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老年患者家庭氧疗现状调查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老年患者家庭氧疗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方法:对50例有家庭氧疗经历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病种、家庭氧疗使用及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70%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患,66%有呼吸系统疾病,28%有脑血管疾病;氧疗使用中38%患者间歇吸氧有规律;72%患者认为氧疗有效果,但吸氧知识了解不多。
  结论:家庭氧疗中,老年患者缺乏指导,对氧疗知识了解不多,仅凭在医院学到的经验操作。家庭氧疗急需加强管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要普及家庭氧疗知识以保证操作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 家庭氧疗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9-03
  氧疗是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氧浓度的氧气来提高动脉氧饱和度的水平,以此改善血氧过少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维持病人自我稳定[1]。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氧疗不仅能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改善症状,减轻缺氧,同时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外相关技术已比较成熟,而我国限于经济及技术等原因,家庭氧疗开展较晚,有关资料相对匮乏[3]。针对家庭氧疗在上海的现状,作者通过在对上海地区3家三级医院老年病科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氧療的使用以及知识掌握等相关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调查对象为上海地区3家三级医院老年科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58-94岁,平均年龄83.08±7.96,男性43例,女性7例。
  1.2 方法。采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有无子女及居住方式等。②家庭氧疗使用情况:家庭氧疗开始时间,使用的病因,使用的原因,获得家庭氧疗知识的来源,吸氧形式,氧疗产品,由谁操作,使用的流量,吸氧时间,何种情况下使用,是否有规律,何时调整吸氧状态,如何调整等。③家庭氧疗的疗效:吸氧后舒适度自我感觉有无改变,氧疗是否对住院频度有影响,氧疗对病情的影响,最初与现在吸氧流量及时间有无调整等。④家庭氧疗知识问卷调查:调查共有7道题目,包括家庭氧疗时,若感觉不适,是否可以不断加大氧气气流;过量吸氧是否可导致中毒;是否可以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时如果发热出汗是否正常;日间缺乏运动的患者临睡前可否会导致大脑兴奋而失眠;氧气瓶可否置于阳光直射之地和氧气开关的指症等判断题目。
  2 结果
  2.1 氧疗患者的基本情况。
  2.1.1 患者情况。家庭氧疗的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占总人数的98%。所有老年患者中,有子女为45人,占90%。无子女为5人,占总数的10%。夫妻二人生活的24人,占总数的48%;夫妻与子女生活的8人,占总人数的16%;单独与子女生活的6人,占12%;单身一人有保姆照顾生活的5人,占10%。住养老机构等其他情况7人,占17%。
  2.1.2 患者疾病分类。50例家庭氧疗患者中,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3例,占66%,心血管系统疾病35例,占70%,脑血管系统疾病14例,占28%。有13人(26%)同时患有3种和3种以上疾病,10人(20%)同时患有2种疾病,27人(54%)患有1种疾病。氧疗使用的人群主要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的老年患者。
  2.2 家庭氧疗使用概况。
  2.2.1 氧疗使用原因和知识来源。使用原因主要是医生建议,占84%,厂家推荐占8%,自我主张和其他情况分别为4%。氧疗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于医务人员,占70%,还有宣传小册子,占20%,其余10%患者靠朋友,厂家或网络等途径了解氧疗知识。患者使用氧疗和了解氧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医院和医生,途径较为单一。
  2.2.2 家庭氧疗操作和使用年限。大部分患者为自己操作,占62%,38%患者为保姆或者家人操作。统计表明,氧疗开始的时间跨度较大,为0.5~18年。其中氧疗10年及以上的10人,占总数的20%;3~10年17人,占总数的34%;0~3年的为12人,占24%;另有11人其家庭氧疗开始时间无法统计,占22%。
  2.3 家庭氧疗参数情况。
  40%使用流量为1~3L/min,有60%患者不记得使用流量。吸氧时间少于1h为4人,占8%,1~3h为23人,占46%,3~15h为5人,占总人数的10%,大于15h的6人,占12%,不知道吸氧时间的为12人,占24%。有50%的患者选择静息时吸氧,也有44%的患者选择不舒服时吸氧,28%的患者选择睡觉时吸氧。38%患者吸氧有规律,52%患者吸氧无规律,还有10%的患者为持续吸氧。当有自我感觉需要时,54%的患者会主动调整吸氧状态,26%患者听从医生指导来调整,14%的患者感觉症状加重时自己调整吸氧状态。其主要是调整吸氧流量或时间。
  2.4 吸氧皮条使用。
  吸氧皮条的清洁对于患者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清洁方面,有36%的患者可以做到一到两周更换一次皮条,18%患者一月更换一次,但仍有20%的患者三月到半年才更换一次。每日清洁皮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调查中,有56%的患者使用酒精擦拭,24%的患者使用清水洗剂,还有6%的患者从来不清洗皮条。有26%和14%的患者分别对更换皮条频率和皮条清洁情况“不清楚”。
  2.5 家庭氧疗的疗效。
