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新课程计划对大纲进行了调整,构建了由“学科”和“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我们语文教师应树立“立体语文”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活动课学习者自主参与的主动性,活动空间的开放性等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活动;主体参与;立体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科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囿于封闭的课堂、学校空间,而要勇于拓展教学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还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有效激发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创造性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注入“源头活水”。因此,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要树立人文化、生活化的“大语文”观念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一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追根究底,我认为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一学期二三十篇文章,就这样颠过来倒过去地读、背、考,美其名曰“抱着课本打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看课外文,断了语文学习丰足之源,这样的语文教学能肩负起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重任吗?我们能以这样的语文教学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吗?
  所以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惟本”的观念,大胆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致力于人文化、生活化的“大语文”。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制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在生活中增长才干,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 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做生活的有心人
  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材可谓是“半亩方塘”,五千年文明可称是“天光云影”,社会实践、生活感受即是“源头活水”,可见课本和生活融为一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课外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古迹名胜、工厂新貌、乡村变迁,变化动态乃至时事要闻,无不是语文学习的丰富宝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科学选取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要真正解决“开源”“导流”问题,只靠课堂是不行,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知所感带进语文课堂。家庭、社会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大后方,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代活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在社会中学习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 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譬如我校这些年来,寒暑假期都取消了书面作业,而是要求学生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参加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在假期带着孩子走入社会,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课本之外的乐趣,使他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有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班的,或许是带孩子欣赏音乐会也别有一番感受。学生有了丰富的感受不仅写起文章得心应手,而且也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培养了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提高了审美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 倡导学生涉猎课外书,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学生的语文素质普遍较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读课外书太少。不少学生甚至几乎不读课外书。更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家长和学校以看课外书影响学业为由,禁止学生去读课外书,把小说视为“闲书”,认为读这些书是“不务正业”,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学习语文离不开积累,而积累的基础是从夯实的读写开始的,因此要学好语文非博览群书不可。韩愈也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杜甫曾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书读得多,自然见多识广,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因此,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把课本教好,让学生学好,而且必须要提倡和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而且必须要提倡和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自己先要读,把自己的心得介绍给学生,激起学生读课外书的欲望。
  读课外书一要落实好拓宽课外书来源的渠道,发动社会、家庭和学生解决部分。二是落实好读书的时间,现在减负了,作业少了,时间多了,语文老师要落实好学生在校阅读课外书的具体时间。三是落实好检查督促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读书活动能深入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四、 有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辟教学的新空间
  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无疑会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因为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辛辛苦苦、天花乱坠地分析课文,哪怕头头是道,天长地久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了兴趣,那还谈何提高语文素质。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现代教学用具,加强知识传授的直观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语言的训练,更应侧重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既要依据大纲课本,立足课堂,又要扩展时间空间,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创造出一个大语文环境,使语文教育成为网络化、整体化、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落到实处。
  参考文獻:
  [1]转引: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朱熹.四书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作者简介:
  连涛,石庆华,云南省保山市,保山市永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视野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本文认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既能融入文本、体验角色,又能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站在文本之上的高度审视文本、作者、作品人物,发掘文本的深层意义与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对话式教学理念给语文课程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地激活了课
摘 要: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特点,以及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介绍了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及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试图为广大同仁在高中历史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一、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概述  在高中历史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内容的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下的英语教学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高中英语课程中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
炎炎夏日,大气增温。此时盘距西太平洋上纵横数千公里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北移并向西伸入中国大陆。它不仅带来暖气团,而且因为高压的中下层盛行下沉气流,使空气压缩增温,驱散
唇的化妆在整个面部化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嘴唇的美可以给面部整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单涂唇不描眉画眼线者常有,不抹口红只描眉勾眼线的却极为少见。今天人
语文学科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长期积累和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语文学习从字词义基础学习,到阅读理解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语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进步,信息大爆炸时代全面到来,当代大学生面对各式各样的中西方文化,他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这也给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就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其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正负面影响做了详细阐述,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策略方面做了创新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1.传统文化正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1)传统文化在大
摘 要:笔者在关注爵士乐中的布鲁斯及逐步了解布鲁斯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史的同时,激发了笔者在跨界艺术领域中的联想。从布鲁斯独特的曲调风格中,可寻觅到不同艺术领域的德国现代舞蹈家尼金斯基舞蹈风格的影子,皆是在特定生活境遇中形成了自身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布鲁斯;曲调风格;尼金斯基;舞蹈风格  中图分类号:J732.6  文献标识码:A  1.布鲁斯曲调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曲调特征  “布鲁斯”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职业生涯指导是职业院校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开设的专项指导模块,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大学生有更好未来和发展。拓宽职业生涯指导视野,革新职业生涯指导思路,增加职业生涯指导深度,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有重要帮助。将职业生涯指导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以就业促教育,以教育助就业,最终实现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就业状况的全面提高。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