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3多媒体通信系统安全技术

来源 :中兴通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介绍了基于H.323协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安全框架,给出了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了局端设备之间、局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安全实现技术,提出了直接呼叫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实现方法。
  关键词:
  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业务运营;网络安全
  ABSTRACT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curity framework of an H.323-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system‘s security requirements are outlined. The security technologies f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office (CO) ends and between the CO end and the subscriber end are analyzed, and then a method for the security of direct call is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Multimedia service operation; Network security
  
  随着数据通信的发展,宽带用户急剧增加,而业务的增长十分缓慢,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一个"瓶颈"。现在对多媒体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可以预见,多媒体通信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而把这个业务推向大众,就需要解决安全问题。
  未来的多媒体通信将是以IP网络为基础的,主要协议是H.323协议与会话启动协议(SIP)。相对于会话启动协议,H.323协议比较完善,但也很复杂。市场上支持H.323协议的设备比较多,潜在用户群比较大,同时在多点通信方面,在H.320协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H.323协议的会议功能也比较完善。
  



  1 H.323系统安全体系介绍
  
  图1给出了一个多媒体业务系统框架,其中:多点处理单元(MCU)主要处理多点业务,网关(GW)是H.323系统与其他网络之间的网关,流服务器可以提供非实时的多媒体信息, H.323代理是解决只具有内部IP地址的H.323设备加入运营网络的设备,网守(GK)是一个域的管理者,业务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多媒体业务,网络管理主要是通过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管理设备,AAA (认证、授权、计费)系统可以验证终端是否合法、是否有参加会议的权利,同时也收集计费信息。
  GK在该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负责收集认证计费信息,并把认证请求、计费请求用RADIUS(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协议发给AAA,GK可以分级管理,从而可以组建大规模运营网络。
  H.323系统中的安全保证主要采用H.235协议中规定的机制,利用CryptoToken(加密安全字段)、ClearToken(明文安全字段)等来实现。该系统主要采用3种算法:散列算法(MD5或HMAC-SHA1-96)、对称加密算法(DES、3DES)、公共密码算法(RSA),还可以选用TLS(传输层安全)协议、IPSec(IP安全协议),在IP、TCP层次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H.235协议还规定了RAS、Q.931、H.245与媒体数据的安全实现方法。
  H.323系统能实现点到点的通信安全保证,要求通信双方知道一个共享的密钥,或者采用数字证书。对终端来说,用户往往只有一个密码,而且用户的密码一般放在集中的认证中心,这就要求系统支持终端的集中认证。
  H.323系统要求GK迂回H.225.0 Q.931通道,支持快速呼叫或H.245隧道通信方式,那么终端、MCU、GW之间的通信信令都需要GK转发,这样,只要GK与GW、GK与MCU、GK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是安全的,整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就是安全的。由于避免了节点之间的直接呼叫,可以减少密钥的数量。
  媒体信号的加密是通过H.245消息协商一个会话密钥来实现的,节点之间媒体信号都可以用会话密钥加密,会话密钥是通过一个或多个GK来转发并加密的。
  当H.323系统中有H.323代理时,H.323代理必须与GK、MCU、GW、终端有共享密钥或数字证书,所有的信令都能被验证后重新加密。
  
  2 系统的安全功能及实现方式
  
  H.323系统主要实现的安全功能有:实现信令的完整性与不可抵赖性,不实现信令的加密;实现媒体的加密;支持终端用户集中认证方式,保证终端别名注册的安全性和终端呼叫信令的安全性。
  H.323系统中,GK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GK为MCU、GW、终端及下级GK提供认证,可以保障H.323别名注册的安全与节点之间呼叫通道的安全。当运营商之间需要互通时,又需要考虑顶级GK与边界设备相互之间的安全。



  如图2所示,其实现的内容有:
  (1)GK1、GK2向顶级GK注册,顶级GK与GK1、GK2之间的RAS消息采用H.235来保证安全,密码通过静态配置得到;
  (2)每个GK有一个对应的认证中心,GK1对应于AAA1、GK2对应于AAA2,采用RADIUS协议通信;
  (3)GW1、MCU1向GK1注册,GK1与GW1、MCU1之间的消息采用H.235来保证安全,密码通过静态配置得到;
  (4)H.323终端1向GK1注册,由于GK1向AAA1发出认证请求,取得终端密码,从而可以验证用户的各种请求;
  (5)H.320终端由于是采用电路方式建立连接的,不考虑终端与网关的安全问题,只需要考虑网关与GK之间的安全。
  
