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分家产 家产易分,威望难传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人首富李嘉诚确实胜人一筹。
  今年5月,年届84岁的他,以长和系主席的身份,在即将度过本命年生日时,主动向传媒披露“分身家”细节,首度正面回应外界一直颇感好奇的“谁来接班”的话题,主动揭晓答案:长子获实业,次子得现金。
  在“老超人”看来,在此安排下,两兄弟日后不会反目成仇,在事业和财产方面都不会有冲突,“一定有兄弟做”。
  无论事业、财富还是个人魅力,在香港乃至华人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李嘉诚,此次分家产也在舆论上获得了压倒性的口碑,被视为从“创一代”到“富二代”的传承样本。
  不过,很多人好奇,“老超人”没有退休打算,为何会在此时公开分家方案?
  “老超人”说这是一个在财产数量上“旗鼓相当”的分配方案。但有些戏剧性的是,一同出席记者会的长子李泽钜表态“爸爸的安排我们永远都OK”,而“得现金”的次子李泽楷并未现身,也一直保持沉默。
  富豪家族分家产,最难做到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老超人”真的破解了这道难题吗?
  长子李泽钜接替李嘉诚执掌长和系王国,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事。很早以前他就被寄予“子承父业”的家族传承使命,“从他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以身作则,教育他如何成为一名领袖。”
  不过,外界对于李泽钜是否能真正接过父亲的衣钵,仍有疑问。李嘉诚或许能将自己的财富和公司传给儿子,但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积累下来的政治人脉和威望,要传承下去似乎却非易事。
  子承父业,分槽喂马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个分家产方案,李嘉诚思忖了很久。
  有接触过他的人说,“李嘉诚早已未雨绸缪,做好了交棒安排”。
  现在看来,“长子获实业”已经兑现,接下来就看“次子得现金”将如何实现。
  根据李嘉诚此前公开的财产分配方案,7月16日,原本由李泽楷持有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简称“LKS Unity”)的三分之一权益转予李泽钜,令李泽钜持股量增至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继续由李嘉诚持有。
  LKS Unity为李嘉诚的上市王国旗舰,是长和系资产的终极持有公司,LKS Unity共持有22家上市公司,上述公司市值共计8521亿港元。
  长子李泽钜掌管长和系的资产,而次子李泽楷将获得现金支持,用于自己感兴趣的投资及业务。李嘉诚说会全力协助李泽楷的事业,建造属于自己的王国。
  看似“不患寡而患不均”,实则用心良苦,舆论皆评价,分家几乎是为兄弟俩“量身定做”。
  长子李泽钜,从小在学业、事业、家庭等方面都谨遵父意,一直让李嘉诚非常满意,也很早就被寄予肩负家族传承使命,已长期担任长江实业董事总经理以及和记黄埔副主席。相比哥哥的低调沉稳,弟弟李泽楷展示了更多我行我素的野心,一直是创业者形象,自2000年辞去和记黄埔副主席一职,10多年来一直在家族集团之外运营着自己的企业。
  通过媒体主动公开分家产,“老超人”应该别有一层用意:要全体华人约束兄弟俩“不要捞过界”。
  这次分家产,可谓顾及方方面面,显示了“老超人”一向的智慧。
  按照李嘉诚的说法,他还有“第三个儿子”,就是1980年创立、已注入他三分之一财产的李嘉诚慈善基金会。此前4.5亿美元投资Facebook的股票和过去两年增持的长和系股份,都归入李嘉诚慈善基金会,以后该基金会由两兄弟共同管理,李泽钜担任主席。“老超人”说,退休后他将把更多时间用在基金会上。
  虽然没有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那样生前把所有(或近乎全部)财产用于公益慈善,但是李嘉诚却希望通过“第三个儿子”来践行留名后世的善举。
  从“创一代”到“富二代”传承难题浮出水面
  李嘉诚为何在此时宣布分家方案?
