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文学史,动物的身影始终若隐若现地穿插其中。史前壁画、部落图腾和蛮荒神话,无不昭示着人类文化萌芽之际与动物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公元2世纪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开始,具有突出动物形象的西方文学作品可谓层出不穷。塞万提斯《双犬对话录》、霍夫曼《雄猫穆尔的生活观》、麦尔维尔《白鲸》、海明威《老人与海》等,虽然具有较为鲜明的动物描写,但将人凌驾于动物之上,动物不过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传声筒。19至20世纪,工业文明使得生态平衡和动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进化论让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生物学意义上的共同的根,进而推动人们把人类的伦理扩大到所有的生命”。[1]这一思想投射到文学作品中,引发了西方文坛的动物小说创作热潮,涌现出诸如安娜·休厄尔、黎达、杰克·伦敦、乔伊·亚当森等一批优秀动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动物小说之父”的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的作品打破传统动物小说以动物为载体抒发人类情感的创作方式,将动物视为审美主体,努力展现其真实的生活习性、成长经历和内心情感。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1860—1946)原名欧内斯特·伊万·汤普森,1860年出身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6岁时,西顿举家迁往加拿大。加拿大壮阔多彩的自然风光调动起他对于动植物的热爱。他不仅15岁时就开始编纂《加拿大鸟类索引》,而且长期在卡伯里群山间观察动物,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1898年,西顿的第一部动物小说故事集《我所熟悉的野生動物》出版,赢得了巨大成功。自此,西顿将毕生精力投入动物小说创作之中,并且利用自身影响力呼吁建立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区。49岁时,西顿的动物学著作《北方动物的生活史》获得博物学最高奖。64岁时,《狩猎动物的生活》获得著作和博物学大奖。70岁时,西顿迁居至新墨西哥州,建立“西顿村”,在村子中保留了大量动物图画和书籍。1946年,86岁高龄的西顿在家中溘然长逝。在86年的人生历程中,西顿一共留下了46部动物小说,塑造了一批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其笔下的动物不再成为人类价值的衬托,而是积极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不再满足于人类的关爱荫庇,而是依靠自身生存智慧完成生命历程。《西顿动物记》(上海译文出版社)收录了《狼王洛波》《春田狐的故事》《忠犬宾果》《棉尾兔豁豁耳》《松鸡红颈环》《乌鸦元帅银斑》《浣熊查查》七部作品。这些作品以英雄动物与平凡动物的双重书写为主要内容,以生存与成长为主题,以纯净的目光审视每一个鲜活的生灵,展现出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一、英雄动物与平凡动物的双重书写
何为英雄?何为强者?随着人类占据世界舞台中心,昔日深不可测的大自然成为人类平视乃至蔑视的对象,以往头顶神性光环的动物不过是由人类掌控命运的生灵。19世纪中后期动物文学中的家养动物就是人类驯化动物的现实反映。可以说,动物在人类眼中已无以个体生命为标准的强弱之分,只有以人类利益为尺度的好坏之别。西顿突破评判动物的传统标准,以动物才能而非人类利益论英雄,明确指出“英雄是有着杰出才能和卓越成就的个体,这个定义适用于无论是人抑或动物,英雄的历史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感动我们的灵魂”。[2]其笔下塑造的众多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生存智慧和卓尔不群的领袖风度,堪称动物中的翘楚。
