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题在论文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巧妙的在标题中运用修辞,可吸引大众,独树一帜。本文以《编辑学刊》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所刊登的论文的标题为研究对象,对标题的修辞进行归纳分析。在228个研究语素中,大多不同程度的运用了一种或多种修辞,如比喻、拟人、引用、借代、对比、对偶、设问、反复,值得思考。
【关键词】标题;修辞;编辑学刊
标题是现代传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信息最直接的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高速度、论文多产性的时代,标题的作用在学术期刊的发表中表现越来越突出,是论文的学术价值是否得到认可的决定性因素。另外,论文标题的层次要求也更为严格,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在包含论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基础之上,简洁准确、新颖生动。
一、标题是在论文竞争中最有利的法宝
近年来,中国国内论文的数量极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需要毕业论文;硕士生、博士生在校期间需要发表论文;行政事业机关评职需要论文等。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推出近十年论文发表方面的国家和地区排名(统计时间段为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31日)。从发表的论文总数看,中国占据榜单前五位,其中,美国在过去10年共发表SCI论文297.4万篇,是日本论文总数的3倍多,中国10年发表了65万篇SCI论文。[1] 此次调查明确的反映出中国数量论文多产性的现状。我们将何去何从,如何使自己的论文脱颖而出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此种情况下,人们又将行为目标转向论文标题,普遍认为它是论文竞争中最直接的体现。另外,论文投稿万象严重,编辑在审稿时,首先看到的是论文标题,从中可以判断出论文的社会价值及学术意义。标题是在论文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它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论文的发表与否,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果说论文是一张网,那么题目就是纲,纲举目张,如鱼得水,即标题能窥见整片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标题在论文中的作用非比寻常,那么在标题中运用修辞,可以叙事透辟,表意凝练,意味丰富,引人入胜。
二、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比喻拟人,生动引人
标题在论文中不仅要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简洁,还要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满,而这些表象正是比喻拟人的主要特征。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翟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2] 讲得简洁而中肯。《一个快乐的“老小孩”任溶溶》将任溶溶比作小孩,生动形象,“老”和“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交叉修辞,吸引读者,辞藻丰富,也为“结缘翻译”和“创作热情”的论述埋下了伏笔。《为出版插上飞翔的翅膀》主要以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为论说基点,结合前印刷时代、印刷时代和后印刷时代这三个历史时段来探讨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为出版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从结绳记事到超高速计算机,出版就像鸟儿一样在技术的变迁中飞过了历史的沧桑,形象具体,让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把脉》别出心裁,咋一看,古时看病时望、闻、问、切的场面映入眼前。回归现代,“把脉”一词用在图书版权贸易上,以调侃的口吻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引进失衡现象进行诊断,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装帧,要讲“精神气” 》、《世界时装之苑——永恒的优雅步伐》和《<老漫画>留下的背影》都巧妙的运用了拟人修辞,为论题赋予人格的特征,形象有趣。
(二)引用借代,新意十足
引用,即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借代,即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恰当的运用引用和借代,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说服力和语言的形象性,而且使表达简洁精炼,含蓄典雅,新意十足。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 沈石田《薄粥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原出自韦应物之言,沈石田引用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在所研究的标题中,引用修辞的表现手法也络绎不绝,引出新意,毫不逊色。《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既引用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后以疑问的口吻结尾。多种修辞手法的交织模式,凸显出此标题的与众不同,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威武,也与文中新世界中国出版视野下的新技术,新的商业与文化相吻合。《纸墨更寿于金石》对于一个文人墨客来说,感触良多。它原出自鲁迅给郑振铎的信中,以此为题,可以激发受众的热情,是情感的交融,文字的共鸣。《未到香山也论剑——对出版社几大问题的感想》中的“未到香山也论剑”,锋芒相对,主体突出,表现出出版社几大问题的尖锐性和紧迫感。《话说易中天“初出茅庐” 》,增强表达鲜果,吸引大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科学发展观”
符合中国的政治热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又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相结合,中国的理论应用于美国的的实践,引用得绝妙而深刻,翻出新意,吸引大众。
