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经济在当今不再是难以让人描述的物象,而是演变成现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发展来看,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经济变化全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得益于我国得天独厚的文化基础和世界上消费潜力最大的文化产业市场。文化经济作为特殊新兴经济形态,它的出现既融合了经济与文化,又兼有文化与经济间的诸多特征。文章通过对两大要素间的相关理论的研读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剖析,解读总结社会与文化经济间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创意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3.047 文化经济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面临着逐渐被淘汰的趋势。想要实现经济的转型突破,适应世界走向,不仅取决于传统经济用铁血打下的钢筋混凝土,更加取决于文化经济的发展。政府多次提到要以文化力驅动经济战略来实现转变。这便需要我们意识到文化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中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文化经济是以传统经济作为奠基,以新生的文化产业为主要载体,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新经济,具有创新性、高盈利性、非物质性等异于常态经济发展的特点。
1 文化经济的出现和表现
文明的变革历经多种方式。从狩猎社会,到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舰船利炮和蒸汽火车带来工业洗礼。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世界之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对精神产品,或者说是高层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现在,消费将主要转移到精神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文化经济出现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看出,文化经济其实是社会高阶段才会产生。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以精神享受为新出发点,以文化产业为具体表现形态,创造或提供文化产品服务的一种经济模式。文化经济涵盖传承、产业甚至资本,表现出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文化的交融的状态。当“文化”中蕴含越来越多的社会因素时,产生、流动和消费便形成新的共同的经济领域。
变革,本质是通过对传统的创新从而用新技术开创新时代,而新技术实际就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凝结。文化经济飞速发展,充分说明了文化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群众需求对文化产品的影响更加突显,充分体现了文化经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社会发展变革期间,文化经济的表现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以文化经济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具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生产销售有物质载体文化产品产业,例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这种表现形式虽较传统,但它却是文化经济产业最初的载体与创造价值的模式。二是以非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服务,不论是传统戏剧的表演,还是大型音乐节,演唱会的出演,乃至于明星,大型企业经纪策划业务,都属于这种形式。三是文化向其他行业增添经济价值的表现,文化旅游是典型例子。
虽从各方面看来旅游和文化并无相似性,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强的关联。人们进行旅游是强市场性的经济活动,同时每次旅游也是种文化活动,旅游景点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文化传承交流。
文旅产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同时它的存在也证实了在市场需求和环境发生变动情况下文化经济和旅游会相互渗透、越过原有边界组成新兴产业的结果。
2 文化经济的特征
文化经济与传统经济相同,都是要通过劳动才会产生。但差异是,文化经济诞生本质是脑力劳动的产物。之所以有如此的定义,是因为文化经济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非限制性。如果说制约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物质性的稀缺。那对于文化经济发展来讲,影响极小,它的发展,取决于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不同于自然物质资源的获取方式,它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高新技术的开发、先进公司的管理理念等都是对于文化资源的利用。
(2)相对无形性。文化经济以无形的观念、知识、信息等方式存在。经过创新和创造的新理论也算是文化经济,而不是非要像物质资源有具体的表现载体。
但是,有的文化经济的表现却是附着在物质上的, 故不能把物质和文化经济区分得过于绝对。社会发展中,许多物质运作中包含很多文化成分。比如通过科技术种植出的高产量农田,代替人们进行劳作的数控机器人, 这些都是承载在物质之上, 是一种物质经济, 但它同时也受到文化经济资源技术的充分影响,所以文化经济也是它离不开的一部分。
(3)低成本性。许多文化经济最原始的开发和利用几乎零成本,文化是通过千年来传承而存在的。对于它的使用不需要过多的去支付什么。文化存在于人的内心和社会的各方面,对其利用的深浅是看人类对于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理解是否正确和透彻。
3 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随文化经济的出现而壮大的新产业。文化产业可以全方面的参与到世界发展融合交流的大潮中来,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经济无法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所给社会带来的问题。重要的是,文化产业通过打通地理隔阂和差异,在解决现代发展难点和各地区发展差距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不少的中、西部城市因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自身限制的原因落后于沿海城市,但近年来不少城市在探寻自我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找到了更好的路。
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在集体实际上的重要表现。它偏重以文化要素作为基点来促进产业转型、以文化之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既对新兴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又扮演了新旧转换的角色,对经济领域重塑新动力发展来讲是重大里程碑。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条件下,也正是文化产业多元化的关键时期,如何使文化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传统性桎梏,而是致力于通过永续创新塑造经济突破才是要思考的问题。
4 当今文化经济发展阻碍
与文化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虽有悠久丰富的文化,但起步和发展很晚,对于接受文化经济和发展文化经济的准备工作也略显不足。人们依然用老旧的眼光来看它。这种传统的弊端严重的阻碍文化经济的扩张发展。
保障文化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处于滞后的阶段。管理治理的法制建设不足带来的后果,就是打击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文化输出国家,文化经济早已变成经济发展重要来源。以日本为例,政府对于文化经济的重视是其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出台关于文化经济的法律法规,不仅从整体上对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准确的定位,而且相关政策更是有实用性的。日本关于文化经济较为著名的法律有《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和《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日本的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在全球都享有极大的声誉。
反观我国,文化经济发展仍在朦胧的探索中,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消费也主要是面向本国,在世界上少有显著的文化品牌。一系列的弊端进而导致文化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缓慢。
5 结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相互促进的因素组成的,不论在任何体系的发展中,都无法忽视每个要素出现和生长。文化经济亦是如此,系统经济观中的“文化经济”概念意味着现今不仅要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更要对于文化经济理解不局限于表面单纯的资本收入,更多是思考内涵,探寻文化价值,令文化经济真正地融入到市场中来,最终完成文化的传承和引领经济创新社会发展,实现共荣。
参考文献:
[1]戴维·索罗斯比. 经济学与文化[M].王志标,张峥嵘,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1.