狼王洛波就是西顿笔下典型的英雄动物。作者开篇就提到洛波在克鲁坡的赫赫威名,“他的大名在所有放牧人中家喻户晓,但凡是他出现的地方,恐惧就会传遍整个牛群,所有的畜牧者都对他又恨又怕”。[3]洛波不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而且具有独特的震慑力,“普通的狼即便在牧人的营地周围叫上半夜也不会引起任何的关注,然而仅仅是来自狼王的一声低吼就足以让听者立刻心惊胆寒,知道自己明天早上肯定会在牛群中看到一条杀出来的血路”。[4]洛波的名号之所以如此响亮,来自于他强健威猛的体格、非同一般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领导才能。在体格方面,洛波“身高足有三英尺,体重超过一百五十磅”,[5]比狼群中最为壮硕的副手还要高出一大截,在生存竞争中具有天然的生理优势。在智慧方面,洛波总能凭借敏锐嗅觉和生存技巧绕过精心布置的陷阱,避开细心调配的毒药,让志在必得的猎人们败兴而归。在领导才能方面,洛波不仅立下躲避人类、不吃非自己捕杀的猎物等规矩以提高狼群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深谙团队协同作战之道,利用地形变化分散猎人猎犬再各个击破,巩固了自己的江山。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洛波的所作所为无疑严重损害了人类财产,扰乱了人类生活。但从狼群的生存状况来看,洛波带领狼群与猎人交手,在有限的生存资源中保留与繁衍种群,可谓是狼中豪杰。松鸡红颈环、乌鸦元帅银斑虽然处于食物链下层,但不失为不同动物种群中的佼佼者。红颈环是罕见的红颈松鸡,不仅具有比同类更大的体形,而且拥有可以折射紫、绿、金三种颜色的宽大颈环。与傲人外形相呼应的,是红颈环强壮的生命力。红颈环每次振翅都会带来轰鸣的响声,“‘簌———簌———簌———簌簌簌簌簌’如同引擎发动一般,响彻了整座山谷”,“以至于把一个从树林经过的小男孩吓得连滚带爬地跑回了家,告诉妈妈说:‘印第安人要来打我们了,他们已经把战鼓敲得惊天动地了!’”。[6]此外,红颈环还具有出色的生存智慧和令人类尊崇的可贵品质。他能够不声不响地绕过捕捉他的猎人老卡,利用调虎离山计引开猎犬,用翅膀教训想要偷吃小松鸡的松鼠,在配偶死后担负养育子女的家庭责任。乌鸦元帅银斑睿智机警,具有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他指挥团队根据地面情况调整飞行高度,对年轻乌鸦进行生存培训,是乌鸦群体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西顿在将目光投射给英雄动物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平凡动物的生存历程。与英雄动物相比,这些动物的生存力量较为弱小,但仍在各种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下竭尽全力保全性命、生息繁衍,同样令人动容。
兔子既无爪牙之利,亦无筋骨之强,往往是柔弱胆小的代名词。但在亿万年的进化史中,兔子凭借敏捷的身手、高度的警惕心在动物世界占据了一席之地。《棉尾兔豁豁耳》中的棉尾兔一家就展现了兔子的生存奋斗史。棉尾兔一生下来就面临着十面埋伏的生存处境,“想要他们性命的动物不仅有猫、狗、蛇、貂、狐狸、臭鼬、浣熊、老鹰、黄鼠狼、猫头鹰,还有人类,甚至连昆虫也与他们为敌”。[7]因为棉尾兔的攻击性不强,所以学会逃跑、躲藏就变得尤为重要。兔妈妈毛丽不仅将潜伏、瞬间静止、退步走、障碍跳等生存技能悉心传授给豁豁耳,而且教导豁豁耳如何利用荆棘丛、蔷薇树和铁丝网形成的天然屏障掩护自身。豁豁耳又将这些战术连同自身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棉尾兔家族就这样延续着种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与狼、熊、狮、虎等猛兽相比,狐狸在食物链中并不占据完全优势地位,其成长繁衍离不开生存技能的后天学习。《春天狐的故事》中,小狐狸们不仅要学习隐蔽洞口、声东击西、识别毒饵等基本生存技能,而且要在狐狸妈妈的带领下捕捉田鼠和红松鼠。复杂的生存训练背后是独自生存的不易。《浣熊查查》以浣熊的生活习性为依据,描写了浣熊出生、觅食、求偶等日常活动,记录浣熊查查由顽皮的幼崽成长为谨慎的成年浣熊的历程,反映出平凡动物成长的艰辛与顽强的生命力。 二、生存与成长的生命主题
无论是傲视群雄的动物强者,还是处于底层的动物弱者,都需要面临最现实的生存问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既不存在能够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你逃命的超人,也没有带着国王赦免令火速赶来的役使”,[8]唯有顽强的生存信念和高超的生存技巧才是保全性命的不二法门。西顿的动物小说就是一部动物的生存奋斗史,记录着不同动物艰辛的求生历程。
让我们看看处于食物金字塔底端的小动物们是如何施展生存智慧的吧。在《棉尾兔豁豁耳》中,豁豁耳和猎犬蓝爵展开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追击战:“豁豁耳先是直奔密林深处的D点,途中会跃过一个倾斜的枯树干E,在抵达D点之后他会沿原路返回到中途的F点,在这里他会突然偏离方向拐到G点,然后还是沿原路返回到中途的F点,在这里他会突然偏离方向拐到G点,然后还是沿原路返回到岔道上的J点,在这里他会暂时按兵不动,直到看着蓝爵从I点经过并往D点追去,豁豁耳才再次回到直行路线上的H点,之后他会朝着和敌人相反的方向回到枯树干E点,在这里他或者巧妙地遮掩自己的气味,或者直接跳上树去,在树干的最高点坐下,然后一动不动地等着好戏上演。”[9]为了摆脱猎犬蓝爵的追击,豁豁耳东躲西藏、声东击西,可谓将躲藏迂回的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生存的艰辛与生命的强韧跃然纸上。
