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角的悲剧命运解读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个历经生活磨难,饱受社会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南方贵族家庭出身的爱米丽为何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她的悲剧命运不是一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的历史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爱米丽是值得我们同情的,然而,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更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爱米丽 悲剧命运 悲剧根源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自1930年问世以来,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小说讲述了南方没落贵族小姐爱米丽的悲惨命运。爱米丽的父亲是一个思想保守顽固的南方贵族,在父亲的严厉控制下,爱米丽作为正常人的权利被剥夺,父亲去世后,她努力追求自己的新生活,然而又受到整个镇上人的极力阻挠和责难,最终,为了保持爱情和尊严,她毒杀了自己的情人,并与尸体共同生活了40年。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小说,解读爱米丽的命运,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挖掘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通过细腻的描述手法讲述了爱米丽的悲剧故事,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造成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原因。关于爱米丽的悲惨命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爱米丽是南方传统观念的牺牲品,她的不幸是腐朽的道德观念造成的;有人认为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是以清教为核心的旧传统造成的;还有人认为爱米丽顽固保守的南方贵族性格造成了她的悲惨命运。然而,爱米丽的悲惨结局不是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
  二 父权体制的迫害
  贵族出身的爱米丽从小失去母亲,缺乏母亲的关爱和呵护,而她的父亲和许许多多的南方庄园主父亲一样,是家庭的主宰,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为了自己所谓的宏伟蓝图,她的父亲不惜牺牲爱米丽的幸福,把爱米丽当作“物品”,剥夺了她作为“人”的权利。
  “为保证她的价值,他必须使她远离一切有可能诱她走向‘淫乱’和‘堕落’的东西,小心翼翼地看护她的贞节,因为爱米丽的贞节是格里尔生家族荣誉的象征,也是她父亲权威与教养的见证”。(苗群鹰2002:22)
  这一切在那幅极具象征意义的画中得到生动的刻画:
  “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父亲的马鞭赶走了一个又一个爱米丽的追求者,而爱米丽只能站在身后,成为自己幸福的旁观者,直到30岁仍然待字闺中。手执马鞭的父亲在生死前后都牢牢控制着那座破败不堪的大宅子,控制着爱米丽。在收税人上门收税的时候,人们看到“壁炉前已经失去金色光泽的画架上面放着爱米丽父亲的炭笔画像”。在爱米丽离开这个充满冷漠、孤独和凄凉的世间的时候,她的停尸架上面也悬挂着她父亲的炭笔画像,一脸深重沉思的表情。在父亲马鞭的鞭打和精神禁锢下,爱米丽只能有“淑女风范”而不能有自己的自由和欲望,只能服从而不能反抗,只能为家族争光而不能有任何父亲眼中有伤风化的行为。爱米丽在这种极度压抑的氛围中生活,她已经不知道正常的生活是怎样的,她已经没有了作为一个女人应该拥有的生活。
  爱米丽也曾试图向父权和男性中心主义社会提出挑战。父亲去世后,她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将头发剪短,“看上去像个姑娘”。并与来自北方的小伙子荷默相爱。她不顾他人的闲言碎语,公然与荷默驾车出游。对她的爱情,镇上的人先是责难,当责难不起作用时,镇上的妇女们就搬来牧师去“拜访”爱米丽,而“拜访”失败后,牧师夫人又亲自写信给爱米丽在阿拿巴马州的亲戚,敦促其对爱米丽严加管教。而爱米丽对于所有的阻挠置之不理,一心一意要嫁给荷默,但放荡不羁的荷默却试图抛弃她,面对这一次的伤害,爱米丽没有选择沉默或死亡,而是以毒杀荷默的方式来表示对她所经受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和残害的抗议。
  在父权社会,男性一直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女性则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没有任何的自由、权利和地位,她们为父亲、丈夫和孩子而存在,她们必须遵守一切妇道规范,不得越雷池半步,也正是这种父权制度的残忍和它对人性的践踏造成了爱米丽悲惨痛苦的一生,直到她74岁去世的时候,她仍然摆脱不了父亲的纠缠,悬挂在她的停尸架上方的父亲的油画像,寓意着爱米丽永远摆脱不了父亲对她的精神禁锢,也逃不出那座囚禁她肉体和思想的古宅。
  三 清教思想的残害
  《圣经》中的夏娃诱惑亚当偷食禁果使他们被逐出伊甸园,这被视为是一种女性的原罪。夏娃的堕落使妇女一直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她们被看作是“地狱之门、万恶之源。她应该一想到自己是女人就感到羞愧,她应该为把各种诅咒带给了这个世界而不断忏悔”(肖明翰 1994:188)。从此,女性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处于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
