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们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建立“魔幻王国”的文学大师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一系列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张力,他用深邃的文字和夸张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异于现实又脱胎于此的魔幻世界。
  从《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通过20多年的书写,用文字建筑了一个“高密东北乡”王国,王国里有着残酷的现实与蒙昧的混沌,也有着热烈而执着的爱情,更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生动逼真的传奇述说……
  莫言的获奖作品《蛙》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国家不同阶段的生育历史。“姑姑”曾是村里拥有先进妇产科知识的女医生,替无数个孩子接生;她也曾因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终结过无数个“计划外”胎儿的生命。退休后,晚年的姑姑对生命有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她通过想象,把那些她扼杀过的胎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让他把“孩子们”捏成泥人,用这种方式弥补她的歉疚。
  “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解中国乡土文化、农民群体的莫言,是当代文学大师的代表。
  屠呦呦:挽救无数生命的中医药大师
  2015年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奖评委让·安德森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挽救了无数生命,在改善人類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袁隆平:让人们摆脱“饥饿”的农学大师
  袁隆平应该是最“接地气”的大师了。提到他的名字,就连小学生都能一口说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团队不断科研攻关,从大面积推广“三系”杂交稻到如今育种“超级稻”,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1年,但直到1970年,海南岛野生水稻抽穗扬花的时节,海南本地的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着袁隆平的学生李必湖才在一个长满野生水稻的水坑沼泽中发现了一棵他们需要的植株:那棵野生植株贴着地面生长,拥有败育的花粉。那株野生稻被取名为“野败”。从“野败”开始,水稻领域的一件偶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促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农业技术革命。
  “我的梦想是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大粗壮,稻穗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人坐在水稻下乘凉……”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袁隆平站在湖南省展台前讲述自己这个梦想。
  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水稻田里,有58%的水稻是杂交水稻,这个比例在美国是40%,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平均约为8%。曾任美国总统农业顾问的唐·帕尔伯格评价,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发培育工作“是和平探索对暴力冲突的胜利,也给那些持中央统一管理必将窒息地方创造观点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课”。
  这位会种地的农学大师,让无数人摆脱了“饿肚子”的命运。
  栾恩杰:实现“嫦娥奔月”神话的航天大师
  “嫦娥奔月”的神话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然而十年前,中国的探月工程才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嫦娥奔月”神话成为现实的背后,不得不提到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
  2004年1月,我国探月工程被批复并正式启动。作为探月工程的核心人物,栾恩杰曾赋诗一首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这一年,栾恩杰和各个领域的资深科学家们一起,组建了一个近万人的庞大工作团队,在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嫦娥工程”的三个大步走。“2004年是开局年,2005年是攻坚年,2006年是建造年,在航天史上,仅用三年,就拿出卫星而且是新星,确确实实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回忆起那段岁月,栾恩杰不无感慨地说。
  2017年,探月工程已进入第三期,我们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器将完成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除了探月工程,栾恩杰50多年的航天工程生涯中还倡导并编纂了我国首部航天白皮书;作为总主编,组织几千名各个领域的专家,用2年时间,撰写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国防科技名词大典》,该书成为我国第一部集国防科技工业各领域专业名词术语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工具书。
  栾恩杰曾说过,“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这样表现出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实力和综合发展。没有哪一项事业,它的成功能如此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
  从未来发展的眼光看,今天的探月可能只是微小的起步,但对现实而言,它是个新的领域,新的里程碑,也是航天人交给人民的一份答卷。栾恩杰这位航空航天大师,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了现实。   黄旭华:“隐姓埋名”的船舶大师
  1958年,时任中央主管科学技术工作的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国家提出研发核潜艇的计划,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要独立研发核潜艇简直是难上加难。
  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用了8年的时间就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讯等七个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有人甚至给家里留了遗书。作为总设计师,黄旭华意识到了这种情绪,他决定和潜艇的官兵们一同下水。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相当于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就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质,从接受研发核潜艇任务伊始,黄旭华坚守工作纪律,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从1958年至1987年近30年间,他从未回过老家,连通讯地址也没敢告诉家里人,就连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来奔丧。谈起多年的“隐姓埋名”经历,这位核潜艇之父、中国的船舶大师动情地说,“俗话说忠孝难两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
  裘锡圭:推动汉字国际化传播的文字学大师
  现今知道的甲骨文共有4500多字,学者们“破译”了2000多个单字,但达成学术界共识的不过1000字左右。
  历史学出身的裘锡圭惜时如金,不仅打通文史,而且出手不凡:他1961年发表的第一篇文字考释之作《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纵观裘锡圭的学术研究史,他最大貢献是对疑难字的考释:这项工作是很难的,需要对古文字、古文献有精深的把握。裘锡圭文字考释精到,用材料说话,经他考释,不少长期困扰甲骨文学者的“疑字”“难字”释然而解,“裘先生在老一辈学者的基础上,把甲骨文字的考释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是业内对他的评价。