如果说生存本就不易,成长则更为坎坷。动物们不仅要活,更要活下去。如何在险象环生的自然中成长繁衍成为动物们绕不开的核心主题。西顿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动物的生存斗争,而且以单纯客观的目光关注它们的成长轨迹,透视了一段段真实的生命历程。
法兰堡的红松鸡一家曾经一度兴旺,但最后却化为传奇随风而逝。松鸡家族是如何崛起,如何成长,如何消亡的?《松鸡红颈环》通过小松鸡红颈环成长为成年松鸡,繁衍后代却惨死于捕鸟夹的整个过程,带领我们一同体味松鸡家族艰难多舛的成长史。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小松鸡们就不得不进入残酷的生存竞技场,广泛学习各种生存技能,稍不留意就可能丧命———出生第一天跟着妈妈去喝水就要学会躲避狐狸的偷袭,出生七天后就要学会飞翔以躲避臭鼬的攻击,享受细沙浴要小心寄生虫传染疾病,无处不在的水貂、猫头鹰,神出鬼没的猎人更是防不胜防。层层考验之后,只有最强壮聪明的红颈环获取继续生存的通行证,成为一只光芒四射的成年红松鸡。个体的生命成长终于完成,新的循环周而复始。红颈环和妻子布兰妮悉心照料自己的孩子,传授生存本领,希望延续家族的兴旺。然而松鸡家族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在人类面前不堪一击,猎人老卡不但射杀了布兰妮,而且踩死了四只小松鸡。其余的小松鸡或是死于冬天的严寒,或是死于冒着青烟的猎枪前。强壮智慧如红颈环自己,也没能躲过捕鸟夹的折磨。成长的云谲波诡由此可见一斑。
三、理解自然、尊重生命的深刻反思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凭借发达的大脑与双手获取生存优势,逐渐将自身视为万物之长,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19世紀中后期的动物小说虽然以关怀的笔触提出善待动物的口号,走出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怪圈的第一步,但背后隐藏的是千百年来人类优等论的基本格调。动物不过是人类智慧的征服对象、人类爱心的施舍对象,而非与人类平起平坐的交流对象。况且,“善待”本身也具有针对性,是否善待某一类动物往往是以人类利益为衡量标准。西顿坚持用尊重的心态平等看待动物,认为“无论是人,是动物,还是植物,凡是有生命的存在物都应当得到道德上的同等尊重”。[10]因此,无论是描写英雄动物的悲剧陨落,还是展示平凡动物的生存历程,西顿都没有将动物视为万恶不赦的敌人,抑或是任人摆弄的玩偶,而是以冷静客观的笔调呈现一个个独立个体生命应有的精神世界,表现出对于自然、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理解。
这首先体现在对于动物情感的体察。长久以来,人类总是关注于动物的光彩外表或是食用价值,却忽视了“他们和人类其实没有什么分别,也同样具有语言和情感”。[11]西顿满怀对生命的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体会着动物们的喜怒哀乐,以此唤醒人们心中与动物血脉相连的认同感。春田狐偷鸡时诡计多端,但狐狸妈妈的舐犊深情并不逊色于人类。小狐狸被捕,狐狸妈妈冒着被捕杀的危险三番五次地为孩子送来晚餐,甚至为子复仇,铤而走险,把猎狗引到铁轨上。面对被铁链拴住的小狐狸,狐狸妈妈咬铁链埋铁链,“把所有的铁链都拖进了坑里,然后在上面盖上泥土,然后很高兴地以为锁链就此消失了,当即叼着儿子就往火柴垛跑”。[12]面对死于非命的三只小狐狸,狐狸妈妈悲痛欲绝,不仅在遗体旁守护了整整一夜,而且和往常一样为孩子们带来丰盛的晚餐,“将食物摆放在孩子面前,接着在他们的身边躺下,召唤着他们快来吃晚饭,甚至试图把食物喂到他们嘴里”。[13]这些看似愚蠢的举动背后,分明是一颗饱尝失子之痛的慈母心。也正是由于这样深沉的爱,狐狸妈妈才不容许小狐狸在枷锁下苟延残喘,亲自用毒药结束了小狐狸的生命。正如西顿所说,“人类所具有的东西动物不会一点没有,动物所具有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人类所分享……动物都是有情有欲的生灵,只不过同我们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14]在动物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人类和动物并非截然对立的生物种群,而是拥有相似情感世界的生命个体。
