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人生中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命所赋予我们的东西。(If every unfolding we experience takes us further along in life, then, we are truly experiencing what life is offering.)”这是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电影中, Pi与理查德·帕克(老虎名)决定离开浮岛时的心中感触。然而,我却认为,这一切都是剧本,包括我们每天在真实生活中所面对的情境亦然。
1999年,我在家乡与一群关心教育、文化人士,以小区永续为理想,结合在地关怀、小区总体营造与终身学习之核心理念,试图推开知识之藩篱,进以深化与普化公民社会之基础,在台湾创立了“苗栗小区大学”。何止十年一觉扬州梦,“苗栗社大梦”迄今已过了十多个寒暑,除了已经为当地民众启动了进步学习与小区对话之实践与实验,同时,也丰富了我的生命学习之旅。
苗栗小区大学的自我定位,向来以建构公民社会为主旨,并以陪伴民间变革力量的成长为目标,所以,很自然地,除了积极响应2002年“终身学习法”所提倡的打造学习型社会的政策理念,更结合此一“学习人权”的理想,提出培育“学习型公民社会”的办学价值。
当然,从成立之初的摸索,到现阶段渐趋成熟,确实经历了很多的波折、挑战与危机,就像少年Pi一样,大海无情地打击了他,但也强化了他,孟子所言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受,苗栗社大的同仁也当有极深的感受吧!相信只要能秉持对“公共性”的坚持,终究能凝聚团队共识,进而熏染成小区共识,并共同响应挑战与挖掘人性、文化与体制之美好,也就能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小区见学机制了。
回想1998年时,台湾的民主政治日趋转型,经济仍属活跃,相同地,民间社会的力量虽已萌芽,却仍难称为茁壮。政府也于1994年,从文建会(现在的文化部)开始推动“小区总体营造”,陈其南教授作为规划者,其功厥伟; 民间部分,黄武雄教授倡议“小区大学”,功不可没。
当时,许多有心人士,尝试从“书院”、“非营利组织”及其它的“社会创新”,进行有别于政治活动的公益、慈善、文化与小区行动,以重建更美好的社会。就在该年,我也基于对家乡苗栗的关怀,拟就了一份相当厚重(本文约莫50页)的“苗栗小区大学规划书”,先送给几位当地的文化与政界精英,响应情形表面良好,然而,就在到处拜访之际,听到了好多“忠告”,不外是时机不成熟、民众不好学、资源不济等等善意而不看好的婉劝,都是言之成理。
然而,我反思此事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事,所以,想清楚了,也就积极推动下去,当然,在邀请合作伙伴及寻求资源过程中,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是,可能缘于我的父亲为地方非常受尊敬的老校长,再加上我是国立大学教授(台湾社会对读书人的礼遇),因此,最后也就跌跌撞撞地创建起来。就小区本身,得到彭钦清、黄鼎松、汤庆添、黄铭章、王本壮、吴静玲、戴文祥及许多地方士绅(如建台中学刘锦志董事长)与文化界人士(如联合报特派何来美)的大力呼吁、响应与参与; 就政府部分,更获得当时的傅学鹏县长、古正清主秘、黄新发局长、周锦宏局长等地方首长与民意代表的资源挹注与政策支持,使得社大在1999年的9月19日正式成立。
如果再慢两天,正好碰到9·21地震,恐怕社大之设立就会增添一些变量,因为一些经费、心力与人力势必会转移至灾区。令人感受到历史之必然与偶然的交错与当下把握机缘的重要性。
基本上,从1999年到2007年是苗栗社大的1.0版,或可命之为“制式实践期”。从2008年迄今为社大的2.0版,亦可称之为“创新实践期”,其中最大区别或焦点之异,在于如何面对小区民众,前期以“让小区学习”为出发点,现阶段则辩证式地加上“向小区学习”的行动策略。
虽然,与居民对话、相互学习,需要许多的沟通时间与精力,非常辛苦,然而,成效非常好,深深地感受到共同成长、陪伴,协力进行由下而上的小区总体营造,甚至建构公民社会,已经不再是悬诸天上的理念,反而已经成为活生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了。
