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评价视角的思考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价既起着教学导向作用,又起着教学质量的保证作用。“以考评教,以分评学”的评价体系严重制约并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新课改中,怎样看待作文评价的多元视角呢?
  一、从中考作文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看作文评价视角
  从中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看,我们作文评价的视角主要体现在合题性、清晰性、发展性三个方面。
  (一)合题性
  合题性,首先是从文体本身的要求出发,对作文文体特征进行评定,一般分为符合文体要求、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三个等级来确定作文分数。其次,在文体较规范的情况下,则是以考试题目为起点,作文的内容以及内容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必须符合题意的要求。一般以切合题意、基本符合题、偏离题意为标准来划分作文的等级,如一类卷、二类卷、三类卷。
  (二)清晰性
  如果说合题性主要侧重作文的内容,那么清晰性则侧重于作文的语言与表达。从评分标准来看,一般以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病多等作为依据来划分等次。
  (三)发展性
  随着作文评分的完善,高考作文出现了以作文的局部亮点为依据的评分点,称之为发展等级,具体如表1所示。
  


  这些评价视角,都是以静态的一次的作文表现为依据,考查的是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
  二、从教师作文教学和作文评改的现状看评价视角
  由于考试的限制,考试作文只能以静态的一次的作文表现为依据,那么教师平常的作文教学和批改又是站在怎样的视角上呢?
  (一)考试视角
  由于考试和现实的功利驱动,许多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和作文的批改,总无法摆脱考试视角,即从合题性、清晰性、发展性来评价。
  首先,大量的考试作文训练替代作文教学。虽然考试作文训练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部分,但是这导致作文教学在教学行为上,把作文技巧、方法当做写好作文的“救命稻草”,不厌其烦地训练表现技巧,甚至演变为“你考什么,我训练什么”“不考,就不练”的局面。跟着考试指挥棒走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处于无序状态的,其被动性和随意性可想而知:今天考材料作文,就训练如何写材料作文;明天考话题作文,就刮“话题风”,犹如脚踏西瓜皮,考到哪里就教到哪里。
  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较普遍采用的是总分一百分的打分制,有的甚至直接以中高考的分值来打分。教师在面对几十个学生辛苦写出的习作,只能自己埋头阅读,通览一遍,打一个分数,再加几句评语。混混沌沌中师生只能以应考为目的。在应试教育的氛围里,学生作为人,已失去了他们的中心地位,变成了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人已经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相疏离,学生被异化为完成教学目的的工具。教学一味地追求“考试”的实现,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对学生的征服。在语文教育中,片面强调作文教学目标的考试价值,为中考、高考升学做准备,忽视了作文育人、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从而将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引向功利主义的需要,致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受到扭曲,作文心理变异。
  再次,满分作文成为价值取向。满分作文备受追捧,以满分作文为范文,学生时时模仿满分作文,结果作文中的立意、选材、谋篇、造句,都以满分作文为“模子”,学生的作文“匠气十足”,给人的感受是文章是“做”出来的,是依葫芦画瓢“画”出来的,而不是从内心自然“流”出来的。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文”,又说“因情而生文”,强调的是文中有我,笔下有情。但现在普遍的情况则是:文中无我,缺少个性,缺少对社会、人生的独自感悟;笔下无情,缺少对家庭、民族、国家乃至对全人类的关爱之情,缺少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成人视角
  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的批改,主要是从成人视角出发的。
  首先,以成人的认同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强调的是作品的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即以成人的思想和经历来评判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例如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范文《留在心底的风景》(片段):
  生活中,构成属于我的角落里永远的风景是清茶,音乐,手机,电脑,柔暖的灯光,一幅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的油画,还有自己。在许多个晚饭后,就会走入这个小世界,或看书,或冥想,或听音乐,或敲打些琐碎的文字,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够闻到的味道包围在左右,日子平淡而静谧。
  这是作文开头的第一段,其中所反映的安逸、淡泊的情致,是中老年的情操,哪里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年的情怀。以此为范文,体现的是以成人的价值取向替代儿童本身的价值世界。
  另外,作文教学的成人视角还表现在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过多地追求立意高深。如一位教师看见孩子写了这样一段话:“爷爷老了,走路用拐杖了,说话漏气了,牙齿松动了,东西咬不动了。老了多可怕啊!”这位教师认为孩子的思想不积极,于是批道:“老了有什么可怕的,就是剩下一颗牙,也要成为铁齿铜牙!”再如一位教师评论一篇学生的作文,学生写的是想变成一只小燕子,因为小燕子自由自在,在空中飞翔,累了在电线上停歇,饿了飞到田里捉虫子。她最后感慨,真想变成一只小燕子,那样就可以不用上学,不写作业,不用总挨爸爸妈妈老师的批评了。那位教师评价:“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是不是太消极了,应该把这句话删掉吧!”