其次是西顿对于弱者的尊重。不同于杰克·伦敦对于强者生命的格外青睐,西顿虽然将目光集中在自然界的佼佼者上,但并没有用世俗界限将强者和弱者划分得泾渭分明。狼王洛波虽然强大,但也有脆弱的一面。棉尾兔攻击性不强,但却能在天敌环绕中拼出一条生路。动物的强弱不在于能否战胜其他的动物,而在于能否摆脱自身的生存困境。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面前,所有的动物都既是强者又是弱者。强弱只有生存竞争中的相对意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这种对强弱一视同仁的态度在涉及人与动物关系时显得尤为可贵,毕竟几乎没有动物是人类的对手,尊重弱者就是在生命层面坚持人与动物平等的态度。
最后是对动物悲剧性命运的思索。对于每一个努力存活的生命个体而言,死亡,或许就是它们一生最大的悲剧了。危险无时无刻不笼罩在野生动物头顶。它们既要顺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残酷自然法则,又要面对人类无所不在的追捕与猎杀。即使身为某一动物种群中的最强者,也难逃死亡的阴影。狼王洛波虽然称霸克鲁坡草原,多次逃脱人类的毒药与陷阱,但在失去伴侣布兰卡的锥心之痛中无奈被擒,在失去自由的痛苦绝望中放弃生命。松鸡红颈环身体健硕、聪明机智,一圈红脖颈更是平添了王者之风,却无力抵挡猎枪、暴雪夺走妻儿的生命,最终自己也深陷囹圄。乌鸦元帅银斑纵然精明睿智,却难逃天敌猫头鹰的魔爪。这些英雄动物生时如日出般绚烂壮美,死时如流星般急速陨落,传奇一生所带有的强烈悲剧色彩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或是扼腕叹息,或是掩卷遐思。值得注意的是,西顿并没有局限于单纯表现动物死亡的悲壮凄美,还进一步挖掘造成动物死亡的原因。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信奉者,西顿相信生存法则的存在,也尊重生存法则的结果,自然界正是依靠生存斗争维持生态平衡。因此,乌鸦银斑死于猫头鹰之手、棉尾兔妈妈毛丽在狐狸的追捕下力竭而亡固然令人伤感,但毕竟是自然界生存法则运作的结果,尚且可以被接受。狼王洛波被捕、消灭狐狸爸爸虽是人类所为,但狼群咬羊、狐狸偷鸡亦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生态链条的一环的人类保护自身生活资料也无可厚非。猎人老卡非法进山狩猎,胡乱踩死小松鸡却毫不在乎,抓捕红颈环却只为满足个人私欲则格外令人愤怒,“难道野生动物就没有任何的情感和权利吗?同为上帝所造,人类有什么权力把这样的痛苦和折磨施加在其他动物身上,难道仅仅因为他们不会讲人类的语言吗?”[15]在西顿心中,动物死亡的真正悲剧根源不在于天敌、不在于灾害、不在于人类为满足生存所需对动物的正常捕杀,而在于人类出于内心私欲对动物的滥杀。对于人类随意扼杀动物生存成长权利的愤怒谴责背后,正是西顿对生命价值的真心尊重和深切关怀。 四、结语
动物小说“显示了人类无论是在潜意识之中还是在清醒的意识之中,都未完全失去对人类以外的世界的注意与重视,那些有声有色的,富有感情、情趣与美感甚至让人惊心动魄的文字,既显示了人类依然保存着的一份天性,又帮助人类固定住了人本是自然之子,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员,并且是无特权的一员的记忆”。[16]在西顿笔下,动物并非人类社会投射的象征符号,而是与人类等同的鲜活生命;人类并非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而是与自然命运紧密相连的生灵。与杰克·伦敦意蕴丰厚的动物小说相比,西顿的动物小说既很少折射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又几乎从不暴露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冷暖,流淌着超然于世俗人世的纯净。尽管一些评论家为此诟病其作品“思想单一”,但是对于总是将视线聚焦于自身的人类而言,所谓的“单一”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已经有太多的作品执着于挖掘人性的矿井,忽视了对于动物生存状态的真正考量。西顿放下人类以万物之灵自居的倨傲姿态,摆脱社会道德伦理的层层包裹,始终以一颗童孩般单纯的心灵与动物展开精神层面的交流,既關注动物强者的悲剧陨落,又不贬低动物弱者的生存价值;既书写有关生存与成长的生命主题,又展现理解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内涵,正是人类童年时代对于自然的赤子之爱的坚守。
注释
[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2]LoriJoOswald:Heroesandvictims:thestereotypingofanimalcharacterinchildren’srealisticanimalfiction,Children’sliteratureineducation,1995,134.
