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破坚冰

来源 :新长征·党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岁的于洋,原是吉林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安全处处长。2013年和2014年,于洋分别有过挂职社区副书记和乡镇副镇长锻炼经历。2016年3月15日,他迎来了第三次下派挂职的经历,到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担任第一书记。与前两次挂职锻炼不同,这一次是他自告奋勇争取来的。听到局里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消息后,于洋第一时间找到局领导,他说:“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工作很熟悉,再加上我是局里最年轻的干部,我有信心克服重重困难,带领贫困村脱贫。”就这样,于洋走上了“下乡路”。
  在3年的驻村工作中,于洋踏遍了全村每一寸土地,他用踏实赢得信任,以真心换取民心,带领党员干部,团结全村百姓,让海青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党建引领,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班子弱、队伍散、民心难聚”是大多数贫困村的共性问题。于是,于洋把工作的第一条主线落在抓好村支部的建设上,从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凝聚民心入手。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于洋就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每周不但5个工作日在村里吃住,周末还经常留在村里工作。他常到村干部、党员家中走访、唠家常,与他们一起研究致富脱贫的路子。海青村老村部只有40余平方米,没有供暖设备,办公设施不完备,没有文化活动广场,党员村民没有议事活动场所,造成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群众办事不方便。于洋到任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决定重新选址,筹建新村部。历经1个月的奔波,在派驻单位大力支持下,2016年7月1日,海青村占地面积23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部和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成揭牌。有了新村部,村民们别提多高兴了,村民老刘高兴地说:“以后我们扭秧歌、锻炼身体总算有地方了。而且村部里面还有图书室,大家伙有空也可以来看看书,学习一些新技能。”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于洋多次协调吉林市群众艺术馆、爱之声“合唱团”、蛟河市艺术馆等文艺团体到海青进行义演;邀请爱尔眼科、蛟河市医院等医疗机构为村民义诊,号召党员组织群众成立了村秧歌队和广场舞队。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党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于洋还制定了海青村合格党员标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无论党务、村务工作,党员都能积极广泛参与,海青村的党建工作也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转变。


把脉会诊,谋划脱贫攻坚新举措


  于洋深知,作为“第一书记”,他的核心任务是抓好扶贫工作。所以,他时刻把扶贫工作挂在心间,既要在谋划全村的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又要在各贫困户的帮扶上想办法。
  海青村受地理条件限制,耕地面积较少,没有企业带动支持,发展空间和潜力无法激活。为破解这个难题,于洋决定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他积极地同街道党委、包保部门以及上级领导沟通、研讨,根据当地现有优势和农村未来总体发展趋势,确定了5个有稳定收入的集体经济项目和4个扶贫产业项目,可为每户贫困户获得产业项目年分红4000元。在开展木耳种植项目过程中,由于受天气和市场的影响,木耳产量和价格都不是很理想,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于洋多次协调街道党委、包保部门党组同村党支部多次共同开展三级党组织联动义务献工主题党日活动,减少务工支出,同时于洋利用第一书记代言的优势,通过微商、朋友圈等各类媒体平台对木耳进行銷售,进而提高木耳价格。在于洋的协调和努力下,海青村木耳种植项目今年收入可达到13万元。
  扶贫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了随时掌握每一个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于洋同村班子成员每月到贫困户家中至少走访一次,了解生产生活的最新情况,按照“因户施策定向帮扶,整合力量多角度切入”的思路,制定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指派党员干部跟踪服务。10户有劳动能力的,其中4户通过帮扶发展养殖业脱贫,其余6户通过协调联系外出务工和在村里打零工实现脱贫,每户平均增收1万元,剩余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子女赡养等多种途径均已实现脱贫。

