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构明天话传奇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g3114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纸媒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人民公安》杂志则在一年的时间内实现发行量创历史新高,期发量从一年前的10多万份到现在的20万份。在当下期刊发行量严重下滑的恶劣环境下,《人民公安》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进行了哪些改革?实行了哪些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一年前刚调任到《人民公安》杂志担任主编的徐翼身上“挖掘”。
  风雨历程铸辉煌
  《传媒》:《人民公安》杂志已经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历程,更是见证了中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壮大和辉煌。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人民公安》杂志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徐翼:《人民公安》杂志是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创办的公安部机关刊物,1952年11月正式创刊,当时叫《公安手册》,主要在公安系统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1956年1月,《公安手册》进行改版,将名称更改为《人民公安》。该期封面选用了一幅毛泽东主席伏案工作的照片,刊名字体系从毛泽东若干题字当中选出来拼成的。自1960年第1期始选用了新的毛体“人民公安”四个字,一直沿用至今。
  1961年,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的决定,《人民检察》《人民司法》同《人民公安》合刊,定名为《人民公安》。此次合署办公仅持续了几个月就重新分开,同样,合刊工作也在一年后取消,各自重新复刊。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公安机关受到冲击,《人民公安》杂志也于1966年第13期出版后被迫停刊。1978年3月恢复《人民公安》杂志的出版。
  1992年7月,《人民公安》杂志完成了自创刊以来作为内部刊物的历史使命,自当年第7期始改为公开发行,真正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其报道面进一步拓宽,力度加大,其读者由以人民警察为主发展到社会各界,逐渐为人民群众所熟悉与喜爱。1999年1月,《人民公安》杂志改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印刷,页码由48页增至64页,容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1月10日,《人民公安》杂志改为全本彩色印刷,装帧、印刷质量全面提高,视觉冲击力大为增强。
  近年来,《人民公安》的主办单位人民公安报社党委敏锐地感受到新时期的挑战,多次研究讨论杂志的改版,力求在“立足公安、面向社会”的办刊理念指导下,强化杂志的可读性和服务性,逐步成长为业内有号召力、影响力的期刊品牌。
  自2013年1月起,《人民公安》杂志全新改版,从封面到内页,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部门建设,包括建章立制、刊物定位以及制定杂志发展规划等。
  《传媒》:《人民公安》杂志的定位是什么?有哪些特色?在同类刊物中有哪些自身的优势?
  徐翼:自从我接任《人民公安》杂志工作后,首先明确杂志的定位,确立杂志的目标读者群,从而确立为目标读者群服务的理念,厘清以前杂志定位不清、受众不清的思路。
  为目标读者设计内容。充分关注目标读者群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涉及自身群体的热点、焦点问题,强调话题性和参与感。《人民公安》杂志分别设计了《封面故事》《特别报道》《镜头》《警察故事》《群英汇》等栏目,以紧扣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并从公安工作的角度充分解读。经过近一年的探索,我们的尝试也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的认可,从反馈的信息和专家评委的意见看,这些专题尤其是《封面故事》《特别报道》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好评。
  引进现代办刊理念,提升文化品位。在内容设计和安排上,强调杂志的节奏感;在版式设计上,打破过去相对死板的固定模式,从栏宽、栏数、图片、配图、色彩、封面设计等各方面进行全新改造。在强调新闻性、公安特色的同时,提升文化品位,加强文化专题的策划。在布置选题的过程中,强调人民警察的参与性和话题性。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是对的。
  用品牌栏目吸引广告投放。我们利用过去办刊积累的经验,有意识设计了易引起广告商关注的栏目,如娱乐、具有个性特征的言论栏目、具有行业(公安)特点的工作交流栏目等,并力争在短期内做好,做出口碑。这种思路很快获得收效——改版后刚刚做了4期,第64页“文娱休闲”就被广告商“定走”;改版后第9期,第2页“卷首语”也被广告商“占走”。未来,我们依然要坚持这样的思路,推出一些品牌栏目,力争取得双效。
  改革创新促发展
  《传媒》:您为《人民公安》杂志带来了哪些新的理念和创新举措?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人民公安》杂志又有哪些应对举措?
