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成长,优雅绽放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雨哈佛路》讲述了莉丝在充斥着毒品、饥饿、艾滋病等野蛮的环境中不借助于外力向命运发起挑战,她的奋斗历程让生命充满了韧性、坚毅和处变不惊,而进入哈佛大学和赢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则彰显了生命绽放的优雅。
  关键词:自我概念 价值条件化 非指导性治疗
  《风雨哈佛路》是根据真实人物莉丝·默里(Liz Murray)的故事改编的。莉丝的童年世界里充斥着毒品、饥饿、艾滋病、嘲弄和欺侮,她一直徘徊在恐惧、无助、挣扎、自弃的边缘。当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也进了收容所后,莉丝选择不再街头流浪,而是边打工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学业,最终以全优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同时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奖学金。莉丝的故事神奇而且充满了激励作用,她将人生中无数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她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诠释了人生的意义,野蛮成长但优雅绽放。本文拟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对莉丝的成功进行心理学的解读。
  一、心理特点和变化
  由野蛮的成长到最后优雅的绽放,莉丝的内心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僵化经验而产生的消极退避。由于父母染上毒瘾,所以八岁的莉丝开始乞讨、挨饿、被迫与母亲分离,诚如强制带走母亲戒毒的女警所说:“你们活得像肮脏的动物一样。”同样,莉丝在学校里的处境也是非常艰难:“我的牙齿发痒,很饿,老师的话好像碎在地上,传不到我这里”;“我是个有味道的孩子”……但是,即使发生了很多被羞辱、被抛弃的事件,莉丝仍然固执地认为“父母是上帝,他们从来不关心我的需要。但是却让我觉得他/她的需要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不关心我时却没让我感到伤害或愤怒”。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八岁儿童正处于学龄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学、老师的肯定和父母的关心。同时,也是通过成功处理学业和生活等获得胜任感的重要时期。但是,八岁的莉丝在破败的家庭生活中得到的是无望感、挫败感、自责感、内疚感和自卑感。这个阶段的儿童很容易将父母或家庭的伤害性事件归因为自己的错误,即都是我做得不够好导致了家庭或父母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带着这种僵化的经验,莉丝不愿意在学校向关心她的老师表达自己的情感,唯一有机会表达的也只是针对是否能参加考试这种简单的、外在的事件,不涉及自己的内心。她拒绝向老师承认母亲被带走强制戒毒的事实,她沉默并孤独地忍受着同学的歧视和无礼。
  (二)优势资源下产生的部分自我认同。尽管莉丝很少去学校,但她在考试中却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老师的褒奖、伊瓦的肯定、母亲眼里的赞赏等让莉丝内心升腾起希望,这也是最终让她选择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原因。借助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解析莉丝的自我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己身份的界定(吸毒家庭、母亲无法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而导致自己成为弃儿)、对自我能力的认识(爱读书、记忆力强、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与伊瓦分享自己的喜悦)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被嫌弃、被嘲笑)等。当小学老师真诚地称赞莉丝的好成绩并给予她生活上的关心(送给莉丝一些衣服)时,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情犹如一盏心灯点亮了莉丝灰色的、充满压抑和绝望的生活,她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
  (三)价值的条件化导致的错误知觉。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个体的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莉丝内心一直存在着对于来自父母、老师和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而事与愿违,莉丝的满分和恳求没有留下母亲。在被警察强制带离居所时,父亲的冷漠、爷爷的拒绝领养让莉丝被迫进入教养院。在饱尝了恐惧、欺侮而无力捍卫自己尊严的情况下,教养院的主管教师以莉丝不去学校而认定她有纪律问题。周围人的冷漠内化了莉丝的价值规范:“无论我怎样做,仍然没有人愿意接纳我。”当莉丝采用这一过程反映自己被抛弃的现实时,她产生了错误的知觉:“我无法让别人满意,我能做的就只有放逐自己。”所以,我们看到莉丝认识了处境同样悲惨的克里斯,他们流浪、乞讨、偷窃……
  (四)去价值条件化而达到的自我和谐。罗杰斯在《成为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他……变得越来越是他真正的自己,他开始抛弃那些用来应付生活的虚假的伪装、面具或角色。他力圖想发现某种更本质、更接近于他真实的东西。”(Rogers,1961)十五岁时母亲过世,悲痛至极的莉丝清醒地意识到:不能重演母亲的悲剧,要坚持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我可以推我自己一把,让我的生活变好。”所以,此时的莉丝不再信任别人的评价,而是更多地信任自己。在申请学校时,她说:“我为自己过去没有做好而感到惭愧。我的父母吸毒,很严重。我不会和他们沾边的。我需要一次机会爬出我出生的那个环境。”
