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步长:10人团队打造亿万级企业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注定会有太多的偶然,人们往往把这种无法测知的机缘巧因归于神秘的力量顶礼膜拜。而赵步长在经历了太多的偶然与必然后,猛然意识到,掌握了这些偶然与必然的规律,也就掌握了人生与财富的秘密。
  
  1998年春节前夕,厚厚的大雪给陕西咸阳市裹上了一层洁白的浓妆,在阳光照耀下分外夺目。步长集团的年度总结会在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举行,虽然都知道企业的业绩如坐火箭般节节上窜,但当赵步长骄傲地宣布“步长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时候,台下仍是掌声雷动:
  “回顾过去5年,步长集团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94年,我们在企业成立的第一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500万元,1995年,销售收入增到5000万元;1996年,步长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到去年,我们产值达到了6亿元,基本保持了10倍的增长速度……我们的目标是:第三个5年里形成跨国医药集团!”
  赵步长本就不大的声音,很快淹没在掌声的海洋里。这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一个初创的民营企业,依靠家族10人,竟然连续多年保持了10倍速的发展速度。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赵步长,此前只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一个在医学领域里浸淫了几十年的专家,对企业经营可谓“一窍不通”。
  
  产品:从卧室开始
  1981年,赵步长响应党的号召,辞去新疆阿勒泰地区卫生学校校长的职位,将妻携子回到故土关中,担任咸阳二一五医院医务科长。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1986年被提升为内科主任。
  在内科,赵步长常常看到那些被急匆匆抬进医院的瘫痪病患者,躯体僵硬、眼睛歪斜,嘴巴完全封闭着,再看着亲属满脸绝望地抬着患者走出医院,他的内心非常沉重,攻克中风偏瘫的念头油然而生。
  与妻子商议后,他将学习中风偏瘫治疗技术作为自己的一个人生目标。在沈阳脑血栓病治疗中心,赵步长学会了蛇毒静脉注射软化栓子;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石家庄、邢台、保定,到处留下了赵步长匆匆的身影。在保定一家医院学习了颈动脉注射蛇毒疗法后,赵步长渐渐悟出了一条疗效显著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药气针,正是这种药气针,使赵步长成为当时陕西省著名的“四神”之一的“神针”。
  药气针疗法虽然有效,一人之力治疗却数量有限。要彻底攻克中风、冠心病,最好能推出一种特效药,使更广泛的患者受益。于是赵步长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和书房。
  为了寻找突破心脑血管阻碍的虫类药引,赵步长在自己卧室里建起了一座养蝎房,最多的时候养了上万只蝎子,不受控制的蝎子四处乱爬,有一次甚至爬到了小外孙的饭碗底下,吓得小家伙把碗一扔号啕大哭,气得小女儿对他下了“最后通牒”:你再养蝎子,我们就不回来了!
  经历了无数个难眠的夜晚,“品尝”多种虫类,细研了古今各大名医典籍,赵步长终于寻找到了可靠的药引。不能在病人身上试,就学“神农尝百草”自己先服,确认没有副作用后,快乐的赵步长马上召集儿女,由妻子亲自下厨,做了一桌精美的酒菜,全家人度过了一个至今难忘的脑心通“圣诞节”。
  一个产品成就一个企业,融汇了赵步长夫妇一生心血的“步长脑心通”不但改变了世人对中药的看法,而且成为步长集团10年狂飙突进的绝对秘密,其药效至今罕有匹敌。
  
  事件:20分钟,改变一生
  如果没有1992年的新加坡之行,赵步长也许会与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一样,让自己的神奇技术摆在国家专利局的档案柜里,只是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划上一道美丽而平滑的弧线:尽职工作、退休、侍弄子孙……有了好产品,是不是就一定获得巨大的成功?答案是否定的。当初赵步长研制脑心通,除了作为医学专家对专业奥秘的执著追求,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一腔救死扶伤的爱心之外,并没有将它作为一粒财富种子的打算。
  1992年冬天,刚刚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赵步长接到通知,要求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大会组织者为了使这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特意安排了一次现场表演。论文宣读完毕之后,一位60岁的新加坡女士刘亚美,被人抬到了演讲台上。一时间,镁光灯四起,摄像机随之将镜头对准了病人。上场的是赵步长的衣钵传人,年仅25岁的大儿子赵涛。
  给刘亚美戴上了特制的药帽,赵涛取出了六七根闪闪发亮的银针,轻轻地刘亚美腿上、手上扎去,然后慢慢地按摩药帽。满场屏住了呼吸。20分钟后,刘亚美,这个瘫痪了6年的病人,竟然试探着站了起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会后第二天,新加坡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纷纷报道了“中国神针”,《联合晚报》宣称:“药气针治疗20分钟,瘫痪6年,药帽一戴,老妇就能走”。赵氏父子成了新加坡家喻户晓的“中国神医”。3个月过去了,赵涛在新加坡治疗中风患者上千名,他受到的欢迎程度超乎想象。在新加坡,赵涛扎一针的诊疗费是300美元,90天时间里,赵涛得到了90万美元的报酬。
  赵涛在新加坡3个月的行医生涯,不仅完成了步长集团的原始积累,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制药企业和投资商的注意。他们纷至沓来,要求与赵涛合作,组建专门生产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条件是赵涛“以个人身份作价2000万美元入股并担任企业董事长”,把“脑心通”制剂(没有生产批号的药品)生产规模化。1992年底,新加坡ZBT.SINO中风复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
  有了一个优秀的产品,也有了“偶然”得来了第一桶金,步长集团神奇的人生大幕开始徐徐拉开。
  
