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艺术中的移情手法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是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包括平面广告、电影、电视剧等等,而在这些视觉艺术中存在一种艺术手法,叫移情手法,移情手法在各种视觉艺术中都有用到。笔者认为移情手法是视觉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使用移情手法能一下子把你带入到某种状态,又能一下子把你带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中,它给视觉艺术提供了无限可能的表现力。
  关键词:视觉艺术;移情手法;视觉形象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视觉艺术中常用移情手法,是指视觉艺术中的某个元素唤起了观者的某种情感。如暴风可以唤起威力巨大、大灾难等联想,而至于这个背景中的人或物也就被赋予了相应的力量,哈利波特和敌人战斗的关键时刻总是发生与这种狂风闪电中。这是一种艺术中的处理手法,但这种手法的根源是移情,如果人们对暴风闪电没有情感,也就不会感觉到战斗的激烈。狂风闪电给人的情感转移到了主角的身上。这就是视觉艺术的移情手法。通过移情手法可以得出多种表现方式。本文先说明生活中的移情,然后说明视觉艺术中的移情,最后讲解视觉艺术的移情手法。
  
   1、生活中的移情
  
   生活经历给了我们对物的情感。小孩一出生对周围的事物不了解,接触之后就对这个事物有了理解。比如小孩生出来不知火为何物,看见火被火烧伤后对火有了特殊的情感,以后小孩看火就知道火有取暖等作用。看见暴风把房子吹倒,以后就知道暴风是威力巨大的。对事物的经历给了我们对事物的感受。
  我们有时也会把自己情感赋予给事物。我们以自己的感受来看待事物。我们大家都只知道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理想法。至于别人的感觉和想法都是我们自己凭借自己的经验得出的。如果我自己在哭,我的内心是悲伤的。如果我在笑,我知道我自己心里是高兴的。但是旁人在哭或笑我们也能体会到他心中的感受,我们都是拿自己的感受来看待事物的。而这一点不只是对人,对动物和植物也是一样。也是以自己的感受来看待。比如心情好的时候认为周围的事物也很愉快,心情不好的时候,认为周围的事物也不愉快。心情好时看见小狗后蹦乱跳认为它很愉快,心情不好时看见什么都不愉快。
  这就是移情作用,是指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当一个人对一个事物有了相应的情感之后,以后人看到这个事物时就会产生相应情感。比如我看一朵鲜艳的红花,花是红色的,气味是芳香的,所以给人的感官刺激是美好的感受,以后再看花的图片时也会得到相应的感受。第一次感受时,是亲身体验到的,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冲击着人的视觉感官。而第二次看图片时,这种感受几乎是条件反射的给人以花的感受。这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对花的感受赋予了花的图片。
  
  2、视觉艺术中产生移情的条件
  
  视觉艺术中的移情和生活中地移情类似,逼真才能产生移情。西方写实绘画需要观看者产生移情作用,所以画的很逼真。例如:在早期的西方古典绘画中有一个标准,就是描绘的是否逼真,因为古代没有像今天这样多的视觉形象,所以逼真再现事物对古代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可以了解一张画必须逼真,如果不逼真的再现就无法唤起人的移情特征。所以西方古典绘画,想尽方法逼真再现事物。首先发明了明暗渐隐法,画家学画的基础就是明暗渐隐法,认为这种手法就是艺术的基础,逼真就能抓住了物体形象特点和细节。逼真才能使人认出画中的事物,然后才能产生移情作用。
  逼真是移情的基础之一。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所以视觉艺术中的移情必须具有大众基础。比如在视觉艺术,中如要表现悲伤,就要找一具体形象来表示悲伤,这个形象必须能传达出悲伤而且必须是大众所认可的。假定我们用春夏秋冬四个画面之一来表现,你会选择哪一个?春肯定和忧愁不符,春在人心里是万物发芽开花,生命的萌芽时期,就像小孩童的成长,肯定和忧愁不符。夏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季节,带有浓厚的活力,昆虫鸟在树林里唱歌,肯定也是和忧愁的感觉不符的。冬天又太过凄凉,色彩上也是单调的灰色和白色,情绪上显得也很冷。冷的感觉足够让人躲在家里取暖。而表现出忧伤的风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秋天,秋天的颜色是暖黄色。最主要的是有树叶飘落,野草枯黄。让人联想到人将老去。当然秋也有丰收的,果实挂满树梢,金黄的子。没有谁规定秋天就是适合表现忧愁,但大多数人都选择秋天,这证明秋天适合表现忧愁。
  在视觉艺术中要让大众产生移情,必须具有大众基础。视觉形象联系着人的感受,必须能够唤起人的某种情感,这样才能感动人。由此笔者认为视觉艺术的产生移情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视觉形象必须逼真;二,视觉形象必须具有大众情感基础。
  