[2]李新家.关于文化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J].思想战线,2006(1).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创意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3.047 文化经济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面临着逐渐被淘汰的趋势。想要实现经济的转型突破,适应世界走向,不仅取决于传统经济用铁血打下的钢筋混凝土,更加取决于文化经济的发展。政府多次提到要以文化力驅动经济战略来实现转变。这便需要我们意识到文化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中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文化经济是以传统经济作为奠基,以新生的文化产业为主要载体,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新经济,具有创新性、高盈利性、非物质性等异于常态经济发展的特点。
1 文化经济的出现和表现
文明的变革历经多种方式。从狩猎社会,到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舰船利炮和蒸汽火车带来工业洗礼。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世界之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对精神产品,或者说是高层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现在,消费将主要转移到精神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文化经济出现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看出,文化经济其实是社会高阶段才会产生。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以精神享受为新出发点,以文化产业为具体表现形态,创造或提供文化产品服务的一种经济模式。文化经济涵盖传承、产业甚至资本,表现出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文化的交融的状态。当“文化”中蕴含越来越多的社会因素时,产生、流动和消费便形成新的共同的经济领域。
变革,本质是通过对传统的创新从而用新技术开创新时代,而新技术实际就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凝结。文化经济飞速发展,充分说明了文化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群众需求对文化产品的影响更加突显,充分体现了文化经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社会发展变革期间,文化经济的表现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以文化经济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具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生产销售有物质载体文化产品产业,例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这种表现形式虽较传统,但它却是文化经济产业最初的载体与创造价值的模式。二是以非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服务,不论是传统戏剧的表演,还是大型音乐节,演唱会的出演,乃至于明星,大型企业经纪策划业务,都属于这种形式。三是文化向其他行业增添经济价值的表现,文化旅游是典型例子。
虽从各方面看来旅游和文化并无相似性,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强的关联。人们进行旅游是强市场性的经济活动,同时每次旅游也是种文化活动,旅游景点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文化传承交流。
文旅产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同时它的存在也证实了在市场需求和环境发生变动情况下文化经济和旅游会相互渗透、越过原有边界组成新兴产业的结果。
2 文化经济的特征
文化经济与传统经济相同,都是要通过劳动才会产生。但差异是,文化经济诞生本质是脑力劳动的产物。之所以有如此的定义,是因为文化经济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非限制性。如果说制约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物质性的稀缺。那对于文化经济发展来讲,影响极小,它的发展,取决于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不同于自然物质资源的获取方式,它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高新技术的开发、先进公司的管理理念等都是对于文化资源的利用。
(2)相对无形性。文化经济以无形的观念、知识、信息等方式存在。经过创新和创造的新理论也算是文化经济,而不是非要像物质资源有具体的表现载体。
但是,有的文化经济的表现却是附着在物质上的, 故不能把物质和文化经济区分得过于绝对。社会发展中,许多物质运作中包含很多文化成分。比如通过科技术种植出的高产量农田,代替人们进行劳作的数控机器人, 这些都是承载在物质之上, 是一种物质经济, 但它同时也受到文化经济资源技术的充分影响,所以文化经济也是它离不开的一部分。
(3)低成本性。许多文化经济最原始的开发和利用几乎零成本,文化是通过千年来传承而存在的。对于它的使用不需要过多的去支付什么。文化存在于人的内心和社会的各方面,对其利用的深浅是看人类对于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理解是否正确和透彻。
3 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随文化经济的出现而壮大的新产业。文化产业可以全方面的参与到世界发展融合交流的大潮中来,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经济无法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所给社会带来的问题。重要的是,文化产业通过打通地理隔阂和差异,在解决现代发展难点和各地区发展差距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不少的中、西部城市因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自身限制的原因落后于沿海城市,但近年来不少城市在探寻自我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找到了更好的路。
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在集体实际上的重要表现。它偏重以文化要素作为基点来促进产业转型、以文化之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既对新兴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又扮演了新旧转换的角色,对经济领域重塑新动力发展来讲是重大里程碑。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条件下,也正是文化产业多元化的关键时期,如何使文化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传统性桎梏,而是致力于通过永续创新塑造经济突破才是要思考的问题。
4 当今文化经济发展阻碍
与文化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虽有悠久丰富的文化,但起步和发展很晚,对于接受文化经济和发展文化经济的准备工作也略显不足。人们依然用老旧的眼光来看它。这种传统的弊端严重的阻碍文化经济的扩张发展。
保障文化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处于滞后的阶段。管理治理的法制建设不足带来的后果,就是打击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文化输出国家,文化经济早已变成经济发展重要来源。以日本为例,政府对于文化经济的重视是其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出台关于文化经济的法律法规,不仅从整体上对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准确的定位,而且相关政策更是有实用性的。日本关于文化经济较为著名的法律有《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和《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日本的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在全球都享有极大的声誉。
反观我国,文化经济发展仍在朦胧的探索中,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消费也主要是面向本国,在世界上少有显著的文化品牌。一系列的弊端进而导致文化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缓慢。
5 结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相互促进的因素组成的,不论在任何体系的发展中,都无法忽视每个要素出现和生长。文化经济亦是如此,系统经济观中的“文化经济”概念意味着现今不仅要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更要对于文化经济理解不局限于表面单纯的资本收入,更多是思考内涵,探寻文化价值,令文化经济真正地融入到市场中来,最终完成文化的传承和引领经济创新社会发展,实现共荣。
参考文献:
[1]戴维·索罗斯比. 经济学与文化[M].王志标,张峥嵘,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1.
[2]李新家.关于文化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J].思想战线,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