  体制:十个人的军队
  1992年底,整个咸阳市还沉浸在即将过节的祥和气氛中,从新加坡出访回来的赵步长像往常一样走在上班的路上,他没有留意到与他打招呼的同事们脸上,有着异样的神情。
  走到内科主任办公室,他掏出的钥匙竟然打不开门,叫来办公室的人员打开门,正面墙上那面醒目的锦旗也被取掉了,找到医院领导一问,领导神态自若地告诉他:“医院实行体制改革,进行了优化组合,您暂时没有哪个部门接收。”一个国家级的医学专家,居然被这样无端地“优化组合”掉了!
  这时,满眼满心里只装着心脑血管病的赵步长,才愤怒地回忆起了许多自己曾“粗心”过的往事——早在去新加坡之前,咸阳市举办经贸洽谈会邀请赵步长参加,可是医院领导死活不同意;赵涛与美国某公司签订了500万美元的合同,准备在咸阳市建立一座现代化的脑血管病医院和药厂,但在关键时刻,医院突然免去赵步长的脑血管科主任职务,由于他的突然免职,美方对投资环境产生了怀疑,最终取消了合同。
  赵步长意识到,自己在工作单位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险恶了。1993年元旦,他和妻子只领了60%的工资,2月份工资被全部扣发,最终,交给他们的是一张除名通知单。而这时候,妻子伍海勤再工作一年就可退休了。短短几个月,赵步长就被逼上了绝路,他经历了人生最幸福与最痛苦的两极。但福与祸的辩证关系在赵氏父子身上似乎得到了完全的体现,正是这“偶然”的辞退事件,使赵步长不得不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由医学专家向企业家的完美嬗变。
  这一年,中国国内正在形成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下海高潮。市场经济的大潮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的各行各业。远在新加坡的赵涛,将自己对国内形势发展的判断向父亲做了汇报,要求立即申报“脑心通”的生产批号,投资办公司,并迅速从新加坡汇过来40万美元,成立合资制药公司。
  接到儿子的汇报之后,赵步长做一番事业的宏伟梦想也像玫瑰花一般盛开了。这样既可以为更广大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服务,也可以成就一份事业,何乐而不为呢?何况,他被辞退的时候,咸阳市有关领导均明确表示过“支持你自己干”。说干就干,赵步长立即向工商部门申请成立了中外合资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我这个教授当年拿的工资才300多元,请一个普通工人就要花100多元。”谈他不得不选择的家族创业,赵步长有些无可奈何。二儿子赵超学的是食品酿造,大学毕业后在黄河啤酒厂任生产科长。步长公司成立后,惟一懂得生产管理的赵超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父亲身边。学医的小女儿辞掉了公职,进了药厂……
  这样,赵步长夫妻、两个儿子、儿媳,两个女儿、女婿,都摔破了自己的铁饭碗,汇集到了一起,一支10人的军队创立了。
  创业都是艰难的,没有设备,自己动手造,没有搬运工,一声令下,家人一齐上;出无车,自己蹬三轮、两轮;夏天没有风扇,冬天没有暖气,只有两间破旧的房子,几个忘我的创业者。公司最早的一名销售人员,远赴新疆开拓市场,一去半年音讯全无,公司和家里的人都得不到半点消息。直到有一天,他来信大量要货,“才知道杜月明还活着”。
  