  二、心理机制和治疗
  莉丝的成功归结为两方面。
  (一)莉丝的自我治愈能力。罗杰斯坚信:“本质上讲,人类是不断前进的有机体,他们会努力实践自己创造的本性并努力追求真理。”(Thorne,1992)一方面莉丝能更加开放地面对外界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受限制地形成更加灵活和自由的自我信念。面对自己的过去,莉丝没有感到难过,因为“在地铁里睡觉、吃丢弃的食物”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吸毒但没有让她受到感染,同时始终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正如莉丝所说:“我爱我妈妈,如此之深,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还患有精神分裂,但是我决不会忘记她爱我,虽然她做过一些事,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总是这样。”父亲帮助她办理了入学的手续后,主动鼓励她说:“我搞砸了,但你可以做到。”为了获得在校求学的机会,莉丝说:“我很聪明,我知道自己会成功的。”“每个我认识的人都是愤怒、疲惫的,他们是挣扎地活下去。但我知道有一个更好的世界、更好的生活,我希望在那里生活。”经历了教养院里暗无天日和卑鄙下流的打斗,感受了贫民区里的了无希望、通过谈论毒品与性而撑着度过的每一天,莉丝总结说:“我不得不背负着我的过去。”但是通过讲述给大众,她希望“燃烧、平息,这样她就可以向前走了”。母亲的离世和父亲也患了艾滋病的事实对莉丝的打击很大,但是她却说:“非常幸运是因为我心里所有的安全感被从身体中抛弃,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我必须向前……没有能后退的路。我要尽我所能地工作,看会发生什么?”莉丝自我的内部与外部变得统一了,没有了妈妈,但是她有了自己,因而她对生活更加适应了。爱和梦想作为成长性的驱动力让莉丝重新获得了更加稳定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心理自由,这是她自己成长经历所赋予她的礼物,她让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流动的过程,变化中充满了惊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好友克里斯,虽然具有绘画的天分,但她难以突破儿时家庭的阴影和伤害(外部经验),在自我内部层面上她处于“低自尊”的状态,因此未来的她或许会乞讨,或许会成为妓女。   (二)他者的非指导性治疗。非指导性的治疗要求治疗师要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思考并明晰来访者的言语及非言语信息上,以便能帮助来访者了解并领悟自己的感受。第一次与莉丝见面时,老师就记住了这个特别的学生。“我妈妈感染了艾滋病,几个月前死了。我一直期待着她照顾我。而她从来没有。我照顾她,她是我的孩子。但是,她现在不在了。”听到莉丝的心声,老师感受到她的坦诚并且对她的成长经历采取了非评价性的态度(不因父母的状况而贬低、否认莉丝)和共情(设身处地地理解莉丝这么多年的挣扎),对莉丝说:“现在是时候你自己照顾自己了。”同时,因为看到了莉丝改变自己的动机和愿望,他坚信莉丝有自我导向的潜力,她是能够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做出改变的。所以,老师提前宣布莉丝被录取了。在参观哈佛时,莉丝问自己:“这些人和我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是命运还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区别吗?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莉丝似乎触摸到了梦想的外壳,但在她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时,她的老师说:“(在哈佛读书的学生)他们也是普通人。这是一种渴望,不是不可能(考入哈佛大學)。”所以,心理疏导时首要的责任在于莉丝本人,她面临着决定自己的机会。虽然老师对莉丝有所期待,但是他让莉丝自己选择自我价值和目标——考入哈佛大学,为社会做贡献。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 [美]Gerald Corey.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M].谭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3] 《教育心理学》编写组编.教育心理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校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与干预对策研究”(2015RWYB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校人文思政项目“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研究”(2016RWSZ16)
  作 者:武春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金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出任密州知州时所作。借助于描写出猎的狂态豪情,蘇轼表达了重新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期许。作为苏轼较早创作的豪放词,此词品格高胜,境界阔大,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情感内涵 词史地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是时任密州知州的苏轼“小猎”而作。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期刊
