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栗有许多美名,因为营养丰富被称为“干果之王”;因为可代粮且价廉物美而被称为“铁杆庄稼”,与红枣、柿子并列为“三大木本粮食”国外称板栗为“人参果”,而我国板栗在国际市场则被叫做“中国甜栗”。
食用历史久
板栗,也叫栗子。是我国的特产,古称“木奄子”,食用历史悠久。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有板栗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历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栗”字;春秋战国时期,栽种板栗已非常盛行。
《山海经》中载“南山多栗”《诗经》中多处提到板栗的栽培《吕氏春秋》中更把“箕山之栗”列为美果;先秦时《庄子》、《韩非子》等古籍中均有以板栗代粮并贮以备荒的记载;从北宋时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可以得知,当时的食肆中已有“糖炒栗子”供应;南宋《山家清供》中记有用板栗和山药合制的“金玉羹”;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载有将板栗与糯米同磨粉制成的“高丽栗糕”,这大概是最早的“栗羊羹”吧。
营养“高大全”
从某种意义上说,板栗之所以美名多,是因为它的营养丰富。
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77%,与粮谷类的75%相当,鲜板栗也有40%之多。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所以板栗能供给人体较多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板栗蛋白质为3.7%左右,鲜板栗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4%~5%,虽不如花生、核桃多,但还是高于大米。
板栗属于坚果类食品,但它并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脂肪含量仅占2%,而且是利于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含胆固醇。这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非常有好处。
板栗所含矿物质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但高于苹果、梨等水果,尤其是钾含量突出,比富含钾的苹果高4倍。
板栗所含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其含量比—般坚果都高。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板栗的B族维生素非常丰富。尤其是维生素B2的含量高达24毫克/100克,这是粮食所不及的。更为突出的是,鲜板栗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番茄还要多。
冬令养生宝
民间有句俗语:“十月板栗笑哈哈”,意思是说,十月后板栗开始上市,霜降后宜食板栗进补。老百姓把板栗、核桃和榛子并称为冬季的“养生三宝”。
霜降之后,气候转凉,人体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进食板栗最为适宜。板栗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能提供较多的热能,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入冬后易发感冒,而板栗具有很好的益气作用,其富含的维生素C还可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适量食用板栗,不仅可助人远离感冒困扰,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钙等多种营养物质的栗子特别适合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食用。另外,冬季寒冷,容易过量进食油腻食物,加上活动量小,常会出现脾胃不适、腰酸脚弱、气虚咳喘、口角生疮等症状,而板栗性味甘温,具有健脾和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生食最补肾
中医把板栗列为药用上品,认为能补肾活血、益气厚胃,尤其对肾虚有良好疗效,故称之为“肾之果”。早在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说板栗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民间用板栗补养、治病的方法很多,但多数人都是熟吃。其实,生吃板栗或许味道不及熟食适口,但好处却不少。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就特别强调了“生吃’这一用法,“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曾做过一首板栗治病的诗:“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展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苏辙用诗告诉人们,板栗是补肾佳品,而生食板栗则是补肾的科学方法:每天早晨和晚上,把新鲜板栗放在口中细细咀嚼,直到满口白浆,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慢慢吞咽下去,就能收到极好的补益和治病的效果。中老年人若是养成每日早晚各吃风干的生板栗5-10枚的习惯,可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的目的。只是,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过5枚。
此外,生食板栗还有止血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见出血症。将生板栗去壳,捣烂如泥,涂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临床证明有一定疗效。
人人皆可食
老人,适合指数★★★★★