  未来:百年医药帝国梦
  企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专注于发展医药产业的赵步长终于认识到,在21世纪,要成就百年企业的医药帝国梦,不进行资本运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这也许是步长集团历史上,第一次并不偶然发生的事件。神奇的产品+优秀的体制+适应社会大势的经营理念,这样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成为百年企业?答案是否定的。
  进光跨入了2003年,步长集团已在全国建立了600家分支机构,员工上万人,医药产品涉及“步长脑心通”、“步长稳心”等多个系列,但庞大的销售网络支撑下的步长集团却增速缓慢,与企业初创时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企业在一个专业做到极致的时候,资本扩张自然成为事半功倍的捷径。此时,总裁赵涛提出了“整合中国医药产业,打造全新的健康产业航母”的方案:利用资本运作,夯实企业快速发展的产业基础,“借用别人的钱打造百年基业”。
  经过精心筹划,一场上市公司收购战打响了。好运再一次光临了步长集团。就在赵涛和几大资本运营高手在全国广泛搜寻目标的时候,云南方面传来好消息:开远市政府在云南省非竞争性领域“国退民进”的政策背景下,有意转让红河光明股份。决策几乎没有经过太多的讨论,步长集团和创投公司管理层一致认同了收购。
  “这只是我们宏伟战略的一小步,步长集团还有更宏伟的战略”。在未来,步长集团的财务和决策部门将移师北京、上海,云南红河光明,则成为步长集团的后方工厂。随着步长集团整合全国医药产业步伐的加快,更多的医药产业将成为汇聚在航母周围的庞大舰群。目前,步长集团已在国外以新加坡为中心,在五十余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并通过网络集团与欧美、日本等国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其他文献
无论男女都追求修长的身材,使近几年增高鞋很有市场。文中主人公通过新颖的经营,使增高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好的地段店面费用贵,差的地段客流量又不够。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初次创业者感到相当棘手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创业者张兴义却有着自己的解决之道,他一次性投资开了两家销售同类产品的店面,一个店面做宣传,一个店面来赚钱。“步行街的店子是窗口,打广告,不盈利,主要靠地段不是很好
期刊
看电影并不新鲜,但如果它作为文化时尚因素在酒吧里被烘托成为高雅的佐料,无疑将会成为酒吧的新卖点。在酒吧里可以不再只是持酒枯坐,整个人可以因为前卫或经典的影片而风雅起来。于是,酒吧也就能在繁杂的酒吧群中脱颖而出,在风情万种中展示独特的魅力。    成功典范    北京三里屯是一个因酒吧而出名的地方。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汇集了北京近80%的酒吧。“燕尾蝶”能够鹤立鸡群,就是因为电影而显得品位与众不
期刊
大部分企业在面对如何降低成本执行瘦身计划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办法“裁员”。的确,裁员是最省事也最立竿见影的事情,然而裁员也要讲究方法。  一个企业裁员就如同女人瘦身,首先要确定哪里该减、哪里不该减,企业在对人力结构进行调整之前也要先区分哪些人是不该被减掉的价值员工。  首先,最有价值的员工得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对市场的认识程度较高,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在市场好的时候专业能力的强度很容
期刊
已届花甲之年的刑兰香从未想像过,自己有一天成为了老板。从学校毕业就到北京工艺美术厂,这一份工作她踏踏实实的干了一辈子。而今,这所有的一切,也得益于刑兰香踏实的技术,那双灵巧的,因岁月与辛劳磨就的苍老的双手。因为琉璃就是火上的雕塑,手要经常跟火打交道,不想变老也不成,刑兰香告诉记者。第一步,就是先要把琉璃棒烧化了,然后,把它弄成面团,变柔软;第三步,就是用一把镊子,把琉璃捏成想要的形状;第四步,把塑
期刊
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销售管理往往并非现场管理,遥控管理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轻松一下,看看以下的五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领略到管理的另一种意境。    一、分工  [故事]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
期刊
开家小店,是如今最IN的创业途径。如今,小巷冒出各式各样的时尚小店,如银饰坊、玩具店、魔术吧、魔贴店、香薰店……这些店面风格都标新立异,时尚商品琳琅满目,十分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因此生意兴隆。如果你是时尚一族,又对创业很感兴趣,不妨来尝试一下,在流行中淘金。    俞英和她的“茵茵大头贴”  在采访俞英之前,记者就曾听说,开家“大头贴”店很有赚头,虽然拍一次才收费十几元钱,但特别受年轻人的青睐,一个
期刊
陈琪网上开化妆品店半年就招了一个帮手,现在她已经有3个要开工资的帮手了,而她却仍在兼职做网店的生意。陈琪表示,既然兼职工作与正职工作之间不冲突,要顾及两边,必须要让一个团队完成兼职工作。    两头工作兼顾    在网上开店做得好的卖家,即便原来是有正职工作的,也会因为网店事情太多,两头无法兼顾而选择辞掉工作。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陈琪。陈琪表示,3年前她开网店的时候就是兼职,现在一直没有变过。到现在
期刊
十年前,整个广东做文体用品批发生意的没有几家,不少人在那个时候选择进入这个行业,赚得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天平日杂批发市场经营文体批发店的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赚下了广州的房产和一家人的无忧生活。    创富故事  卖文具赚到大房子    林先生在天平日杂批发市场里开了一间阅明文体批发店。这间30多平米的店铺,林先生已经经营了十多个年头了。林先生是潮汕人,不太善于言谈,当初选择文
期刊
林晓认为,如今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肯定有不少人需要在“挨整”的游戏中找回珍贵的童心和久违的笑声。  于是,林晓把创业项目锁定在“整人”类玩具上,但这类“整人”玩具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只是偶尔散见于一些魔术用品商店,何不将这些有趣的玩意儿集中起来,给它安个家?    10万元开出“整人谷”     此后,林晓和男友拿出仅有的10万元积蓄,开始广搜货源。很快,她搜集到了50多种产品。  2004年
期刊
“喂,给XX茶楼三号房间送份30元左右的饭菜。”“好,我们马上送到。”放下电话,嘉禾街国信大厦新开张不久的某快餐店服务员们立即开始进行准备工作了。不到20分钟,热腾腾的饭菜便按指定地点送到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送餐上门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一些离家较远的职工的喜爱,新型的送餐业正悄然兴盛。    送餐服务受欢迎  “我们店开张才10几天,但平均每天的营业额都在300—400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