《责编与“托儿” 》借“托儿”来讽刺有些责编放弃出版者应该承担的把关任务,对抄袭剽窃的作品亮绿灯的行为,揭示真相,形象生动。《面临数字出版大潮的三条“秘笈” 》中的“秘笈”一词,很容易便联想到“武功秘笈”,中国功夫可谓家喻户晓,此标题借“秘笈”指代长尾现象、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简洁凝练。 《出版界遭遇投稿“滑铁卢”——从戴捷投稿案看投稿补偿制的缺陷》、《数字化生存之零敲牛皮糖》、《学习赵家璧先生的“三个精神” 》等都灵活的运用借代修辞,修辞效果极佳。
(三)对比对偶,简练相连
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是事物两者在二维情感里的碰撞,内容简练,意义相连。不同的是,对比是把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而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者排列在一起。
对比修辞,亘古有之,比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在现代修辞中,人们也把对比运用得炉火纯青,《“老”图书,新营销》,一“老”一“新”,对比鲜明,论点明确,图书的“老”更加反衬出策略的“新”,增强了标题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虚“热”莫如冷读》,“国学热”、“读经热”是好事,但随潮流、虚火生的热就未必好了,还是需用冷静的头脑,冷峻的眼光去读“四书五经”。对比手法的运用,确实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读大师 勿畏之》、《绿色童年 绿色阅读》、《高亦未高,平尤不平——编辑家高国平追思》等对偶的修辞,形式工整,节奏鲜明,语言凝练,互相映衬,增强标题语言的表现力,让人回味无穷。
(四)设问反复,扣人心弦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同一个词语或句子连续或间隔的出现叫反复。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调的作用,引人驻足,扣人心弦。
《我们需要国家出版城吗——关于建设国家出版城的思考》,这篇论文引起学术争鸣,反响颇大,这与标题引的妙是有很大关系的,设问运用于标题中,既揭示了主题,又引起人们的思考。《做美食家还是艺术家——策划编辑的创造力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体现》,设问的引入,结构清晰,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策划编辑的创造力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体现。《“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了吗——中国西部羌名族地区农家书屋的建制及使用功能分析》、《文学可以在哪里盛大?——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专访》等标题中设问的修辞,针对性和启发性强,引人深思。
《一“波” 一“波”又一“波” 》,反复中带有双关,感染力强,层次清晰,扣人心弦,强调三“波”,即长江北图中心的黎波、万榕书业的路金波、凤凰联动的张小波这三位出版人。
三、结语
通过对《编辑学刊》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论文标题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修辞对于标题的拟定颇为重要,一些标题之所以吸引人们,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巧妙的运用了修辞。标题是眼睛,画龙点睛,方显修辞之神通;标题是衣锦,锦上添花,方显修辞之魅力。但是不要纯粹的为了运用修辞而画蛇添足、哗众取宠,要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祖丁远.中国论文数量质量和影响力[M].
[2]耿振东.浅析《管子》论说文论证技巧[J].学术探索,2007(2).
作者简介:高进,男,河南驻马店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关键词】标题;修辞;编辑学刊
标题是现代传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信息最直接的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高速度、论文多产性的时代,标题的作用在学术期刊的发表中表现越来越突出,是论文的学术价值是否得到认可的决定性因素。另外,论文标题的层次要求也更为严格,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在包含论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基础之上,简洁准确、新颖生动。
一、标题是在论文竞争中最有利的法宝
近年来,中国国内论文的数量极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需要毕业论文;硕士生、博士生在校期间需要发表论文;行政事业机关评职需要论文等。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推出近十年论文发表方面的国家和地区排名(统计时间段为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31日)。从发表的论文总数看,中国占据榜单前五位,其中,美国在过去10年共发表SCI论文297.4万篇,是日本论文总数的3倍多,中国10年发表了65万篇SCI论文。[1] 此次调查明确的反映出中国数量论文多产性的现状。我们将何去何从,如何使自己的论文脱颖而出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此种情况下,人们又将行为目标转向论文标题,普遍认为它是论文竞争中最直接的体现。另外,论文投稿万象严重,编辑在审稿时,首先看到的是论文标题,从中可以判断出论文的社会价值及学术意义。标题是在论文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它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到论文的发表与否,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果说论文是一张网,那么题目就是纲,纲举目张,如鱼得水,即标题能窥见整片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标题在论文中的作用非比寻常,那么在标题中运用修辞,可以叙事透辟,表意凝练,意味丰富,引人入胜。
二、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比喻拟人,生动引人
