。从小丧娘的女孩秋秋跟随父亲与后娘生活,后娘从小向秋秋灌输长大当行长或嫁个行长的思想。因为在后娘心目中,当行长才能过上好日子。秋秋听从后娘指引长大后一心一意要当行长或嫁个行长丈夫,她能实现愿望吗?  —— 如果生命注定要你在一帆风顺里飘摇,那你就不要抱怨去当一名水手。  ——谨将此作题于子辰留念  秋秋从小就没爷娘。  娘死得早。爹把她拉扯到3岁,继下了梅娘。梅娘没有生养。秋秋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