  2.5.1 氧疗前后疗效和对住院频率的影响。经过长期治疗和亲身体验,有72%的患者认为氧疗是有疗效的,10%的患者则认为没有疗效,18%患者选择“不清楚”。在通过对患者使用家庭氧疗后住院频率的改变的调研中,22%的患者认为家庭氧疗可以降低住院频率,而34%患者认为没有改变,44%的患者选择“不清楚”。   2.5.2 家庭氧疗前后吸氧剂量的变化。46%的患者认为家庭氧疗初期与现在的吸氧剂量有所增加,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22%患者认为初期与现在的吸氧剂量未变,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仅有22%的患者认为减少吸氧剂量也可达到一定的效果,10%患者选择“不清楚”。
  2.6 家庭氧疗知识了解程度。
  本部分有七道判断题,主要测试患者对家庭氧疗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样题如下:①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不斷加大氧气的气流。②过量吸入氧气会导致中毒。③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长时间高浓度的吸入氧气。④吸氧时如果发热、出汗是正常现象。⑤日间缺乏运动,很少体力脑力劳动者临睡前吸氧导致大脑兴奋而失眠。⑥氧气瓶不可以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⑦吸氧时如果感觉不到有风吹动的感觉,那么就是氧气没有开。结果如下:5人全部错误,4人做对1道,4人作对2道,9人作对3道,20人作对4道,5人做对5道,3人做对6道,没有一个人全部做对。
  3 讨论
  家庭氧疗对于心、肺及脑血管等慢性病变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为社区康复中重要的物理手段之一。尤其是长期的家庭氧疗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组织器官的功能,降低肺动脉压,阻止肺心病的恶化,增加运动能力,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4]
  但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家庭氧疗并没有起到预想的结果,10%的患者则认为氧疗没有疗效,18%患者选择“不清楚”;仅22%的患者认为家庭氧疗可以降低住院频率,而34%患者认为没有改变,44%的患者选择“不清楚”。许多患者对于家庭氧疗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将家庭氧疗作为有缺氧感觉时的救助工具,并非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家庭氧疗以改善疾病症状,许多患者抱有一知半解的认识,患者对氧疗知识欠缺,60%患者对于氧流量这一重要参数不清楚,氧疗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正是由于相关医疗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相当一批患者对氧疗的依从性差,因而氧疗无法达到改善疾病症状的目的。对于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笔者进行如下总结。
  3.1 发生原因。
  3.1.1 护理宣教不到位。大部分医生或护士对家庭氧疗的宣教重视不够,掌握氧疗也不系统,加上护理人员少,影响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家庭氧疗知识教育,宣教也仅仅是口头宣传,缺乏内容丰富的宣教材料[5],导致护士宣教不到位。由于使用家庭氧疗的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但由于家庭氧疗脱离了医院,走进了家庭,得不到医院里专家的指导,而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家庭氧疗一知半解,无力应付在氧疗中突发的状况[6]。洪氏通过对41例接受系统氧疗知识宣教的患者进行疗效调查显示,其有效率达100%,并且由于纠正了错误的吸氧方法,患者反复住院率大大减少,增加了患者活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由此可见,全面系统正确的氧疗知识宣教对于增加患者对氧疗的依从性以及病情改善都有所帮助。
  3.1.2 氧疗吸入装置存在消毒问题。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有将近20%的患者三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皮条,由此可见氧疗吸入装置的消毒问题可能是导致氧疗难以改善病情甚至恶化的原因。张氏等对氧疗吸入装置进行细菌培养得到,绝大多数鼻导管和氧气瓶上存在细菌,这些细菌均为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人体皮肤、口腔、鼻腔的长居菌和条件致病菌,其中60%的菌种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关[8]。由于家庭使用氧气多为老年人,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其自身体抗力较差,防御力也较弱,并且由于自身携带致病菌种,因而氧疗装置带菌不仅给吸氧者带来潜在感染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家庭氧疗的效果[9],使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因而难以到达家庭氧疗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1.3 社区服务中心督导系统不健全。长期家庭氧疗在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展比较普遍,设有专门机构以及专业人员,而我国对于家庭氧疗开展起步较晚,因而相应知识以及资料背景普遍缺乏,因而导致家庭氧疗容易依从性差[10]。我国目前没有相关规范的机构以及专业人员对社区家庭氧疗定期上门进行规范性指导和培训,并且也缺乏特设咨询机构以供患者进行咨询并对患者氧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其相关知识的宣教也仅仅通过护理人员口头传达,缺乏规范化宣传和教授途径,由此容易导致知识的片面性和错误性,进而影响家庭氧疗的疗效和依从性。
  针对上述归因,笔者提议进行如下改善措施,以改进家庭氧疗疗效不显著以及依从性下降等问题。
  3.2 改进措施。
