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理与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流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政府与企业应继续提高流通业规模,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流通业促进消费的功能,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提高流通业投资规模。
  关键词:流通业;新型城镇化;产业规模;人均总收入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7)06-0008-09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产业联动、内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流通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因素,关系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实现。一方面,流通业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与城市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流通业会扩大城镇的规模,增强城镇的功能,改善城镇的环境。二者协调发展、有序并进是我国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必由之路。
  2014年江苏省城镇化率已达62.85%,作为流通与市场大省,江苏省在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与关键作用,同时江苏经济仍然处在产业优化升级与推进内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转型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创造消费新需求、加快体制机制和业态模式创新、提升流通效能仍是江苏省流通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 ]。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流通业发展,深化流通业体制改革,加快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未来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以及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与载体,流通业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乃至各省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影响机理研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将拉动投资增长3.7%,拉动消费增长1.8%。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黄金结合点,将催生多重发展势能,为促进经济迈向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阶段注入强劲动力。首先,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拉动投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的巨大投资需求,消化过剩产能,吸纳劳动力;其次,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必将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刺激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模式的创新;最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促使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聚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为双创提供必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同时也会激发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引导返乡人员围绕龙头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创业。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首先,流通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流通业的发展可促进农业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到城镇化建设中,加快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帮助更多农民享受城镇化过程带来的福利,在城镇扎根致富,尽快适应城镇生活。其次,流通业以其较强的关联程度,引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流通业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重要保障,较之农村,城镇有更优良的流通业基础设施,产品极大丰富,种类繁多,对消费方式及生活水平提高有较大的影响,流通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城镇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就业和财政收入,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与承载力[ 1 ];另一方面,流通业连接生产与消费,与城镇化建设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密切相关,贯穿整个产业发展过程,流通业速度越快,城镇化建设速度也就越快。最后,流通业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流通产业基础设施是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镇化进程所需要的规划、建设、监理、工程、园林等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流通产业可以适时按要求提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相铺相成,相互促进。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而流通业为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提供保障条件,二者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必要条件。
  二、文献综述
  新型城镇化与完善流通体系是当前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的焦点问题,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保障,而优化流通体系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 2 ]认为,分工即城乡分离,较为发达的工业与商业系统从传统的农业系统中分离出来体现了城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杨小凯等[ 3 ]认为,分工演进的结果便是城市化的过程,而城市之所以起源是得益于交易费用的节约与交易效率的提升;王水平[ 4 ]基于城镇化视角对中国流通业发展空间问题进行了阐述与研究,认为流通业内部的商业网点、服务分工、业态演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聚集是城镇化发展的内部要求。
  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多采用截面数据对二者的关系加以说明,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城镇化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研究上,晏维龙[ 5 ]先后选取我国1960—2001年与1960—2003年的城镇化率与流通业增加值面板数据,分别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与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研究,得出了城镇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点,流通产业增加值将增长2.436个百分点的结论,直接验证了城镇化发展对流通产业的促进作用;朱发仓、苏为华[ 6 ]在晏维龙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不断变化的变量函数关系与我国城镇化地区差异,利用面板数据分阶段考察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业的发展影响,结论是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流通业将增长1.193 6个百分点,而且东中西部的弹性系数不同,其中东部最高,西部最低。在流通业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方面,王德章[ 7 ]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我国流通业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从长期看,流通业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的消费、就业乃至GDP的大幅度增加;陈平[ 8 ]通过协整检验我国城镇化率与批发零售餐饮行业数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了长短期内我国流通业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率提高的重要原因;王春宇[ 9 ]从省会城市视角,聚类分析了城市发展状态,实证了流通业是城镇化发展的长期原因;陈阿兴[ 10 ]以徽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为例,认为流通业的长足发展能在城镇化的商品、要素、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升其质量与内涵。