  香港富豪掌门人的惯常做法是,牢牢抓住财富控制权,不到万不得已不放手。
  “老超人”的意外举动,外界一种普遍的解读是,近年接连曝出的华人富豪家族子女争产案,特别是其好友郭得胜三个儿子的争产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让李嘉诚下定决心提早解决分家问题。
  郭氏家族家长郭得胜于20多年前逝世,留下一妻三子共同打理庞大的商业帝国。过去十多年,郭家三兄弟一直以“兄弟齐心”示人,但近年来,三兄弟不断上演同室操戈的闹剧。先是两位小弟联合罢免了长兄郭炳湘的总裁职务。其后长兄郭炳湘反击,举报两位兄弟。接连的兄弟相斗,使郭氏家族的家业也深受其害。
  事实上,香港在二战后涌现出一批超级富豪,近年来创业一代的富豪们均步入暮年,事业和财富的传承问题陆续浮出水面。
  大家族文化以及看重血统传承的企业文化,导致香港富豪家族的遗产继承问题复杂化。
  香港企业帝国通常由家族牢牢掌控,几乎每一个家族后代都会参与家族企业的运营。而且1971年之前,一夫多妻在香港是合法的,导致大家族内部产生了众多继承人,纷争在所难免。
  从“创一代”到“富二代”的传承中,香港企业更看重人际关系,重视父业子承,往往要求第二代、第三代参与上市公司营运,预备日后接棒掌舵。
  这样做衍生出的问题是:第二代若能力不逮,会导致第一代不愿或不敢退休,担忧自己一旦离开企业王国就会衰落;第二代之间可能出现同室操戈,导致企业分裂,甚至为争产争权对簿公堂。
  能否平稳交接班?家产易分,人脉威望难传
  李嘉诚公布资产分配当日,长实股价一度回软,但仍以上升收报。当被问及股价由高位回落是否反映市场对“交接”安排不看好时,“老超人”笑称,他每天都看着李泽钜,对其认识多于外界,若市场不看好则是错了。
  其实,没有人比李嘉诚更深切地知道,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是交接班的第一选择。
  从维稳的角度来说,李泽钜是理想的接班人选。他22岁时就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长江实业集团工作,十年来一直担任长实公司总经理兼副主席,以及其他公司的重要职务,继承家族的实业财产是顺理成章,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投资者来说也是可以放心的。
  有分析认为,“老超人”选择在公开场合正式宣布资产分配方案,也有意让不同关系的人心里有数,包括他的职业团队。
  与父辈一起“打江山”的元老们,对接班的“富二代”来说,既是重要帮手,也可能是无形压力。
  每年“长和系”的记者会上,坐在李嘉诚左右手位置的人是固定的:右手边是李泽钜,左手边是被称为“大管家”的霍建宁。
  现年60岁的霍建宁有香港“打工皇帝”之称,去年他的薪酬加花红共1.7亿港元,李泽钜薪酬加花红则不足霍建宁六成。像霍建宁这样的“开山”元老,在长和系还有甘庆宁、叶德铨、赵国雄等人。
  有坊间传言,在一次大型基金和公司董事的会议中,李泽钜的某项提议被某董事驳回并让他回去问问父亲,现场气氛颇为尴尬。
  对年轻一代的企业继承人来说,其受教育的程度一般较高,但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有两种能力相当重要:
  一是领袖的魅力。这个需要管理经验和江湖地位作基础,需要大量的历练来沉淀。
  二是把控社会、政治人脉网络的能力。这个既需要代际过渡,还需要时间的证明,最终形成互信忠诚的关系。
  即便“老超人”煞费苦心的安排,但交接班不能说没有变数。
  财产分配犹如蜗牛头上的一个触角,若想家业常青,创业者虚拟资产的传承是另一个触角,而且更重要,也更困难。
  李嘉诚也深谙这一点,很早的时候就带两个儿子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对李氏这样的豪门家族来说,只要李嘉诚存在,他就可以帮助后辈实现人脉的交接。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经商做事循规蹈矩的李泽钜与香港政商界的关系比较和谐,但很难说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性格西化、不太注重传统的李泽楷,并不很在乎方方面面的关系。
  甚至有观点认为,没有任何继任者可以继承李嘉诚的“特殊能力与资产”,包括洞悉全球的视野、果断的决策力、强大的人脉关系、处理政商关系的手法和与政治保持适中距离的智慧等。
  据《福布斯》计算,香港2/3的上市公司由这些家族企业控制,其中最富有的10个家族拥有的财富总净值超过1200亿美元。这些家族企业的掌舵人,有一半都超过了70岁。
  香港创业一代在当初“打天下”时冒着巨大的风险,换句话说,当年风云际会的创业不是那么按部就班、按常理出牌的,除了勤奋努力外,历史机缘、特殊人脉、政治博弈这些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富豪在传承家业时,更看重人脉、政商关系的传承,这比传统制造业的传承更难。
  Tips
  香港四大超级富豪家族
  李嘉诚家族、郭得胜家族、李兆基家族、郑裕彤家族,控制着超过1.5万亿港元财富。
  李嘉诚家族
  长和系多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中长实、和黄、电能和长江基建均是举足轻重的大蓝筹;此外还拥有和电香港、长江生科及TOM集团等,亦都在各自行业上占据重要地位。按市值计算,这份家业超过8500亿港元。
  郭得胜家族
  控制的主要上市公司有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新鸿基地产”、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九龙巴士”、全港第三大移动通讯公司“数码通”以及“载通国际”。
  郑裕彤家族
  郑裕彤家族产业:由郑裕彤、郑家纯、郑志刚、郑志恒等郑氏家族成员一脉掌控的CTF Holding公司,掌控着包括珠宝公司周大福、国际娱乐有限公司、利福国际、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新环保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新矿资源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新世界发展、新世界百货、新创建等10家上市公司。
  李兆基家族
  包括恒基地产、恒基发展(0097.HK)和香港中华煤气(0003.HK)。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公司之一,旗下地产涉及商务楼、住宅楼及酒店集团。
其他文献
