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行业的中国国情与全球一体化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广电行业的特殊性究竟在哪里?
  最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国内电视台的高清化转型。早在1999年央视就试验了国庆50周年庆典的高清转播,2001年高清拍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2002年高清拍摄电视电影《王忠诚》、2003年高清拍摄电影《冬至》并转为胶片版发行、2004年启动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的拍摄……在全球高清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一直紧密跟踪这一新技术的发展,脚步并不慢。
  然而当美国、日本、欧洲逐渐接近预定的高清播出目标时,直到2009年上半年,国内还只有四个高清频道,没有即时更新的新闻,没有热点栏目,收视人口同样寥寥无几。这一年的9月28日,在广电总局的催促下,国内9个一线电视频道启动“高标清同播”,但是这次参与“同播”的CCTV-1并未为其他“同播频道”做好“带头大哥”,除了若干个栏且和电视剧外,全球电视台都最看重的新闻和广告都未实现高清化(除了部分演播室播音员画面外)。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以央视为技术标杆的省市级“同播频道”自然也心领神会,一年来,除了北京卫视外,另外8个“同播频道”应该均未实现总局提出的高清播出率目标。
  与国内电视台对标清向高清转型并不热心不同,国内电视剧制作领域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电视剧的高清拍摄和高清制作;在电视电影领域早就实现了全高清拍摄制作,而愈加火热的院线电影领域,每年上线的影片中,高清拍摄方式也正与胶片制作流程平分秋色。
  国内电视台怎么了?
  分析国内电视台与欧美电视台的运营机制,最大的差别即,是否采取制播分离模式,以美国为例,大部分电视台只自行制作新闻、体育和电视剧节目,而综艺、游戏益智、谈话、儿童类等节目,多是节目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然后在各大电视网播出。在欧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以观众需求为导向的电视节目市场,新技术无疑是各大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的制胜法宝,在高清化改造方面只争朝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样以美国为例,在大型电视台、电视频道高清化改造完成后,目前的焦点是城市电视台地方新闻的高清化改造,各大摄像机厂商于是推出各种采用3片1/2英寸、1/3英寸成像像器件的低成本、无带化ENG和ENG/EFPN用摄像机,满足经济实力并不强的城市电视台的需求。
  而国内电视台基本上都是大包大揽,除了电视剧和广告外,其他各类节目全部都由电视台自行制作播出。各级电视台作为国家、各省市的垄断性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机构,拥有固定收视人群,拥有可观的广告收益,同时也成为国内广播电视节目拍摄、制作、播出设备采购的“巨无霸”群体。借用一下经济学家郎成平的观点,拥有了“定价权”国内电视台实际上决定了节目内容的形态——观众看什么或者不看什么,甚至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形态——厂商研制何种规格类型的摄像机、编辑和播出产品。
  回顾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20世纪的最后20年,国内电视台对于国际广电厂商提供的设备,态度基本上是“来者不拒”。21世纪这10年,伴随着国内非编厂商与各级电视台共同“研制非编制播网”,电视台逐步获得了决定主流制作设备形态的话语权。于是,在全球广电迈向制作流程无带化、图像高清化、新闻采集便携化的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电视台领域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笔者青眼有加的北京卫视,高清新闻基本上全部采用高端肩扛磁带摄录机拍摄,录像机线性对编;在全球市场上推出的多款高清摄录机,由于国内电视台的强烈要求,升级版不得不增加标清记录格式;具备高清、标清多种记录格式的掇录机,95%的时间是在拍摄标清素材;在各大摄像机主力推广高清型号的同时,为中国市场定制标清型号……
  相对于通信和消费电子,广电的确是个“小市场”,只有单个型号产品的销售量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摊薄其研发制造成本、获取利润。因此,厂商对是否研发某款产品都是慎之再慎;也正因此,笔者也非常看重广电设备制造商推出的每一款产品。虽然中国人口众多、电视台林立、市场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在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市场”中,产品细分已经成为吞噬广电厂商利润、蚕食厂商发展能力的肿瘤。