在二者的互动关系方面,赵文丽[ 11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不同区域城市化水平与流通业相互影响程度也不同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城镇化进程必须适应流通业发展要求的观点;曹静[ 12 ]选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与流通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流通业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发现城镇化对流通业的促进弹性为3.61,流通业对城镇化的促进弹性为0.27,流通业对城镇化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从颖睿[ 13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认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流通业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长期的正向促进作用;方聪龙[ 14 ]依托我国2000—2013年的城镇化与流通业时间序列数据,认为流通业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城镇化并不是流通业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熊曦等[ 15 ]通过构建流通业与新兴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测度指标,分析了我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结论是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沿海省市实现了优质协同。   综上,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的关系问题虽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对以下三个方面仍缺乏足够重视。第一,大部分学者从我国流通业与城镇化整体数据入手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但是从省域层面研究的文献还较少,尤其是本文选择流通大省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会对其他省域乃至全国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研究视角也会更加聚焦区域特色与特点;第二,尽管一些学者对流通业促进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各个区域的流通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存在差异,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文尝试以更多的流通业指标分析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文献仍然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来验证二者的关系,这种实证研究方法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协整关系,本文选择SYSGMM与DIF-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将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响视为动态的变化过程,可以克服模型的内生性偏误,较之以前的模型有较大改善。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因素指标
  流通业发展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决定了流通业影响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等7个因素,这7个指标涵盖了流通业规模、发展水平、结构、速度、投入产出、效率等基本特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密切联系,具体阐述如下。
  1.流通产业规模
  流通产业规模是最能反映流通业现状及发展水平的指标,有流通业支撑的城镇化才是具有活力的城镇化。一方面,流通业规模的扩大可以集聚人口,扩大商品销售,合理配置区域间的商贸流通资源,近10年来,江苏省流通业从业人员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流通业从业人员的增多从劳动力角度说明了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贡献程度,流通业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流通业有很强的就业容纳力和较低的准入门槛,可以为乡镇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镇就业水平,而城镇流通业从业人员规模的扩大对城镇化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城镇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加城镇的财政收入、承载力与综合服务能力。该指标可从宏观产业角度准确描述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规模程度。
  2.流通企业规模
  在实体经济中,流通企业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不断创造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商流。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城市流通企业通过提供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流通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壮大产业规模,促进城乡消费要素的流通,增强城乡产业的互动,提高流通从业人员收入,满足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规模经济有助于降低城镇化建设中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综合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该指标可从微观角度恰当描述流通企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程度。
  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流通业是生产与消费的中介,与终端消费密切相关,事关居民的吃穿住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均消费状况,与城镇化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体系有着密切关系。流通业是促进居民消费的先导产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与市场繁荣程度,从速度方面描述了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
  4.流通企业经营状况
  从微观角度而言,流通企业的数量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盈利状况等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无关系。流通企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通产业的规模,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盈利状况反映了流通企业的生存状况。除此之外,流通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与水平,流通企业在内部适时推行特色商贸与精准服务,改善企业经营观念、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发展现代流通体系,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销售手段,都有助于居民的安居乐业,促进城镇人口集聚与市场繁荣。该指标可从流通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等方面反映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
  5.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
  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是衡量流通业商品销售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一方面,流通业的销售额越多,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流通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另一方面,通过流通业销售额与消费的占比可以分析我国流通业结构是否优化。我国幅员辽阔,流通业“城市大鄉村小”的特征决定了农村城镇化具有“服务弱,追赶城市服务速度”的特点,这种情况在很长时间内决定了我国流通业商品结构不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商品及服务需求很难得到及时满足。通过该指标的描述,可以较好地判断流通业发展速度的适度性与流通业结构的合理性。
  6.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
  流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加大,反映流通企业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及发展潜力,可促进流通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不断完善,进而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该指标会影响流通业发展的经营环境,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7.城镇人均总收入