  徐翼:我是2013年1月1日接任《人民公安》杂志主编一职的。上任伊始,我即开始加强部门建设,包括建章立制、刊物定位、改版以及制定杂志发展规划等。
  我一到编辑部,就从了解部门每一名员工入手,与每一名员工谈话,深入了解每个人内心所想,个人所长所短,然后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强调其在团队中的价值。为了增强凝聚力,我借鉴以前在企业的做法,建立了部门的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互助、快乐”。为了更好地体现这种精神,我从自己做起,爱岗敬业,讲奉献精神,讲大局意识。
  我要求部门的每一名员工,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安排采访能力强的多作报道工作,沟通能力和资源强的多做约稿工作,写作能力强的多承担专题的主笔工作,我则做好随时补位的准备,哪个方面需要就做哪个方面的工作,包括联系报道资源、采访、写综述、写评论等。
  在杂志的业务建设上,我在2013年年终总结当中也提到了,就是五点。一是强化选题策划。为解决以前一直存在的稿荒问题,提升办刊质量,我确立了编前会制度,通过启发、引导,让大家的选题策划能力大大提升。二是严格流程管理。在编辑部设立层级负责制,初稿(约稿)编辑→责任编辑→执行主编→主编,每一层都设有相对应的责任和处罚等级,责任到人。三是进行岗位描述。我按照正规的杂志单位设计岗位,进行岗位描述,建立不同岗位、不同梯队的人才成长步骤。取消原来的平均奖制度,按劳动量和完成质量重新设计编辑的绩效。四是培养人才。针对部门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和副主任亲自带队伍,不仅手把手地改稿,教授写作技巧,还亲自带记者到基层采访,传授采访心得,并承担撰稿重任,让记者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五是以身作则。我对每期杂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态。在承担了部门管理工作、选题策划工作以及审稿改稿工作的同时,我每期撰写卷首语,一年累计下来已经写了22篇(其中两期合刊),计3万余字,题材广泛,管理、励志、人生态度、理想信念等均有涉及,得到读者喜爱。此外,我还带记者下基层采访,并亲自撰写重头文章。   我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些,《人民公安》杂志才会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适应现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传媒环境。办刊就是要把精彩的内容呈现给读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年来我就是秉承着以上5点来带领我的团队共同进步的。
  《传媒》:自从2013年以来,《人民公安》杂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发行量创新高,您在《人民公安》杂志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应该跟您的丰富经历有关吧,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个人经历吗?
  徐翼:我从事新闻行业快30年了,以前也在市场化媒体工作过,其实我是做报纸记者出身,198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报》,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了14年,做到《中国青年报》国际部主任,当时还被国务院新闻办聘任为特约专家、中国国际新闻奖的评委,在国际报道领域也算是比较资深的。2000年从《中国青年报》调到《中华工商时报》,《中华工商时报》是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1989年创刊。《中华工商时报》是属于同仁办报,报社大部分人都是有共同志趣爱好的人,里面有很多同事来自《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还有社科院的一些研究生,都是有共同新闻理念的人。当年《中华工商时报》是非常新锐的,被誉为新闻界的“黄埔军校”,从《中华工商时报》走出了很多总编辑,我也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总编辑。2007年,我和《中国工商时报》副总编水皮共同接手《华夏时报》,《华夏时报》当时经营状况也不好,定位也非常模糊,在我们接手后直接把《华夏时报》改造成财经媒体,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组建了专业的团队。两年后,也就是2009年,海航集团组建了北京文化商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我被聘为常务副总裁,在海航工作了3年,并创办了《商旅生活》杂志。2013年,我来到《人民公安》杂志,与报社签订目标责任制,利用过去工作经验,积极策划选题,撰写各类活动策划方案6个,并与多方洽谈合作,不仅完成了报社下达的活动收益,策划的选题还得到了公安部宣传局、浙江省公安厅、各地公安部门的好评,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共构蓝图绘明天
  《传媒》:《人民公安》杂志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发展,实现了双丰收。您对《人民公安》杂志的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和思考?
