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人”从灵井走向东亚?

来源 :报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17日,河南许昌市西约十五公里的灵井镇西侧的一个坑塘,几块骨头化石的出现,让全球考古界的目光骤然聚焦于此。而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将之列为首位。这里到底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有什么举世瞩目的意义呢?
  近日就此次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本刊记者采访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
  
  石破天惊:“许昌人”头盖骨面世
  
  灵井遗址,不过是许昌灵井镇附近很普通的一个的坑塘。在这个普通的坑里,自2005年6月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昌灵井遗址考古队的队员们在此工作了近3年。其间,除了考古工作者外,中央、省,市的专家、领导来过,人民警察来过,大批媒体记者来过,现在,慕名而来的游人也与日俱增,这一切,都源于出土于此、被命名为“许昌人”的头盖骨化石。
  为什么这个化石的出土,会引来这么多的关注?当你知道这是继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后,15年来古人类化石又一次重大发现,当你知道这是继北京猿人惊动世界之后,世界古人类研究的又一有力证据,它将有望打破近年来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时,就知道原因了。
  2007年12月17日上午9点,是一个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铭记一生的日子,也是一个中国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石破天惊,“许昌人”头盖骨化石让专业考古人员着迷,亦让生活在中华大地的龙的传人着迷,我们发现了能解决中国人类起源的谜题的关键证据!
  带着激动的心情,灵井遗址发掘队领队李占扬向记者讲述了“许昌人”出世的来龙去脉。
  
  偶然的机会发现遗址
  
  说起灵井遗址的发现,还得从1965年说起。当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国兴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住在遗址东约100米的一座民房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此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周国兴和灵井村民数人在泉眼以东的高台上刨坑栽树,突然觉得锹下有什么硬物,挖出一看,原是一块乳白色的石英石。他意识到,这里怎有这种石头?因为周围全是灰白色的粉砂土,按常理在这种土中不应有石英块的出现。他联想起一件往事,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考察时,也正是碰到几块石英碎片而引起注意,认为它们可能是古文化遗存,说不定能找到古人类,从而引出了著名的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于是,周国兴在此采集了1000余块石英片和不少动物化石,回北京整理后,将论文发表在《考古》杂志上。
  之后,周国兴又在许多场合呼吁,对这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然而由于坑底泉水不停地喷涌,此处长时间以来是一大片水域,埋藏文化遗物的地层被积水浸泡,尤其在夏季,泉水加上季节雨水,这里成了一片汪洋,根本无法进行考古发掘。
  
  百年一遇的机缘巧合
  
  正在考古队发愁无法进行考古发掘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在2005年4月,遗址西南约7公里的一家煤矿透水,导致包括灵井在内的几处泉水骤然断流,接着积水循泉眼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层出露,这可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好机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将这一重要情况上报,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当天就赶到现场,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请求对这处史前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之后,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这一发掘项目。随后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带领的灵井考古发掘队进入现场开始考古工作。
  2005年6月29日是第一个石英片出土的日子,到2005年年底,出土石制品2452件,动物化石3000余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当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但2007年下半年,由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紧锣密鼓,河南的考古任务艰巨而紧迫,再加上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任务如山,此时的李占扬也在犹豫是否停下灵井遗址的发掘。在考古所孙新民所长的支持下,灵井遗址考古队全力继续进行发掘。
  重大考古发现似乎都是出人意料的出现,此次“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也是如此。
  这一年的天气异常得好,似乎在暗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收获。往年一进入12月,不是雪雨就是封冻,考古工地一般在11月中旬便停止发掘。可这一年最低气温仍在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适宜发掘的天气。
  发掘期间,化石和石器逐渐增多,使发掘者感到欲罢不能。尽管如此,李占扬仍将停工日期锁定在了12月15日,可就在这一天将收工时,几件石器的正形标本出土了,有非常漂亮的尖状石器和刮削器。大家觉得,如这时停工回填太可惜,只好改变日程,决定无论如何在12月17日结束发掘,回填撤人。可就是在17日早上,头盖骨化石出现了。
  
