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个性化时代的成功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导引】
  由于标准化下的竞争,所有人的努力最终变成了内卷的疲惫,最终导致即使是顶级大学的学生,也很多感觉不到学习、奋斗的意义和生活的快乐。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为了赢在起跑线,中国父母给孩子设定了诸多目标,甚至连老一辈也卷入其中,共同“鸡娃”,然而这种奋斗的心态往往在30岁终止。究其原因,少不了早年压力过大带来的对学习、工作的疲惫和厌恶感。同时,在科学作家万维钢看来,这还是典型的“打工者心态”,清北学子志在买房,实在可惜。如何才能打破标准化时代的内卷魔咒?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对此进行了调研,并成功找出让孩子成为黑马、逆袭人生的秘诀。
  文中说的“黑马”心态并不是无视当前的竞争标准、放弃学业或者毕业就去创业,而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那就是:不以过去的、唯一的标准当作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而是利用当下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工作的热情所在。因为只有当我们在做自己最有探究动力、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事情时,我们才更接近成功。也就是说,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是我们的潜力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结果,并不是我们人生奋斗的目标。时代的转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今天的工作领域比以往大大地丰富了,我们有更多的可能去探索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何况,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如果依然墨守成规,那么更可能的是在未来与时代脱节。“黑马”们不一定是分数最高的人,但一定是敢于拥抱可能性的人。
  【附文】
  如何成为一匹黑马?
  孙译蔚沈佳音
  科学作家万维钢发现中国父母有一个特别值得玩味的特点,就是对孩子培养的注意力都集中在30岁之前,而且是年龄越小越受重视。对于还在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孩子,不惜重金聘请名师补习,期待他们有各种天赋,家长本人还要亲自指导。到了中学、大学,家长跟不上了,就搞搞后勤,鼓励鼓励。等到大学毕业之后,很多家长就会劝自己的孩子别努力了,赶紧找个安稳工作,老老实实上班,等着升职加薪,别惹事,买房结婚生小孩,然后等生出小孩,再来新一轮培养。
  在万维钢看来,这就是典型的“打工者心态”。
  “规划来规划去,其实是在设定一条最保险的人生路线。各种不计成本的高投入,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平庸的目标。你考清华、北大就为买房子、生孩子吗?”
  可是不这样,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托德·罗斯和奥吉·奥加斯走的都不是这种标准化路线:托德17岁辍学了,曾在农村靠卖栅栏养家糊口;奥吉5次从4所不同的大学辍学,一度连个朝九晚五的工作都没有,靠在汽车后备厢卖旧书为生。
  他们发现自己的成功,不是在传统路径上循规蹈矩的结果,于是发起了“黑马计划”,去研究那些在系统之外大获成功的人的生活。他们想知道,那些在人生半路异军突起的黑马是天赋异禀,还是撞大运。他们的成功经验有没有可复制性。
  最终,这两位哈佛教授把研究结果写成了《成为黑马》一书,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内卷,我们又如何成为黑马。
  一、内卷是标准化的产物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收入的计算机程序员,标准的做法是先考一所985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然后拿着靓丽的文凭加入一家大厂,“996”打拼。
  不只是程序员,这也是当下任何行业的晋级攻略。但即便如此,能否进入大厂也尚未可知。在文章《对不起,我们没有适合您的岗位》中可以看到,即便是985高校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工作,仍要过许多关口。
  一位毕业生将争取工作的过程形容为看电影:“本来大家坐得好好的,突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不得不跟着全部站起来。结果是所有人都站着看完了电影。”标准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为了提升效率,我们先把工作标准化了,然后又把教育标准化了。
  在標准化考试中,有个八字箴言:同样做事,表现更佳!上同样的课,但成绩更好;参加同样的考试,但分数更高;追求同样的文凭,但学校更牛。
  在高等教育中,这种标准化的竞争尤为激烈,因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进入精英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每年招收大约1300名学生,耶鲁大学也一样。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是1600。对于拥有3.3亿人口的美国来说,这些数字实在小得不成比例。中国也差不多,2020年,北京参加高考的学生约4.9万人,最终清北录取率(不含强基计划)是0.8%。
  因此,这两位哈佛教授认为,我们身边最重要的机会制度,其实在强制实施一种人才配额制度,又叫做精英制度。这个表达给人们留出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它意味着任何人只要具有能力并努力工作,都可以爬上社会阶梯的顶端。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实中的配额制度,是由少数赢家和多数输家组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配额制度是以牺牲多数人的机会来成就少数人的机会。
  这必然造成内卷,差一分就差了一个操场。
  其实,差一两分真的就是能力的差别吗?当然不是。北京四中少年班的尹希,高考500多分,按正常录取标准,他无缘进入中科大少年班。但尹希的老师向少年班极力推荐他,尹希最终被科大少年班录取。现在,尹希已成为哈佛教授。
  但很多人都没有这么幸运。为了让孩子能从中胜出,父母们觉得放弃追求虚无缥缈的短期幸福不过是子女现在付出的小小代价而已,但换来的是一个让人熟悉、安心又很有保障的未来生活。他们要竭尽所能防止自己的孩子身陷孤立无援的社会底层。这就造成了越来越疯狂的“鸡娃”竞赛。
  二、赢了就幸福了吗?