   3、视觉艺术的移情手法
  
   绘画中要产生移情效果画家首先要做到逼真。而摄影或电影所再现的本身就是逼真的现实世界,而且比绘画更逼真。但这些视觉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表现手法一移情手法。
  在视觉艺术中如果要表现一个人很悲伤,一般都会用到移情手法,这是表现效果所必需的,不然观众就体会不到悲伤。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悲伤中,于是周围的景物在他眼里也很悲伤。他快乐时,河里的鱼在他眼里也快乐。这是一个个人体验,旁人无法得知。把这个悲伤的人用相机拍出来,也就是我所说的视觉艺术。人们在看相片中的人时不一定会觉得他很悲伤。因为我们不是他自己,有时他的悲伤也不一定就反映在脸上或动作上。所以在视觉艺术中用移情手法来帮助人们看到他的悲伤或愉快。
  移情手法用于绘画中。如画一苹果,你觉得它很甜但别人也许不认为它甜,所以画家们一般都会精心选择合适的背景衬布作为唤醒甜美的催化剂,花纹精致的背景给人的感觉被移情到苹果上了。再如,夏尔丹画破旧的水壶,破损生活用品,这些物品很平常,甚至被认为是美的反面。夏尔丹为了唤起人们对物的情感,将这些物品笼罩在一束唯美的光线下,有些像夕阳一样的光线。破铜烂铁马上就赋予了生命一样,给人无限的回忆和遐想,因为夕阳给大众以回忆和遐想的感觉。
  电影中的移情手法。电影是一门比较强调真实的艺术,与戏剧相对,电影演员的表演更接近日常生活,而戏剧用特殊的声音和肢体动作来表现。这就要求电影演员的表演不能太夸张,必须和现实生活相似。而导演又要创造相应的效果,这就经常使用移情手法,常常是通过演员的背景来移情。如环境光、风雨雷电和自然物等来烘托主角。在电影中,一般拍摄悲伤的人,姿态悲伤表情悲伤,这还不够悲伤。表现冤情一定要七月下雪才够冤,《窦娥冤》用的就是这种手法。所以拍摄失恋后的人一定要在雨中。拍接吻的镜头一定要在百花丛中,最好是玫瑰花公园。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中武打动作一定要在竹林中。有一些战争电影,在表现英雄死亡时,不是在荒山野岭,而是在百花丛中。中国革命时期的战争电影尤其是这样,战士们死去时没有痛苦的表情,有时还有一丝微笑,倒地时肯定倒在野花从中了。相反,倒在一堆泥巴堆里,是留给敌人用的。每次看到战士为了祖国的胜利而牺牲,不带有一丝贪生怕死表情,都感动得流下眼泪。这些用环境来加强表现效果的做法的本质是移情手法。人们的情感被背景中的事物传达出来,通过背景给人的情感来加强主体的情感,这就是移情手法。
  移情手法在各种视觉艺术中都有用到。而且我认为移情手法是视觉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使用移情手法能一下子把你带入到某种状态,又能一下子把你带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中。它给视觉艺术提供了无限可能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藤守尧,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德]考夫卡,黎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3][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贡布里希论设计,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
  [4]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我们常会听到“某某药治标不治本”的说法,也就是俗语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有时治标是诊疗之必须,但治病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治“本”。所谓本者,病之根本——病机也。“
通过对艺术院校学生及其英语教学的分析,结合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语言文化知识的匮乏。为了提高学生恰当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
【正】 在现行教材、辞典中,《孔雀东南飞》一诗一直以乐府民歌的面目出现;如游国恩、萧涤非先生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1983年再版);北大中文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提出了分级教学的改革思路,达到激励学生的
北魏与元朝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穆岚北魏和元朝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作为一个尚处于原始和奴隶制中的民族,在进入较先进的汉民族地区以后,鲜卑族统治者和蒙古族统治者
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即心房不协调地乱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病都可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病人的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
摘要 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程在各类型的中国高校中都有开设,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所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比如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等,而此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以及艺术创造能力方面都极其重要,如何找到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教学方法 现状 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G
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剧烈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某些器质性病变的一个症
论《冬青树》的崇高美马华祥《冬青树》是清朝中叶著名戏曲家蒋土铨的一部力作。作者以不怕酷寒、霜打更青、不怕砍头、砍头更旺的冬青树来象征文天祥、谢枋得的无所畏惧、宁
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村,有一座药王庙。庙前立有一方石碑,上面刻着孙思邈的《养生铭》。显然,这庙是孙思邈的故乡人为他而建的。孙思邈被尊为“药王”,既在于他医术高明,也由于他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