  3.2.1 加大家庭氧疗护理知识的宣传力度。把即将进行或已经实行家庭氧疗患者及其家属或保姆放在首位,根据不同文化层次,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11],对病人及其家属或保姆进行家庭氧疗相关知识及使用方法的宣教,必要时需手把手的教会其如何操作,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家庭氧疗的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项。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和交流机会最多,因此应当成为氧疗知识宣教的主角,承担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工作。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个人档案、集中教育、面对面教育电话随访、保持联系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家庭氧疗知识的宣教,以随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相关问题[12]。因相关报道显示,极大多数患者在护理指导后,血氧饱和度均有提高[13]。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宣教时耐心仔细,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给予解释宣教指导,争取家属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纠正家庭氧疗使用过程中的错误,争取取得良好疗效。
  3.2.2 定期有效清理氧疗吸入装置。护理人员在进行家庭氧疗宣教的时候,除了强调家庭氧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错误等,还需强调氧疗吸入装置定期有效清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许多肺部疾病是由于病原菌重复感染引起,并且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而氧疗吸入装置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由此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恶化。由此可见,强调并督促定期有效清理氧疗吸入装置在氧疗宣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3.2.3 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督导和监测系统。由于我国家庭氧疗起步较晚,因此许多机制和监测系统都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家庭氧疗的疗效和普及。国外调查显示,即使在专职氧疗机构的随访情况下,仍然存在17%-70%的患者达不到规范要求。由此可见社区督导监测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14]。有报道显示,开展社区服务中心督导和监测,家庭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从而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氧,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14]。由此,社区服务中心应当完善督导和监测系统,积极开展氧疗知识宣教以及上门教授,并且定期派專职人员上门对家庭氧疗使用情况以及疗效进行监测,及时更正使用不当之处或改变使用流量,以达到家庭氧疗改善疾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还需加强家庭氧疗管理,规范氧疗方案,对医疗人员及其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和培训[3],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由于样本量小,得到的结论只是初步的,甚至可能有偏颇和错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相关专业的人员对家庭氧疗的重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万焕云.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武汉:湖北科技技术出版社,1992:77-78
  [2] 肖志凌,向宇,周观珍.长期氧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活动耐力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38-439
  [3] 杨文兰,高蓓兰.上海地区心、肺、脑血管疾病患者家庭氧疗调查.现代康复,2000,4(10):1484-1485
  [4] 张瑞星,余惠明.走出家庭氧疗的误区.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57-860
  [5] 张雪梅,徐蕾,周小燕.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家庭氧疗的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l):2196-2197
  [6] 谢晓红.关于长期氧疗的护理工作研究.医学信息,2011,292:4478-4479
  [7] 洪贵英.心理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1(8):71-72
  [8] 张玲,姜洪蕾,冯树梅.社区家庭氧疗中常见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37
  [9] 谢晓红.关于长期氧疗的护理工作研究.医学信息,2011,292:4478-4479
  [10] 任云霞,徐梅贞,吴新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外氧疗遵医行为的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48
  [11] 赵晓丽,张延红,白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氧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91
  [12] 刘丽萍,赵庆华,刘雨村,等.健康教育干预对COPD家庭氧疗依从性的影响.重庆医学,2009,38(15):1855
  [13] 黄俊文,马小君.护理指导在氧疗时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53
