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直是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有效开发与整合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课程资源 开发与整合策略
课程资源的范围相当广泛,除教材外,还包含与社会、生活等密切联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地方、校本资源,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以及社会、学校、家庭中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资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轰轰烈烈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许多教师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综合开发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资源,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方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当行为,表现在:教学视野狭窄,拘泥于教材,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课外资源;资源“取而未用”,整合能力不强,使用不当,等等。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整合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有以下几条策略。
一、活用教材,丰富发展教材资源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它往往着眼于教学的共性和学生的整体水平,难以体现个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加工与活用,以提升其文本价值。
1.紧跟时政,增强教材的时效性。
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而教材素材往往滞后于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必要的置换和补充,使其适时、适用。一般来说,素材离教学内容的时间越近,时效性越强,结合度越高。如在《政治生活》中涉及党和政府相关知识教学时,我把“两会”的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联系新发生的时政展开教学,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好。
2.立足生活,凸显教材的近距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源于生活,要回归生活。而教材所举事例虽具典型性,但近距性差,学生缺乏亲近感,难以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筛选、整理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一般说来,选用的事例所发生的地点与学生距离越近,“近距性”越强,结合度越高。如在《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时,我把本校是民主党派人士的老师“挖”了个遍,一听到自己熟悉的老师,教室里一下就沸腾了,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还有什么比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更亲切呢?
二、把握特色,开发“本土”资源
本土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课最肥沃的土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要教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思想政治课鲜活的教材。
1.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和文化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环境、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就泉州而言,作为著名的侨乡,“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民营发展特区”,有着丰富的地方资源,如有开元寺、安平桥等历史遗迹,有南音、提线木偶等传统文艺,还有晋江鞋业、安溪茶叶、德化陶瓷等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这些都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把这些极具特色的地方素材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如我曾以本地名企——“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素材贯穿于“公司经营”这堂课,通过“列举公司的特征、阐述其运作形式”引导学生归纳相关知识,并设置“如果你是匹克总裁,你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等问题,在灵活、动态中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公司的经营战略。
2.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校本化”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不同的地区、学校和学生具有差异性,我们要根据课标,结合本地、本校的具体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国家课程资源“校本化”。如可通过对校本资源调查、分析、规划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的实际行动,建立起学校课程资源库,并做好相关的整合与共享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我曾以我校百年校庆为契机,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及校友们的讲述,引领学生了解我校辉煌的过去。学生被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真正领悟“为国树人,共进大同”的意境,这种积淀很深的文化资源优势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三、挖掘实践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学习的载体也必须从教材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开发整合好社会实践资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社会实践资源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极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政治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其实是对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能帮助学生拓宽面,增长见识,提高动手、动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时,恰逢中秋节刚过,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六个组,分头调查从节前一周到节后第二天各种月饼的价格变化,并将其画成曲线图,写出感悟,在班上交流。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又增长了社会阅历,提高了学习兴趣。
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能在学习主题明确的前提下,扩大课堂学习范围,挖掘学习潜力,释放个性,最终达到教学互动、共享知识、共同发展的效果。在《文化生活》“文化的传承”教学中,我借用学生关于“惠女服饰的演变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将学生参观、调查的内容引入课堂,理解文化的作用、传承与创新,先是把课堂延伸至课外,再由课外返回课堂,将实践资源整合后融入课堂教学,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师生、图书馆、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能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些资源的利用是多样的,可以采用活动课、体验课、研究课等课型,也可以采用时事开讲、剪报评述、演讲、专题讨论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一下,为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设计了模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课,有同学作为主持人模拟委员长主持大会,有同学模拟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有同学作为代表审议、表决通过议案,等等。学生通过活动巩固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使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的融合、沟通中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有效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要求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资源开发整合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资源开发整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资源开发整合是一座桥,它让我们与学生心灵相通……让我们用心去领会,用爱去浇灌,努力给学生一片创新的蓝天,让资源开发整合之花开得更灿烂绚丽。
参考文献:
[1]李蓓.感悟新教材处理策略与方法.