  2010年,我们欣喜地目睹了三网融合的启动。展望明天,我们将看到来自通信、网络领域的大规模资金进入节目制作领域,而传统电视台作为时政新闻的合法制作者、作为节目集成播控权的持有人,其形态逐步向全球电视台看齐。在中国,将雄起一个规模庞大的节目制作群体,这个更加理性的群体将采用与他们的欧美同行们同样理性的设备采购理念:高清拍摄制作,电视、网络、手机多层次发布;量入为出,采购最佳性价比的设备制作,而不仅仅以档次高低、手持还是肩扛、2/3英寸还是1/3英寸成像器件为选择的依据;要“面子”更要“里子”——节目是否能够赢得观众的认可、获取广告商的赞助、赢得实实在在的利润。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23日,CCBN2011(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北京国家展览中心举行。Datavideo洋铭科技在位于5号馆的5204展位为观众呈现了Datavideo中小型转播车,三网融合中的直播和VOD点播、排播系统等产品,各类移动式演播室和便携式演播室也结合网络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Datavideo特色产品——高标清硬盘录像机也在展会中亮相。  本刊执行主编吕尚伟先生
期刊
除了制作抠像、动画元素之外,手绘遮罩还可以运用在校色上,方便我们分离出画面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处理。这一期我们就来看看遮罩在色彩调整时是如何使用的。  1 首先在轨道上放置我们的原始素材,这是一个葡萄酒杯子与瓶子的画面。现在流行使用数码单反DSLR来拍摄视频,这样的静物在浅景深的镜头表现下当然效果非凡。EDIus 6可以直接读取这种数码单反的视频文件并进行实时编辑。  2 我们想降低一下背景的亮度和
期刊
一提到3D,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及《阿凡达》这部促进3D在近期迅猛发展的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3D话题,发展到今天,除了诸如《阿凡达》等大片带给我们的震撼感受外,作为理智的视频消费者应该更多的感受到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3D发展现状类比高清化步伐    从标清到高清的普及我们不难看出,消费者的购买意识往往都会稍稍领先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走进“国美”及“苏宁”等电器卖场,我们已经
期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标清视频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过渡之际,动态影像编辑方式的IT化,使得影视节目后期制作从低效率的传统胶片和磁带的束缚中挣脱了出来。今天,动态影像后期制作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在更多领域应用的多元化,就得益于此。2000年以后,在摄像机从标清向高清过渡的年代,IT化再次伺机而入。把持摄像机江湖30多年的3枚2/3英寸感光器件架构频频告急,动态影像拍摄工具的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  2010年
期刊
传统电视是世界人民都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对传播多元价值观、共享文化信息、对不同种族、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消除误解、增强互信起着最为重要的沟通作用。但是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新媒体时代,影像的表达也已经不是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了,我们特别需要新媒体冲击下的影像外宣语境的变革。  说到外宣影像,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纪录片,而纪录片的影像表达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弱项。寻找这里面的原因可能
期刊
今年一直忙于我们已经拍摄了多年的题材,为此推掉了好几个电影的纪录片的拍摄。我们拍摄舞校学芭蕾舞的孩子们第六年了,明年她们都将从舞校毕业,完成七年芭蕾舞严苛的训练,勇敢地去面对人生次重要的选择。未来对于她们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未知数,我们的摄像机伴随着她们经历了这七年的时间之舞。这个记录的过程常常让我很感慨也很感动,感慨时间带给人的变化。  那些我拍了六年的学芭蕾的舞校的孩子们。九岁那会儿最小的不过
期刊
Yamagata就是日本山形市的日语名字,对我来说也是纪录片之都。  我是2007年第一次到山形看他们的纪录片电影节,我在那里待了一个礼拜,发现在这个25万人的小城市,有18家电影院,以社区为基础的放映活动也很频繁。每一届纪录电影节,当地市民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他们担任志愿者、选片人,也成为主要的观众。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开始于1989年,每两年一次,由已故去的日本纪录电影的大师级人物小川绅介(
期刊
不过时代在发展,三维动画这个3D,和立体三维电影这个3D也有机会走到了一起。比如大家的喜欢的迪斯尼和皮克斯动画大作《玩具总动员》一共有三部,都是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
期刊
        
期刊
某天助手过来和我说:“抽屉里磁带装不下了,怎么办?”要知道我的工作室里有4个抽屉柜,都装满了磁带,现在又装不下了。几千盘的DV、HDV磁带放在那里,既是我的底气也是我的心病。  底气就是我拥有从2002年开始近十年的西湖野生鸟类的几千小时视频素材,从最早的佳能XL1系列DV标清摄像机,再到后来的佳能XL H1系列HDV高清摄像机,磁带一盘盘渐渐堆满几个抽屉。心病是这么多的磁带何时可能去采集,如果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