如今,苗栗社大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由前揭之办学理念出发,苗栗社大发展出“厚植公民社会”、“落实在地关怀”、“永续终身学习”三大办学方针,此三者虽非互斥性之概念,但各有不同强调重点,期能藉此凸显苗栗社大办学价值理念,并藉此架构指引办学方向,以逐步累积办学成果。
“厚植公民社会”的办学方针强调社大在民主深化上所应发挥之功能,通过课程、讲座、活动等诸多不同形式,持续关注公共议题、提升公民意识、拓展公共领域、促进公民参与。“落实在地关怀”的办学方针强调社大应守护与发展在地人文、自然价值,关怀在地弱势群体,于在地社会中扮演进步性角色。“永续终身学习”则强调建构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事事可学的终身学习社会,鼓励民众加入学习行列。
对于苗栗社大而言,尽管台湾诸多社大之角色定位,确为社大所具有之社会功能,却并非“社大之所以为社大”的价值核心所在;社大的核心价值在于社大是“以公民社会建构为目标之社会互动见学平台”,兼具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意义。
由此,苗栗社大近年办学除强调社大之非营利性之外,尤其强调公共性、进步性、在地性之价值,坚持前揭之“公民社会”、“终身学习”以及“在地关怀”三者不可偏废,尤其“公民社会”与“在地关怀”更是关键所在,社大若舍此不由,将陷入公共性与正当性的危机之中。
至于苗栗社大公馆学习中心的成立,更是具体与小区结合、形成伙伴关系的先行实验行动,秉持“向公馆学习”、“让公馆学习”两大办学方向之下,安排一系列学习课程与行动方案,藉此建立公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让公馆乡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学习之乡。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人或动物或自然均然),只有生活必会面对的挫折、意志不坚、牺牲,以及最终寻回遗落许久的信仰与勇气。借着这篇对苗栗社大粗浅回顾,我有点看懂了我人生的奇幻漂流,也略微对自己青春岁月,写了一笔注记。或许苗栗社大的故事就像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一样:“这取决于你,这个故事是你的了!”
1999年,我在家乡与一群关心教育、文化人士,以小区永续为理想,结合在地关怀、小区总体营造与终身学习之核心理念,试图推开知识之藩篱,进以深化与普化公民社会之基础,在台湾创立了“苗栗小区大学”。何止十年一觉扬州梦,“苗栗社大梦”迄今已过了十多个寒暑,除了已经为当地民众启动了进步学习与小区对话之实践与实验,同时,也丰富了我的生命学习之旅。
苗栗小区大学的自我定位,向来以建构公民社会为主旨,并以陪伴民间变革力量的成长为目标,所以,很自然地,除了积极响应2002年“终身学习法”所提倡的打造学习型社会的政策理念,更结合此一“学习人权”的理想,提出培育“学习型公民社会”的办学价值。
当然,从成立之初的摸索,到现阶段渐趋成熟,确实经历了很多的波折、挑战与危机,就像少年Pi一样,大海无情地打击了他,但也强化了他,孟子所言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受,苗栗社大的同仁也当有极深的感受吧!相信只要能秉持对“公共性”的坚持,终究能凝聚团队共识,进而熏染成小区共识,并共同响应挑战与挖掘人性、文化与体制之美好,也就能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小区见学机制了。
回想1998年时,台湾的民主政治日趋转型,经济仍属活跃,相同地,民间社会的力量虽已萌芽,却仍难称为茁壮。政府也于1994年,从文建会(现在的文化部)开始推动“小区总体营造”,陈其南教授作为规划者,其功厥伟; 民间部分,黄武雄教授倡议“小区大学”,功不可没。
当时,许多有心人士,尝试从“书院”、“非营利组织”及其它的“社会创新”,进行有别于政治活动的公益、慈善、文化与小区行动,以重建更美好的社会。就在该年,我也基于对家乡苗栗的关怀,拟就了一份相当厚重(本文约莫50页)的“苗栗小区大学规划书”,先送给几位当地的文化与政界精英,响应情形表面良好,然而,就在到处拜访之际,听到了好多“忠告”,不外是时机不成熟、民众不好学、资源不济等等善意而不看好的婉劝,都是言之成理。