  其次,以成人作文技巧即作家的技巧来指导和要求学生作文。如有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著《九三年》里的一段(《〈炮兽〉语段》)进行写作。
  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也就是说,一架机器变成了一只怪物。这件沉重的物体用它的滑轮走着,像一只弹子球似的滚来滚去,船身左右摇动的时候就侧下来,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就沉下去,滚过去,滚回来,停顿,仿佛沉思一阵,又继续滚动,像一只箭似的从船的一端射到另一端,旋转,闪避,脱逃,停顿,冲撞,击破,杀害,歼灭。这是一只撞城槌在任性地冲撞一垛墙。还得加上一句:这只撞城槌是铁制的,这垛墙却是木头的。这是物质获得了自由,也可以说这是永恒的奴隶找到了复仇的机会;一切仿佛是隐藏在我们所谓无生命的物体里的那种恶性突然爆发了出来;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了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它旋转着的时候会突然转一个直角。怎么办?怎么解决呢?暴雨可以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可以换一根,一个漏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可是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制伏它呢?
  这是一段经典的描写。该设计瞄准经典,无疑是好的。但另一方面,就可看出作文教学隐藏的思想:以作家的写作技巧来要求学生,并使学生追求作家的写作技巧。
  三、新课程评价策略转变下作文评价视角的思考
  新课程评价倡导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倡导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倡导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倡导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倡导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一)作文评价从成人视角向儿童本位视角转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作文是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表述;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将思维自然流露,“将自己的朦胧、模糊的思想明晰化(在文学创作中则还要保留这种朦胧、模糊性),对零星、残缺的思想片段进行修正、补充、发展,使其相对完整化与逻辑化,并将纷乱、无序的思想系统化、有序化,总之是将原初(原发)的、处于相对粗糙形态的思想外化为精美的语言与结构,呈现为一种文化”,从而促进人生的升华。因而,我们说作文是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足迹。同时还可以这样认识这个过程,即作文是一种对话过程。钱理群先生强调:“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即所谓自言自语。”而这一切,应以儿童为本位,而不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对待一切。
   (二)作文评价从考试视角向语文素养视角转变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崭新命题,对此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内化优秀的汉语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作文与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两大支柱。祝新华指出:“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积累到构思以至成文,需要运用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所以作文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上述各种心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包括对语言的纯洁与美的敏感、把握和自觉追求,包括精神的净化、道德的熏陶、人格的升华。因此,“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也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为学生人生成长服务。作文是生命的活动,作文过程是生命的发展、升华过程,是有血有肉的人的真情流露。它不是游离于生命而存在的工具,而是人的基本素养,不能以功利的考试为取向。
  (三)作文评价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从手段上看,作文是表达与交流的一种方式;从目的上看,作文是为了表达与交流;从学习上看,作文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即是一个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并不是人生命的外加,而是生命的有机体,它以对话的方式表达自我,与人交流。“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评价不能只看学生作文的最后表现结果,而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态度、写作习惯等,要通过情感性、激励性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学生互评自改法;符号评改法;录音批改法;网络课堂下的作文评改;档案袋评定的运用;等等),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他们逐渐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并把每一次写作都当做自己成长的里程碑。
其他文献
为庆贺徐盛桓先生七十诞辰,受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委托,根据徐先生一切从简的意愿,来自全国各地的徐先生的弟子和徐先生直接指导过的年轻学者30多人于2008年7月3—4日在河南大学举办了“贺徐盛桓七十华诞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研讨会”。
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后,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采取地几项措施.
作者通过选取50名浙江省特级教师,以问卷形式调查其成长与成功因素,分析概括如下:(一)在推动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内在动力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自身专业发展
编者按:  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样,学校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的创新需求也日益凸现出来。本期“视点”,我们从众多的来稿中选出一些与之相关的佳作刊登,以飨读者。    一、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矛盾重重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包括高考改革)的实施过程不可
本文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影响及世界各国管理资本流动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目前防范资本流动风险以及未来开放资本账户
目的了解安阳市文峰区慢性病管理现状,探索安阳市文峰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法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对2014年安阳市29所小学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
一、问题的提出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备课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特级教师是优秀教师的代表,是课堂教学的专家,其备课状况与普通教师是否有差异?我们对两类型教师备课认识、方法、时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  二、研究方法  利用发函、会议、他人帮助等途径,用自编问卷对111位特级教师和160位普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成长环境、职业生存、教学科研”等12个视角,经二轮预
目的研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危急值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1280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者(检测组)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未进行输血前不规则
目的 观察并分析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0例头位难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为65例。试验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头位难产,对照组采用常规产