全面治理,提升脱贫攻坚效果


  把特色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于洋认为是提升贫困村治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也是他工作的第三条主线。
  3年来,于洋投入大量精力,协调配合各方投资600余万元完善海青村的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于洋每天都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处理村民和施工方的矛盾纠纷。于洋先后20余次组织党员群众在全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垃圾、栽花种树,一系列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带来新风貌新气象,提升了村民幸福感。
  海青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还在有序推进,于洋也随之在不断成长和收获,组织的重托、领导的信任和期望、村民的认可和期待、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于洋工作的动力和坚强的后盾。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俯下身子、融入群众,落实好党的政策,帮扶好贫困群众,是于洋不变的初衷。(作者单位:蛟河市拉法街道)
其他文献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矛盾,如何激发党内政治生活内生动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公主岭市委组织部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锤炼党性、纯洁党风的重要作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以规矩准绳,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推进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开出实效,见出真章,坚决将“两个维护”落实到民主生活的各个环节,外化为
期刊
近年来,扶余市委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通过“三同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打造出一支软实力与硬实力兼备的优秀干部队伍。  思想与作风同步加强,提升干部理解力。把转变干部的思想作风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思想作风培训16场次,累计培训人数达3200余人次。创新性开展“聚焦十九大,我有话要说”学习主题活动,组织干部撰写心得体会,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形成个人稿件
期刊
2018年以来,农安县委按照省人才改革试点要求,围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定了合隆镇陈家店村的“一镇一村”人才改革试点,探索打造了“党组织+协会+基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培育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加工能手、农村经纪人、各类能工巧匠和科技带头人等技能型农村实用人才,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协调指导农
期刊
白城市洮北区委立足强化非公领域党组织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用好党建活动利器,将非公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在全区掀起了全员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潮。  建强移动宣“导”队。从非公党工委成员单位抽调党务工作经验丰富、思想引导能力强的党务干部,组建“移动红色堡垒宣导队”,每周联系2名企业出资人进行交流研讨,从思想上引导企业主支持、重视脱贫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宣导团所到35家企业从思想上、行动
期刊
梅河口市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三大行动”为载体,聚焦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重点难点,积极补齐党建短板,破解了非公党建管理缺位、权责不清、动力不足、覆盖弱化等问题,促进了民营企业全方位、多角度、高质量发展。  实施“抓党建强民企”行动。持续深化派驻型党组织建设,坚持行业部门对口帮扶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单位的职能作用,根据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所属行业,从住建、民政、工信、商务
期刊
党的十九大以来,桦甸市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探索推行“党建+”包村模式,实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包村,兼职当好村“一把手”,组织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领导乡村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为新时代桦甸农村党组织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实施“党建+脱贫攻坚”,打造“民心工程”。指导村级党组织主题化推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组织生活主题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提升思想引领力;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
期刊
党徽的镰刀,象征着农民;锤子,象征着工人;镰刀与锤子的组合象征着以工农为主体的无产阶级。党徽图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规范过程。那你知道党徽的由来吗?“镰刀锤子”的诞生  1917年底,列宁和卢那察尔斯基(时任苏维埃俄国教育人民委员)共同发起了征集国徽的活动。最后脱颖而出的便是一个以镰刀锤子为主体的方案,其设计者是俄国艺术家叶甫根尼·伊万诺维奇·卡姆佐金。国徽上写有俄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
期刊
见到这位34岁的社区书记时,她正在为来社区办理手续的李大爷讲解办事流程,办好事情她又将李大爷送进电梯。在跟随采访过程中,她的手机响了十多次,谈的都是一些社区里的零碎小事儿,可这些小事儿对她来说,都是最大的事儿。  她就是赵月,从2011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2014年当选为九圣祠社区党委书记。多年來,她以“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的工作理念,坚持“串百家门、走百家居、访百家店、听
期刊
近年来,白城市委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依托资源优势,做活土地文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保障能力,夯实服务群众基础,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595个、50万元以上村129个,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64.7%、14%。狠抓“三项举措”,强力谋划组织推动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助推脱贫攻坚的源动力,事关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近年来
期刊
周艳文是榆树市巾帼草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80后农村妇女。  2016年,在长春市妇联组织的草编培训班上,周艳文第一次接触草编,这才知道在农村遍地都是的苞米叶子竟然能变成钱。她给村里的妇女姐妹打电话,第二天就来了3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学习激发了她的创业热情,她带着姐妹们废寝忘食地练习,一期学不会接着学第二期、第三期,直到学成。她又带着草编作品东奔西走找销路,终于在农博会上借到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