  3 局端设备之间的安全
  
  H.323系统中,网守间或者是MCU、GW与GK之间使用GRQ/GCF(网守发现请求/网守发现确认)协商它们之间的安全认证能力,用算法标识符来协商加密算法,在随后的xRQ消息中使用GCF中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局端设备之间的共享密钥使用静态配置方式来分配。网守接收到xRQ后,需要对加密安全字段进行认证,通过后再根据其他信息确定是回xRJ或xCF。
  图2中,网守和网守之间采用单向认证方式,下级网守向上一级网守进行登录请求,上级网守对直接下级网守进行安全性认证检查。通信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验证另一方的消息是否安全。



  图3分别列出2种实现RAS信令安全的通信流程。例如:若采用散列算法对整个消息作散列运算,以实现点到点通信的安全,则CryptoToken的cryptoHashedToken的tokenOID设为"A",CryptoToken的cryptoHashedToken的token的algorithmOID设为"V"表示MD5算法,"W"表示SHA1算法。而H.225.0 Q.931的安全通信与RAS是相似的。
  
  4 终端与GK之间的安全
  
  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为:
  *9誗由于密码需要在IP网络中传输,用户密码要求加密传送;
  *9誗实现信令的完整性与不可抵赖性;
  *9誗能防止重放攻击;
  *9誗采用集中的认证方式,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目前有两种方法保证终端与GK之间的安全:一是采用挑战握手方式,终端加密,GK只需要转发加密后的密文,AAA验证后通知GK终端是否合法;二是要求GK知道终端密码,终端加密后,GK验证终端是否合法。如图4所示,终端认证的通信流程如下:
  (1)终端用户用静态配置方式输入终端密码,发出GRQ、GCF来协商安全认证能力,如果需要采用挑战握手方式,则需要AAA发出一个挑战。
  (2)终端发出RRQ,并加密CryptoTokens,向GK注册,GK向本地AAA发出认证请求。
  (3)本地AAA若发现这个终端不是本地终端,可以转发认证请求给其他AAA,认证请求后,返回Access-Accept或Access-Reject消息。
  (4)GK根据本地AAA的回答,确认RRQ是否合法,若不合法,就返回RRJ,拒绝原因为安全认证不通过;否则,就按照正常处理流程处理RRQ。
  方法一的优点是:密码由终端加密,GK不需要知道密码,密码的验证是由认证服务器完成的,密码传递比较安全;缺点是不能实现H.235规定的安全,只能实现有限的安全。
  其具体缺点有:
  *9誗密码加密的算法与RADIUS协议规定的不同,需要修改认证服务器;
  *9誗无法验证所有的信令,因此不能保证H.225.0 Q.931信令的安全;
  *9誗该方法不能完成媒体通道会话密钥的交换。
  方法二的优点是:能保证所有的信令通道的安全,可以实现媒体通道会话密钥的交换,对H.235安全系统没有任何改变;缺点是RADIUS协议需要修改,GK需要知道终端密码,有安全隐患。
  当H.323信令需要穿过H.323代理时,代理在H.323实体之间充当了转发信令的角色,对于H.235中的加密Token需要解密或验证,重新加密后发出新的请求。
  5 直接呼叫的安全实现方法
  H.323系统中,GK迂回呼叫通道,会使GK性能大幅下降,因此,应当考虑直接呼叫的安全解决方法。H.235v2没有给出GK不迂回呼叫通道的解决方案,实际上,GW、MCU、终端之间直接建立呼叫通道,也是可以通过GK实现认证的,如图5所示。



  其原理是:H.323节点发出ARQ(接入请求),由GK产生一个加密的Token给H.323节点,H.323节点在Setup消息中传递这个加密Token给被叫,被叫把这个加密Token在ARQ中送给GK,GK解密后验证这个Token是否合法,若不合法,就返回ARJ(接入拒绝)。对于跨域呼叫也可以用LRQ(位置请求)来传递这个加密Token。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验证Setup消息,无法验证后续的消息。由于呼叫通道是基于TCP协议的,Setup是建立TCP通道后的第一个消息,所以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安全保证,但不完善。
  