  专家会诊化石
  
  李占扬立即向考古所领导进行了汇报,并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请求专家增援。
  而此时的李占扬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1929年中国第一个头盖骨发现后,当裴文中将发现头盖骨的消息,告诉时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主任、加拿大人步达生的时候,步半天竟未作任何反映。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不是步达生怀疑裴的认识水平,而是觉得裴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但到了1934年的一个早上,当贾兰坡将另一头盖骨发现的消息告诉北京时,以至于使另一位外国专家德日进急得找不着裤子!
  “在我的考古生涯中,第一次撞上这么重要的化石,包括国内同行在内,大都没有这种经历。后来想,当时化石露头很少,若一眼识空,将会如何,能不令我后怕?!”李占扬忐忑不安。
  两日后,北京专家如风而至,会同省文物局、许昌市的领导和人民警察一起制定可行方案。最后,考古人员将头盖骨化石整体提取送至北京,在北京一家科研机构标本馆进行了清理。
  2008年1月11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河南许昌古人类头骨化石专家研讨会”,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等十余位权威专家分别听取了李占扬和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的汇报。在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及伴出的石器和动物化石标本后,对头盖骨进行了鉴定,认为这次发掘是一次规范严谨、资料完整的科学发掘,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层位明确可靠,是我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按照惯例被命名为“许昌人”。从灵井动物群灭绝动物占44%的比例和光释光测年的初步实验结果判断,灵井遗址头盖骨化石出土层位时代为距今8万—10万年左右。   
  “许昌人”是“北京人”后代?
  
  当今,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有两大热门课题一为人类起源,另一为现代智人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已成共识,因非洲发现从距今400万年至几万年的人科标本达数百件,且演化关系清楚。
  关于现代智人起源,国际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非洲起源说”,国外一些学者根据化石特征、年代测定及遗传学研究等,提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都是非洲早期人类的后裔,根据这一学说,中国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约20万年前消失,现代中国人及中国的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和山顶洞人等,都是来自非洲的人类的后代。
  二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学说,代表人物是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这种学说认为,中国现代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中国不仅发现了距今800万年、比非洲古猿更“靠近”人类的腊玛古猿头盖骨化石,还发现了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170万年的无谋人,80万年前的蓝田人,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万至10万年前的辽宁金牛山人、4万至1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等。
  但这个进化体系却存在着关键缺失——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大陆,距今10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非常稀少,这直接影响着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而这一时期恰恰是“现代人”起源的最关键时期,即“非洲起源说”推断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关键时段。灵井遗址出土的“许昌人”头盖骨恰好被断代为8万年至10万年前,弥补了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的最重要“缺环”。
  不过,“许昌人”的出土并不能有力地说明现代中国人是由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连续进化来的。那么,“许昌人”究竟是北京猿人进化来的,还是迁徙到中国的非洲人的后裔,或者是北京人和非洲人的“混血”后代?现在仍是一个谜。
  我国专家经过多学科研究倾向于第一种说法,不仅是因为头盖骨信息含量的一致性,而且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都是本土文化面貌,少见外来因素影响。
  
  古人类和动物的“天堂”
  
  除了发现了“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外,“灵井”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动物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丰富,国内罕见,可称得上是古人类和动物的“天堂”。为什么会在此集中如此大量的动物呢?曾在此作过考察的中国科学院著名环境考古专家周昆叔说得很形象,“动物也要找些甜水喝呀!”据李占扬的观察,凡是在遗址内水井中的水都是甜水,这个地层以外,都是咸水。
  灵井遗址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出土的文化遗物有30000余件。3年来,灵井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骨器,总数占国内已出土骨器的70%以上,研究后可望改变学术界对于旧石器时代工具模式的认识。
  灵井遗址共出土18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两个已定为新属新种:灵井轴鹿(新种),许昌三叉角鹿(新属,新种)。灵井动物群中的灭绝种类有中国硕鬣狗相似种、古菱齿象、梅氏犀、披毛犀、李氏野猪、轴鹿新种、河套大角鹿和原始牛共8个,占灵井动物群总数的44.4%。
  
