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板块,在“立德树人”纲领的引领下,推动学生有效阅读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读本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其阅读、总结与思考的能力,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语文素养与综合学习素质的形成。因此,必须对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给予足够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语文阅读活力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的现状与方法,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提升其实践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活力课堂;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教育的模式也会发生变化。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探索更加富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对于语文阅读这一学生应用语文思维的重要活动,教师应思考其质量与效率的有机结合。要以高中阅读指导纲要为基础,将课程学习指导理论、阅读心理理论贯穿到阅读活动的开发中,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能力实际,构建起语文阅读活动实施的完整体系。
一、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促使高中语文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仅仅关注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对于新时期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造成了阻碍。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与数学等科目拥有一套完整的公式体系及精准单一的答案不同,语文素养的提高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而这种积淀来源于学生的阅读实践。高中生学习压力大,需要多种知识来辅助主要科目的学习,阅读范围也比较窄,对于阅读书目的选择也存在一定问题,亟待教师的引导。教师考虑这种情况,对多形式、广内容的阅读课程活动的推陈出新,也是满足高中教学目标与新课程理念的实践。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所面临的状况
从高中语文的教学实际来看,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仍不乐观。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当前各个学校内仍没有从体制机制层面对语文阅读课程活动加以规范,从某种程度来说,缺失校本层面的课程资源与课程实践标准对活动实效的取得造成阻碍。尽管当前不少高中语文教研组通过网络、实体等多种渠道,为高中教师提供了不少阅读资源,但这些资源的零碎性也增加了语文阅读课程活动的开发与实施难度。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准确把握好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结合好本身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一套完整的、递进的、可以适应高中全阶段培养的阅读活动课程体系,仍是一个必须思考与探索的命题。这一命题目标的有效实现,也需要科学化的操作策略指导。
三、活力课堂的定义与高中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一)活力课堂的定义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活力课堂提倡灵活、高效、愉快、动态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动态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教室,氛围愉快,利用互动来让学生相互交流表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加课堂活力。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和阅读,获得良好的感觉,并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课堂气氛不充分,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是中国阅读课在学校面临的情况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建立教师阅读课的方法没有创意,教师阅读课的建设方法不够新颖,也是高中语文阅读课的一个问题。高中语文课程、阅读理解指导、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指导和阅读教学在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所以老师有必要为阅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阅读。 但是,目前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还有更多的问题:
1.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知识教学是重点,强调学生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认知技能的发展,忽略情感体验。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认知结构的重建,忽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培养。有时候他们意识到情绪训练的关键,但是由于课堂方法的不合理性,学生无法深入体验,导致情感异化,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文章应该表达的情感。
3.注重学习的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传统的阅读课程是基于教师的解释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没有提问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典型的“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注意文本的分析,忽略了文章的阅读。为了跟踪教学的进展,一些中国教师经常使用“全屋灌溉”的方法,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不足,理解水平相对简单。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无法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他们无法产生情感共鸣。
四、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的建构方法的思考
(一)分年级、分层次设置总体目标
在高中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设置中,教师应首先明确该课程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年级或是各年级互相割裂开的。恰恰相反,课程虽然因各年级的学生层次有所差别,但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形成一套递进式的完整课程体系。应首先列出分年级的全部建议书单,在每学期伊始以及寒暑假放假前,明确各年级学生应该完成的阅读量,同时将优秀阅读者的奖励标准公布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多类型阅读课程联动
根据不同形式,语文阅读活动课程可选择的课程类型主要有教师引读课、现场阅读课、心得交流课、读写联动课。这四种不同的课程并不一定要独立开来,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安排四种形式的混合课程,更好地发挥各个课程类型的联动效果。在课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倾向的变化,并及时分析其心理特点,随时做出课程的微调与改进。在每学期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合理分配好主体时间,同时分配出举行班级内小型比赛的课时,例如读书心得的写作比赛、阅读手抄报的制作比赛、读本的朗诵比赛等,力求最大程度地吸引高中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将阅读视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激发其对所阅读内容的主动思考与探索。
(三)全校范围的联动开展
为有效实现阅读活动课程的时效,高中语文教师应探索形成全校范围的联动效应,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每学期伊始及寒暑假前,各教研组应通过联合交流探讨,设置当前的阅读活动。例如,在寒暑假前明確本次假期阅读的主题,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将心得感悟以征文形式上交,开学后进行统一的评比,对于其中的优胜者给予奖励,并邀请其入班与其他学生交流。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得学生将阅读视为一项兴趣而非必须完成的任务,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契合。
(四)运用情境阅读方法
只能表面理解字义,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营造的意境,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当中遇到的问题。在他们对作者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并作出相应的注释。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学校设置汉语阅读课时为学生创造阅读情境的原因,使学生可以阅读情境,融入书中表达的情境当中。
五、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过于关注课本的观念桎梏,不仅应注重课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对于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的阅读活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实践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具有校本指导意义的阅读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始终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类型形成全校范围内的阅读氛围,将课程设置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梅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2]蔺吉敏.高中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5).