  除了甲骨文,裘锡圭的文字学研究亦堪称经典。他对汉字的性质、历史、字体演变及汉字结构类型等问题都做出了深刻的论述。比如,关于汉字是哪一类型的文字,过去有不同说法。裘锡圭第一次区分了两个层次的符号,认为文字的性质应当由文字本身使用的符号,也就是“字符”来决定。他在汉字学、古文字学领域的学术主要观点凝聚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
  《文字学概要》出版后,已成为汉字研究方面的经典,被各种涉及汉字的论著反复征引,又被翻译成英、韩、日等多种文字,对世界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人群了解、研究汉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位文字学大师,为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沟通搭起了一座桥梁。
  谭盾:用音符融贯中西文化的作曲大师
  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他因在作品中使用了鼓、箫等当时被认为是很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后来,他的乐曲里延续了这种“中西交融”的风格。
  2001年,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所作的曲子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也让世界记住了这名作曲家。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他的一番答辞概括了他的音乐理念:“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这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我的另一个重要音乐创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让它们互补长短:比如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于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而让古典音乐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
  谭盾另辟蹊径,首创了“有机音乐”这一理念,他认为:“我们现在提出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包括吃的、睡的、住的、看的和听的,而有机音乐是用自然的声音,水的声音、纸的声音、石头的声音等创作了一系列交响协奏曲,以体现环境保护和中国人希望得到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从1998年受纽约爱乐委约创作《水乐》首次将“有机之声”带入西方交响乐队,2000年受德国国际巴赫协会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委约创作的以水和石为音乐主音色的有机音乐剧《复活之旅》,到2003年为庆祝世界建筑奇迹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的落成,洛杉矶交响乐团委约其创作的《纸乐》,以及2004年的作品《地图》,都是谭盾这一独特创作理念的实践之作。
  2006年,谭盾被世界十大中文媒体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华人”之一。这位作曲大师,用一个个创作音符让西方人从乐曲中感知东方美学,也让中国人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古风新韵的魅力。
  吴良镛:关注人居环境科学的建筑学大师
  2014年,在古城扬州庆祝建城2500周年之际,扬州市新建了一个广场。广场内伫立着几个铜质雕像,其中一位是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吴良镛。
  吴良镛少小时,家中欠债,无力偿还,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当时,妹妹还发着高烧。无奈之下,一家人被迫在凄风苦雨中告别祖居,遭受流离失所之痛楚。再大些,吴良镛读了名著《红楼梦》,突发宏愿,将来也要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纵观吴良镛的建筑设计生涯,最可贵之处在于,他非常重视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不断探索着中国特色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发展之路。他创造性地提出“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在1989年出版了15万字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走向“聚落”的概念。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建筑学系统性理论著作,被推荐为“一本建筑师的必读书”。在此基础上,吴良镛针对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和建设事业大发展的格局,创建了“人居环境科学”体系。
  最能体现吴良镛设计理念的是北京菊儿胡同改建工程。菊儿胡同有一个41号院,原是一座寺庙衍生出的破旧拥挤的大杂院。这个项目不大——建筑面积仅2700多平方米,但牵涉面却不少,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使得一些设计单位望而却步,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接手项目后,对于这个项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到了施工图阶段,光图纸就出了95张。改造后的菊儿胡同,设计典雅的“类四合院”两三层楼房一进套一进,白墙黛瓦,完全没有高楼大厦那种冰冷、孤立的感觉。吴良镛倡导以人为本、有机更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路子。1993年,菊儿胡同改造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其他文献
《时代邮刊》与读者之间的通联工作,一直做得非常好。《编读链接》每期都刊发读者的评刊文字,一年一度的“双十佳”评选活动,更是《时代邮刊》厚待优秀作者和热心读者的重大
在河南许昌经济开发区采访期间,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满头白发,但神采奕奕的企业家,他就是“许昌银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康天臣。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步入了银
一、休闲娱乐体育的本质内涵休闲娱乐体育 ,即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去参加那些能引起人们快乐的一切体育活动。运动能导致生物体产生快感已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运动使人体产生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享有“无烟工业”的美誉。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黑龙江省只有开发极具地域特色的、以滑雪旅游为主的体育旅游产品,即打“冰
1995年10月11日至16日,海洋石油学会与中海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江汉石油学院联合召开了“储层与环境保护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讨会”。会上中海技术服务公司介绍了海洋钻井液
DeviN.B.等人利用D2EHPA、PC88A和Cyanex272的钠盐的煤油溶液(浓度分别为003、005和006mol/L)做了从金属离子浓度为001mol/L、Na2SO4浓度为01mol/L的硫酸盐溶液中分离和回收二价钴和二价镍的...
一、前言蜂蜜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为维护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的声誉,研究蜂蜜掺杂的鉴别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蜂蜜掺杂使假鉴别技术的研究有气相色谱法[1]、薄层色谱法[2]、分光光
3月14日 晴  你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它唱着唱着,就唱到了你的心里,轻轻地拨弄着你最敏感的心弦。  那时候我刚步入高中,什么都还新鲜,以为自己哪怕还未成年,就可以独立了。当时觉得,自己就像路旁的一棵梧桐树,擎着如盖的伞,站在那里,无所畏惧。冬天到了,梧桐的枝丫却被无情地锯断,我的自信也随之如同满地的残木,一片狼藉。  第一次月考,一向成绩不错的我,却在看了题目时,乱了阵脚,一排陌生的字给了我一个下
《不管世事如何浮躁,我们都要先学会安静地扎根》(见2017年第6期《时代邮刊》)读后深有感触。我从县政府奉令调往镇政府工作,一干就是十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农民中吸
什么是务实高效?笔者的理解是,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验证,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