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主要对中小城市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小城市;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群和城市系统逐步形成。由于城市发展太快,缺乏建设环境的合理规划和质量控制,而且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造成了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生活在城镇的人们,也因城市环境的喧嚣和拥挤日感不安,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一、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从多年实践发展来看,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不管是人口的集聚,还是经济活动的集聚,城市化的本质是通过追求聚集效应而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体说,首先,城市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一方面,农村土地的使用日益集中,农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上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将大为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由此刺激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城市化必然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一方面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的规模,扩大了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而这种市场的扩大,必然刺激日用工业品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不仅满足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而且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因为众多的城市人口拥有不同的生产技能,为不同企业招收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第三,城市化促进了商业、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作为聚集的中心,在劳动技术、资金、交通运输、通信设施、市场容量、人力资源以及居住条件等方面,比周围地区拥有更多的优势,这就使得生产活动不断向城市聚集,从而产生聚集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人口的聚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经济活动聚集所带来的规模生产活动产生了对供电、供水、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的需求,为第三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建设生态型城市
1、建设生态型城市是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设生态型城市,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生态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人了“快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2、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原则
建设生态城市一是要嚴格遵循自然规律;二是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也就是强调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三是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四是要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五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
3、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构想
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天津、长沙、宜春、深圳、珠海等城市都在开展生态城市的研究与试验。根据这些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步经验,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结构建设上,一是要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国际上一些大都市相比,工业用地仍然偏高,而城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第三产业用地严重不足,城市生态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在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中,应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近年来,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增加,为城市面貌增色不少,吸引了外资,也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但由于发展快,不透水性面积增大,有很多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由于建筑密度偏高,增加了能耗、水耗、交通流量和地面不透水性面积,也增大了热岛效应,城市原有地表排水沟道水系被大量污染或堵塞,影响了防洪排涝能力。二是要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总量和密度。三是要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四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五是要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在功能建设方面,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城市物质循环。二是要建设快捷的信息流通系统。
再次,在城乡生态关系的协调方面,一是要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二是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三、环保理念解决方法和措施
1、合理控制城市人口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并着力提高人口的素质,保证城市人口数量不超过城市规划的人口限度。一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并鼓励人民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着力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对人口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宣传和推广其中的意义。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把人口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是实现人口的可持续,人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对现在城市规划的要求和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在需要。
2、合理利用城市用地
必须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要坚持高效合理地处理土地配置的问题,解决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要充分体现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要保护耕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或者业绩而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要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开发的土地坚决不能动。要制定法律对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
3、在规划中体现生态宜居
首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人类住区问题。建设城市人类住区时,要努力做到实现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建设条件舒适和配套齐全同时不对土地造成过度开垦;其次,采用生态学的方法规划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对住宅区进行规划建设,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使水、能源和废物回收等都有一定的解决,体现出对环境的爱护。同时要减少交通堵塞,充分开发利用高效清洁的能源。最后,持续拉动住房建设,实现有效供给的机制。要继续加大城市住房的建设,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并且逐渐提升住房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住房的可持续性。
4、推进城市发展生态圈
构建城市生态圈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加速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走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生产道路,同时工业生产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补偿;构筑城市框架,进行合理的城市生态设计,使城市的环境和动植物相适宜。
结束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并不是高不可及,只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变单纯的建筑规划建设为社会、经济、自然综合规划建设,并加强管理,就一定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创造出富有时代风貌、环保和谐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周永.浅论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J].科技资讯,2010.
[2]刘先锋.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
关键词:中小城市;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群和城市系统逐步形成。由于城市发展太快,缺乏建设环境的合理规划和质量控制,而且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造成了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生活在城镇的人们,也因城市环境的喧嚣和拥挤日感不安,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一、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从多年实践发展来看,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不管是人口的集聚,还是经济活动的集聚,城市化的本质是通过追求聚集效应而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体说,首先,城市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一方面,农村土地的使用日益集中,农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上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将大为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由此刺激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城市化必然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一方面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的规模,扩大了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而这种市场的扩大,必然刺激日用工业品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不仅满足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而且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因为众多的城市人口拥有不同的生产技能,为不同企业招收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第三,城市化促进了商业、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作为聚集的中心,在劳动技术、资金、交通运输、通信设施、市场容量、人力资源以及居住条件等方面,比周围地区拥有更多的优势,这就使得生产活动不断向城市聚集,从而产生聚集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人口的聚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经济活动聚集所带来的规模生产活动产生了对供电、供水、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的需求,为第三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建设生态型城市
1、建设生态型城市是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设生态型城市,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生态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人了“快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2、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原则
建设生态城市一是要嚴格遵循自然规律;二是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也就是强调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三是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四是要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五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
3、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构想
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天津、长沙、宜春、深圳、珠海等城市都在开展生态城市的研究与试验。根据这些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步经验,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结构建设上,一是要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国际上一些大都市相比,工业用地仍然偏高,而城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第三产业用地严重不足,城市生态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在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中,应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近年来,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增加,为城市面貌增色不少,吸引了外资,也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但由于发展快,不透水性面积增大,有很多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由于建筑密度偏高,增加了能耗、水耗、交通流量和地面不透水性面积,也增大了热岛效应,城市原有地表排水沟道水系被大量污染或堵塞,影响了防洪排涝能力。二是要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总量和密度。三是要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四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创新。五是要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在功能建设方面,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城市物质循环。二是要建设快捷的信息流通系统。
再次,在城乡生态关系的协调方面,一是要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二是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三、环保理念解决方法和措施
1、合理控制城市人口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并着力提高人口的素质,保证城市人口数量不超过城市规划的人口限度。一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并鼓励人民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着力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对人口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宣传和推广其中的意义。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把人口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是实现人口的可持续,人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对现在城市规划的要求和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在需要。
2、合理利用城市用地
必须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要坚持高效合理地处理土地配置的问题,解决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要充分体现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要保护耕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或者业绩而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要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开发的土地坚决不能动。要制定法律对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
3、在规划中体现生态宜居
首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人类住区问题。建设城市人类住区时,要努力做到实现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建设条件舒适和配套齐全同时不对土地造成过度开垦;其次,采用生态学的方法规划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对住宅区进行规划建设,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使水、能源和废物回收等都有一定的解决,体现出对环境的爱护。同时要减少交通堵塞,充分开发利用高效清洁的能源。最后,持续拉动住房建设,实现有效供给的机制。要继续加大城市住房的建设,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并且逐渐提升住房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住房的可持续性。
4、推进城市发展生态圈
构建城市生态圈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加速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走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生产道路,同时工业生产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补偿;构筑城市框架,进行合理的城市生态设计,使城市的环境和动植物相适宜。
结束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并不是高不可及,只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变单纯的建筑规划建设为社会、经济、自然综合规划建设,并加强管理,就一定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创造出富有时代风貌、环保和谐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周永.浅论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J].科技资讯,2010.
[2]刘先锋.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