板栗的营养滋补作用对老年人非常适宜。老年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脑血管病,或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内寒泄泻等常见不适。板栗可以帮助老人健运脾胃、增进食欲,又能补肾强筋,尤其适合老年^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腰膝酸软等症。
中年人,适合指数★★★★★
对中青年人而言,常吃板栗可以补血、补肾气、强筋骨、治腰酸,减少经常吃快餐和应酬带来的胆固醇、油脂摄入过多,并能缓解因学习工作引起的过度疲劳。比较好的选择是栗子粥,把板栗和大米一起煮成粥,或把板栗风干磨成粉,喝粥时添入,这样相当于生食板栗。
儿童,适合指数★★★★
现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孩子的营养照料又往往过于精细,因此厌食、偏食的孩子不少,临床上经常能见到脾虚的孩子: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食少、瘦弱、常腹泻的孩子食用板栗,可起到增加食欲、收涩泄泻、调理肠胃的作用。不过。孩子的消化能力不及成人,吃多了容易造成积滞。可以做成板栗粥、板栗糕、板栗糊等食用。
孕妇,适合指数★★★
孕妇常吃板栗可健身壮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发育成熟,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尤其是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很符合孕妇挑剔的口味。但要注意适量,吃多了易引起便秘。
病人。适合指数★
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另外,板栗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血糖指数比米饭低,只要加工烹调中没有加入白糖,糖尿病病人也可品尝。但一定要少吃,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食栗有禁忌
饭后不要吃太多。板栗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最好把板栗当做两餐之间的零食吃,或做在菜里吃。
不能一次大量吃。板栗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吃时要细细嚼碎,嚼为浆液时再一点一点咽下。
选栗有讲究
板栗有不同种类,如锥栗、茅粟等,但选购板栗常以北方栗、南方栗来区分。北方栗果实小,种皮极易剥离,淀粉含量低,质地细腻而糯性,最适于糖炒。南方栗果形较大,种皮稍难剥离,含糖量低,而淀粉含量高,果肉粉质偏粳性,适于菜用,俗称“菜栗”。
质量好的板栗,果实饱满,颗粒均匀,色泽正常,无虫蛀,无闷伤,无霉烂,肉质细,甜味浓,带糯性。
注意事项:
1 不可一味追求果肉色泽洁白或金黄。金黄色果肉有可能是化学处理过的,如果炒熟后或煮熟后果肉中间有些发褐,是栗子所含酶发生“褐变反应”所致,只要味道没变,则对人体无害。
2 最好不买开口粟。炒栗子时锅里的糖沙在高温时会生成焦糖,时间长了会变成黑色,开口栗容易粘到这些有害健康的黑焦糖,锅里的焦炭等杂质也会同时渗进栗子的开口部位。
3 新鲜生板栗仁外表呈褐色,内部呈淡黄色,口感脆甜。买回后应立即放入冰箱冷冻,以-2℃保存为宜。
食用历史久
板栗,也叫栗子。是我国的特产,古称“木奄子”,食用历史悠久。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有板栗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历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栗”字;春秋战国时期,栽种板栗已非常盛行。
《山海经》中载“南山多栗”《诗经》中多处提到板栗的栽培《吕氏春秋》中更把“箕山之栗”列为美果;先秦时《庄子》、《韩非子》等古籍中均有以板栗代粮并贮以备荒的记载;从北宋时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可以得知,当时的食肆中已有“糖炒栗子”供应;南宋《山家清供》中记有用板栗和山药合制的“金玉羹”;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载有将板栗与糯米同磨粉制成的“高丽栗糕”,这大概是最早的“栗羊羹”吧。
营养“高大全”
从某种意义上说,板栗之所以美名多,是因为它的营养丰富。
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77%,与粮谷类的75%相当,鲜板栗也有40%之多。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所以板栗能供给人体较多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板栗蛋白质为3.7%左右,鲜板栗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4%~5%,虽不如花生、核桃多,但还是高于大米。
板栗属于坚果类食品,但它并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脂肪含量仅占2%,而且是利于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含胆固醇。这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非常有好处。
板栗所含矿物质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但高于苹果、梨等水果,尤其是钾含量突出,比富含钾的苹果高4倍。
板栗所含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其含量比—般坚果都高。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板栗的B族维生素非常丰富。尤其是维生素B2的含量高达24毫克/100克,这是粮食所不及的。更为突出的是,鲜板栗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番茄还要多。
冬令养生宝
民间有句俗语:“十月板栗笑哈哈”,意思是说,十月后板栗开始上市,霜降后宜食板栗进补。老百姓把板栗、核桃和榛子并称为冬季的“养生三宝”。