  然而,考上好大学真的就意味着从此人生幸福了吗?显然不是。
  2016年,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曾在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说:“我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请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赢家。”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徐凯文称之为“空心病”。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对徐凯文说。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一般都是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但这些要求都非常具体,都是让你变成一个标准化、榜样化的人。
  你可能以为,一旦毕业找到一份有回报的工作,人的积极性就会再次攀升。但有研究发现,居然有高达67%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提不起兴趣。任何人在一个标准化系统中待的时间越长,越缺乏干劲。
  对于普遍提高学习兴趣的动机——竞争、互动、饥饿,两个哈佛教授也提出了批判:它们当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它们只是试图在整体水平上提高学习兴趣,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三、黑马是不是撞大运?
  两位哈佛教授在采访了天文学家、歌剧演员、驯狗师、发型师、花匠、外交官、调酒师、木匠等形形色色的人之后,发现黑马并没有比那些坚持走社会既定路线的人做出更危险的选择。
  黑马和其他人一样倾向于考虑最坏的结果——如果你家有两个孩子要抚养,你却要倾家荡产去创业,这当然不是明智之举。
  只是黑马评估风险的思维方式不同。在标准化思维当中,风险是由概率的大小决定的,但在黑马心态下,风险是由“适合”来决定的。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梅根在一家家庭自动化公司担任信息技术经理,享有舒适的职位、体面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她工作出色,因此这家公司希望和她签一份十年的合同。但梅根却犹豫了,因为她现在的工作永远无法满足她的一个强烈需求——带着她的宠物狗一起上班。
  假如梅根是你的孩子,你得知她为了宠物狗,要放弃长达十年的稳定收入和福利待遇,转而进入一个陌生的宠物行业,你会不会极力反对?
  梅根的父母极力劝阻。但梅根确信这是她想做的,而且她也擅长财务规划和网络编程,这让她有信心自己创办一家宠物训练公司。优先考虑自己的满足感,找到自己的微观动机,这是成为黑马的第一步。
  当黑马做出选择时,他们考虑的不是自己将来能拥有多少财富,也不会关注自己将来掌握的专业能力可以达到什么水平,他们只是意识到出现了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发展机会,于是他们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其次,对黑马来说,热情就是他们的喷灯,但要管理和规划自己的热情,而不是盲目跟随它。
  梅根从旧公司辞职后,先去找了一份全职养狗教练的工作,尽管薪水较低,但可以让她深入这个行业。梅根发现了所处的宠物行业总是使用以惩罚为主的训练方法,她对此无法接受,于是着手改变。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公司——培训法则与宠物服务公司,为宠物提供积极护理和有效培训。她的公司很快脱颖而出。而她原来供职的公司却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大量裁员。
  对此,两位哈佛教授总结说:“即使你面临的所有选择都具有大好前途也要小心,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黑马心态要求我们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动机的机会,不管在他人看来这有多危险。”
  黑马不是撞大运,而是分阶段去实现自己的短期奋斗目标。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我们总是被教育要志向远大,但《成为黑马》一书却告诉我们,长远的人生目标太不可预测了,所以让人难以坚持。
  比如你是个初中生,想考北大法学院,这个目标就有点遥远,中间有很多变数。但你可以先多看看相关的书籍、报刊,参加学校的辩论社团。
  四、个性化时代的成功
  事实上,我们现在对产品的需求是愈发个性化了。你愿意长期吃食堂、吃快餐吗?你愿意看千篇一律的东西吗?当然不愿意。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走整齐划一的道路,过千人一面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精准的世界里,算法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推送。
  我们不再像父辈那样等着包分配,然后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干一辈子。据统计,我们大多数人在退休之前,会至少更换12次工作,并且会比我们供职的大多数公司都长寿。
  我们的生活其实有很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选择:你热爱穿搭,可以做时尚博主;你喜欢整理收纳,可以做整理师;你精于手工,可以开工作室……
  只要你在任何一个方面做到优秀,都是非常厉害的。但我们却因为恐惧而对此视而不见。黑马心态用多维人才模式取代了一维人才模式。
  多维人才模式即锯齿状模式,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由多个维度数值构成。
  他们最终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一些高于平均水平的维度,每个人做某些事情都有很强的动机,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某些地方超过常人,每个人都天生擅长执行某些任务。反之亦然。
  基于此,人们有各自的人才锯齿状模式,周围又有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几乎完全可以保证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当不再把一种走向卓越的“最佳方式”强加于人时,每个人都可能变成黑马。
  《成为黑马》里讲述的大多是成功的普通人,而非著名人物。这说明了个性化成功是如何在每个人身上真正得以实现的,而不仅僅局限于特权阶层或精英人士。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满足感并不会让你永远贫穷或过上一种艰苦的生活。相反,它能让你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从而让自己过上最好的生活。