  在比清教徒的新英格兰更为清教化的美国南方,女人罪恶观更加严重,他们把女人看成是一切罪恶的源泉和中心,女性代表着“性欲”、“淫乱”,因此那些追求爱情和自由,试图打破习俗的妇女被认为是无耻和大逆不道的。禁锢人性的清教文化压抑了妇女的种种需求,清教妇道观更是扼杀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它一味强调妇女的贞操和清白。在这种妇道观的影响和束缚下,爱米丽的人性遭到压抑,正常的欲望也遭到了谴责,而这仅仅是为了保持植根于人们思想中的所谓的冰清玉洁的“圣女”形象。然而,在种种非人性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下,女性的自我意识不可避免地与清教妇道观发生激烈的冲突和对抗,但最终的结果总是女性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和迫害。
  爱米丽的父亲在世的时候,严加管教爱米丽,把所有追求爱米丽的青年用马鞭赶走。父亲手中挥动的马鞭不仅赶走了前来求爱的年轻人们,也破坏了爱米丽正常的作为女人的生活。父亲的霸道和管教扼杀了爱米丽青春的悸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大宅子成为她生活中最为熟悉的地方,也成了她幸福和快乐的墓地。
  爱米丽父亲的去世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爱米丽追求自由和爱情的阻碍,然而镇上的人们又接过了父亲的“马鞭”,继续抽打着爱米丽,让她仍然无法逃离之前灰暗生活的阴影。当爱米丽遇到自己一生唯一爱的男人荷默,并想和他结婚建立家庭时,受到了全镇人的阻挠和责难。在奉行传统的“骑士精神和淑女风范”的南方小镇,他们绝不能容忍象征着高贵、优雅和贞洁的南方贵族小姐爱米丽爱上“一个北方佬,一个拿日工资的人”。在他们眼中,爱米丽从来就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是一座“纪念碑”,她没有权利过正常女人的生活,她根本没有自己的身份和声音,而是过去时代的代表和象征。因此,在镇上人看来,爱米丽和荷默在一起简直是有伤风化,是全镇的耻辱。在南方传统妇道观与追求自由和爱情的矛盾斗争中,爱米丽毅然决然要和荷默在一起,她不想做外人眼中的“大家闺秀”,而是要过正常女人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清教思想根深蒂固的南方社会,我们难以想象爱米丽能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荷默最终还是抛弃了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爱米丽的心理发生了扭曲畸变,并偏执到疯狂的地步,以致导致了后面哥特式场面的出现。
  爱米丽最终决定毒杀荷默,在毒杀荷默前,她订购了全套的男士盥洗用具和服装,并在所有的银具上面都刻上了荷默的名字。她将毒杀情人的房间布置得像新房一样: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灯罩、梳妆台,一排精细的水晶制品。在情人死前她还与之相拥,爱米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她和情人的结合,完成了她悲壮的“婚礼”。爱米丽的怪异行为向人们昭示了传统清教思想的毁灭性和破坏力。此后,爱米丽在度过40多年的离群索居生活之后离开了人世,她变成了传说中的神秘人物,因为“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有十几个光景谁也没有进去看过那所房子”。她的葬礼不仅仅是一次全镇的聚会,还是杰弗生镇上的人们对爱米丽生活干涉的继续,爱米丽并没有因为离开人世而获得解脱和宁静。
  四 贵族文化的毒害
  美国南方的早期移民来自英国,他们依据对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了解构筑了等级分明的南方社会结构。由于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发生争端,导致了美国内战的爆发,南方社会坚决不能容忍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因为这将颠覆南方一直以来的等级制度,威胁到南方贵族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美国学者迪安·罗伯茨曾尖锐地指出:
  “阶级是爱米丽成为老处女的原因。她的父亲虽然没有锁住她的肉体,但却把她禁锢在了旧南方僵化的淑女观里,将她高高捧起,使杰弗生的小伙子们够不到。”(Roberts 1994:158)
  从某种意义上说,等级分明的南方社会结构和贵族文化是造成爱米丽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爱米丽被认为是南方贵族形象的代表,人们似乎永远把她放在一个特殊的社会地位上,把她视为旧南方的“纪念碑”。爱米丽活着的时候,是镇里的传统、责任和关心点,即使她在家中独处时也仿佛是历经岁月沧桑的“壁龛里一座无头的雕像,在看着我们,还是没看我们,我们永远说不清楚。”(福克纳 2001:471)她的去世如同一座丰碑轰然坍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宣告了旧南方贵族制度的崩溃。作为“纪念碑”的象征,爱米丽在人们眼中所遵循的只能是超我原则。他们能够容忍她不纳税,不安装门牌号码和邮箱,但她必须接受这一荣誉的严厉制约,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旦她打破约束,不履行她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她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当她遇到一个地位卑微的北方佬荷默时,两个人的爱情受到全镇人的责难和阻碍。对那些爱嚼舌头的女人们来说,爱米丽作为南方上流社会的“纪念碑”,下嫁给一个北方佬、包工头实在是有失身份。而在老一辈人的眼里,爱米丽则是不守妇道,令他们蒙羞。他们都认为对于一个堕落的女人,“全镇的耻辱”、“青年的坏榜样”来说,爱米丽自杀是再好不过的结局。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引以为荣的传统典范,当爱米丽无法完成这一使命时,他们便诅咒她去死。在等级思想根深蒂固的南方贵族文化社会,跨越等级的爱情是绝对不可能得到认同的。