摘 要:瑞士文坛活跃人物莱文斯基作为犹太人后裔,他的几部长篇小说都主要记录犹太人在欧洲近代反犹史中的苦难遭际。其代表作《梅尔尼茨》选取四个年份,讲述了犹太人梅耶尔一家在七十五年间的生活故事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在犹太人中,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合流还是保持自己特有的个性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这种争论也贯穿于莱文斯基的这本小说之中。最终,梅耶尔家族的历史也越发演变成了欧洲犹太民族的历史,而
期刊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叙述了困惑而茫然的男生渡边与两个性格迥异的女生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感情故事,是一部关于都市里迷失与自我救赎的作品。作品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孤独感,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年轻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从作品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村上春树对待孤独与无奈时的人生态度。本文从“孤独”的角度入手,评析作品中的孤独感。  关键词: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孤独  一、
期刊
摘 要:对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佩列文,我国学者偏重于对其创作手法的解析,作家作品中独特的时空建构艺术却鲜少受到关注。因此,在综述近年来我国佩列文研究状况的同时,从时空和存在的角度在作家文本中探寻进一步阐释的空间和可能性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佩列文 后现代主义 时空 存在  佩列文作为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其作品被评论界称为“唯一的畅销”。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俄罗斯,佩列文的创作都得到
期刊
摘 要:唐代诗人李白钟情于笛箫,白居易则嗜琵琶如命,这与两大诗人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有关,他们都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诗乐合一”的传统。管吹乐器笛箫演奏简单、抽象朦胧,更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品格,而弦鸣乐器琵琶则技法复杂、内容具体,更能反映白居易的现实主义情怀。但音由心生,从乐器作为情感的载体来说,两大音乐诗委婉幽怨,双乐齐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诗乐合一 李白 笛箫诗 白居易 琵琶诗 双乐齐
期刊
摘 要:在李重华的《贞一斋诗说》中,存在着以“意”论诗的现象。在论诗答问三则中他提出“意立而象与音随之”的观点,其“五长”说实质上都为“意”的不同表征方式,并辅以诗谈杂录批评历代诗人以强调诗“意”的要求。他本于儒家经学六义的论诗原则体现出时人论诗的学问化倾向,同时,李氏以“意”为首提出的理论核心兼及格调与性灵说,视角新颖。  关键词:《贞一斋诗说》 意 清诗话 诗论  中国古代最早提出“意”这一范
期刊
摘 要:电视剧市场每年生产播映的电视剧远远大于观众闲暇时间观剧的上限,只有少量电视剧能够脱颖而出,赢得高收视率,因此如何通过电视剧营销赢得市场显得非常重要。作为2014年的压轴大剧,电视剧《红高粱》在营销策略的运用方面可圈可点,首先,它巧于借势,利用该剧在内容、团队、地缘、政策、时机五大先天优势,为该剧的成功热播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善于造势,创造条件为此剧做全方位营销:如全流程话题炒作、全媒体的
期刊
摘 要:2016年暑期档,曾荣获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产片提名奖的爱尔兰动画电影《海洋之歌》,在电影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部有着浓郁爱尔兰凯尔特文化气息的异域动画电影,在国内获得了8.5分左右的好评。在好莱坞席卷全球的语境下,《海洋之歌》坚守了在地民族的文化姿态,将爱尔兰的传统文化作为艺术原创的起点,并对古老的民族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现代转化,用温情叙事和成长叙事建构了影片叙事的双线结构
期刊
摘 要:本文考察并比较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发展期到成熟期,即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对同一部作品——美国19世纪黑人女作家弗朗西斯·哈珀世纪之交的小说《伊娥拉·勒若伊》(1892)——的评价和再评价,指出这十几年间对该小说的诸种批评反映了日趋成熟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在不断的再发现和修正过程中,实现了方法上的语境化和指导原则上的动态观。黑人女
期刊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成为现今时代主要特征下,如何更好地向海外游客宣传中国的旅游资源和品牌,已经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庐山景区为例,分析了不同的翻译方式对旅游资料翻译的影响,提出了克服文化差异的旅游资料翻译策略,通过旅游资料的合理化翻译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传播 翻译 风景名胜 庐山  翻译,是把由一种语言构成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即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