  个性化的成功是指过上一种满足而卓越的生活,而实现它的黑马处方就是把你最关心的事情做得更好。
  (附文来源:“Vista成长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  尽管语言平易无奇,摩西、柏拉图、弥尔顿之所以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個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  在天才的著
期刊
很多很多次想起你。  从书山里茫然抬眼的时候;拼命掩饰自己悲伤的时候;从喧闹的体艺馆里走出来,撞见天幕上数十颗银亮的小星星安静闪耀、月华无声泻下的时候。  离开你后,我是孤独且寂寞的。  毕业的时候不觉伤感,却不知它早已蓄成一个幽深的水库,日日夜夜细水长流。回忆起往日,首先跳出的画面竟然是一个极平常的下午,那天天气晴暖,林荫道两旁的树枝叶繁茂,我们身穿白色校服,脚步轻快得像踏在云上。  我们十月份
期刊
火烧黄鳝  田间稻秧葱绿时,清水之下的黑泥上,可见一些小圆孔。把食指伸进,沿洞而行,不多时就會触到一个滑腻东西,那就是黄鳝。用手指紧紧扣住它,提出洞来,黄鳝就到手了。  把黄鳝洗干净,丢进旺火中。不久后,便可掏出来,用青草把草灰擦去后,便可享用清香的鳝肉。这种吃法多少有些野,最好是折根桑枝条把它串起来,提回家中。清洗处理后,母亲把鳝鱼肉放进南瓜叶中,舀上一匙胡豆瓣,剁上几丝生姜,再包好放进土灶中,
期刊
青春是一场盛夏的雷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青春是一曲悠扬的歌声,美妙动听,余音绕梁;青春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书写绚丽的篇章。  青春年少的我们,冲动,桀骜不驯,充满激情和活力,渴望独立又依赖父母。我们沐浴着温柔的夏风,心中有着茁壮成长的渴望。我们希望如曹操一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叱咤风云,有政治家的胸襟、軍事家的谋略、诗人的浪漫,成就一番伟业!  郭沫若说:“人世间,比青春还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
期刊
溪流从山间穿过,它的道路是弯曲的。它很少跟拦路石闹脾气,它如一位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遇到拦路的石块便绕道而行。偶尔脾气来了,它也会往石头上冲撞,可发现自己比不过后,便机灵地拐个弯。左转右转,弯弯曲曲,百转千回之后,它实现了奔流万里入海的梦想。  有人说,溪流是在向石块妥协,如此退让不可取。謬矣!对手过于强大时,退让饱含智慧——既保全自己又有利于到达目的地。况且,弯曲的经历,会磨炼自己、提升能力。倘
期刊
近来“凡尔赛”“凡尔赛文学”“凡学”等词语高频出现于网络,多个机构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中都有“凡尔赛文学”。所谓“凡尔赛文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而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其特征表现为: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比如:  (1)我今年科研做得不够好,只在《自然》和《科学》上发了两篇论文。  (2)今天去珠宝店看了看价格,700万,
期刊
史铁生的文字,总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着思想上的专注与深度。他的《我与地坛》精神内涵丰富,值得细细品读。教材节选了原作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一节尤为重要,可以把它作为全文的导读。这一节里出现了三次景物描写,在“逃避——为什么活——怎样活”的思考中逐渐展开,其中大有文章。我们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景物描写背后的作者心语,从而走近作者,体悟作者及其文字的思想光辉,深入探究文本的精神价值。  景中之理  地
期刊
名句名篇默写,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也是最为贴近教材与日常语文教学的一道考题。考生答卷,也往往先从回答这道题开始,一是容易上手,二是志在必得。但自2014年起,全国卷的命题由填充补足型默写改变为理解型默写(即情景式默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考试的难度,也增强了考题的区分度,所以,还是有对这道题做剖析说明的必要。  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范围,以《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背诵篇目为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描述部分要求“多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追求表达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生动性”“具有文化批判和反思的意识,能结合具体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在高考作文阅卷时,“发展等级”中“深刻”的具体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我们可以尝试用“缘果追因、外寻内探”的方法,让文章变得深刻。  请看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以工
期刊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任务驱动型作文已渐趋成熟,成为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命题形式。由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对写作情境、写作主题等往往有明确的规定,以致有些考生认为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无须审题。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作文有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复杂的任务要求,如果对这些具体、复杂的任务视而不见,审题不慎不严,就会在应考时满盘皆输。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该如何审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