[3][加]E.T.西顿:《西顿动物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4]同[3]。
[5]同[3],第13页。
[6]同[3],第132页。
[7]同[3],第92页。
[8][加]M.艾特伍德:《生存———加拿大文学主题指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64页。
[9]同[3],第99页。
[10][美]彼得·辛格:《动物解放》,光明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11]同[3],第78页。
[12]同[3],第45页。
[13]同[3],第47页。
[14][加]E.T.西顿:《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页。
[15]同[3],第148页。
[16]曹文轩:《动物小说:人间的延伸》,《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1860—1946)原名欧内斯特·伊万·汤普森,1860年出身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6岁时,西顿举家迁往加拿大。加拿大壮阔多彩的自然风光调动起他对于动植物的热爱。他不仅15岁时就开始编纂《加拿大鸟类索引》,而且长期在卡伯里群山间观察动物,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1898年,西顿的第一部动物小说故事集《我所熟悉的野生動物》出版,赢得了巨大成功。自此,西顿将毕生精力投入动物小说创作之中,并且利用自身影响力呼吁建立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区。49岁时,西顿的动物学著作《北方动物的生活史》获得博物学最高奖。64岁时,《狩猎动物的生活》获得著作和博物学大奖。70岁时,西顿迁居至新墨西哥州,建立“西顿村”,在村子中保留了大量动物图画和书籍。1946年,86岁高龄的西顿在家中溘然长逝。在86年的人生历程中,西顿一共留下了46部动物小说,塑造了一批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其笔下的动物不再成为人类价值的衬托,而是积极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不再满足于人类的关爱荫庇,而是依靠自身生存智慧完成生命历程。《西顿动物记》(上海译文出版社)收录了《狼王洛波》《春田狐的故事》《忠犬宾果》《棉尾兔豁豁耳》《松鸡红颈环》《乌鸦元帅银斑》《浣熊查查》七部作品。这些作品以英雄动物与平凡动物的双重书写为主要内容,以生存与成长为主题,以纯净的目光审视每一个鲜活的生灵,展现出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一、英雄动物与平凡动物的双重书写
何为英雄?何为强者?随着人类占据世界舞台中心,昔日深不可测的大自然成为人类平视乃至蔑视的对象,以往头顶神性光环的动物不过是由人类掌控命运的生灵。19世纪中后期动物文学中的家养动物就是人类驯化动物的现实反映。可以说,动物在人类眼中已无以个体生命为标准的强弱之分,只有以人类利益为尺度的好坏之别。西顿突破评判动物的传统标准,以动物才能而非人类利益论英雄,明确指出“英雄是有着杰出才能和卓越成就的个体,这个定义适用于无论是人抑或动物,英雄的历史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感动我们的灵魂”。[2]其笔下塑造的众多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生存智慧和卓尔不群的领袖风度,堪称动物中的翘楚。
狼王洛波就是西顿笔下典型的英雄动物。作者开篇就提到洛波在克鲁坡的赫赫威名,“他的大名在所有放牧人中家喻户晓,但凡是他出现的地方,恐惧就会传遍整个牛群,所有的畜牧者都对他又恨又怕”。[3]洛波不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而且具有独特的震慑力,“普通的狼即便在牧人的营地周围叫上半夜也不会引起任何的关注,然而仅仅是来自狼王的一声低吼就足以让听者立刻心惊胆寒,知道自己明天早上肯定会在牛群中看到一条杀出来的血路”。[4]洛波的名号之所以如此响亮,来自于他强健威猛的体格、非同一般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领导才能。在体格方面,洛波“身高足有三英尺,体重超过一百五十磅”,[5]比狼群中最为壮硕的副手还要高出一大截,在生存竞争中具有天然的生理优势。在智慧方面,洛波总能凭借敏锐嗅觉和生存技巧绕过精心布置的陷阱,避开细心调配的毒药,让志在必得的猎人们败兴而归。在领导才能方面,洛波不仅立下躲避人类、不吃非自己捕杀的猎物等规矩以提高狼群的自我保护能力,而且深谙团队协同作战之道,利用地形变化分散猎人猎犬再各个击破,巩固了自己的江山。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洛波的所作所为无疑严重损害了人类财产,扰乱了人类生活。