  新型城镇化建设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城镇人口的收入水平是城镇化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农民只有在收入提高后,才能支付高昂的转移成本与消费成本。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会吸引更多农民向城镇转移,而流通业和非国有经济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把握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添加了工业产值比重、农业现代化等因素分析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如从颖睿[ 13 ]将工业产值与GDP的比重作为控制变量分析流通业对城镇化的作用。丁宁[ 16 ]则直接将研究视角定位于流通业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考察了二者的门槛效应特征。显然,要寻找流通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必须结合我国流通业发展面临的产业特征与区域特点。   当前,国际经济危机与欧债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乏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与刺激消费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驱动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涵,流通业自身的发展与创新成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与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力争在新一轮全球化与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中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与促进城镇化建设。所以,本文撇开工业产值比重与农业现代化等因素,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流通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等因素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流通产业规模用流通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表示,流通企业规模用流通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表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地区人口总数的比值来表示,流通企业的经营状况用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表示,流通业的人均年销售额用流通业销售额与当年流通业从业人数之比来表示,流通业的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用流通业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区人口总数之比来表示,城镇人均总收入用江苏省各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
  (二)数据选择
  本文数据为2000—2014年江苏省相关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原始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01—2015)和江苏省各市统计年鉴(2001—2015),鉴于淮安、泰州等市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总就业人数部分年份数据缺失,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加以补充,回归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检验。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异方差等问题,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
  (三)计量模型的设定
  经济行为的连续性、惯性与偏好决定了其动态性的特点[ 17 ],本文选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江苏省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在传统动态面板模型中,由于将因变量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有可能导致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且模型具有横截面相依性,因而,必将产生参数估计的有偏性与非一致性,从而使根据参数推断的经济含义发生扭曲。针对以上情况,阿雷拉诺(Arellano)和邦德(Bond)[ 18 ]提出了GMM方法,即广义矩方法,该方法可以从数据要求出发设置模型,提出一系列的矩条件,根据不同的矩条件,求解满足条件的系数,最终的回归系数不会相差太远,体现了“殊途同归”的思想。
  根据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检验江苏省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响,运用GMM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i=1,2,?,N(N=13,表示江苏省13个城市);t=2000,2002,?,t(t=2014);流通业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模型为:




  由于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最大似然法(ML)估计上式将造成估计量的偏差和组内估计量的非一致性,在选择合适工具变量的前提下,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且SYS-GMM相对于差分广义矩(DIF-GMM)估计在有效性和一致性方面均有很大改进,提高了估计效率。因此,本文重点采用SYS-GMM方法,以DIF-GMM作为参照,同时检验结论的稳健性。
  (四)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五)面板數据的协整检验
  从协整论的思想来看,流通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意味着城镇化能被流通业变量的线性组合所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不能被流通业变量所解释的部分构成一个残差序列,这个残差序列应该是平稳的。因此,检验面板数据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常见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包括Kao协整检验法、Pedroni检验法与Johansen检验法,其中Johansen检验法是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方法,是较好的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本文采用该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
  (六)实证结果分析
  表3显示了江苏省及各区域流通业影响城镇化的回归结果,分别采用DIF-GMM和SYS-GMM方法进行一致估计。动态面板模型成立的前提是,扰动项的一阶差分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存在二阶乃至更高阶的自相关。模型均通过AR检验,并且Sargan检验没有拒绝“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的原假设,即本文采用的工具变量合理有效[ 19 ]。
  以SYS-GMM模型分析为主,通过表3的回归模型结果分析可知,除了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rs)、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额(i)等两个指标对苏北城镇化影响显著性不明显外,流通产业规模(is)、流通企业规模(es)、流通企业的经营状况(eoe)、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as)、城镇人均总收入(s)等5个主要因素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且均通过Sargan检验,意味着本文选择的几个因素都是驱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20 ]。


  对江苏省而言,上一年的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则当年的城镇化率约增加0.51个百分点,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提高均会导致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流通企业规模、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与城镇人均总收入的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率的影响最显著。   对于苏南地区而言,上一年的城镇化率对当年城镇化率影响也在5%的水平上显著,上一年度增加1个百分点,则当年大约增加0.31个百分点.苏南地区的各项因素对城镇化率的提升也有正向作用,其中流通产业规模与人均流通业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程度分别是13%与11%。
  对于苏中地区而言,上一年度的城镇化率对当年城镇化率影响程度达到20%,流通产业规模与城镇人均收入是影响苏中地区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对于苏北地区而言,上一年度的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当年的城镇化率则增加约0.1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人均流通业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是负向的。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城镇化率、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为研究对象,基于DIF-GMM和SYS-GMM的面板统计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分区域研究了流通业影响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1.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来看,江苏省城镇化率、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等时间序列均是I(1)序列,即一阶单整。