  谜底的解开还需要时间
  
  自从灵井遗址对外披露后,社会的关注度非常高,人们都期待能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但是李占扬研究员说:“应当清醒地看到,‘许昌人’的发现,也仅仅是找到现代人演化链条上的关键材料,距问题的解决还很遥远,灵井这场历史剧才刚刚开场,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耐心!”
  同时,李占扬还透露,根据“许昌人”头盖骨化石提供的信息,头盖骨的断块拼接和复原工作下半年便能开始,这项工作可望在年内完成。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后续的考古发掘和科研人员的成果,期盼早日揭开“许昌人”、身世之谜!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宫廷手工艺,“京绣”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已被列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范围之内。  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京绣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其选料精细,针工巧妙,色彩绚丽,格调高雅,形象逼真。在品种规格上多式多样,尤其是有些纹样在其它绣种中是不准许使用的,如龙袍、诏书等。明清官员官服上
期刊
独具创意的思想内涵,自然淡雅的时尚装扮,清新纯美的风格造型,烂漫青山碧水真情实景,这些构成了现在婚纱摄影的流行元素。  传统的婚纱照“千照一面”,几乎全是“流水线”式的拍摄,相同的服装和造型与道具和背景,新人们不外乎是相拥而笑,相同的POSE,相同的相册设计,同一家影楼走出的新娘新郎婚纱照,都模子刻的一样,从而成为“80后”新人排斥的对象。现在的新人们不再满足摆拍的婚纱照片,他们希望用不同的婚纱摄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时期,我国声誉远及海外,后来世界各国因此称中国人为“唐人”、如今在国外,有华侨或中国血统的外籍人聚居城市的街区,多被称为唐人街。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兴起,多因中国人到海外谋生,人地生疏,又不懂当地语言,为了沟通乡情,聆听乡音,进而互助互济,自发居住在一起。后来在一起的华人多了,便有人出来摆摊设点,开设商店、客栈,并建起宗祠、寺庙,成立各种会馆,这就是唐人街形成的一般过程。  现在亚非拉
期刊
上班途中突然下大雨,你走入便利店打算买一把雨伞“应急”,眼前有五款雨伞,你会选购哪一款呢?  立体款式  圆点雨伞  动物图案  折叠雨伞  净色雨伞    选“立体款式” 自恋度:25%  选立体雨伞的你,自恋程度极低,属于自视平凡型。你对自己的外形没信心,认为自己相貌普通,促使你特别喜欢打扮,期望修饰自己的缺点,将优点发挥出来,所以你会选用立体雨伞——潜意识希望别人会注意自己。    选“圆点
期刊
看到这个题目,我真想一口盐汽水喷死出题的老师,一看就是没有度假经验,更没有租房的经验,自己坐在屋子里,看着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想出来的。  话说虽然我才18岁,但是已经在北京租房若干年了,不要问我为什么在北京上高中,回老家高考,我也想在北京高考,可是我不想去职高,只好回来啦。  租房子,不管是度假还是真实的租房子住,都不可能让你免费住几天,虽然业内有空租期的概念,但是这个是针对经纪人的,而不是对租客
期刊
动物都是搞笑小能手
期刊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期刊
和女朋友打电话  以前上学时整个楼层只有一部电话,一男生每晚10点准时与他女朋友聊天到很晚,大家不胜其烦。  后来大家想到一招,把电线拔了,然后,他依然每晚10点与他女朋友打电话到很晚。  数学老师  今天去补习班,一个老师走错了门。大家都在议论他是教什么的。我知道,便告诉他们:“他是数学老师。”  有个二货问我:“那数学老师教啥的?”  我说:“傻啊!体育老师没有教你数学老师是教语文的么?”
期刊
给我也摘点  学校里面种了棵杏子树,放学后同学都走光后,我和几个哥们去偷杏子。我们刚爬上去没摘几个就看到值班老师来了。几个哥们跳下树连滚带爬地跑了,我爬得太高了也不敢跳,一脑门子汗,心想这下完蛋了,又得挨揍。  我正紧张地想着怎么辩解呢,值班老师走过来从兜里掏了个塑料袋,说:“给我也摘点。”  一个礼拜的课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采用封闭式管理,而且,我们学校教导主任天天在校园内溜达,看是否存在
期刊
有只猪  一天,同桌突发奇想,想吓一下前面的妹子:“喂,你后面有蜘蛛!”  妹子头也不回,淡定地说了句:“对,我后面有只猪。”  玩手机  语文课,同桌在玩手机,玩得那叫一个全神贯注!  一会儿,我看老师要过来了,就推了他一下,大哥特淡定地把手机放我桌上了,然后来了句:“别玩了。”  也许你以为我很倒霉,可是我大气地说了一句:“老师,你拿走吧,我错了。”  同桌再也不理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