  五 结语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一个没有人性生存条件的女人的悲剧故事,是一个被污浊的社会环境、冷漠的世俗关系所残害的女人的故事。正如福克纳所说的:
  “爱米丽的悲剧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没有什么能阻止它(Harris 1988:152)”。
  通过这部作品,福克纳向人们展现了美国南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小说的意义不在于对于爱米丽悲剧人生的描述,而在于引导人们对爱米丽悲剧命运的沉思。爱米丽在清教思想盛行的南方贵族社会父权制度的压抑和迫害下走到了悲剧人生的尽头,她无论是逆来顺受还是斗争反抗,都无法逃离残忍的社会制度的魔爪。通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福克纳把矛头指向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和历史的痼疾,正是这些根深蒂固的无形的精神魔咒导致了爱米丽走向悲惨的人生道路。福克纳为爱米丽献上了一朵“玫瑰”,是表达自己对她的怜悯和同情。
  
   参考文献:
   [1] Harris,Laurie Lanzen and Fitzgerald,Sheila.Short Story Criticism,Vol.1.Detroit:Gale Research Company,1988.
   [2] Roberts,Diane.Faulkner and Southern Womanhood.Athens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4.
   [3] 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 苗群鹰:《黑屋中的玫瑰——试析爱米丽的悲剧成因和主题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5] 肖明翰:《大家族的没落——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比较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满文静,女,1981—,山东枣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语篇分析、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枣庄学院。
其他文献
上浆主要应用于一些滑溜、滑炒、糟溜、醋溜、油泡等菜肴制作的烹前预处理;一般需要上浆的动物性原料有“三禽”即鸡、鸭、鹅,“三畜”即猪、牛、羊,“三腥”即鱼、虾、蟹,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奥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巅峰之作。亚里士多德曾给予它很高的评价,称它为“十全十美的悲剧”。几千年来这部作品一直吸引着人们的
意大利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也许在欧洲文学史上并不算是经典之作,但在20世纪后半期,这本书绝对是中国读者心目中的世界名著。 The Spartacus of the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对英语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曼斯菲尔德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在美国文学史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专门写一些怪诞的东西,例如死亡、邪恶、活埋、刺杀、暴力和其他诸如此的东西。他是许多方面的开创人:第一个心理分析批评家、侦探小说家和第一个真正的美国期刊文学的现代编辑家。他就是美国文学中最神秘的作家之一——埃德加·艾伦·坡。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坡在诗歌和小说创作方面的写作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作品的怪诞性,最后总结了坡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和一些有影响
贝尼托·佩雷斯·加尔多斯(Benito Perez Galdos)是继塞万提斯之后,西班牙小说新道路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是19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小说的高峰”。①西班牙“1914年一代”著名
《嚎叫》是美国后现代诗歌的扛鼎之作。国内在介绍《嚎叫》时都过于强调它的颓废反社会的一面,本译作从历史事实出发,再现了50年代前后金斯堡创作《嚎叫》的社会背景、创作初
《老友》专家门诊:我父亲81岁,去年冬做了升结肠胰腺癌摘除手术,术后服药,恢复良好。请问:我父亲今后要注意些什么,还要作什么检查,是否还要坚持吃药?新余市·魏×× “Laoy
美丽善良的海丝特·白兰在丈夫齐灵渥斯失踪后,爱上了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并与他生了一个女儿——小珠儿。事发后,她被清教法庭判以胸口戴着红色“A”字示众的处罚。之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