  6 结束语
  
  由于IP网络有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媒体通信走向大众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问题,运营商最关心也是安全问题。但实际上,除了考虑通信的安全外,还应当考虑操作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ITU-T建议.H.323基于包交换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2 ITU-T建议.H.225.0基于包交换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信令协议和打包方法
  3 ITU-T建议.H.235v2多媒体通信安全与加密
  4 IETF RFC2865.远程拨号用户认证服务
  (收稿日期:2002-06-21)
  
  作者简介
  沈灿,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视讯产品总工,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网络与多媒体通信。已发表15篇论文。
  戴志军,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视讯产品总经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
  范旭彤,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视讯产品管理经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预测了"十五"期间中国IP市场规模及中国网通IP业务市场可能的占有率,分析了几个导致预测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减少预测误差的建议。  关键词:  业务预测;市场占有率;分析;建议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ecast of China‘s IP market scale and possible market occupat
期刊
摘要:文章研究了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端到端保密通信技术,通过分析TETRA系统所面临着的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端到端加密的设计方案,包括密钥管理及移动台端到端的加密通信,实现了TETRA集群系统内从发送端用户到接收端用户间的信息通信全程保密。  关键词:数字集群系统;保密通信;密钥管理
期刊
摘要: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型安全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安全技术的不足。文章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类,介绍了两种通用的入侵检测方法:一种是根据数据采集点的不同,将IDS分为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另外一种是根据检测所基于的原则不同,将入侵检测系统划分为异常检测IDS不口误用检测IDS。文章还对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异常检测;误用检测
期刊
摘要:文章研究磷化铟(InP)基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和PIN光电二极管(PIN-PD)单片集成技术,利用器件的小信号等效电路详细计算了长波长PIN/HBT光电子集成电路(OEIC)光接收机前端等效输入噪声电流均方根(日MS)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对于高速光电器件,当频率在100 MHz2 GHz范围内时,基极电流引起的散粒噪声不口基极电阻引起的热噪声起主要作用;频率大于5 GHz时,集电极电
期刊
2004年,手机市场风云变幻,许多知名企业纷纷与海外手机老牌劲旅合作,以致数以百计的手机品牌如过江之鲫,或一路高歌,或大起大落,或不温不火,或昙花一现。真正能在这个市场长久存活的企业,究竟要有哪些特质?从通信设备制造领域进入手机终端制造的中兴通讯认为,技术是立足之本。  日前,本刊采访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手机事业部总经理何士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兴通讯的手机经营理念及其对手机市场的理解。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IETF的因特网密钥交换(IKE)标准,指出对于IKE阶段I的野蛮模式存在一个容易导致拒绝服务(DoS)攻击的安全漏洞。文章认为这是由于响应方的安全联盟载荷没有加入到认证数据的计算中,使安全联盟载荷容易被篡改,从而导致双方可能协商出一个参数不相同的阶段I安全联盟载荷。  关键词:因特网密钥交换;野蛮模式;拒绝服务攻击;安全联盟载荷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兴通讯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无线互联网关产品——ZXWDSS XMG的体系结构和业务功能,给出了ZXWDSS XMG的典型组网方式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线应用协议;互联网;网关;面向对象
期刊
ITU—T光和其他传送网研究组(SCl5)于2004年4月19日一30日在瑞土日内瓦召开了2001—2004年研究期的第6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6个国家的15个电信主管部门(M成员)和部门成员(m成员)中的24个认可的电信运营公司、71个科学或工业组织的代表共292人。
期刊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指可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并提供统一网管的平台。目前的MSTP一般都基于SDH,即MSTPoverSDH。
期刊
传送网中引入动态交换是传送网概念的重大突破,是传送网的一次革命。动态交换的实现是引入了控制平面。控制平面的关键技术(即信令技术)的特色就是完成自动交换连接功能,实现快速的端到端光通路保护监控和恢复,快速地建立、拆除和维护一条跨全光网络的光通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