但从狼群的生存状况来看,洛波带领狼群与猎人交手,在有限的生存资源中保留与繁衍种群,可谓是狼中豪杰。松鸡红颈环、乌鸦元帅银斑虽然处于食物链下层,但不失为不同动物种群中的佼佼者。红颈环是罕见的红颈松鸡,不仅具有比同类更大的体形,而且拥有可以折射紫、绿、金三种颜色的宽大颈环。与傲人外形相呼应的,是红颈环强壮的生命力。红颈环每次振翅都会带来轰鸣的响声,“‘簌———簌———簌———簌簌簌簌簌’如同引擎发动一般,响彻了整座山谷”,“以至于把一个从树林经过的小男孩吓得连滚带爬地跑回了家,告诉妈妈说:‘印第安人要来打我们了,他们已经把战鼓敲得惊天动地了!’”。[6]此外,红颈环还具有出色的生存智慧和令人类尊崇的可贵品质。他能够不声不响地绕过捕捉他的猎人老卡,利用调虎离山计引开猎犬,用翅膀教训想要偷吃小松鸡的松鼠,在配偶死后担负养育子女的家庭责任。乌鸦元帅银斑睿智机警,具有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他指挥团队根据地面情况调整飞行高度,对年轻乌鸦进行生存培训,是乌鸦群体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西顿在将目光投射给英雄动物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平凡动物的生存历程。与英雄动物相比,这些动物的生存力量较为弱小,但仍在各种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下竭尽全力保全性命、生息繁衍,同样令人动容。
兔子既无爪牙之利,亦无筋骨之强,往往是柔弱胆小的代名词。但在亿万年的进化史中,兔子凭借敏捷的身手、高度的警惕心在动物世界占据了一席之地。《棉尾兔豁豁耳》中的棉尾兔一家就展现了兔子的生存奋斗史。棉尾兔一生下来就面临着十面埋伏的生存处境,“想要他们性命的动物不仅有猫、狗、蛇、貂、狐狸、臭鼬、浣熊、老鹰、黄鼠狼、猫头鹰,还有人类,甚至连昆虫也与他们为敌”。[7]因为棉尾兔的攻击性不强,所以学会逃跑、躲藏就变得尤为重要。兔妈妈毛丽不仅将潜伏、瞬间静止、退步走、障碍跳等生存技能悉心传授给豁豁耳,而且教导豁豁耳如何利用荆棘丛、蔷薇树和铁丝网形成的天然屏障掩护自身。豁豁耳又将这些战术连同自身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棉尾兔家族就这样延续着种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与狼、熊、狮、虎等猛兽相比,狐狸在食物链中并不占据完全优势地位,其成长繁衍离不开生存技能的后天学习。《春天狐的故事》中,小狐狸们不仅要学习隐蔽洞口、声东击西、识别毒饵等基本生存技能,而且要在狐狸妈妈的带领下捕捉田鼠和红松鼠。复杂的生存训练背后是独自生存的不易。《浣熊查查》以浣熊的生活习性为依据,描写了浣熊出生、觅食、求偶等日常活动,记录浣熊查查由顽皮的幼崽成长为谨慎的成年浣熊的历程,反映出平凡动物成长的艰辛与顽强的生命力。 二、生存与成长的生命主题
无论是傲视群雄的动物强者,还是处于底层的动物弱者,都需要面临最现实的生存问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既不存在能够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你逃命的超人,也没有带着国王赦免令火速赶来的役使”,[8]唯有顽强的生存信念和高超的生存技巧才是保全性命的不二法门。西顿的动物小说就是一部动物的生存奋斗史,记录着不同动物艰辛的求生历程。
让我们看看处于食物金字塔底端的小动物们是如何施展生存智慧的吧。在《棉尾兔豁豁耳》中,豁豁耳和猎犬蓝爵展开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追击战:“豁豁耳先是直奔密林深处的D点,途中会跃过一个倾斜的枯树干E,在抵达D点之后他会沿原路返回到中途的F点,在这里他会突然偏离方向拐到G点,然后还是沿原路返回到中途的F点,在这里他会突然偏离方向拐到G点,然后还是沿原路返回到岔道上的J点,在这里他会暂时按兵不动,直到看着蓝爵从I点经过并往D点追去,豁豁耳才再次回到直行路线上的H点,之后他会朝着和敌人相反的方向回到枯树干E点,在这里他或者巧妙地遮掩自己的气味,或者直接跳上树去,在树干的最高点坐下,然后一动不动地等着好戏上演。”[9]为了摆脱猎犬蓝爵的追击,豁豁耳东躲西藏、声东击西,可谓将躲藏迂回的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生存的艰辛与生命的强韧跃然纸上。
如果说生存本就不易,成长则更为坎坷。动物们不仅要活,更要活下去。如何在险象环生的自然中成长繁衍成为动物们绕不开的核心主题。西顿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动物的生存斗争,而且以单纯客观的目光关注它们的成长轨迹,透视了一段段真实的生命历程。