然而,我反思此事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事,所以,想清楚了,也就积极推动下去,当然,在邀请合作伙伴及寻求资源过程中,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是,可能缘于我的父亲为地方非常受尊敬的老校长,再加上我是国立大学教授(台湾社会对读书人的礼遇),因此,最后也就跌跌撞撞地创建起来。就小区本身,得到彭钦清、黄鼎松、汤庆添、黄铭章、王本壮、吴静玲、戴文祥及许多地方士绅(如建台中学刘锦志董事长)与文化界人士(如联合报特派何来美)的大力呼吁、响应与参与; 就政府部分,更获得当时的傅学鹏县长、古正清主秘、黄新发局长、周锦宏局长等地方首长与民意代表的资源挹注与政策支持,使得社大在1999年的9月19日正式成立。
如果再慢两天,正好碰到9·21地震,恐怕社大之设立就会增添一些变量,因为一些经费、心力与人力势必会转移至灾区。令人感受到历史之必然与偶然的交错与当下把握机缘的重要性。
基本上,从1999年到2007年是苗栗社大的1.0版,或可命之为“制式实践期”。从2008年迄今为社大的2.0版,亦可称之为“创新实践期”,其中最大区别或焦点之异,在于如何面对小区民众,前期以“让小区学习”为出发点,现阶段则辩证式地加上“向小区学习”的行动策略。
虽然,与居民对话、相互学习,需要许多的沟通时间与精力,非常辛苦,然而,成效非常好,深深地感受到共同成长、陪伴,协力进行由下而上的小区总体营造,甚至建构公民社会,已经不再是悬诸天上的理念,反而已经成为活生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了。
如今,苗栗社大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由前揭之办学理念出发,苗栗社大发展出“厚植公民社会”、“落实在地关怀”、“永续终身学习”三大办学方针,此三者虽非互斥性之概念,但各有不同强调重点,期能藉此凸显苗栗社大办学价值理念,并藉此架构指引办学方向,以逐步累积办学成果。
“厚植公民社会”的办学方针强调社大在民主深化上所应发挥之功能,通过课程、讲座、活动等诸多不同形式,持续关注公共议题、提升公民意识、拓展公共领域、促进公民参与。“落实在地关怀”的办学方针强调社大应守护与发展在地人文、自然价值,关怀在地弱势群体,于在地社会中扮演进步性角色。“永续终身学习”则强调建构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事事可学的终身学习社会,鼓励民众加入学习行列。
对于苗栗社大而言,尽管台湾诸多社大之角色定位,确为社大所具有之社会功能,却并非“社大之所以为社大”的价值核心所在;社大的核心价值在于社大是“以公民社会建构为目标之社会互动见学平台”,兼具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意义。
由此,苗栗社大近年办学除强调社大之非营利性之外,尤其强调公共性、进步性、在地性之价值,坚持前揭之“公民社会”、“终身学习”以及“在地关怀”三者不可偏废,尤其“公民社会”与“在地关怀”更是关键所在,社大若舍此不由,将陷入公共性与正当性的危机之中。
至于苗栗社大公馆学习中心的成立,更是具体与小区结合、形成伙伴关系的先行实验行动,秉持“向公馆学习”、“让公馆学习”两大办学方向之下,安排一系列学习课程与行动方案,藉此建立公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让公馆乡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学习之乡。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人或动物或自然均然),只有生活必会面对的挫折、意志不坚、牺牲,以及最终寻回遗落许久的信仰与勇气。借着这篇对苗栗社大粗浅回顾,我有点看懂了我人生的奇幻漂流,也略微对自己青春岁月,写了一笔注记。或许苗栗社大的故事就像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一样:“这取决于你,这个故事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