霜降之后,气候转凉,人体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进食板栗最为适宜。板栗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能提供较多的热能,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入冬后易发感冒,而板栗具有很好的益气作用,其富含的维生素C还可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适量食用板栗,不仅可助人远离感冒困扰,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钙等多种营养物质的栗子特别适合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食用。另外,冬季寒冷,容易过量进食油腻食物,加上活动量小,常会出现脾胃不适、腰酸脚弱、气虚咳喘、口角生疮等症状,而板栗性味甘温,具有健脾和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生食最补肾
中医把板栗列为药用上品,认为能补肾活血、益气厚胃,尤其对肾虚有良好疗效,故称之为“肾之果”。早在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说板栗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则称其可“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民间用板栗补养、治病的方法很多,但多数人都是熟吃。其实,生吃板栗或许味道不及熟食适口,但好处却不少。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就特别强调了“生吃’这一用法,“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曾做过一首板栗治病的诗:“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展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苏辙用诗告诉人们,板栗是补肾佳品,而生食板栗则是补肾的科学方法:每天早晨和晚上,把新鲜板栗放在口中细细咀嚼,直到满口白浆,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慢慢吞咽下去,就能收到极好的补益和治病的效果。中老年人若是养成每日早晚各吃风干的生板栗5-10枚的习惯,可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的目的。只是,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过5枚。
此外,生食板栗还有止血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见出血症。将生板栗去壳,捣烂如泥,涂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临床证明有一定疗效。
人人皆可食
老人,适合指数★★★★★
板栗的营养滋补作用对老年人非常适宜。老年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心脑血管病,或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内寒泄泻等常见不适。板栗可以帮助老人健运脾胃、增进食欲,又能补肾强筋,尤其适合老年^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腰膝酸软等症。
中年人,适合指数★★★★★
对中青年人而言,常吃板栗可以补血、补肾气、强筋骨、治腰酸,减少经常吃快餐和应酬带来的胆固醇、油脂摄入过多,并能缓解因学习工作引起的过度疲劳。比较好的选择是栗子粥,把板栗和大米一起煮成粥,或把板栗风干磨成粉,喝粥时添入,这样相当于生食板栗。
儿童,适合指数★★★★
现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孩子的营养照料又往往过于精细,因此厌食、偏食的孩子不少,临床上经常能见到脾虚的孩子: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食少、瘦弱、常腹泻的孩子食用板栗,可起到增加食欲、收涩泄泻、调理肠胃的作用。不过。孩子的消化能力不及成人,吃多了容易造成积滞。可以做成板栗粥、板栗糕、板栗糊等食用。
孕妇,适合指数★★★
孕妇常吃板栗可健身壮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发育成熟,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尤其是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很符合孕妇挑剔的口味。但要注意适量,吃多了易引起便秘。
病人。适合指数★
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另外,板栗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血糖指数比米饭低,只要加工烹调中没有加入白糖,糖尿病病人也可品尝。但一定要少吃,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食栗有禁忌
饭后不要吃太多。板栗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最好把板栗当做两餐之间的零食吃,或做在菜里吃。
不能一次大量吃。板栗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吃时要细细嚼碎,嚼为浆液时再一点一点咽下。
选栗有讲究
板栗有不同种类,如锥栗、茅粟等,但选购板栗常以北方栗、南方栗来区分。北方栗果实小,种皮极易剥离,淀粉含量低,质地细腻而糯性,最适于糖炒。南方栗果形较大,种皮稍难剥离,含糖量低,而淀粉含量高,果肉粉质偏粳性,适于菜用,俗称“菜栗”。
质量好的板栗,果实饱满,颗粒均匀,色泽正常,无虫蛀,无闷伤,无霉烂,肉质细,甜味浓,带糯性。
注意事项:
1 不可一味追求果肉色泽洁白或金黄。金黄色果肉有可能是化学处理过的,如果炒熟后或煮熟后果肉中间有些发褐,是栗子所含酶发生“褐变反应”所致,只要味道没变,则对人体无害。
2 最好不买开口粟。炒栗子时锅里的糖沙在高温时会生成焦糖,时间长了会变成黑色,开口栗容易粘到这些有害健康的黑焦糖,锅里的焦炭等杂质也会同时渗进栗子的开口部位。
3 新鲜生板栗仁外表呈褐色,内部呈淡黄色,口感脆甜。买回后应立即放入冰箱冷冻,以-2℃保存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