法兰堡的红松鸡一家曾经一度兴旺,但最后却化为传奇随风而逝。松鸡家族是如何崛起,如何成长,如何消亡的?《松鸡红颈环》通过小松鸡红颈环成长为成年松鸡,繁衍后代却惨死于捕鸟夹的整个过程,带领我们一同体味松鸡家族艰难多舛的成长史。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小松鸡们就不得不进入残酷的生存竞技场,广泛学习各种生存技能,稍不留意就可能丧命———出生第一天跟着妈妈去喝水就要学会躲避狐狸的偷袭,出生七天后就要学会飞翔以躲避臭鼬的攻击,享受细沙浴要小心寄生虫传染疾病,无处不在的水貂、猫头鹰,神出鬼没的猎人更是防不胜防。层层考验之后,只有最强壮聪明的红颈环获取继续生存的通行证,成为一只光芒四射的成年红松鸡。个体的生命成长终于完成,新的循环周而复始。红颈环和妻子布兰妮悉心照料自己的孩子,传授生存本领,希望延续家族的兴旺。然而松鸡家族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在人类面前不堪一击,猎人老卡不但射杀了布兰妮,而且踩死了四只小松鸡。其余的小松鸡或是死于冬天的严寒,或是死于冒着青烟的猎枪前。强壮智慧如红颈环自己,也没能躲过捕鸟夹的折磨。成长的云谲波诡由此可见一斑。
三、理解自然、尊重生命的深刻反思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凭借发达的大脑与双手获取生存优势,逐渐将自身视为万物之长,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19世紀中后期的动物小说虽然以关怀的笔触提出善待动物的口号,走出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怪圈的第一步,但背后隐藏的是千百年来人类优等论的基本格调。动物不过是人类智慧的征服对象、人类爱心的施舍对象,而非与人类平起平坐的交流对象。况且,“善待”本身也具有针对性,是否善待某一类动物往往是以人类利益为衡量标准。西顿坚持用尊重的心态平等看待动物,认为“无论是人,是动物,还是植物,凡是有生命的存在物都应当得到道德上的同等尊重”。[10]因此,无论是描写英雄动物的悲剧陨落,还是展示平凡动物的生存历程,西顿都没有将动物视为万恶不赦的敌人,抑或是任人摆弄的玩偶,而是以冷静客观的笔调呈现一个个独立个体生命应有的精神世界,表现出对于自然、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理解。
这首先体现在对于动物情感的体察。长久以来,人类总是关注于动物的光彩外表或是食用价值,却忽视了“他们和人类其实没有什么分别,也同样具有语言和情感”。[11]西顿满怀对生命的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体会着动物们的喜怒哀乐,以此唤醒人们心中与动物血脉相连的认同感。春田狐偷鸡时诡计多端,但狐狸妈妈的舐犊深情并不逊色于人类。小狐狸被捕,狐狸妈妈冒着被捕杀的危险三番五次地为孩子送来晚餐,甚至为子复仇,铤而走险,把猎狗引到铁轨上。面对被铁链拴住的小狐狸,狐狸妈妈咬铁链埋铁链,“把所有的铁链都拖进了坑里,然后在上面盖上泥土,然后很高兴地以为锁链就此消失了,当即叼着儿子就往火柴垛跑”。[12]面对死于非命的三只小狐狸,狐狸妈妈悲痛欲绝,不仅在遗体旁守护了整整一夜,而且和往常一样为孩子们带来丰盛的晚餐,“将食物摆放在孩子面前,接着在他们的身边躺下,召唤着他们快来吃晚饭,甚至试图把食物喂到他们嘴里”。[13]这些看似愚蠢的举动背后,分明是一颗饱尝失子之痛的慈母心。也正是由于这样深沉的爱,狐狸妈妈才不容许小狐狸在枷锁下苟延残喘,亲自用毒药结束了小狐狸的生命。正如西顿所说,“人类所具有的东西动物不会一点没有,动物所具有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人类所分享……动物都是有情有欲的生灵,只不过同我们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14]在动物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人类和动物并非截然对立的生物种群,而是拥有相似情感世界的生命个体。
其次是西顿对于弱者的尊重。不同于杰克·伦敦对于强者生命的格外青睐,西顿虽然将目光集中在自然界的佼佼者上,但并没有用世俗界限将强者和弱者划分得泾渭分明。狼王洛波虽然强大,但也有脆弱的一面。棉尾兔攻击性不强,但却能在天敌环绕中拼出一条生路。动物的强弱不在于能否战胜其他的动物,而在于能否摆脱自身的生存困境。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面前,所有的动物都既是强者又是弱者。强弱只有生存竞争中的相对意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这种对强弱一视同仁的态度在涉及人与动物关系时显得尤为可贵,毕竟几乎没有动物是人类的对手,尊重弱者就是在生命层面坚持人与动物平等的态度。