  2.基于8个变量的GMM动态数据模型,对变量之间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研究发现,8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3.利用DIF-GMM和SYS-GMM的面板统计方法测度了流通业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对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进行了阐述分析,并对这些因素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化率对来自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的贡献度分别为13.37%、15%、5%、4%、2%、1%、10%,特别是流通企业规模、流通产业规模、城镇人均总收入无论在影响程度还是影响时效方面都比其他因素更深远,说明流通规模与收入是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4.通过区域比较可以发现,规模因素是苏南、苏中、苏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对于流通业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因其经济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各项因素对城镇化的贡献程度也较高,尤其是苏南地区的人均流通业固定投资额指标较苏中、苏北地区更具有显著性,这体现了苏南“就地城镇化”的模式;苏南流通业的发展体现在将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上,通过不断投资,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市区集中、住宅向城镇集中”,从而加速了产业、资金、人才与能量的集聚,这一点较好地体现了其地域上的比较优势[ 21 ];苏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各项影响因素的程度较低,但是相比苏北地区其规模优势仍然很明显,南京流通业特有的规模优势与省会优势使其对安徽省及上海市有较大的辐射能力,加快了城镇化建设速度;苏北地区相对落后,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流通业环境不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重视程度不高,无规模优势,居民消费观念淡薄,业态革新不足,大量的劳动、资本流向蘇南和苏中地区,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城镇化的加速。
  (二)对策
  根据以上结论,为了加大流通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政府与流通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扩大流通业规模。流通业规模的增加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需求的持久动力与根本途径,流通业规模的不断增加可细化服务加工、扩充商业网点、加快技术创新、鼓励业态革新、促进产业聚集。
  2.提升流通企业的竞争力。流通企业数量的多少、竞争力的高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应彻底改变传统“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 22 ],加强流通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在企业内部实行“降成本、提效率”的制度,缩短企业供应链,实现规模优势,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
  3.积极发挥流通业促消费的功能。流通业的良好发展与消费升级、扩大内需战略密不可分,流通业与消费终端环环相扣,可以通过传播信息、提升质量、改善环境直接影响产品的丰富程度,刺激购买动机,改善消费结构[ 23 ],而消费结构升级正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4.改善流通经营状况。流通业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依据城镇消费者的特点构建新城镇现代零售商业网点体系,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零售企业线下线上融合运行模式,提升消费者体验,培育顾客忠诚。基于集约化发展大数据平台,改善经营决策,增强供应链整合效率。
  5.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发展多种新型的商业业态与形式,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商业,城镇化进程要求流通业发展思路从“以商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本”,重视服务的人文化,把握消费者的异质性,准确适时推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品种、类型,极大满足城镇化进程中对商品的各种需求。
  6.增加流通业投资。我国流通业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均衡、市场饱和度不高等问题,在当前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下,流通企业应积极关注产业发展态势,向绿色商机、供应链上游延伸投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管理技术及电子商务发展热潮,走连锁经营、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之路,把握城镇化商机[ 24-25 ]。
  7.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预期的不确定性、消费环境的不完善等是制约流通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收益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农业用工信息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參考文献:
  [1]课题组.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5-11.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7.
  [3]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19.
  [4]王水平.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空间研究[J].财贸研究,2012(6):29-34.
  [5]晏维龙.中国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6(3):55-59.
  [6]朱发仓,苏为华.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Panel Data证据[J].财贸经济,2007(2):120-125.
  [7]王德章.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10):98-102.
  [8]陈平.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的实证研究[J].时代经贸,2008(109):49-51.
  [9]王春宇.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1):109-113.
  [10]陈阿兴.“无徽不成镇”的现代启示——兼论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质量提升[J].财贸研究,2015(6):1-4
  [11]赵文丽.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12]曹静.中国城市化与流通产业关系的定量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2):13-17.
  [13]从颖睿.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7):31-38.
  [14方聪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流通体系的调整与优化[D].厦门:厦门大学,2014.
  [15]熊曦,柳思维.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8):71-75.
  [16]丁宁.流通业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门槛效应[J].财贸经济,2016(4):149-161.
  [1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7-314.
  [18]ARELLANO,BOND .Some tests of specis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 ment equations[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1991(2):278-297.
  [19]陈强.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9-183.
  [20]赵霞.我国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产业关联分析与动态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1):5-14.
  [21]宗颖.江苏省流通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13个地级市层面的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2):7-11.
  [22]张连刚.流通产业定位研究进展及趋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3):11-16.
