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饰画的创作过程是将事物抽象化的过程,它将对象抽象为图案,打破空间格局,是不拘泥于表现现实事物的创作手法。装饰画不拘泥于表现对象的客观形式,是一种意境的抽象,表现出作者个性的艺术思想,通过刚柔、虚实、疏密的创作手法表现特有的艺术意境。装饰画以装饰环境为依托,通过抽象艺术手段表现自然景观。中学美术装饰画教育应将教学重心由装饰技巧教育转向意向行为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文章以此为中心思想对中学美术装饰画教育展开论述。
【关鍵词】装饰画;中学美术;教育
装饰画艺术以装饰环境为依托,侧重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表现,以抽象艺术手法表达装饰画的层次感、节奏感与整体感,通过抽象艺术与审美意念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唯美、和谐、有秩序的艺术氛围。画者通过特有的绘制技巧与表现手段创作装饰画。中学美术装饰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知感受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事物,用脑思考事物,对周围事物环境进行抽象化,最后运用特有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通过这一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装饰画基本特征
装饰画以环境为依托,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特有的和谐氛围。较之其他绘画艺术,其在表现形式和审美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的表现方式及审美风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点、线、面是装饰画的基本几何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通过这些基本的几何装饰纹样,结合一些装饰手段及装饰技巧,就能表现出特有的自然景物,这正是装饰画的艺术魅力所在。装饰画是一种讲究意象的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将面抽象为线,将线抽象为点。
中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人生观的总结其实是一种对人生的抽象过程。装饰画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几种艺术表现技巧,而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思考事物,总结事物的客观规律,并且表现出事物的意境美的能力。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装饰画的装饰性较强,表现手法具有个性化特征。装饰画是一种抽象艺术,表现手段具有“人工”性,具有“人工”与自然的状态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能够使装饰画体现出自身特色。装饰画的色彩具有创作者的主观特性,同一创作形体基于不同的主观色彩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主观性不拘泥于环境与现实光源,是一种开放性审美特征。教师在装饰画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创造技巧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形成对事物的一种“开放性认识”观念。这样有助于其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虽然不像解答数学题时要求学生一题多解那么直白,但是二者的宗旨是一样的,即要求学生发散主观思维,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认清事物。
2 中学美术装饰画教育
2.1 认识装饰画材料
具体的装饰画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是装饰画艺术的载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顺利地创作装饰画,学生首先要认识装饰画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感受、认识、应用这些材料。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肌理,不同材料的组合能够表现不同的美感。
丝线、麻布、金属、玻璃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其他材料都可以作为创作装饰画的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这些材料的特性。如,丝线、麻布能够表现自然平凡之美;金属或者玻璃能够表现出现代时尚美;等等。如何发挥这些材料的潜在功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审美效果,需要学生去体会、尝试与探索,但是前提条件是让他们首先能够体会这些材料中的艺术元素。在对装饰画材料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用身边的材料去表现不同的对象,如使用粉笔、木板、纸张等创作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
2.2 实施分组教学
当前,中学每节课的时间多为45分钟。对于装饰画教学,除了要讲解理论外,重点是动手练习。但是受授课时间的影响,学生练习的时间较短,对装饰画面的构图以及形式编排不够重视,流于形式,这导致了当前装饰画教学的低效与盲目。根据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装饰画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分组教学方法对于中学生而言比较新颖,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采用分组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小组进行特殊指导,快速提高个别学生的装饰画水平;最后,通过分组教学,各小组自成体系,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体会,丰富对装饰画的审美认识。
2.3 提供针对性训练的机会
美术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的过程,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包含的内容较多,装饰画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亦如此。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因为抽象艺术是通过理论到实践,然后再回归理论,最后再到实践,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反复抽象、反复总结的过程才能提升艺术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装饰画教育是对学生的内在教育,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事物,认识创作装饰画的基本材料,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勤于创造和思考。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起到个性化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郑桂敏.论装饰画的装饰语言[J].美术大观,2012(12):60-60.
[2] 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150-151.
【关鍵词】装饰画;中学美术;教育
装饰画艺术以装饰环境为依托,侧重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表现,以抽象艺术手法表达装饰画的层次感、节奏感与整体感,通过抽象艺术与审美意念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唯美、和谐、有秩序的艺术氛围。画者通过特有的绘制技巧与表现手段创作装饰画。中学美术装饰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知感受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事物,用脑思考事物,对周围事物环境进行抽象化,最后运用特有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通过这一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装饰画基本特征
装饰画以环境为依托,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特有的和谐氛围。较之其他绘画艺术,其在表现形式和审美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的表现方式及审美风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点、线、面是装饰画的基本几何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通过这些基本的几何装饰纹样,结合一些装饰手段及装饰技巧,就能表现出特有的自然景物,这正是装饰画的艺术魅力所在。装饰画是一种讲究意象的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将面抽象为线,将线抽象为点。
中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人生观的总结其实是一种对人生的抽象过程。装饰画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几种艺术表现技巧,而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思考事物,总结事物的客观规律,并且表现出事物的意境美的能力。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装饰画的装饰性较强,表现手法具有个性化特征。装饰画是一种抽象艺术,表现手段具有“人工”性,具有“人工”与自然的状态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能够使装饰画体现出自身特色。装饰画的色彩具有创作者的主观特性,同一创作形体基于不同的主观色彩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主观性不拘泥于环境与现实光源,是一种开放性审美特征。教师在装饰画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创造技巧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形成对事物的一种“开放性认识”观念。这样有助于其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虽然不像解答数学题时要求学生一题多解那么直白,但是二者的宗旨是一样的,即要求学生发散主观思维,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认清事物。
2 中学美术装饰画教育
2.1 认识装饰画材料
具体的装饰画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是装饰画艺术的载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顺利地创作装饰画,学生首先要认识装饰画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感受、认识、应用这些材料。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肌理,不同材料的组合能够表现不同的美感。
丝线、麻布、金属、玻璃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其他材料都可以作为创作装饰画的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这些材料的特性。如,丝线、麻布能够表现自然平凡之美;金属或者玻璃能够表现出现代时尚美;等等。如何发挥这些材料的潜在功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审美效果,需要学生去体会、尝试与探索,但是前提条件是让他们首先能够体会这些材料中的艺术元素。在对装饰画材料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用身边的材料去表现不同的对象,如使用粉笔、木板、纸张等创作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
2.2 实施分组教学
当前,中学每节课的时间多为45分钟。对于装饰画教学,除了要讲解理论外,重点是动手练习。但是受授课时间的影响,学生练习的时间较短,对装饰画面的构图以及形式编排不够重视,流于形式,这导致了当前装饰画教学的低效与盲目。根据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装饰画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分组教学方法对于中学生而言比较新颖,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采用分组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小组进行特殊指导,快速提高个别学生的装饰画水平;最后,通过分组教学,各小组自成体系,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体会,丰富对装饰画的审美认识。
2.3 提供针对性训练的机会
美术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的过程,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包含的内容较多,装饰画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亦如此。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因为抽象艺术是通过理论到实践,然后再回归理论,最后再到实践,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反复抽象、反复总结的过程才能提升艺术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装饰画教育是对学生的内在教育,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事物,认识创作装饰画的基本材料,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勤于创造和思考。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起到个性化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郑桂敏.论装饰画的装饰语言[J].美术大观,2012(12):60-60.
[2] 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