  [14] 程克文,周丽,杨龙强,等.社区督促长期家庭氧疗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9,49(25):77
其他文献
坦诚交流提素质 总结经验促安全    去年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的福建煤电公司铜锣坪煤矿,步入新年的头一天,就组织全矿安全管理人员召开了安全反思会,及时总结以往的安全管理得失,对地质条件、员工的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会人员还从工作方式方法、监管线路、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坦诚交流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为新的一年里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去年能够实现安全生产,最重要的一
期刊
2001年10月30日,是我一生中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日子。   这一天,我丈夫单位的同事打电话通知我,说他在外地出差时出车祸受了重伤,最后还不忘安慰我一句:“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你可一定要挺住!”接过这个电话我如同五雷轰顶,电话什么时候从手中滑落我都不知道……   我乘坐的面包车经过7个多小时的奔波,半夜时分我终于赶到了抢救丈夫的那家医院。医生见我哭哭啼啼的样子,一把将我拦到一边非常严肃地告诉我
期刊
上海为每个家庭发放防灾手册     《上海青年报》供稿 上海加快实施其全民防灾计划。上海市减灾办公室,《市民防灾必读手册》首发仪式。全市570多万户家庭每户都将免费得到一本《防灾必读手册》。防灾手册内容涵盖市民经常遇到的各类灾害事故的防范处置措施,除紧急报警、防火灭火、安全用电、安全使用燃气、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及人民防空等11种常识外,还有如何应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常识。     国务院严处
期刊
1月6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谁也不会想到,一场灾难会在福建省福州到厦门的高速公路上向人们袭来。14时05分,在福厦高速公路灵川338公里路段,一辆由福州往南行驶的闽A52759大型集装箱货车突然发出“嘭”的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之后,轮胎爆裂后的货车顿时失去的控制,从高速公路的A道上冲破隔离栏,如一匹暴怒的野马,向B道上一辆迎面而来的车牌号为闽FY1329的大客车迎头撞去。   “嘭!”的一声巨响,巨
期刊
2004年交通事故:摩托仍是肇事大户     分析报告还显示:行人抢道突出,事故死亡率高   本报讯 省交警总队公布的福建省2004年交通事故及原因分析报告显示,去年我省共发生交通事故24274起,造成4393人死亡,24314人受伤,经济损失9408.8万元。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与去年相比三降一升,其中事故次数下降18.07%、受伤人数下降6.49%、经济损失下降33.87%,死亡人数上升9.87%
期刊
南亚浩劫带来惨重伤亡,尽管历史经验证明灾难受害国总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复原,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却认为:对于较贫穷的国家而言,投资教育以及建立一套政府灾难救助机制才是长期灾难管理最有效的办法。   针对地震、海啸在南亚各国造成的重大伤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撰文指出,从历史的经验可知,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历史上许多国家在经历重大灾难后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原
期刊
目前12人仍下落不明,另有29人受伤,搜救工作已全面展开。  2月14日15时03分,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事故,当时井下有244名矿工,到昨日下午,遇难者人数上升至203人,尚有12人仍下落不明,另有29人受伤,已送往医院救治(本报昨日曾做报道)。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黄菊等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地方和有关部门立即采取一切措施,全力抢
期刊
小城镇垃圾处理有了新技术     本报讯 福建泉州、福州等地应用锅炉一体化垃圾焚烧炉对小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情况,日前得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题调研组的肯定。   福建泉州经济开发区曾苦于垃圾处理难,最近应用福建丰泉环保集团开发的带压力蒸气锅炉的垃圾焚烧炉对垃圾就地进行资源化处理获得成效。这种装置每天可焚烧垃圾25吨,每小时可产生高压的6吨蒸气供周边的一家工厂使用,该厂因此停用燃油
期刊
日前,在广州打工的19岁湖北姑娘张某因苯中毒曾在死亡线上挣扎了较长时间后,终于忍受不了头痛欲裂的折磨,七孔流血而死。目前乡镇工业企业虽然采取得一些措施,但职业病危害问题仍比较突出。作为与有毒物质打交道的职业人员,首先要学会自己爱惜自己。根据安全医学的原理,科学地安排膳食,也可有效地预防职业危害。     汞     汞的主要接触作业有汞矿开采和冶炼、仪器仪表制造、电器器材制造、化工、军火及医药等。
期刊
对于较年轻患者由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和骨性关节炎等疾病造成的髋关节功能损毁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骨科尤其是关节外科的医生。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金属—高交联聚乙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等组合的出现使得磨损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新近的研究报道显示,较大的球头直径和较小的半径间隙,有利于关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