[3]张素华.基于学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主体的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6).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阅读;活力课堂;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教育的模式也会发生变化。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探索更加富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对于语文阅读这一学生应用语文思维的重要活动,教师应思考其质量与效率的有机结合。要以高中阅读指导纲要为基础,将课程学习指导理论、阅读心理理论贯穿到阅读活动的开发中,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能力实际,构建起语文阅读活动实施的完整体系。
一、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促使高中语文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仅仅关注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对于新时期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造成了阻碍。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与数学等科目拥有一套完整的公式体系及精准单一的答案不同,语文素养的提高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而这种积淀来源于学生的阅读实践。高中生学习压力大,需要多种知识来辅助主要科目的学习,阅读范围也比较窄,对于阅读书目的选择也存在一定问题,亟待教师的引导。教师考虑这种情况,对多形式、广内容的阅读课程活动的推陈出新,也是满足高中教学目标与新课程理念的实践。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所面临的状况
从高中语文的教学实际来看,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仍不乐观。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当前各个学校内仍没有从体制机制层面对语文阅读课程活动加以规范,从某种程度来说,缺失校本层面的课程资源与课程实践标准对活动实效的取得造成阻碍。尽管当前不少高中语文教研组通过网络、实体等多种渠道,为高中教师提供了不少阅读资源,但这些资源的零碎性也增加了语文阅读课程活动的开发与实施难度。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准确把握好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结合好本身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一套完整的、递进的、可以适应高中全阶段培养的阅读活动课程体系,仍是一个必须思考与探索的命题。这一命题目标的有效实现,也需要科学化的操作策略指导。
三、活力课堂的定义与高中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一)活力课堂的定义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活力课堂提倡灵活、高效、愉快、动态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动态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教室,氛围愉快,利用互动来让学生相互交流表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加课堂活力。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和阅读,获得良好的感觉,并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课堂气氛不充分,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是中国阅读课在学校面临的情况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建立教师阅读课的方法没有创意,教师阅读课的建设方法不够新颖,也是高中语文阅读课的一个问题。高中语文课程、阅读理解指导、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指导和阅读教学在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所以老师有必要为阅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阅读。 但是,目前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还有更多的问题:
1.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知识教学是重点,强调学生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认知技能的发展,忽略情感体验。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认知结构的重建,忽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培养。有时候他们意识到情绪训练的关键,但是由于课堂方法的不合理性,学生无法深入体验,导致情感异化,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文章应该表达的情感。
3.注重学习的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传统的阅读课程是基于教师的解释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没有提问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典型的“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注意文本的分析,忽略了文章的阅读。为了跟踪教学的进展,一些中国教师经常使用“全屋灌溉”的方法,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不足,理解水平相对简单。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无法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他们无法产生情感共鸣。
四、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的建构方法的思考
(一)分年级、分层次设置总体目标
在高中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设置中,教师应首先明确该课程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年级或是各年级互相割裂开的。恰恰相反,课程虽然因各年级的学生层次有所差别,但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形成一套递进式的完整课程体系。应首先列出分年级的全部建议书单,在每学期伊始以及寒暑假放假前,明确各年级学生应该完成的阅读量,同时将优秀阅读者的奖励标准公布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多类型阅读课程联动
根据不同形式,语文阅读活动课程可选择的课程类型主要有教师引读课、现场阅读课、心得交流课、读写联动课。这四种不同的课程并不一定要独立开来,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安排四种形式的混合课程,更好地发挥各个课程类型的联动效果。在课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倾向的变化,并及时分析其心理特点,随时做出课程的微调与改进。在每学期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合理分配好主体时间,同时分配出举行班级内小型比赛的课时,例如读书心得的写作比赛、阅读手抄报的制作比赛、读本的朗诵比赛等,力求最大程度地吸引高中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将阅读视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激发其对所阅读内容的主动思考与探索。
(三)全校范围的联动开展
为有效实现阅读活动课程的时效,高中语文教师应探索形成全校范围的联动效应,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每学期伊始及寒暑假前,各教研组应通过联合交流探讨,设置当前的阅读活动。例如,在寒暑假前明確本次假期阅读的主题,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将心得感悟以征文形式上交,开学后进行统一的评比,对于其中的优胜者给予奖励,并邀请其入班与其他学生交流。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得学生将阅读视为一项兴趣而非必须完成的任务,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契合。
(四)运用情境阅读方法
只能表面理解字义,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营造的意境,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当中遇到的问题。在他们对作者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并作出相应的注释。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在学校设置汉语阅读课时为学生创造阅读情境的原因,使学生可以阅读情境,融入书中表达的情境当中。
五、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过于关注课本的观念桎梏,不仅应注重课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对于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的阅读活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实践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具有校本指导意义的阅读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始终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类型形成全校范围内的阅读氛围,将课程设置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梅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2]蔺吉敏.高中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5).
[3]张素华.基于学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主体的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