果断的战略决策抓住了最佳转型时机,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整合各方资源,衍生于传统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策略保证战略转型的顺利平滑——这是富士让自己在数字化时代到来时避免衰落命运的密码。  2000年以后,传统胶片市场大幅萎缩,企业何去何从,是整个行业一同碰到的难题。与柯达的保守和犹豫不同,富士坚决选择了一条多元化发展之路。2004年开始,富士大规模收缩胶片业务,花费了2500亿日元裁撤多余的经销商、实验室
期刊
这世界上,也许在同一时刻,会有无数企业诞生,也有无数企业正在衰落、甚至死亡。它们存活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死亡的原因却大多相似。  决定生死的变量在于,企业能否快速洞察并适应不同的经济周期、不同的科技变化,不同消费习惯的更迭。同时在企业内部平衡管理、激昂士气。  一个企业在这几方面的太极舞步,描绘出的正是它的经营、也是生死蓝图。  不过,想要成为一家长寿的企业,这些还远远不够。一个企业最伟大之处,或许
期刊
从黑白到彩色,从银盐胶片到数字化存储,从简单机械到微电路控制,从记录生活到时尚玩物,成像技术与传播方式共同推进着影像时代的变革。但在摄影技术诞生后的100多年里,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变化速度与颠覆程度能超越新世纪开始后的十余年。  新世纪初,伴随数码影像技术的飞速普及,“去胶片”成了影像行业的头号关键词。柯达、富士、乐凯,以各自的生存哲学生动诠释着商业代际更替的过程中主动决策的力量。  曾经主宰全球影
期刊
企业领导者的交接成功与否,往往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尤其是那些有着强烈创始人印记的公司。不管是像微软、苹果、联想这样的公众公司,还是像李锦记、李嘉诚这样世代相传的家族企业,或者是创维等一批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先受益的中国民营企业,企业的交接棒,就跟赛场上的接力跑一样,交出去的不仅仅是权力。  就像基业长青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一样,老字号、老行当如何在历经百年后,常变常新、焕发生机,是它们对于传承的诠释
期刊
电影《社交网络》中,当扎克伯格和同事一起首次会面互联网行业传奇人物、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帕克时,谈及当年Napster因被唱片巨头以侵权为由告上法庭并最终败诉,导致网站关闭,小扎的同事认为这是帕克创业失败,而帕克却冷笑着反问:“你看看现在还有人买唱片吗?”  音乐的介质和载体不断演进,磁带断了黑胶唱片的财路,CD抢了磁带的饭碗,现在轮到数字音乐要革CD的命。没有人能够否认,当人们可以从互联
期刊
中国移动近日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各项数据的增长率均创下历史新低。 语音业务同比增长2%(几乎停止增长),短消息营收同比下滑3%(下滑加速),数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7%。  语音流量低增长在全球已经是普遍现象,有些运营商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飞信、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应用的兴起替代了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却促进了数据业务的使用。对于通信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一个信号,一场从“语音”到
期刊
40岁开始创业的柳传志,如今已经68岁。他被视为中国企业界的教父。  作为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说,联想就是自己的命。  在联想内部,有个既定的做事原则,“事为先、人为重”。  联想靠什么生存下来?靠人。联想靠什么跨入世界500强行列?还是靠人。事实证明,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  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柳传志先后卸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联想控股总裁的职务。有舆论分析,联想控股董事长很
期刊
“30天就倒闭”是一家书店的名字,也是第一家开业就是为了关门的书店。从2011年10月24日到11月22日,这家书店在深圳华侨城OCT创意园营业了30天。30天里每天招募一位新店长,尝试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设置一个聊天主题,最终探寻30种书店趣味。  “现在很多书店倒闭了,甚至都没人记得它存在过。与其被动倒闭,不如主动倒闭。”创办人坚果说,他想通过这一事件,引发人们对实体书店生存状态的思考。  全世
期刊
“富一代”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先受益者,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  财富的传承是容易的,然而在任何国家,企业家都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企业领导者的交接班,往往能决定企业的生死。  事实上,民营企业交接班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经济过程和法律过程。在发达国家,这一过程延续了数百年,数十代人。日本最长寿的家族企业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这一过程中断了60年,现在是第一次。 
期刊
置身这个迅速变迁的时代,是嬗变者的幸运,也是固执者的不幸。  如果说推进电子行业变迁的力量是科技的革新,那么促使零售业态发生改变的则是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相比于前者,“习惯”似乎是更为感性而难以捉摸的力量。你也许会说,没有电子商务的兴起,哪会有网上购物的风靡?事实上,比起电子商务对线下销售额的分割,更可怕的是网络习惯在消费活动中的渗透,商品信息的搜集、比对、分享,不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于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