标题在论文中不仅要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简洁,还要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满,而这些表象正是比喻拟人的主要特征。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翟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2] 讲得简洁而中肯。《一个快乐的“老小孩”任溶溶》将任溶溶比作小孩,生动形象,“老”和“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交叉修辞,吸引读者,辞藻丰富,也为“结缘翻译”和“创作热情”的论述埋下了伏笔。《为出版插上飞翔的翅膀》主要以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为论说基点,结合前印刷时代、印刷时代和后印刷时代这三个历史时段来探讨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为出版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从结绳记事到超高速计算机,出版就像鸟儿一样在技术的变迁中飞过了历史的沧桑,形象具体,让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把脉》别出心裁,咋一看,古时看病时望、闻、问、切的场面映入眼前。回归现代,“把脉”一词用在图书版权贸易上,以调侃的口吻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引进失衡现象进行诊断,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装帧,要讲“精神气” 》、《世界时装之苑——永恒的优雅步伐》和《<老漫画>留下的背影》都巧妙的运用了拟人修辞,为论题赋予人格的特征,形象有趣。
(二)引用借代,新意十足
引用,即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借代,即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恰当的运用引用和借代,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说服力和语言的形象性,而且使表达简洁精炼,含蓄典雅,新意十足。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 沈石田《薄粥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原出自韦应物之言,沈石田引用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在所研究的标题中,引用修辞的表现手法也络绎不绝,引出新意,毫不逊色。《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既引用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后以疑问的口吻结尾。多种修辞手法的交织模式,凸显出此标题的与众不同,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威武,也与文中新世界中国出版视野下的新技术,新的商业与文化相吻合。《纸墨更寿于金石》对于一个文人墨客来说,感触良多。它原出自鲁迅给郑振铎的信中,以此为题,可以激发受众的热情,是情感的交融,文字的共鸣。《未到香山也论剑——对出版社几大问题的感想》中的“未到香山也论剑”,锋芒相对,主体突出,表现出出版社几大问题的尖锐性和紧迫感。《话说易中天“初出茅庐” 》,增强表达鲜果,吸引大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科学发展观”
符合中国的政治热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又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相结合,中国的理论应用于美国的的实践,引用得绝妙而深刻,翻出新意,吸引大众。
《责编与“托儿” 》借“托儿”来讽刺有些责编放弃出版者应该承担的把关任务,对抄袭剽窃的作品亮绿灯的行为,揭示真相,形象生动。《面临数字出版大潮的三条“秘笈” 》中的“秘笈”一词,很容易便联想到“武功秘笈”,中国功夫可谓家喻户晓,此标题借“秘笈”指代长尾现象、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简洁凝练。 《出版界遭遇投稿“滑铁卢”——从戴捷投稿案看投稿补偿制的缺陷》、《数字化生存之零敲牛皮糖》、《学习赵家璧先生的“三个精神” 》等都灵活的运用借代修辞,修辞效果极佳。
(三)对比对偶,简练相连
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是事物两者在二维情感里的碰撞,内容简练,意义相连。不同的是,对比是把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而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者排列在一起。
对比修辞,亘古有之,比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在现代修辞中,人们也把对比运用得炉火纯青,《“老”图书,新营销》,一“老”一“新”,对比鲜明,论点明确,图书的“老”更加反衬出策略的“新”,增强了标题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虚“热”莫如冷读》,“国学热”、“读经热”是好事,但随潮流、虚火生的热就未必好了,还是需用冷静的头脑,冷峻的眼光去读“四书五经”。对比手法的运用,确实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读大师 勿畏之》、《绿色童年 绿色阅读》、《高亦未高,平尤不平——编辑家高国平追思》等对偶的修辞,形式工整,节奏鲜明,语言凝练,互相映衬,增强标题语言的表现力,让人回味无穷。
(四)设问反复,扣人心弦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同一个词语或句子连续或间隔的出现叫反复。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调的作用,引人驻足,扣人心弦。
《我们需要国家出版城吗——关于建设国家出版城的思考》,这篇论文引起学术争鸣,反响颇大,这与标题引的妙是有很大关系的,设问运用于标题中,既揭示了主题,又引起人们的思考。《做美食家还是艺术家——策划编辑的创造力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体现》,设问的引入,结构清晰,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策划编辑的创造力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体现。《“农家书屋”发挥作用了吗——中国西部羌名族地区农家书屋的建制及使用功能分析》、《文学可以在哪里盛大?——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专访》等标题中设问的修辞,针对性和启发性强,引人深思。
《一“波” 一“波”又一“波” 》,反复中带有双关,感染力强,层次清晰,扣人心弦,强调三“波”,即长江北图中心的黎波、万榕书业的路金波、凤凰联动的张小波这三位出版人。
三、结语
通过对《编辑学刊》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论文标题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修辞对于标题的拟定颇为重要,一些标题之所以吸引人们,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巧妙的运用了修辞。标题是眼睛,画龙点睛,方显修辞之神通;标题是衣锦,锦上添花,方显修辞之魅力。但是不要纯粹的为了运用修辞而画蛇添足、哗众取宠,要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祖丁远.中国论文数量质量和影响力[M].
[2]耿振东.浅析《管子》论说文论证技巧[J].学术探索,2007(2).
作者简介:高进,男,河南驻马店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