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读是根本。它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阅读教学过程的主旋律。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百读不厌,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激发读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读是根本。以学习语言为本,以读书训练为主,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根本。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百读不厌,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现结合这几年执教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往往对人的情感其感染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又辅以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教师以富有情感的过渡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以此来串联整个故事情节,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整个读书学习过程中去。想了解这一催人泪下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语言调控,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摆脱了情节分析的误区,把大量的精力放到学生的读书思考上,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二、形式多样,百读不厌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他们各尽所能。
1.比如“带着问题读”,读书有目的,一边读,一边想,学会读中思考,自主探究,读有所得,达到自能读书。
2.“自由选择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爱读书,并成为自觉习惯。
3.“开火车读”使课堂上书声朗朗,人人参与;再如“对手挑战读”等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是学生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教师从旁加以示范指导,学生徜徉在规范语言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组合迁移,培养能力
为避免一味诵读带来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核心,创造性的把读和复述、表演、写作等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
1.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如遇到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读懂的情况,就应该提倡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解决,把复述课文提前,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教学《景阳冈》一课时,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让学生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形象,感受语言的生动准确,既促进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又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领悟。
2.读演结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表演来指导朗读,体悟语言的魅力。如《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都参与到课文里,分角色演一演。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孩子都喜欢展示自我。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本课教学我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读写结合。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抓住文中未加展开的情节或留下的空白点,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合理的想象,或扩写,或续写,或补写,通过写句成段来实现读写迁移。如学完《窮人》一文后,请学生续写《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续写时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于是,我先让他们进行小组的交流,说说接下来的情节将会是怎样的,然后让他们继续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故事。在深入体会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水平。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从而促进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的积累,进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
四、重视评价,激励兴趣
朗读之后,要留读后评价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评价功能。用鼓励来评价学生,不仅能使优者更优,而且能较好地实施差异教学,让差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朗读教学中,我经常毫不吝啬、毫不掩饰地将鼓励送给差生,鼓励他们大胆读、大胆演,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综上所述,采用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人教版语文教材
广西百色市城西小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激发读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读是根本。以学习语言为本,以读书训练为主,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根本。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百读不厌,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现结合这几年执教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往往对人的情感其感染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又辅以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教师以富有情感的过渡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以此来串联整个故事情节,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整个读书学习过程中去。想了解这一催人泪下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语言调控,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摆脱了情节分析的误区,把大量的精力放到学生的读书思考上,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二、形式多样,百读不厌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他们各尽所能。
1.比如“带着问题读”,读书有目的,一边读,一边想,学会读中思考,自主探究,读有所得,达到自能读书。
2.“自由选择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爱读书,并成为自觉习惯。
3.“开火车读”使课堂上书声朗朗,人人参与;再如“对手挑战读”等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是学生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教师从旁加以示范指导,学生徜徉在规范语言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组合迁移,培养能力
为避免一味诵读带来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核心,创造性的把读和复述、表演、写作等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
1.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如遇到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读懂的情况,就应该提倡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解决,把复述课文提前,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教学《景阳冈》一课时,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让学生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形象,感受语言的生动准确,既促进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又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领悟。
2.读演结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表演来指导朗读,体悟语言的魅力。如《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都参与到课文里,分角色演一演。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孩子都喜欢展示自我。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本课教学我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读写结合。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抓住文中未加展开的情节或留下的空白点,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合理的想象,或扩写,或续写,或补写,通过写句成段来实现读写迁移。如学完《窮人》一文后,请学生续写《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续写时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于是,我先让他们进行小组的交流,说说接下来的情节将会是怎样的,然后让他们继续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故事。在深入体会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水平。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从而促进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的积累,进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
四、重视评价,激励兴趣
朗读之后,要留读后评价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评价功能。用鼓励来评价学生,不仅能使优者更优,而且能较好地实施差异教学,让差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朗读教学中,我经常毫不吝啬、毫不掩饰地将鼓励送给差生,鼓励他们大胆读、大胆演,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综上所述,采用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人教版语文教材
广西百色市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