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定制你内心的学习旅程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人生中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命所赋予我们的东西。(If every unfolding we experience takes us further along in life, then, we are truly experiencing what life is offering.)”这是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电影中, Pi与理查德·帕克(老虎名)决定离开浮岛时的心中感触。然而,我却认为,这一切都是剧本,包括我们每天在真实生活中所面对的情境亦然。
  1999年,我在家乡与一群关心教育、文化人士,以小区永续为理想,结合在地关怀、小区总体营造与终身学习之核心理念,试图推开知识之藩篱,进以深化与普化公民社会之基础,在台湾创立了“苗栗小区大学”。何止十年一觉扬州梦,“苗栗社大梦”迄今已过了十多个寒暑,除了已经为当地民众启动了进步学习与小区对话之实践与实验,同时,也丰富了我的生命学习之旅。
  苗栗小区大学的自我定位,向来以建构公民社会为主旨,并以陪伴民间变革力量的成长为目标,所以,很自然地,除了积极响应2002年“终身学习法”所提倡的打造学习型社会的政策理念,更结合此一“学习人权”的理想,提出培育“学习型公民社会”的办学价值。
  当然,从成立之初的摸索,到现阶段渐趋成熟,确实经历了很多的波折、挑战与危机,就像少年Pi一样,大海无情地打击了他,但也强化了他,孟子所言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受,苗栗社大的同仁也当有极深的感受吧!相信只要能秉持对“公共性”的坚持,终究能凝聚团队共识,进而熏染成小区共识,并共同响应挑战与挖掘人性、文化与体制之美好,也就能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小区见学机制了。
  回想1998年时,台湾的民主政治日趋转型,经济仍属活跃,相同地,民间社会的力量虽已萌芽,却仍难称为茁壮。政府也于1994年,从文建会(现在的文化部)开始推动“小区总体营造”,陈其南教授作为规划者,其功厥伟; 民间部分,黄武雄教授倡议“小区大学”,功不可没。
  当时,许多有心人士,尝试从“书院”、“非营利组织”及其它的“社会创新”,进行有别于政治活动的公益、慈善、文化与小区行动,以重建更美好的社会。就在该年,我也基于对家乡苗栗的关怀,拟就了一份相当厚重(本文约莫50页)的“苗栗小区大学规划书”,先送给几位当地的文化与政界精英,响应情形表面良好,然而,就在到处拜访之际,听到了好多“忠告”,不外是时机不成熟、民众不好学、资源不济等等善意而不看好的婉劝,都是言之成理。
  然而,我反思此事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事,所以,想清楚了,也就积极推动下去,当然,在邀请合作伙伴及寻求资源过程中,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是,可能缘于我的父亲为地方非常受尊敬的老校长,再加上我是国立大学教授(台湾社会对读书人的礼遇),因此,最后也就跌跌撞撞地创建起来。就小区本身,得到彭钦清、黄鼎松、汤庆添、黄铭章、王本壮、吴静玲、戴文祥及许多地方士绅(如建台中学刘锦志董事长)与文化界人士(如联合报特派何来美)的大力呼吁、响应与参与; 就政府部分,更获得当时的傅学鹏县长、古正清主秘、黄新发局长、周锦宏局长等地方首长与民意代表的资源挹注与政策支持,使得社大在1999年的9月19日正式成立。
  如果再慢两天,正好碰到9·21地震,恐怕社大之设立就会增添一些变量,因为一些经费、心力与人力势必会转移至灾区。令人感受到历史之必然与偶然的交错与当下把握机缘的重要性。
  基本上,从1999年到2007年是苗栗社大的1.0版,或可命之为“制式实践期”。从2008年迄今为社大的2.0版,亦可称之为“创新实践期”,其中最大区别或焦点之异,在于如何面对小区民众,前期以“让小区学习”为出发点,现阶段则辩证式地加上“向小区学习”的行动策略。
  虽然,与居民对话、相互学习,需要许多的沟通时间与精力,非常辛苦,然而,成效非常好,深深地感受到共同成长、陪伴,协力进行由下而上的小区总体营造,甚至建构公民社会,已经不再是悬诸天上的理念,反而已经成为活生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了。
  如今,苗栗社大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由前揭之办学理念出发,苗栗社大发展出“厚植公民社会”、“落实在地关怀”、“永续终身学习”三大办学方针,此三者虽非互斥性之概念,但各有不同强调重点,期能藉此凸显苗栗社大办学价值理念,并藉此架构指引办学方向,以逐步累积办学成果。
  “厚植公民社会”的办学方针强调社大在民主深化上所应发挥之功能,通过课程、讲座、活动等诸多不同形式,持续关注公共议题、提升公民意识、拓展公共领域、促进公民参与。“落实在地关怀”的办学方针强调社大应守护与发展在地人文、自然价值,关怀在地弱势群体,于在地社会中扮演进步性角色。“永续终身学习”则强调建构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事事可学的终身学习社会,鼓励民众加入学习行列。
  对于苗栗社大而言,尽管台湾诸多社大之角色定位,确为社大所具有之社会功能,却并非“社大之所以为社大”的价值核心所在;社大的核心价值在于社大是“以公民社会建构为目标之社会互动见学平台”,兼具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意义。
  由此,苗栗社大近年办学除强调社大之非营利性之外,尤其强调公共性、进步性、在地性之价值,坚持前揭之“公民社会”、“终身学习”以及“在地关怀”三者不可偏废,尤其“公民社会”与“在地关怀”更是关键所在,社大若舍此不由,将陷入公共性与正当性的危机之中。
  至于苗栗社大公馆学习中心的成立,更是具体与小区结合、形成伙伴关系的先行实验行动,秉持“向公馆学习”、“让公馆学习”两大办学方向之下,安排一系列学习课程与行动方案,藉此建立公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让公馆乡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学习之乡。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人或动物或自然均然),只有生活必会面对的挫折、意志不坚、牺牲,以及最终寻回遗落许久的信仰与勇气。借着这篇对苗栗社大粗浅回顾,我有点看懂了我人生的奇幻漂流,也略微对自己青春岁月,写了一笔注记。或许苗栗社大的故事就像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一样:“这取决于你,这个故事是你的了!”