  徐翼:首先将“人民公安半月刊”品牌维护好,与人民公安报社其他媒体形态、子品牌形成合力,在共同推动“人民公安报社”品牌影响力上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充分发挥杂志平台优势,与地方公安机构合作设计一些活动,通过主办活动等形式持续在业界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某些内容上,如“公安厅局长访谈”封面故事,要把兄弟单位《现代世界警察》作为赶超目标。目前,《人民公安》杂志已经成为上级主管部门倚重的媒体。我们也要继续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在政策和报道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
  2014年在继续提升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的前提下,要做好人民公安报社30周年纪念特刊的编排工作,同时要力争和地方公安部门合作出版一至两个特刊。更加加强队伍建设,编辑部人员缺少的现象将影响杂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人民公安报社党委的支持下,抓紧人才的招聘工作,将人员配置到位,以保证编辑部的正常运行。要对编辑部员工进行多种能力的培训,包括开拓思路、活动设计、撰写策划方案等,力争使大家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我们定下了5年目标,有步骤有比例地将发行量提高到30万份。加强与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充分沟通,争取在5年内获得独立的法人地位,具有独立的经营资格,将《人民公安》杂志打造成为真正的行业标杆企业。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做大做强边疆民族地区州市党报移动新闻客户端,打造智慧媒体,最终实现报业的全面转型,是州市党报必须面对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以云南州市党报移动新闻客户端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以期为州市党报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云南州市党报 新闻客户端 融合发展 对策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
期刊
近年来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在大范围内把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参与市场化竞争,实际上是在保持党报党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放开非时政类报刊。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舆论的稳定,又能够放开搞活非时政类报刊媒体,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次巨大进步。作为内蒙古地区期刊改制的先行者,文苑报刊社借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东风,抓住了发展良机,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在改制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笔者现整理成文
期刊
今年7月1日,是《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纪念日。记者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采访中了解到,在纸媒衰退的大势中有这样一组令人非常振奋的数字:《湖北日报》发行量从2011年的21万份增长到2014年的63万份,其中,市场发行量20多万份,总发行量和市场发行量均位居全国党报前列;《湖北日报》广告收入从2011年的6100多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24亿元,增长1.03倍,今年上半年增长38%;集团经营收入
期刊
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凝聚力和导向力,是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产生认同感的主要源泉。文化频道(本文中泛指纪录频道、人文艺术频道、文化公共频道等)的建设一直是媒体人始终不渝的追求。1983年的《话说长江》开辟了文化纪录的先河,1996年起文化栏目的建设已在中央电视台逐步兴起,《见证》《讲述》及2012年开播的《魅力·记录》都在受众中引起不俗的反响。2000年初,真正意义上的
期刊
今年7月1日是《湖北日报》65周岁的生日。65岁,对于一个人来讲已经年过半百、步入老年,但对于《湖北日报》来讲,65年春华秋实之后,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正当盛年。6月28日,《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召开,来自中国记协、湖北省委宣传部等的有关领导,国内7所知名大学新闻院系、全国13家省级党报报业集团、全国新闻界知名期刊、中央媒体驻鄂机构和湖北省内主流媒
期刊
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金融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和媒体高频率报道的话题之一。这场新一轮的中国金融改革,以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在温州市设立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发端,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泉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继获批,再到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金融改革扩延至全国,一举一动均备受关注。  在这一重大新闻事件面前,
期刊
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九家中央部委联合发起的一场打击新闻敲诈、围剿新闻敲诈的行动正在全国迅速推进。一些报刊被明令停办,一些报刊被停业整顿,一些记者站被予以取缔,一些记者被吊销记者证,一些编采人员被列入了黑名单。所发生案件可能会有各不相同的来龙去脉,各不相同的发生、发展背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其之所以被查处,都是因为有“新闻敲
期刊
“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这是在2011年召开的全球传媒产业与新媒体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观点。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全媒体时代,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笔者以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为例,分析提出了舆论引导、新闻立台、融合新媒、人才兴台、精品强台等全媒体时代推进地方广播电视台发展的五大策略。
期刊
2004年前后,一批媒体人曾打着社区报的名号前赴后继直至全军覆灭,输得不明不白的报纸从此刻意与之保持距离。近年来,在报业下行趋势急剧加速的形势之下,社区报概念再度引发业界关注,不同的是,这一次不论是对行业形势的判断还是对盈利的预期,报业的态度都更趋理性,因而媒体的实践过程表现得相对稳健。但社区报是一种高度异质的分众传播媒介品类,对习惯了大众传播的从业者而言,真正从内心接受并实践分众传播理念是一个系
期刊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智库”是“软实力”的重要代表,在外交、国防、战略、经济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决策研究和智力支持作用;对于期刊而言,“智库”是其多元化发展的智力支撑,推动其理论水平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创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期刊面临的市场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更让传统媒体陷入困境。成立属于期刊的“智库”,指导期刊办刊内容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