  [23]丹宝坤,刘继兵.商贸流通业调整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1-13.
  [24]李爽.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路径调整[J].商业经济研究,2016(2):87-89.
  [25]徐从才.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J].财贸经济,2006(4):27-96.
  Analysis of Impact Mechanism and Factors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on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Dynamic Panel Data GMM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WANG Shi-jin and SI Zeng-chuo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
  Abstract:Circulation industry has the closest relation with other industr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of circulation;and this industry can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of employment,lea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other industries,and has the close relation with citizens’consumption and daily-life. Urbanization can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with better spatial basis;and circulation industry provides urbanization with guarantee. Such factors as the scal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and circulation enterprises,per capita sales of circulation industry,and so 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having impacts on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The result of analysis on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s from 2000 to 2014 shows that,though there are slight differences among South,Central and North Jiangsu,there is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of the overall Jiangsu provinces and the thirty cities in this provinces;and there is not the problem of spurious regressio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increase the scal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rculation enterprises,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stimulating consumption,perfec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is industry,an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his industry.
  Key words:circulation industry;new type of urbanization;industry scale;per capita gross income
其他文献
摘要:盐改方案实施半年多来,不合格食盐流入一些省份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当地食盐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北京市食盐质量安全也面临着挑战,构建后专营时代食盐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势在必行。可以从封闭供应链的三种封闭运行方式入手,构建北京市食盐市场准入机制、多级质量检验检测机制和质量追溯机制“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机制。具体来讲,一要根据食盐供应链流程,建立涵盖食盐生产、物流、批发、零售各环节的市场准入体系,在各节点
期刊
摘要:科技创新中心是首都核心功能中新增设的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对应的支撑产业,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对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Urbansim大尺度模型动态模拟首都2016—2030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聚在主城区的西北部、东部及东南部,其布局主要受交通成本、支付能力、地价
期刊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网购和电子商务以及虚拟社区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借助在线平台越来越直观地了解产品和品牌信息,进而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进行购买决策。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不仅理性因素发挥着作用,非理性因素或者说情感因素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消费者会受到自己对品牌的情感驱使并进行购买。对品牌情感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消费者品牌情感是消费者—品牌关系的重要一环,在品牌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按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和创新活动呈现出开放式、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服务业专业分工日益细化,服务业创新日益网络化,服务业跨界融合日益深化。流通企业创新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开放式特征。从资源流动方向看,市场需求快速变动推动组织边界资源多向流动,促使流通企业传统封闭与单向引进资源的创新模式发生改变;从创新组织形式看,平台化、集成化特征日益明显,助力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财务信息透明度,缓解审计机关资源短缺压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业务外包成为现实选择。外包会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要求政府对承接外包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有效监管。政府与社会审计机构之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表明,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监管部门的监管强度,社会舆论监督则可提高处罚力度和监管强度之间的替代程度。通过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的双重监督机制,构建制衡社
期刊
摘要: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之策。以中国农业步入新常态后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背景,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互补性,尝试性地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技术合作和粮食安全网
期刊
摘要: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
期刊
摘要:以2008—2015年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各9个一级细分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估计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可分析批发和零售业各细分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和个体差异。2008—2015年间,批发业9个细分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呈负增长状态,零售业9个细分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呈正增长状态。其中农、林、牧产品批发,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矿产
期刊
摘要:网页的视觉呈现带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决定着消费者去留及后续满意度,是关键的购物软环境因素。基于认知心理学SOR模型,研究移动购物中视觉呈现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对视觉呈现复杂度的感知负面影响移动用户满意度,视觉呈现越复杂,用户满意度越低,并进而影响其忠诚度;视觉呈现复杂度显著正向影响心理成本感知,心理成本感知在视觉呈现复杂度与用户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为更好地推动企业移动营销实
期刊
摘要:关系营销活动只能在有效激发顾客自发自愿有益于企业组织的公民行为时才最为有效,而顾客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行为的激发必须基于对关系营销活动与顾客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必须以基于价值立场倒置的关系营销活动与顾客公民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与调节适应性条件为前提。重点选择256名具有流通服务使用经历的消费者进行调研,并利用AMOS等工具分析流通服务人员共情能力在关系营销活动、关系强度、顾客公民行为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