其他文献
周吴(化名)是我去采访一个收养、教育流浪儿童的民间机构时遇上的孩子。我到达时,机构创始人出去买东西了,走进主楼大门,就看到了周吴。他径直走过来,双手圈住我的脖子,给了我一个拥抱,拉住我的手说:“姐,我们上楼玩。”  周吴带我到二楼的音乐教室,坐在一架自动播放功能的电子琴旁,用两只食指弹琴,看似随意,有时又能跟着节奏。一曲终了,他让我弹,自己在旁边吹气球,冲着我给气球放气,口水和空气冲到我脸上,我条
期刊
由于许多从事项目导向工作的人们很难做到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运作,所以“商业殖民地”应运而生。  比如已经运行了多年的电影产业。每当开始一个新的电影项目,它需要编剧、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所有这些人为了这个电影项目聚集到一起,完成后又聚集到下一个项目上。商业殖民地跟这个模式差不多,它可能是虚拟的,可能是实际的,关键是有一个项目经理人负责引进项目,然后人们来认领各自的任务。这些项目可能短到只有一两个小
期刊
过去的2012年,关于女性收入和晋升平等上,有很多不错的新闻报道:女性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教育,IBM和Yahoo这样的公司里有了女性首席执行官,听上去都像是进步。然而预测2013年,职业女性仍然会面临六大悖论,这一令人不安的现实使得原本就存在争议的所谓进步前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1. 收入悖论:据最新数字显示,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获得大学学位的人里有60%是女性。然而,女性平均收入却低于男
期刊
用两个糖罐来弹奏浪漫的古典吉他曲,架子鼓是X光片蒙的。凹陷的铝质沙拉碗和几根绳子,再配上也许曾经是哪个高贵的餐桌上的叉子做的旋钮,组合成了可以演绎莫扎特的小提琴,酒瓶盖子出现在萨克斯的按钮上。2012年年末,一条孩子乐队的短片在Youtube上疯传。被疯传的原因不是因为乐手的年纪或者技巧,而是因为乐队使用的乐器都是从垃圾场里拣回的废旧物做成。  这是一支由20名孩子组成的交响乐团,他们来自巴拉圭的
期刊
1878年正月,山西王庄一位饥民已经吃了8人,其中活吃了一名12岁的女童。1876年到1879年,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场饥荒浩劫席卷中国大地。4亿人口之多的大清有过半人数受灾,至少1000万人饿死。其中尤以1877、1878年为最烈,史称“丁戊奇荒”。  令传教士李提摩太不解的是,灾区却如此安静——没有人抢劫,除了逃荒和小规模的闹荒外,并没有起义发生——在这个政府无法控制底层的社会,一切却那么秩序井然
期刊
一场火灾卷走了7条生命,这场始自爱心的收养,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  24年来,农村妇女袁厉害不间断收养孤儿,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她的 好心”得到了政府的默许。突如其来的火,终结了她的收养,也掀开了中国数十万孤儿孤立无援的现实困境。  1月6日0时许,袁厉害住院了。火灾后的40个小时,袁厉害接受公安问询、媒体专访,疲惫不堪。入院时,袁厉害血压达到180mmHg。接下来的整个白天,她几乎在昏睡中度过,
期刊
近年来,“集装箱”建筑,在坂茂这些实验建筑师的推动下,成为建筑界的时尚,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多个现代感十足、秉持绿色理念的“集装箱”建筑,建筑师们利用低廉、可回收的集装箱建造了各种有趣的建筑,大楼、酒店、家居空间、博物馆,甚至有人建造了一个集装箱城市。  简洁、有序的一组白色的临时房屋,宛如新生活的希望,及时出现在已成废墟、遭受灾害的小城中,会给受伤的人很大的抚慰。对一些担负社会责任的建筑师来说,这
期刊
时间来到2033年的某个冬日,一场关于现代公益的对话在众多中国企业家之间展开,他们都是在近20年间受到一些先行者的触动,决定投身公益慈善的。此时他们褪去了董事长、总经理的外衣,正以慈善家的角色思考着如何改变世界。  当然,在2013年,上述情景还只是想象。虽然中国的企业家们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受益良多,已经开始有能力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时至今日,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种责任,人们对慈
期刊
按照权力的逻辑,囚犯处在被控制的状态,自我萎缩是必然的结果。反过来说,狱卒是否也就拥有自由呢?答案是否定的,狱卒也交出了他们的自由。去人性化是在狱卒与囚犯两个进路上展开的,无一幸免。监禁别人的,也遭监禁中。  我丝毫不怀疑这个事实:《路西法效应》这本书正在被广泛阅读中。作为生活在这种国情中的人们,尤其是对丧失某些能力感到焦虑的人,完全可以在此中找到相当数量的答案。利用它们,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知
期刊
给人看病有医生,给动物看病有兽医,树艺师则是给树看病。  虽然中国鲜有人听说过树艺师,但在100多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西方国家。  成立于1924年的国际树木学会专门培训考核树艺师的机构,现在会员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欧永森现在是中国地区分会会长,是亚洲首位资深注册树艺师。  这位来自香港的树医生,常年和树打交道,成了树木的“最佳老友”。  给人看病有医生,给动物看病有兽医,树艺师则等同于给树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