[2]江赠英.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资源的整合探究.2008.4.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课程资源 开发与整合策略
课程资源的范围相当广泛,除教材外,还包含与社会、生活等密切联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地方、校本资源,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以及社会、学校、家庭中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资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轰轰烈烈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许多教师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综合开发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资源,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方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当行为,表现在:教学视野狭窄,拘泥于教材,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课外资源;资源“取而未用”,整合能力不强,使用不当,等等。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整合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有以下几条策略。
一、活用教材,丰富发展教材资源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它往往着眼于教学的共性和学生的整体水平,难以体现个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加工与活用,以提升其文本价值。
1.紧跟时政,增强教材的时效性。
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而教材素材往往滞后于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必要的置换和补充,使其适时、适用。一般来说,素材离教学内容的时间越近,时效性越强,结合度越高。如在《政治生活》中涉及党和政府相关知识教学时,我把“两会”的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联系新发生的时政展开教学,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好。
2.立足生活,凸显教材的近距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源于生活,要回归生活。而教材所举事例虽具典型性,但近距性差,学生缺乏亲近感,难以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筛选、整理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一般说来,选用的事例所发生的地点与学生距离越近,“近距性”越强,结合度越高。如在《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时,我把本校是民主党派人士的老师“挖”了个遍,一听到自己熟悉的老师,教室里一下就沸腾了,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还有什么比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更亲切呢?
二、把握特色,开发“本土”资源
本土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课最肥沃的土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要教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思想政治课鲜活的教材。
1.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和文化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环境、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就泉州而言,作为著名的侨乡,“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民营发展特区”,有着丰富的地方资源,如有开元寺、安平桥等历史遗迹,有南音、提线木偶等传统文艺,还有晋江鞋业、安溪茶叶、德化陶瓷等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这些都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把这些极具特色的地方素材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如我曾以本地名企——“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素材贯穿于“公司经营”这堂课,通过“列举公司的特征、阐述其运作形式”引导学生归纳相关知识,并设置“如果你是匹克总裁,你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等问题,在灵活、动态中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公司的经营战略。
2.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校本化”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不同的地区、学校和学生具有差异性,我们要根据课标,结合本地、本校的具体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国家课程资源“校本化”。如可通过对校本资源调查、分析、规划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的实际行动,建立起学校课程资源库,并做好相关的整合与共享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我曾以我校百年校庆为契机,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及校友们的讲述,引领学生了解我校辉煌的过去。学生被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真正领悟“为国树人,共进大同”的意境,这种积淀很深的文化资源优势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三、挖掘实践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学习的载体也必须从教材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开发整合好社会实践资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社会实践资源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极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政治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其实是对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能帮助学生拓宽面,增长见识,提高动手、动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时,恰逢中秋节刚过,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六个组,分头调查从节前一周到节后第二天各种月饼的价格变化,并将其画成曲线图,写出感悟,在班上交流。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又增长了社会阅历,提高了学习兴趣。
政治课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能在学习主题明确的前提下,扩大课堂学习范围,挖掘学习潜力,释放个性,最终达到教学互动、共享知识、共同发展的效果。在《文化生活》“文化的传承”教学中,我借用学生关于“惠女服饰的演变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将学生参观、调查的内容引入课堂,理解文化的作用、传承与创新,先是把课堂延伸至课外,再由课外返回课堂,将实践资源整合后融入课堂教学,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师生、图书馆、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能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些资源的利用是多样的,可以采用活动课、体验课、研究课等课型,也可以采用时事开讲、剪报评述、演讲、专题讨论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一下,为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设计了模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课,有同学作为主持人模拟委员长主持大会,有同学模拟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有同学作为代表审议、表决通过议案,等等。学生通过活动巩固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使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的融合、沟通中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有效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要求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资源开发整合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资源开发整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资源开发整合是一座桥,它让我们与学生心灵相通……让我们用心去领会,用爱去浇灌,努力给学生一片创新的蓝天,让资源开发整合之花开得更灿烂绚丽。
参考文献:
[1]李蓓.感悟新教材处理策略与方法.
[2]江赠英.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资源的整合探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