最后是对动物悲剧性命运的思索。对于每一个努力存活的生命个体而言,死亡,或许就是它们一生最大的悲剧了。危险无时无刻不笼罩在野生动物头顶。它们既要顺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残酷自然法则,又要面对人类无所不在的追捕与猎杀。即使身为某一动物种群中的最强者,也难逃死亡的阴影。狼王洛波虽然称霸克鲁坡草原,多次逃脱人类的毒药与陷阱,但在失去伴侣布兰卡的锥心之痛中无奈被擒,在失去自由的痛苦绝望中放弃生命。松鸡红颈环身体健硕、聪明机智,一圈红脖颈更是平添了王者之风,却无力抵挡猎枪、暴雪夺走妻儿的生命,最终自己也深陷囹圄。乌鸦元帅银斑纵然精明睿智,却难逃天敌猫头鹰的魔爪。这些英雄动物生时如日出般绚烂壮美,死时如流星般急速陨落,传奇一生所带有的强烈悲剧色彩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或是扼腕叹息,或是掩卷遐思。值得注意的是,西顿并没有局限于单纯表现动物死亡的悲壮凄美,还进一步挖掘造成动物死亡的原因。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信奉者,西顿相信生存法则的存在,也尊重生存法则的结果,自然界正是依靠生存斗争维持生态平衡。因此,乌鸦银斑死于猫头鹰之手、棉尾兔妈妈毛丽在狐狸的追捕下力竭而亡固然令人伤感,但毕竟是自然界生存法则运作的结果,尚且可以被接受。狼王洛波被捕、消灭狐狸爸爸虽是人类所为,但狼群咬羊、狐狸偷鸡亦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生态链条的一环的人类保护自身生活资料也无可厚非。猎人老卡非法进山狩猎,胡乱踩死小松鸡却毫不在乎,抓捕红颈环却只为满足个人私欲则格外令人愤怒,“难道野生动物就没有任何的情感和权利吗?同为上帝所造,人类有什么权力把这样的痛苦和折磨施加在其他动物身上,难道仅仅因为他们不会讲人类的语言吗?”[15]在西顿心中,动物死亡的真正悲剧根源不在于天敌、不在于灾害、不在于人类为满足生存所需对动物的正常捕杀,而在于人类出于内心私欲对动物的滥杀。对于人类随意扼杀动物生存成长权利的愤怒谴责背后,正是西顿对生命价值的真心尊重和深切关怀。 四、结语
动物小说“显示了人类无论是在潜意识之中还是在清醒的意识之中,都未完全失去对人类以外的世界的注意与重视,那些有声有色的,富有感情、情趣与美感甚至让人惊心动魄的文字,既显示了人类依然保存着的一份天性,又帮助人类固定住了人本是自然之子,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员,并且是无特权的一员的记忆”。[16]在西顿笔下,动物并非人类社会投射的象征符号,而是与人类等同的鲜活生命;人类并非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而是与自然命运紧密相连的生灵。与杰克·伦敦意蕴丰厚的动物小说相比,西顿的动物小说既很少折射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又几乎从不暴露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冷暖,流淌着超然于世俗人世的纯净。尽管一些评论家为此诟病其作品“思想单一”,但是对于总是将视线聚焦于自身的人类而言,所谓的“单一”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已经有太多的作品执着于挖掘人性的矿井,忽视了对于动物生存状态的真正考量。西顿放下人类以万物之灵自居的倨傲姿态,摆脱社会道德伦理的层层包裹,始终以一颗童孩般单纯的心灵与动物展开精神层面的交流,既關注动物强者的悲剧陨落,又不贬低动物弱者的生存价值;既书写有关生存与成长的生命主题,又展现理解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内涵,正是人类童年时代对于自然的赤子之爱的坚守。
注释
[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2]LoriJoOswald:Heroesandvictims:thestereotypingofanimalcharacterinchildren’srealisticanimalfiction,Children’sliteratureineducation,1995,134.
[3][加]E.T.西顿:《西顿动物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4]同[3]。
[5]同[3],第13页。
[6]同[3],第132页。
[7]同[3],第92页。
[8][加]M.艾特伍德:《生存———加拿大文学主题指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64页。
[9]同[3],第99页。
[10][美]彼得·辛格:《动物解放》,光明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11]同[3],第78页。
[12]同[3],第45页。
[13]同[3],第47页。
[14][加]E.T.西顿:《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页。
[15]同[3],第148页。
[16]曹文轩:《动物小说:人间的延伸》,《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